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方法]分别采用地膜覆盖与不覆膜(对照)2种方式种植木薯,研究地膜覆盖对木薯茎叶生长、产量构成因素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地膜和覆盖后,木薯的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小区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79%、14.61%、14.28%、76.14%和76.09%;地膜覆盖后木薯的淀粉含量较对照降低2%,但相同面积木薯的淀粉产量较对照增加65.35%。[结论]地膜覆盖是木薯节本增效栽培的有效措施,其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提高块根直径和单株块根重、增加块根充实度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为旱地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比粉垄栽培与传统整地栽培(CK)两种种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4088的茎叶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测定株高、茎径、单株叶片数、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重和产量等。【结果】粉垄栽培的木薯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5.35%、28.70%、30.00%、44.92%和46.69%。【结论】粉垄栽培技术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提高木薯产量,是促进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为旱地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比粉垄栽培与传统整地栽培(CK)两种种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4088的茎叶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测定株高、茎径、单株叶片数、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重和产量等。【结果】粉垄栽培的木薯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5.35%、28.70%、30.00%、44.92%和46.69%。【结论】粉垄栽培技术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提高木薯产量,是促进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木薯生物量、产量性状的影响,为优化木薯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华南8号木薯为材料,采用4种株行距配置方式:等株行距种植(A:0.8 m×0.8 m)、宽行窄株种植(B:1.0 m×0.6 m,)、宽窄行种植[C:(1.0+0.6)m×0.8 m,D:(1.0+0.8)m×0.6 m],于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测定木薯各器官组织的生物量及产量性状,并对各生育期指标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块根的成熟,不同处理对木薯茎叶和块根生物量、产量性状等影响较明显。其中,采用宽窄行[(1.0+0.8)m×0.6m]种植的木薯叶绿素、生物量、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43-3.03 mg/gFW、624.3-6222.0 g/株、49.35 t/ha、30.27%和15.90 t/ha。此外,鲜薯产量与木薯各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的根鲜重及幼苗期、块根膨大期、块根成熟期的茎叶鲜重、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的总生物量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宽窄行种植[(1.0+0.8)m×0.6m]是海南木薯栽培最佳的株行距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5.
赵凯  蒋盛军  但忠  罗长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04-7505,7507
[目的]选出差异性较大的几个品种(品系),用于木薯块根淀粉高磷种质的选育及研究。[方法]通过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国家木薯种质圃350个品种(品系)的木薯块根淀粉磷含量。[结果]350个木薯品种块根淀粉平均磷含量为0.071046%。[结论]为选育块根淀粉高磷木薯种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木薯块根中氰苷的含量决定其食用品质,选育低氰苷品种是木薯食用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探索了一种快速高效提取木薯叶片和块根中氰苷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三个不同木薯材料的叶片和块根提取氰苷,并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氰苷含量。结果显示,木薯叶片和块根均含有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两种氰苷,以亚麻苦苷为主要类型;三个材料叶片氰苷含量均远大于块根中氰苷含量;不同木薯材料间氰苷含量有很大差异,野生材料氰苷含量要大于栽培品种。文中提出的木薯氰苷的提取方法所需时间短,节约劳力、材料用量少,可做为木薯食用品种选育中氰苷含量鉴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控缓释肥施用量对木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木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桂热4号(GR4)为材料,基肥施用高氮控缓释肥,追肥施用高钾控释肥,按施入等量肥料且N、P2O5、K2O比为2∶1∶3的原则开展试验.设5个处理:各处理中控缓释肥总氮含量占所施肥料总氮含量的比例分别为0(CK)、1/3(A)、1/2(B)、2/3(C)、1(D).在木薯块根形成期、膨大初期、膨大中期及膨大后期测定木薯的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在收获期测定木薯块根的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处理A~D均可促进木薯茎秆增长、增粗,其中处理A增长最大,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下同),处理A和C增粗较大,显著高于处理D和对照处理.各配施控缓释肥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处理C和D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块根形成期比对照处理显著减少.处理A和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块根形成期、膨大初期及膨大中期均大于对照处理,在块根膨大初期差异最大.在块根形成期,配施控缓释肥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块根膨大初期、膨大中期,处理A~D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处理B差异最大,但差异不显著;在块根膨大后期,配施控缓释肥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的小,其中处理A、B差异最大,但差异不显著.配施控缓释肥的木薯的经济性状及产量都优于对照,其中处理A、B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配施控缓释肥可改善木薯的农艺性状,提高木薯生长关键时期的净光合速率,增加木薯产量.配施控缓释肥的施用比例为1/3~1/2时,木薯增产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8.
