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套花生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北省麦套花生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对品种、播期、群体结构、配方施肥和化控等进行了反复的试验研究,确定了麦套花生单产6000kg/hm^2的栽培技术体系。1996-1998年在邢台市邢台县试验示范6.7hm^2,平均单产达到6261kg/hm^2,较对照增1939.5kg,公顷纯增效益2575.5元,总增17170元。  相似文献   

2.
1996~1998 连续三年对麦套花生进行了栽培试验研究,摸索出一整套夏花生超高产栽培技术。选用良种、配方施肥、适期足墒播种、合理密植、及时中耕灭茬、化除化控、防治病虫害、适期收获。此技术的推广应用,收到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比常规栽培技术增产20% 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目前麦后直播棉普遍存在的吐絮期偏长、偏迟带来的问题,通过机采棉品种CN01在江汉植棉区的示范,总结了一套从种植制度、播种期和播种技术、中密壮株、简化减氮施肥、株型调控、脱叶催熟等方面的CN01麦后直播集中收获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河南麦套花生增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河南省花生播种面积约67万公顷,年产荚果160万吨。80年代初期以来,麦套花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全省花生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显著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麦套花生的产量,在品种和栽培技术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过去10年中,先后选育和推广了7个适应不同农业生态条件和市场要求的中、早熟花生品种,这些品种的生产潜力一般为每公顷6~8t.根据各地的农业生产水平,经过广泛试验,制定了适宜的套种方式、播期、密度、施肥及田间管理技术。通过上述增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显著地提高了河南的花生生产水平,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麦套花生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套种困难、播种质量差和机械化程度低,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5.
花育18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新选育的大花生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高产、品质好.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我们总结了一套花育18号花生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市在麦套花生生产上,存在着种薄地,不施肥和粗种粗管等问题,致使麦套花生面积不大,产量低而不稳。1983年,我市农技站主持各县协作攻关,在扩大麦套花生面积和花生种植向良田肥地新区转移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全市麦套花生面积,由原来的24方亩,扩大到1985年的65万亩,平均单产138.3公斤,比全市花生平均单产110.5公斤增产27.8公斤,增产25.16%;1986年推广72万亩,平均单产116公斤,比全市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霞  郑曙峰  董合忠 《中国棉花》2017,44(12):32-34
基于长江流域棉区现行两熟或多熟种植制度以及机械化程度低的现实,在保持现有棉田两(多)熟制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改革简化种植管理方式和方法,建立以轻简育苗和简化施肥为核心的套种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套种棉花种植管理的轻便简捷;另一方面改套种或移栽为直播,建立油(蒜、麦)后早熟棉机械直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减少了用工。两套栽培技术构成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该区棉花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河南花生高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是全国花生主产区,种植面积70万公顷以上。进入80年代,河南麦套花生发展迅速,至1989年其种植面积已占全省花生总面积的76%。因此,在完成春播花生每公顷6000-7500kg高产研究的同时,对麦套花生每公顷4500-5250kg高产群体结构,生育动态,长相指标及其栽培技术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经5年大田试验与培创高产田相结合,在较大面积上使大垄宽幅麦套种的小麦和花生公顷产量分别达到了5250kg和6000~6750kg,明确了相应产量条件下花生生育规律,建立了一套适合鲁东地区的麦油两熟制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筛选出适于外贸出口、适于春播、麦套、夏直播配套系列的新品种;早熟大花生鲁花9号、中熟大花生鲁花10号、早熟小花生鲁花3号和特早熟小花生“78961”;并研究提出与品种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阐明栽培技术措施对出口品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