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准确定位我国蔗糖产业的国内竞争力地位,寻求发掘产业潜力的途径,为维护蔗区稳定、推动我国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利用成本利润率、产量和进口量等指标定位我国蔗糖产业国内竞争力现状,并选用面板模型对原料蔗主产区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原料蔗主产区的生产投入和产值提高呈正比;甘蔗总产值滞后一期会对甘蔗下期生产产生正影响;蔗糖主产区产量差距不大,产值成本区别不明显.[建议]在我国蔗糖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背景下,应通过合理增加原料蔗生产投入,保持主产区甘蔗总产值的经济惯性,稳健推进主产区甘蔗加工业的资源共享,形成主产区规模效益及有效控制生产加工成本等途径降低进口依赖度,增强蔗糖产业国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勐海县甘蔗生产发展较快 ,成为县财政及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支柱。 1999年全县甘蔗产量达 86万 t,糖厂超负荷生产 ,榨季提早和延长造成经济效益低。为使甘蔗种植面积、甘蔗总产量和糖厂生产规模能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效益 ,我们提出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3.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是蔗糖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更能够进行乙醇提取,具有极高的农业种植价值。我区作为主要的甘蔗种植基地,甘蔗对于我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新时期机械化技术不断发展,给甘蔗种植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改变,甘蔗机械化种植已经成为了推动甘蔗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对现阶段我区的甘蔗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研究甘蔗种植机械化形势下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西双版纳州甘蔗生产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甘蔗全程机械化的优势,在总结推进机械化生产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促进西双版纳州蔗糖产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实用技术》2013,(2):29-30
1、技术背景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良种对蔗糖产业的贡献率在60%以上,甘蔗良种的迅速推广应用成为推动蔗糖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甘蔗为无性繁育作物,繁殖速率慢,而生产上常规栽培用种量大,亩用种量高达8000~10000芽,而且甘蔗经数年种植后,易感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造成甘蔗优良品种的种性退化,导致甘蔗减产、品质下降等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利用甘蔗健康种苗作种,成为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湛江是一个具有悠久种蔗历史的糖业大市 ,也是我国三大蔗糖商品生产基地之一。生产高峰时期 ,年甘蔗种植面积曾达 1 4 .6 7万 hm2 ,年蔗糖产量达 1 0 4万 t。在漫长的岁月中 ,甘蔗在给湛江带来“甜”的同时 ,也不时带来“苦”。于是乎 ,人们对甘蔗糖业褒贬不一 ,莫衷一是。近几年 ,人们不大谈论甘蔗糖业了 ,更失去过去大抓甘蔗糖业的劲头。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甘蔗糖业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发展湛江甘蔗糖业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甘蔗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世界各蔗糖生产国家和地区都以不断更新甘蔗品种作为蔗糖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战略措施。据统计 ,甘蔗良种对生产的贡献率为 6 0 %以上。建国以来 ,在中国蔗糖业发展过程中 ,品种改良发挥了重要作用。各主产区先后选育、引进和审定了甘蔗新品种 10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氮、磷、钾、钙是甘蔗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它们对甘蔗的营养生理及甘蔗对主要营养的吸收趋势是K_2O>N>CaO>P_2O_5。在甘蔗生产过程中,要根据甘蔗的主要营养生理,通过营养诊断和土壤分析,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注意主要营养元素的配比施肥,提高甘蔗和蔗糖产量,促进甘蔗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9.
应十分重视福建省蔗糖生产的稳定发展张炳灿(福建省农业厅,福州350001)福建是我国南方甘蔗主产区之一,甘蔗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和一大经济支柱。建国以来,蔗糖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工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76年为鼓励发展蔗糖生产,全国首先在我...  相似文献   

10.
潘启颜 《吉林农业》2011,(10):125-126
甘蔗是全球主要农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工业需求与居民食用蔗糖量日益增加。近期,国内蔗糖价格持续提升,为确保甘蔗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本文首先阐述了甘蔗种植生长的必要条件,剖析了现阶段国内蔗区农场生产现状,然后针对当前农场模式发展提出如何利用技术措施提高甘蔗产量,从而壮大甘蔗种植业,提高蔗农的收入。  相似文献   

11.