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材料,分别在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前期、块根膨大中期和工艺成熟期对不同施钾处理的木薯块根产量、淀粉含量、块根性状、净光合速率、株高、茎粗、各器官蔗糖含量和全钾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苗期施钾肥不仅能促进木薯块根发育期茎叶生长,提高中后期净光合速率和块根淀粉积累速率,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木薯块根、茎秆、叶片全钾含量。同时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木薯块根产量、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也均逐渐增加,其中K2O 450 kg/hm2处理木薯块根产量、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相比,其木薯块根产量增加63.91%,淀粉含量增加9.49%,淀粉产量增加79.46%。可见,增施钾肥是提高木薯产量和淀粉产量的有效措施,施用量以K2O 4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广西木薯生产发展对策之浅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马铃薯、甘薯、木薯)之一。其全身都可利用:叶片可养蚕;茎杆可作繁殖材料或培养食用菌;块根富含淀粉,除作饲料之外,还可加工生产淀粉及其衍生物(如乙醇、山梨醇、赖氨酸等等)。木薯具有粗生易种,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的特点,是我国重要的一种旱地经济作物,其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年种植面积600—675万亩。广西是我国木薯生产的主产区,近年来,年种植面积在350万亩左右,占全国种植面积的50%以上,年产鲜薯230万吨左右。木薯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木薯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区已建…  相似文献   

10.
张振文  姚庆群  陈松笔  李开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16-12218,12254
木薯是三大薯类作物之一,是非洲和南美洲国家的主要口粮。由于其采后易腐烂(2~3 d)导致木薯块根的利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年来,随着木薯生物技术研究的发展,块根采后生理的研究不断获得重大突破。对木薯块根采后贮藏的生理特性以及影响因素和主要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木薯块根采后处理技术和木薯选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镉在木薯中的积累及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璐阳  蓝唯  林鹰  梁宏合  李鸿  甘志勇  陈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00-21601,21606
[目的]研究镉污染对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z)生长的影响及镉在木薯各部位中的吸收累积规律。[方法]以GR911木薯品种为材料,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镉对木薯生长的影响及镉在木薯各部位的吸收分布特点。[结果]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木薯的株高、茎径、叶面积指数及块根重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木薯吸收的镉,大部分停留在茎部,其次是叶片,少量留在块根中,整体分布特征为茎〉叶〉根。[结论]镉对木薯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当镉浓度大于30 mg/kg时,木薯表现出明显的毒害作用,且茎、叶对镉的累积系数也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木薯块根的生物特性和种植环境,为开发轻简型、实用的木薯收获机提供基础数据,以解决丘陵地区木薯收获的技术难题。