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为提高仙游县冬种油菜的生产水平,于2008年引进“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19个,分别在仙游县游洋镇、钟山镇、石苍乡进行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华油杂10号、湘油杂5号、中双9号、胡油1号、丰油701等5个产量在200kg/667m^2以上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丰产性好、适性广和抗逆性强的品种,作为湖口县油菜产业体系发展的当家品种。2017~2018年通过在湖口县武山镇武前村,以淅油杂315等17个油菜新品种作对比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17个品种中有13个品种表现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和抗逆性较强,油菜籽产量超过对照秀油杂363(ck),其中“赣油杂9号”和“浙大630”的油菜籽产量分居一、二位,分别为3083.25kg/hm^2、3074.85kg/hm^2,特推荐其作为湖口县油菜产业发展中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3.
双低抗(耐)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2790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油2790是利用陕2A不育系等材料,经测交、诱变、杂交和回交等方法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品质优、抗(耐)病性强、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征.河南省区试平均产量2 853.8kg/hm2,比第一对照豫油2号增产19.4%,比第二对照秦油2号增产8.7%;全国(黄淮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 677.5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5.76%.种子芥酸含量0.10%,商品籽饼粕硫甙含量19.67μmol/g.  相似文献   

4.
油菜根肿病病原主要生理小种和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Williams法对采自国内油菜主产区的19个油菜根肿病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我国甘蓝型油菜根肿病病原至少存在2号、4号和13号等3个生理小种类型,其中4号小种存在的范围最广泛.湖北省枝江市、当阳市,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云南省玉溪等4县(市),四川省绵阳等5县(市)共16个采样点的根肿病病原为4号生理小种;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2个采集地点为13号生理小种;仅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商山镇的病原为2号生理小种.分别在枝江、黄山根肿病重发病区对52个油菜品种进行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赣两优三号、蓉油9号、浙双6号、华油杂12号、中油5628、扬油8号、宁油12号、浙油28、中双10号、沣油520等10个油菜品种在枝江对4号生理小种表现抗病;成油杂6号、德68-12、滁杂优3号3个杂交种在黄山对13号生理小种表现出抗病.它们可作为当地根肿病病区主栽品种及育种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5.
李建华  王显立  申流柱 《玉米科学》2005,13(Z1):012-013
通过对毕玉2号在黔西北山区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分析评述,指出未来黔西北山区的玉米育种应以高产稳产、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作为主要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双低杂交种云油杂2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油杂2号是利用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用系99F121AB与恢复系99F1549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 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 16% ,硫甙含量22. 86μmol/g,含油量 45. 53% ,恢复株率95%以上。2003—2004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 570. 9kg/hm2 ,比对照品种花油3 号增产29. 13%。最高单产达到5 944. 5kg/hm2。  相似文献   

7.
生态穿梭育种在油菜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广适性早熟高油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穿梭选育甘蓝型油菜,通过对多年(2001-2013年)生态穿梭育种在品种选育中的成效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育种材料平均含油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且随着穿梭育种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张掖试验点含油量高于大荔试验点,到2013年选育出含油量达63.8%的新特高油种质材料,在所审定的油菜品种中均突出了高含油量的特点;而且育种材料的生育期也较穿梭育种之前缩短;在对冬油菜的穿梭选育中,选出了适应于春油菜区的油菜品系;部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表现出了生态型雄性不育的特点,有利于安全制种。因此利用不同生态区的环境条件穿梭选育油菜育种材料,可有效创制出优良种质资源,特别是对甘蓝型油菜的高含油量资源创制、早熟性材料的选育、广适性品种选育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同时可利用"高油种质+化学杀雄"的模式测配杂交组合,选育高油强优势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双低三系杂交种云油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云油杂1号是利用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系96F003A与恢复系96F045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耐旱,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22%,硫甙含量38.8μmol/g,含油量43.68%,恢复株率95%以上。1999--2000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223.2kg/hm^2,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增产8.19%,2000--2001年云南省夏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297.1kg/hm^2,比对照品种云油21号增产7.07%。  相似文献   

9.
湘油13号     
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3号(原编号224-2)系湖南农学院油料研究所用国内优质油菜品种湘油11号与早熟品种湘油10号杂交选育而成.1990~1993年参加湖南省优质油菜区域试验,在三年区试中,产量居参试品种(系)第一位、1992年4月通过专家组的现场评议,1994年通过湖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作者研究了低芥酸油莱品种奥罗(Oro)自然突变产生的雄性不育株,并育成了稳定的低芥酸雄性不育两用系S45AB。用S45A与低芥或双低油菜品种广泛测交选育恢复系与筛选强优势组合获得成功.低芥酸杂交组合S45A×8208在1987年度全国优质油菜区域性试验中表现突出,增产显著.经继续试验后,该组合很有希望能在生产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