甘蔗黑穗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和生物质能源作物,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 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 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质量 , 对我国乃至世界甘蔗生产和蔗糖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分子水平上甘蔗鞭黑粉菌致病机理和甘蔗抗病机理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深入 的机理研究为甘蔗黑穗病的有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目前,选育和推广抗黑穗病新品种是防治甘蔗 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我国在抗病育种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综述了甘蔗黑穗病发生与危害、病原特征、 遗传多样性、致病机理、抗病育种及防治对策,并对甘蔗黑穗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 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在崛起的中国甘蔗糖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4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的甘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了参会代表特别是外国专家学者的一致高度赞扬。这次会议有近270位代表参会,其中有58位来自20个主要蔗糖生产国蔗糖生产、管理和科研的专家学者,包括近20位甘蔗糖业方面的世界级权威专家。这是在中国首次举办这样的盛会,会前出版了由中印两国甘蔗糖业专家共同编辑出版代表当今国际甘蔗糖业各领域研究先进水平的论文集。这部宏篇巨著共有770页,144篇论文。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甘蔗生产记录。公元1840年以前,中国在世界蔗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以后由于长期战争和社会不稳而使糖业变得很弱。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蔗糖业重新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中国是世界的第三大产糖国,2003/2004榨季全国总产糖量达到1002万吨,其中甘蔗糖占总产糖量的94%。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甘蔗糖产区,2003/2004榨季产糖量达到588万吨,占全国总产糖量的58.4%,占全国甘蔗糖产量的62.3%。中国已建立起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有效的甘蔗生产技术体系,特别是占全国种植总面积90%的旱地蔗生产技术体系,使甘蔗单产近年来维持在60~70吨/公顷的较高水平。国际甘蔗糖业的权威专家认为,中国已经崛起成为甘蔗糖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超级强国之一。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云南省蒙自市甘蔗发展现状,提出在山区发展甘蔗种植思路,并结合5年来芷村镇甘蔗发展实践,对山区乡镇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蒙自市甘蔗产业向山区转移发展提供技术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新的适宜广西蔗区自然栽培条件种植的优良甘蔗品种.[方法] 2012年对17个国内外甘蔗引进品种在广西甘蔗研究所进行了1年的新植试验.[结果]综合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是SP80-3280和FR98-53,蔗茎产量和蔗糖分均高于对照种新台糖22号;蔗糖分含量较低,但产量高的品种有粤引R2、VMC88-354、K86-110;产量一般,但早熟、高糖的品种有VMC71-39、CP94-1100、FR93-435.[结论]该研究可为广西蔗区甘蔗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林  邓展云  刘晓静  陆建勋  李鸣  贤武  刘海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73-19974,19999
[目的]研究了不同种植期(冬植,春植)对不同品种甘蔗生产的影响。[方法]采用桂糖21、桂糖26和桂糖27作为参试甘蔗品种,调查了不同种植期不同甘蔗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产糖量和蔗糖分等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冬植蔗在甘蔗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优于春植蔗,冬植蔗与春植蔗产量和含糖量间差异性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冬植蔗蔗糖分均高于春植蔗。除桂糖26外,桂糖21和桂糖27冬植蔗产量和产糖量均明显高于春植蔗,差异性显著。[结论]甘蔗冬植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可因地制宜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蜜酒精发酵液蔗田施用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增产增糖、消除糖蜜酒精发酵液对环境的污染及发展蔗糖业循环经济提供参考,并为在试验地蔗区推广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把糖蜜酒精发酵液作为液肥与常规施肥作比较试验,糖蜜酒精发酵液施用量为120 t/ha,锤度为7.0~7.5.试验期间调查不同处理甘蔗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施肥(CK)相比,喷施糖蜜酒精发酵液提高了甘蔗出苗率、分蘖率、叶绿素和田间锤度,甘蔗株高、茎径、有效茎数也有一定的提高,产量比对照增加30.2%.[结论]喷施糖蜜酒精发酵液对甘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产增糖.  相似文献   

17.
