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农机化》2014,(2):45-45
该机采用小四轮拖拉机为动力,由拖拉机悬挂于后,完成淋洒灌、条灌、穴灌、喷灌和滴灌等作业。具有结构紧凑、机动性好和适应性强等特点。灌溉时主机不用进地,只要接上水源,在田间不需任何工程设施就可以即时进行灌溉。灌水机的框架可左右、上下调整,以适应作物行垄间距和生长高度;灌水车上更换不同的注水器,可实施不同的灌水技术;拖拉机的液压系统可提供很大的压力,可以使PE管得到足够的牵引力,所以它适于丘陵坡地在20°以下的山坡地灌溉(无论水源在坡上或坡下),可适应不同作物、土质、农艺和地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软管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钟山县农机推广站刘碧珍软管灌溉技术即是用定位或移动式灌水机械和移动式灌水软管、管道代替田间的灌水渠,完成水旱田的畦灌、沟灌和淹灌,并可与喷灌和滴灌装置配套完成喷灌和滴灌的一项节水新技术。它具有输水速度快、水量损失少、省地、便...  相似文献   

3.
软管灌溉技术即是用定位或移动式灌水机械和移动式灌水软管和管道代替田问的灌水渠,完成水旱田的畦灌、沟灌和淹灌,并可与喷灌和滴灌装置配套完成喷灌和滴灌的一项节水新技术。它具有输水速度快、水量损失少、省地、便于操作的优点。广泛适用于水稻作物、旱地作物及林果等的灌溉。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灌水可采用漫灌、沟灌、坑灌、喷灌、滴灌和地表下滴灌等灌溉方法。地面灌溉耗水量最大,耗水量中包括深层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在内,而喷灌系统的设备、安装和运行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费用。地表下灌溉系统需要特殊的现场条件。常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科院灌溉所、中国水科院水利所等单位在间歇灌研究和推广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喷灌、滴灌虽属节水灌溉技术,但由于造价高,许多国家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所以近几年一些国家开始研究一种新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间歇灌(又称波涌灌或涌灌)。该技术在美国、日本发展很快。间歇灌是由左右转换的间歇间装置(有机械间和电子控制阀两类)控制水流向两组沟(畦)交替供水的灌水技术。它可分为间歇沟灌、间歇畦灌、隔沟间歇灌、分段间歇灌等。由于周期性循环供水,间歇灌具有灌水推进速度快、省水、灌水均匀等优点。间歇灌改善了土壤入渗…  相似文献   

6.
选取"张杂谷5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希尼套海嘎查,设置了膜下滴灌、覆膜微喷灌、覆膜沟灌和露地沟灌4种灌水方式,灌溉定额均为3 750m3/hm2,并以露地沟灌作为对照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灌水方式对干旱地区覆膜谷子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谷子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穗长、穗质量和籽粒质量与覆膜微喷灌、覆膜沟灌和露地沟灌相比均有提高,产量为5 956.95kg/hm2,比覆膜微喷灌、覆膜沟灌和露地沟灌分别增产25.2%、27.1%和29.5%,增产显著,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高23.4%、24.7%和28.9%,灌溉水分生产效率分别高25.2%、27.2%和29.3%,增加显著。膜下滴灌为当地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对干旱地区谷子的种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通许试验基地进行了节水灌溉方式(滴灌、微喷灌、喷灌和小白龙)及灌水量(45、90、135mm)的大田试验,分别于拔节和灌浆前期灌水。结果表明:小麦收获时土壤储水量表现为滴灌微喷灌喷灌小白龙,总耗水量以滴灌和微喷灌方式下较少;小麦千粒重随灌水量增加有降低趋势,且在微喷灌方式下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小麦群体、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均以滴灌方式下表现较佳;灌水能增加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以滴灌135 mm的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以滴灌45mm处理为最高。4种节水灌溉方式中,滴灌更有利于增产和节水,其次为微喷灌。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畦漫灌为对照,对隔行喷灌、隔行沟灌、膜上灌溉和穴灌4种灌溉方式下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膜上灌溉产量高于畦漫灌,隔行沟灌、隔行喷灌与畦漫灌接近;膜上灌溉与畦漫灌和穴灌差异达0.01显著水平,与隔行沟灌、隔行喷灌差异达0.05显著水平。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对照的畦漫灌,膜上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幼龄红枣节水灌溉方式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环塔里木盆地具有发展红枣种植的独特优势,也是对红枣节水灌溉技术需求大的地区.采用干旱区最常用的滴灌、低压软管灌、微喷灌、沟灌4种灌水技术进行田间试验,从红枣的叶温、地温、坐果率、产量、品质、气候特点和田间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滴灌在叶温、品质、适应气候、田间管理等主要的方面最优,微灌在坐果率和产量方面最优;干旱区幼龄红枣最适宜的灌溉技术是滴灌+花期微喷.  相似文献   

