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形态特征成虫,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前翅中部各一黄色不规则环状纹,其后为肾状纹;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环形纹和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大白斑,环状纹黄褐色,后侧各—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状纹内侧各—白色楔形纹。  相似文献   

2.
正一、形态特征成虫,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前翅中部各一黄色不规则环状纹,其后为肾状纹;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环形纹和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大白斑,环状纹黄褐色,后侧各—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状纹内侧各—白色楔形纹。  相似文献   

3.
牛头天社蛾(Phalera bucephala L.)为新疆維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行道树中最普遍的一种食叶害虫,已見为害的树种有榆、楊、柳,据文献記載尚有樺、櫟、榛、榿、槭、花楸及苹果、梨等树。国外分布于欧洲及西伯利亚;我国仅知于新疆,分布于烏魯木齐、瑪納斯、沙湾等县。成虫体长22—24毫米,翅展50—60毫米。触角双櫛齿状,复眼灰色。顱頂毛棕褐色,頸板毛及前胸背桔黄色,其两側和后緣有由棕褐色鳞毛所組成的带二条。从头部正視之,甚为雄壮,有如牛头,故学名原意称为“牛头”,今以牛头天社蛾名之,有利于記忆学名。前翅銀灰色,在苏联称之为銀色天社蛾。頂角处有一金黄色大圓斑,斑紋内有两条桔黄色較寬的横断綫,与嵌在两边的棕褐色端綫、亚端綫及外綫,形成和头胸部相似的花紋。前翅中央处有一淡黄色小斑。基綫及亚基綫(內綫)亦为棕褐色。后翅黄白色,有一微弱的中  相似文献   

4.
用糖液预测地老虎成虫时,被诱到的蛾子,常因糖液的影响使翅上的鳞毛大量脱落,主要特征模糊不清,很难鉴别。现将我们在糖液下如何鉴别的情况,简介于后,仅供参考。 大地老虎:大地老虎是三种地老虎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体长20—28毫米,体和翅暗褐色。在糖液的影响下,如翅上的特征,不很明显时,就观察前胸背板端部(近颈和前胸处),有二领片,各个领片具有一扇形毛,为暗褐色。从头部正面视扇形毛的中部有一横暗黑色弧形带,两扇形毛并合形成似Y形。这是糖液中进行鉴别的主要特征之一。即使糖液很稠,此扇形毛也难以脱落。如两个扇形毛分离,可依单一的扇形毛特征进行鉴别,或者用鑷子夹着成虫腹部,头部向前,浸入糖液中迅速移动,扇形毛粘着糖液后,即成似Y形。  相似文献   

5.
斑衣蜡蝉螯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衣蜡蝉螯Dryinus sp.是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 White一、二龄若虫寄生性与捕食性天敌,抑制其为害作用颇为显著。作者于1980年发现此蜂,饲养观察结果如下。形态特征 (一)成虫雌蜂体长6.2~7.0毫米,胸宽1.1~1.5毫米,翅展8.6~9.2毫米。触角10节,着生在唇基上方,支角突、柄节两端、梗节、鞭节1~4节下端及5~8节黄褐色,其余黑色。上颚强大,黄褐色,具四齿,颚体具微毛。下唇下缘具一刻缺,布微毛。复眼突出,黑褐色。单眼褐色呈三角形排列,中侧单眼间距稍大于侧单眼间距。头顶凹陷,黑色,布纵刻皱纹;中央具一纵脊。胸部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马鞍形,具纵刻皱纹,密布银白色长毛。前翅多花斑,横布4块烟褐色斑。翅痣黑色,痣后端斜切;径脉中段粗壮,外段退化为弱脉。与痣后脉在顶角附近相会合。前足基节外侧黑  相似文献   

6.
粘菌对人参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6月,在浑江大阳岔参场的2年生参上,首次发现了粘菌为害,1984—1987年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 一、病原与症状 根据形态观察和查阅资料,该粘菌为草生发网菌(Stemonitis herbatica Peck)孢囊常小簇丛生,聚成大片,圆柱形、钝头,褐色至红褐色,全高3—7毫米;柄短,高0.8—2毫米,黑褐色至黑色,基部稍扩大,基质层膜质,不明显,囊轴向上渐细,有时不到囊顶;孢  相似文献   