[方法]调研丘陵山地的木薯收获问题,测量木薯块根的最大入土深度、块根分布面积最大直径、块根长度、块根最大直径、单块薯质量、单株薯总质量、单株块根数量、丘陵山地道路和小田块的坡度。[结果]块根最大入土深度的平均值为200.0 mm,最大值为273.0 mm,块根分布面积最大直径的平均值为601.2 mm,最大值为812.0 mm,丘陵山地道路的坡度平均值为10.0°,小田块的坡度平均值为3.8°。根据木薯块根的生物特性提出人工动力轻简型拔起式木薯收获机的工作宽度、工作长度可设计为560.0~820.0 mm,拔起行程可设计为300.0~600.0 m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丘陵山地小田块上使用的人工动力轻简型拔起式木薯收获机,重量小于25 kg的行走性能较好,重量大于25 kg的行走、移动操作比较困难。根据木薯块根的生物特性数据减小木薯收获机的工作宽度、工作长度,就能减小木薯收获机的总体尺寸,从而减轻重量,能够适应丘陵山地的行走和木薯收获。[结论]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把木薯种在垄中间,则大大有利于木薯收获机快速移动到木薯旁边,提高收获生产率。木薯收获机的重量和尺寸是影响丘陵山地木薯收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秋冬季节,是木薯的收获适期。在农村,有的农户习惯用木薯鲜块根喂禽畜,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中毒,甚至导致禽畜死亡。因为木薯鲜块根含有一种叫氰化配糖体(氰苷)毒素。氰化配糖体亦称"木薯配糖体",与亚麻、龙爪豆等所含的毒素相同,味甚苦,能溶于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品种块根淀粉粒结构差异及其与淀粉含量的潜在关系,为研究木薯块根淀粉存储状态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淀粉木薯品种GR891、辐选01和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为材料,通过块根形态解剖、石蜡切片观察、电镜扫描等方法比较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块根淀粉粒的结构特点.[结果]苗期时木薯块根淀粉主要存在于次生木质部.块根形成期淀粉粒大量存在;淀粉储藏区是木薯块根淀粉储藏的最主要区域,皮层部分少量分布,储藏区淀粉粒密度高于皮层;靠近中柱的次生木质部区域,其淀粉粒呈放射线状排列分布.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品种在淀粉粒形态上无明显差别,多数为一面不规则的半球形、椭球形.高淀粉品种的淀粉粒直径小于低淀粉品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木薯块根淀粉积累的主要位置是淀粉储藏区,导管内部及临近区域的淀粉粒数量多、直径小、填充程度高,且在块根膨大期高淀粉木薯品种淀粉粒聚集程度高于低淀粉木薯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方式对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处理对于改善木薯的一些农艺性状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木薯苗期和块根形成期,各种灌溉方式对木薯的株高和茎径明显高于对照,木薯进入块根膨大后期株高和茎径逐渐停止生长,其中微灌对木薯的株高的影响比其它灌溉处理的效果显著,而对茎径的生长效果显著则是滴灌。木薯生长率在苗期和块根形成期增较快,进入块根膨大期就逐渐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木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木薯品种华南205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A)、轻度干旱(B)、中度干旱(C)、重度干旱(D)4个土壤水分处理,在木薯块根形成期、膨大期测定叶片抗逆性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叶片POD含量随着木薯的生长,其活性总体呈上升的趋势,POD在重度干旱处理D中急剧升高,并显著高于A、B、C处理;受到水分胁迫的各个处理总体上SOD活性呈增大趋势,D处理的SOD活性在木薯块根形成期、膨大期均显著大于A、B、c处理;MDA含量在中度干旱C和重度干旱D处理下其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供水A和轻度干旱B处理;C、D处理Pro含量比A、B处理显著增高;C、D处理自由水/束缚水比值显著高于A、B处理,表明C处理(对应40%~50%的田间持水量)是木薯品种华南205生理需水的一个临界点。  相似文献   

17.