10.
为明晰不同节水灌溉措施和灌溉量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以设施番茄为植物材料,设计不同灌水模式(喷灌、滴灌和浇灌)及不同灌溉定额(140、180、220 m~3/hm~2),观测不同处理下番茄总产量、叶面积指数(LAI)、果实品质、土壤盐分及有效养分等指标。结果表明:相比浇灌处理,滴灌和喷灌增产效果明显,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滴灌优于喷灌,滴灌处理番茄总产量达到118.3~138.7t/hm~2;相同灌水模式下,较低的灌水量有利于番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Vc含量的增加。高灌水量有利于耕层土壤盐分的去除,不同灌水模式以滴灌效果最佳。此外,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形成的土壤干湿交替的状态有利于肥料元素的矿化,可提高耕层土壤有效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滴灌系统可比其它灌溉系统(如沟灌或喷灌)的灌水效率高。所谓灌水效率是指作物根系活动层要求的储水量与灌入的总水量之比。灌水效率可根据灌溉系统上沿毛管各滴头流量的均匀度,灌溉需水量(灌入根系活动层中的水深)和灌溉中允许的不足水量来计算。  相似文献   

12.
节水灌溉技术我国研究和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经过实践检验较为成功,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有下述8种。(l)喷灌技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喷灌几乎适用于灌溉所有的旱作物,如谷物、蔬菜、果树等。(2)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它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滴头、微喷头、涌水器和滴灌带等),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  相似文献   

13.
微润灌溉技术在大棚娃娃菜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润灌水器是一种新型的微灌设备,为了更好的推广应用这一设备,本文将微润灌溉技术在大棚中进行应用。试验通过对比微润灌与滴灌两种灌水器、灌水器地表和地下两种应用形式对娃娃菜生长、耗水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娃娃菜生长期内,各处理灌水量、株高和日耗水量均随着生育期的进行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处理之间,微润灌溉娃娃菜全生育期灌水量、株高、展开外叶片数、根面积、根长、日耗水量、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和产量高于滴灌灌溉,且同一种灌水器,除灌水量、日耗水量和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外,地下灌溉各指标均高于地表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地下滴灌>地下微润灌>地表微润灌>地表滴灌。由此可见,微润灌溉尤其是地下微润灌溉适宜用于温室作物灌溉。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水方式对烤烟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烤烟生长季节设逐沟灌(对照)、交替隔沟灌、微喷灌、摇臂式喷灌、滴灌五种灌水方式,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对烤烟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烤烟大田现蕾期以前的光合能力,降低蒸腾速率,提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特别是,摇臂式喷灌使烤烟的光合速率(Pn)提高了7.05%~24.97%、蒸腾速率(Tr)减少了5.10%~38.74%、WUE提高了16.48%~83.01%,滴灌使烤烟的Pn提高了6.23%~22.71%、Tr减少了7.65%~39.92%、WUE提高了34.55%~78.15%,而且使烟田供肥特性和烟株光合生理与烤烟的生长发育规律相吻合,利于烤烟及时落黄,是烟田最优的灌溉方式,而交替隔沟灌和微喷灌可以用作烟田前期灌溉。  相似文献   