7.
豆小卷叶蛾是豆类的重要害虫。幼虫卷食芽、叶、花簇,并蛙食莢、粒、嫩茎等部。一般大豆受害,株高減低14—48%,結莢数減少11—27%左右。成虫体色暗褐,翅展16—20毫米。下唇須伸向前方,側視呈三角形。前翅中室外側有一黑斑。M脉在翅基的一段消失,Cu_1自中室下角伸出弯向前方。雌蛾翅韁3条,交配囊体具交配囊片2枚。雄蛾翅韁1条,第八腹节具侧味刷。卵扁薄呈椭圓形,长径0.56—0.75毫米,初产黄白色,在发育阶段卵面依次出現紅色小点。幼虫共5龄,老熟时体长11—14毫米。体青微褐,头部褐色,两侧有黑色楔形纹。腹足趾鈞双序全环,臀櫛5—8齿。蛹褐色,体长7—9毫米,雌蛹生殖孔生于第八和第九腹节,雄者位于第九腹节。此虫在武功地区一年发生4—5代,多以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发生于4、5月,第一代多为害草木樨等。第二代发生于6、7月,主要为害春播豆类。第三代发生于8月,主要为害夏播豆类。第四代发生于9、10月,发生較早的为害夏播豆类,迟的为害草木樨和野生豆类等。成虫夜出,飞行力強,对强的灯光和黑光灯有趋性。产卵量与补充营养有密切关系。卵散产于豆株下部叶片背面,幼虫孵化后須爬至上部幼嫩芽叶始能取食生活。已发現寄圭11种,有些生物学特性在防治上可利用。  相似文献   

8.
蓟马体微小纺锤形(图一),一般长约1-2毫米,多数黄、黄褐或黑褐色.触角6-9节,线状,略呈念珠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单眼间鬃2根.口器锉吸式.翅2对狭长,翅脉退化,沿翅脉上往往生有小刺,称脉鬃;翅缘密生长缨毛.腹部10-11节,有些种类有锯状产卵器,有些则腹末成管状.  相似文献   

9.
离颚茧蜂Dacnusa sp.为大豆根潜蝇Melanagromyza sp.的寄生性天敌,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导。1979~1981年我们对其生活史、寄生率和发生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现将材料整理如下。一、形态特征成蜂体长2.3~2.5毫米,翅展4毫米左右。体黑褐色,有光泽,头、胸部及腹部后方有稀疏细毛;触角丝状,长于体长,29节,黑褐色,柄节粗大,各节间有毛;上颚具二齿,上颚可向外反转,在闭合时二者不相遇;下颚须5节;翅透明,具金黄色闪光,前翅仅一条肘间横脉,即有1个封闭的肘室,翅痣狭长,超过径室中央,径脉从翅痣基部伸出,肘脉外半消失;足桔黄色,跗节末节暗黑色。  相似文献   

10.
樟丛螟的观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耀章 《植物保护》1988,14(2):20-21
樟树是上海城市主要绿化树种之一,近年受樟丛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为害,树叶常被吃光,残留枝梗。据调查该虫在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的樟树上亦有发生,尚未见到为害其他树种。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mm,翅展23—30mm。前翅深棕色,中间有2条波纹状黄线;后翅棕灰色,头部和全身灰褐色。 卵:集中排列成鱼鳞状,褐色略带黄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23mm,全身  相似文献   

11.
飞虱、叶蝉捕食性天敌种类颇多,其中东方水蝽Mesovelia orientalis Kirkaldy在田间的密度相当大,它在水面捕食飞虱、叶蝉,对它们的发生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东方水蝽在国内未见详细报导,为此,特将1978~1979年在湖南祁阳县饲养观察结果介绍于后。一、形态特征成虫东方水蝽成虫具有翅型和无翅型。有翅型成虫体长3.8毫米;体绿色,有光泽,体下密生白色短绒毛;颈长,向前下方伸出,前端钝圆;喙3节,第3节褐色;触角  相似文献   

