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刘强  毕华  杨再鸿  余龙师 《热带林业》2003,31(3):45-46,44
本研究调查了三道农场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植物种类以热带性为主,共有植物319种,隶属于81科。自然植被有10个类型,其中阔叶林有6个类型,人工植被7个类型,以橡胶林占绝对优势。本文简介其生态退化状况,为三道农场的生态恢复和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民族生态文化的视角,从自然与社会、民族文化与生态保护的互动关系入手,综合分析云南藏文化在滇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文化现象中的积极因素对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辽宁西北部地区入手,分析该地区的植被破坏严重,土地退化,旱灾增多等生态问题及其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并提出西部地区要重视植被的生态效益,调整能源结构,加速河流的生态恢复,增加投入,强化部门职责和完善法律法规等6项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地区自然植被的破坏较大 ,水土流失严重。依据宫胁法的理论基础 ,论述了宫胁法植被恢复的方法和步骤 ,探讨了宫胁法在滇西北地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以供滇西北地区防治水土流失及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概括了辽宁2100km海岸带自然概况、森林植被破坏状况以及导致生态退化的危险,同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从丽江市区到迪庆州香格里拉藏区,车向西北跨越金沙江,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道穿行于崇山峻岭。这里便是山高林密的滇西北腹地,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态区位十分重要。1998年,国家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滇西北地区率先开启了保生态、惠民生的"天保之旅"。20年前赴后继,20年一以贯之,滇西北实现了山绿民富。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援国家经济建  相似文献   

7.
贵州贞丰县兴北喀斯特森林植被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贵州省贞丰县兴北镇板围村现存的喀斯特植物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其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其分布格局、群落所处的小生境状况以及封山育林后群落的演替及动态,结果表明,该地区喀斯特小生境严酷,土壤分布零星且浅薄而石漠化比例大,现存植物种群则主要以集群分布和无性繁殖策略来适应这种小生境,因此为避免其进一步遭受破坏和继续退化,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是该地区恢复森林植被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生态空间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阐述云南省土地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保护现状,对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退化状况及其分布进行分析,认为其成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和石漠化治理4方面因素。针对以往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保护及生态空间退化状况,提出基于生态空间的云南省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原则、修复模式。并对云南省石漠化土地生态空间修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状况综合指数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开展全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三大监测对象,提出应从森林状况、湿地状况和土地退化状况3个方面对森林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综合指数法提出了森林生态指数的系统评价方法,为我国开展森林生态状况综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山州石漠化状况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山州石漠化面积10 017.3 km2,占全州岩溶面积的59.65%,占国土面积的31.07%.目前石漠化已经成为制约文山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危害是:土地退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土地生态功能下降;加剧区域农民贫困.文山州石漠化的形成是由于岩溶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作用下,一些地区植被退化乃至消亡,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最终形成了连片分布的裸露石漠.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北部湾生态屏障现存问题,提出对北部湾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建设,对生境退化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和防风固沙区等进行人工生态系统建设,对北部湾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保障建设,以期构建一个人工和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北部湾生态系统,并确保其长期健康、稳定和持续地发挥生态屏障作用,保障北部湾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s a key factor limi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has chiefly been used to combat it, especially in China. In order to conta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has planted 6000 km2 of trees in this region since the year 2000. Yet, the resultant water consumption of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has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water resource supplie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its internal mechanisms remain largely unclear. Studies in Southwest China have shown that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has degraded the natural water balance in Yunnan Province because of the elevated evapotranspiration levels associated with manmade forests. Accordingly, such increases in evapotranspiration have disturbed the water resource balance of the region. It is been suggested that natural restoration practices should therefore be encouraged in this region or plants that consume less water should be grown in place of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This study sheds some light on the cycles of local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stimulus of climate change to access ways by which to afforest Yunnan Province sustainably and successfully. It also presents a strong argument on how to use water resources to enable vegetation construction initiatives in Yunnan Province while avoiding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相似文献   

13.
云南园林绿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地形地貌、气候天象、自然植被、生物多样性、大树移植、防灾、绿化安全、园林绿化物种引进8个方面探讨了云南园林绿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认为云南园林绿化的发展和建设要充分利用和结合云南优越的生态环境背景、条件和优势,而其中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思索应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视角下的佤族巨龙竹文化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态文化的视角,从云南佤族自然崇拜观下产生的竹林和环境保护自觉行为、佤族种植竹子的传统方式等方面表现的巨龙竹文化现象,分析得出了佤族竹文化是充满着生态科学细胞的、与自然和人类共生共存、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生态文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57个,总面积达282.52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2%,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云南的重点: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普及了生态文明知识;推动了生态文明和美丽云南建设;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了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是有效遏制草原退化、快速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文章通过对云南省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特点的研究,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建设管理解决方案,提出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全过程建设管理体系构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西南桦在云南的气候适宜种植区域,利用云南130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气候资料,采用GIS技术插值分析得出1 km ×l km气候要素网格图,依据8个气候指标划分出西南桦种植的最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给出了区划专题图。结果表明,西南桦适宜区主要位于泸水县、永平县、景东县、新平县、建水县、砚山县、丘北县、罗平县共同构筑成的分布北线以南地区;滇南、滇西南和滇东南海拔1100-1600 m的山区,是西南桦重点造林区域。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量地理学理论和ArcGIS技术平台,利用澜沧江云南段区域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等为指标,对土地生态系统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土地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关性,预测未来15年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30年间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生态风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的变化幅度均表现最为剧烈;澜沧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生态风险分布具有区域性,表现为上游、下游为中低生态风险区,中游为较高生态风险区;未来15年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生态风险有向更高等级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态区划分与评价和保护建设的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区评价是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和实践,有利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中国生态区划分以地面景观为标准,并建立二级分类系统,区一亚区,同时充分利用政府行为,将全国共划分为10个一级生态区;天然林保护生态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区,水土保持生态区,防护林生态区,荒漠生态区,湿地生态区,林业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农业生态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