15.
灌溉效率分为配水效率和灌水效率两项。配水效率表示灌溉水分配的均匀程度。灌水效率反映灌溉水的有效使用情况。地面灌、喷灌和滴灌三种灌溉系统,有了适当的设计,都能达到较高的配水效率(或均匀系数)。如果地面灌溉的灌水时间充分,能达到行水历时的4倍,配水效率可达到95%。喷灌在适当的设计间距条件下,其配水效率能达到80%以上。假如滴灌滴头的设计,使出流偏差小于20%,其配水效率可达90%以上。滴灌的灌水效率,可以比较容易的达到90%以上,这是地面灌和喷灌很难达到的,地面灌溉在最优的设计和管理下,灌水效率可达到50%—60%。喷灌系统在不同设计标准的基础上,灌水效率能达到60—80%。本文对评价和比较灌溉效率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1概述传统的农业灌溉一般采用地面灌水方式,如畦灌、沟灌、淹灌等,灌溉水由灌区内的各级渠道来分配。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日益紧张,农业灌溉正在逐步推广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微喷灌、滴灌、管道输水灌溉等,这些新型灌水技术具有增产、节水、灌水效率高、节省劳动力、适应性广等优点,是目前农业灌溉发展的方向。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约5000亿m3。农业灌溉面积5040万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333万hm2。目前,全国已发展管道输水工程控制面积300万hm…  相似文献   

17.
采用Φ20标准蒸发皿的水面蒸发量为控制灌溉参数,研究不同灌水方式(覆膜滴灌、覆膜沟灌和覆膜小畦田灌)对温室环境和番茄生长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秋冬茬口的日光温室内,与膜下沟灌和传统覆膜畦田灌溉比较,覆膜滴灌一定程度降低了温室湿度,保持了土壤水分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势范围,使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另外,采用覆膜滴灌时,灌水周期为3d,蒸发皿系数取1.0时,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推荐作为该茬口的灌溉制度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局部灌溉方式对玉米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畦漫灌为对照,对隔行喷灌、隔行沟灌、膜上灌溉和穴灌4种局部灌溉方式下玉米的叶片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局部灌溉对玉米叶片的生理活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膜上灌溉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均不同程度低于畦漫灌,叶绿素、丙二醛含量,细胞间隙CO2浓度、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隔行灌溉、隔行喷灌生理指标接近于畦漫灌,穴灌与畦漫灌相比,生理指标变化与膜上灌溉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9.
灌水方式对华北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发展华北地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探索华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的产量与水分利用对灌水量和灌溉方式响应,筛选不同灌溉模式下抗旱稳产玉米品种。【方法】设置了3种灌溉方式(地面灌溉、滴灌和微喷灌)、3种灌水量(高、中、低灌溉水平)和5~6个玉米品种处理,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灌溉模式和灌水量条件下的产量与水分利用特征。【结果】地面灌溉模式下,低灌水处理产量显著低于中灌水和高灌水处理,低灌水和中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大于高灌水处理;农华101品种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浚单20和郑单958。微喷灌溉模式下,高灌水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中灌水和低灌水处理,但后二者差异不显著;灌水处理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农华101品种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为先玉335和郑单958。滴灌灌溉模式下,灌水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影响不显著,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低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高灌水处理;浚单20、先玉335和登海605品种夏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中单909和郑单958品种的。因此,低灌水量可显著提高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但3种灌溉模式下低灌水处理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结论】综合来看,华农101较适于地面灌溉和微喷灌,浚单20、先玉335和登海605适于喷灌技术。  相似文献   

20.
第 1期变量技术在精准灌溉上的应用金宏智何建强钱一超  1渠道防渗抗冻新材料与新技术何武全邢义川蔡明科等  4浅析渠道防渗工程中的几个问题张明光石金堂  6闸管灌溉技术及其田间工程系统设计李益农杨继富刘长安等  8大棚滴灌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探讨赵保成张超品  12低压条件下灌水器水力性能试验研究仵 峰范永申李金山等  14滴灌用灌水器的现状及分析韩权利赵万华丁玉成  17喷灌设备产品质量状况及对策分析丁建民康国义  19卷盘式喷灌机在农作物灌溉中的应用张翠香李加林孙洪平  2 0喷灌自动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张水利徐基芬张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