木薯寒、冻害发生规律及冻害临界温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木薯华南205和GR891两个品种的种茎和块根为试材,进行室内人工模拟寒害、冻害试验,结合大田观测和相关气象的数据表明:木薯种茎受寒、冻害的临界温度为4~5℃,木薯块根寒、冻害临界温度为5~6℃。木薯块根受寒、冻害不是由于土温过低造成的,而是由于地表部分大量块根所需的内含物质被破坏而造成的间接损害,即失血过多型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 response factor,ERF)是乙烯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成员,克隆并分析其在木薯块根采后生理性变质(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deterioration,PPD)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能为进一步研究乙烯信号在木薯PPD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木薯栽培品种华南8号(SC8)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木薯MeERF1.2基因,对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如遗传进化关系、结构域、蛋白质结构预测、理化性质等。对MeERF1.2基因在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进行确认,并用qRT-PCR技术分析MeERF1.2基因在木薯块根PPD过程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得到的MeERF1.2基因全长为660 bp,编码的氨基酸残基数为219,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5.04 kD和5.61,含有AP2家族结构域,和橡胶HbERF1B-like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达到88.74%。MeERF1.2基因定位于细胞核。和对照0 h相比,MeERF1.2基因的表达量在木薯块根的采后过程中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即MeERF1.2基因的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木薯施肥与盖膜微集雨集成技术,为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木薯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田间试验,处理1为施用木薯加工废弃物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微集雨技术(在行距畦面上利用农膜覆盖收集雨水进入木薯种植行沟的盖膜模式,盖膜行距畦面高于木薯种植行沟2-3 cm,行距畦面宽80 cm),处理2为习惯施肥栽培(对照,不盖地膜),每个处理施肥量以NPK总养分为900.0 kg/ha计。测定不同处理对木薯生长指标、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处理1的土壤速效N、P、K,有机质、含水量、总孔隙度分别比处理2提高9.19%、9.17%、3.32%、8.25%、32.21%、9.60%,容重降低6.25%,可改善土壤p H。处理1木薯叶片叶绿素和叶片干物质、木薯杆茎径、木薯块根茎径、木薯块根长、单株块根条数、单株块根重、木薯块根鲜重、经济效益分别比处理2增加51.36%、11.14%、18.48%、21.57%、18.76%、34.88%、40.04%、31.89%、9033.8元/ha,差异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采用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微集雨技术,可为木薯高产稳产的生长发育提供及时、持续、平衡的养分供应与水肥条件,并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华南8号木薯及其四倍体块根淀粉含量与结构及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染色体加倍对木薯块根淀粉含量与结构的影响及其蛋白质调控机制。【方法】植后10个月收获木薯块根,采用空、水重测定块根鲜薯的淀粉含量,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淀粉中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比例,采用Excel 2013和DPS v7.0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性标准采用新复极差法,通过扫描电镜对块根淀粉体的大小、形态及数量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利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对参与淀粉合成与降解的酶表达水平进行验证,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块根蛋白质,Delta 2D软件分析差异倍数在2.0以上的差异蛋白质点,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TOF-MS/MS)鉴定差异蛋白质,结合KEGG数据库将其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结果】木薯染色体加倍后,块根干物率、淀粉含量及单株鲜薯重均显著下降,分别比二倍体降低了12.18%、11.41%和35.34%;而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无显著变化;淀粉体形态无明显差异,主要为球形,不规则球体、椭球体也有存在,大小较均一,淀粉体排列较为疏松,空间间隙较大,视野内淀粉体数量减少;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表达水平降低,β-淀粉酶表达水平升高,而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I(GBSSI)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经软件分析得到的20个表达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中上调表达的有2个,下调表达的有18个;经质谱技术成功鉴定到其中的19个,1个下调表达的蛋白质点16未得到匹配,17个下调表达的蛋白质其功能涉及到碳代谢及能量代谢(4个)、结构蛋白(3个)、DNA和RNA代谢(2个)、分子伴侣(2个)、HCN代谢(2个)、抗氧化与解毒(1个)、蛋白质合成(1个)及未知功能(2个);2个上调表达蛋白质为茎特异性蛋白TSJT1。【结论】参与碳代谢及能量代谢、核酸代谢、分子伴侣等7个代谢途径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下调;淀粉体疏松排列,数量减少;参与淀粉代谢合成过程的SPS表达水平的下降,参与淀粉降解过程的β-淀粉酶表达水平的升高。表明四倍体块根淀粉合成能力降低,分解能力提高,从而降低了块根的淀粉含量,而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例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