大茎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3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广西蔗糖业提供优良的甘蔗新品种,以粤糖93/159为母本、ROC22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经过“五圃制”选育程序和广西2年新植1年宿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育成高产、高糖、宿根性好的大茎甘蔗新品种桂糖39号,于2012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9号平均产蔗量97.2 t/hm2,较对照新台糖22和新台糖16分别增产5.3%和11.2%;11月至翌年2月的平均蔗糖分为14.07%,比新台糖22高0.05%,比新台糖16低0.02%;平均含糖量为14.02 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和新台糖16分别增加9.1%和10.4%.该新品种适宜在广西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地和水田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5%新型棵棵无损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白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甘蔗经济指标及抗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药剂处理的甘蔗枯心率、蓟马为害株率、螟虫蛀茎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5%棵棵无损及新型棵棵无损的防治效果好于其他药剂处理;甘蔗的有效茎数、株高、公顷有效茎数、产量及产糖量在药剂处理条件下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公顷产量及产糖量在5%棵棵无损及新型棵棵无损处理条件下均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5%新型棵棵无损在甘蔗上的甲拌磷残留量小于0.01mg/kg,低于EPA(美国环保局)和我国规定的MRL值。因此,生产上可改用5%新型棵棵无损防治甘蔗虫害,以达到防治虫害及增产、增糖的目的,推荐剂量为67.5kg/ha,在甘蔗种植时一次施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蔗糖简史——兼论甘蔗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种蔗制糖起源于中国。据《诗经》记载,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前就已制糖。公元前三世纪的《楚辞·招魂》已明确指出甘蔗制糖,表明了长江流域早已种蔗制糖了。公元前三世纪末,闽王已从福建向汉高祖晋贡甘蔗制的砂糖。公元三世纪初,明确黄河流域业已种甘蔗。中国许多古籍,对蔗和糖两个字有不同的写法和称呼,各有约三十种;还记述了不同的甘蔗品种、用途、栽培法以及制糖工具和方法等。外国最早的记载是:亚历山大大王于公元前327年东侵印度时,他的随从执事才记录有:当地人‘咬食一种稀奇芦苇,没有蜂的任何帮助,会产生一种密’。意大利人马可·波罗(1254~1324)于1271年11月踏上旅途往东方,1275年5月到达中国,至1292年夏离开。于1295年冬回到他的故乡。在其《游记》中谈到:旅途所经各地,只有中国几个地方产糖,和印度人来中国买糖的情况。表明了印度开始蔗糖生产比中国迟得多。有许多证明,茶和糖是由中国传到印度去的。说种蔗制糖起源于印度,明显是错误的。以下所述几方面的情况,也是佐证。种蔗和制糖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向世界各地传播的。马可·波罗《游记》曾说到,中国泉州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实际上,泉州在宋朝(960~1279)就已经是世界著名港口,就有很多阿拉伯人来往了。传说到泉州就是到了天堂。至今还有阿拉伯人墓的遗址。蔗种和栽培技术以及制糖技术,很可能在那时候已被传去中东,然后经地中海传到意大利和西班牙。哥仑布第二次(1490)去美洲带了蔗种植于圣多·多明哥,逐渐在美洲传播开来。夏威夷‘自1852年起,从中国招来大量的蔗田工人和土法制糖技术工人,至今还留存当时从中国运去的甘蔗压榨木辊’。印尼爪哇和菲律滨等地的种蔗制糖是十六世纪由华侨传去的。日本人乌仓龙治和伊波普猷等的著作中有说到,中国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扶洋时,把制糖法传入日本。中国台湾省的种蔗制糖是由福建省传去的,并有从漳州聘去熬糖师的记载。世界蔗糖贸易是中国领先的。在鸦片战争(1840)前,中国是世界唯一产糖大国,所产蔗糖畅销世界各地,远达英国、美国。1840年后,降为世界五大产糖国(中国、印度、爪哇、菲律滨、古巴)之一。日本侵占台湾后,再降为蔗糖进口国。果蔗更是中国早有的,也销售国外。“中国种”甘蔗是世界最古老的栽培种。近年来的甘蔗学研究,如 P.H.Moore《蔗属开花的研究Ⅱ.诱导期与叶簇里的叶片数》,A.G.Alexander《蔗属品种的光合活动光谱》(以上两文皆刊载于十五届国际甘蔗技师会议论文集)和周可涌、梁天干、卢川北《甘蔗叶片光合膜面积的比较研究》(福建农学院学报,1981,[2])等的研究结果,已经给予证明。“中国种”甘蔗不是从伊里安传来,更不是在印度东北部由热带种和当地野生种甘蔗自然杂交形成的,是中国农民长期选择的产物。中国解放后的蔗糖业以及甘蔗科学研究情况,因篇幅关系,客另文陈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