12.
正草地贪夜蛾,又叫秋粘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主要为害玉米、水稻等80余种作物,减产20-30%,严重时造成绝收。一、形态特征成虫,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前翅中部各一黄色不规则环状纹,其后为肾状纹;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环形纹和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一大白斑,环状纹黄褐色,后侧各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状纹内侧各一白色楔形纹。  相似文献   

13.
罗力夫 《植物保护》1982,8(4):34-35
茶脊冠网蝽Stephanitis(Norba)chinensis Drake又名茶军配虫、茶网蝽,是我国西南茶区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受害的茶园,一片苍白,大量落叶,树势衰退,叶芽细小,萌发缓慢。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约3毫米,褐—黑褐色。前胸背板呈网状花纹,两侧扩张,中部脊状突起盖着头部。前翅网状,有两段淡褐色横斑。雌成虫腹部黑褐色,产卵器着生于第7腹节。雄成虫腹部淡褐色,窄长,腹末有抱器1对。  相似文献   

14.
大皱蝽Cyclopelta obscnra(Lepeleter—Serville)属半翅目蝽科。主要为害豆科植物,对刺槐及紫荆为害更重。我们于1979—1981年在贵阳市花溪本院区内对其生物学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12—15毫米,宽6.5—7.5毫米;雄成虫体长11.5—13.5毫米,宽6.5—7.5毫米。体黑褐色,有时微带红色,无光泽,前胸背板后半有明显的平行横皱,体背其余部分均较粗糙而似有不明显的横皱。触角多细毛,第2节和第3节较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性天敌黄带犀猎蝽,利用体视镜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带犀猎蝽卵粒为长圆桶形,褐色,顶端卵盖喇叭口状,底部附着片状胶质物,卵块蜂窝状。1~2龄若虫橘红色,无翅芽或不明显;3~4龄若虫橘红色或深橘红色,前翅芽黑色,后翅芽暗红色;5龄若虫深褐色,前后翅芽均黑褐色。成虫黑色,体被黑色微绒毛,前翅革片端半部及膜片基部淡黄色或黄白色;小盾片上部的粗刺顶端呈二分叉状;腹部气门淡黄色或褐色,内侧有白色绒毛圆斑;足黑色,多细毛。黄带犀猎蝽雄虫腹面节间前凸,呈钝角脊状,腹部末端呈圆钝凸起,而雌虫腹部腹面节间较平缓,腹部末端平滑。通过描述该天敌的形态特征,可为该天敌的保护和扩繁提供参考,并为利用该天敌对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蜘蛛卵黑秆蝇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蜘蛛治虫的研究中,笔者发现秆蝇科Chloro-pidae的蛛卵黑秆蝇(学名未定)的幼虫寄生于蛛卵囊中,取食蛛卵。国内迄无记载,现简报如下: 一、分布:抚州、丰城、万载、上高。 二、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2.5毫米(见图)。体密布灰白色微毛,头部黑色,复眼棕色,触角第1、2节黑色,较小;第3节粗大,除着生触角芒的周围黑褐色外,其余部分黄褐色;触角芒针状,基部较  相似文献   

17.
<正>花椒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 m,茎干通常有增大皮刺;枝灰色或褐灰色,有细小的皮孔及略斜向上生的皮刺;当年生小枝上有短柔毛。花期3—5月,果期7—9月。奇数羽状复叶,叶轴边缘有狭翅;小叶5~11个,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无柄或近无柄,长1.5~7 cm,宽1~3 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中脉基部两侧常有一簇褐色长柔毛,无针刺。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被片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无翅型、有翅型柑橘蚜虫取食行为的差异,采用EPG技术对褐色橘蚜Toxoptera citricida(Kirkaldy)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有翅型、无翅型成蚜在柑橘苗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褐色橘蚜无翅型和有翅型的EPG均记录到7种取食波形,依次为非刺探波np、路径波A、B和C、电位下降波pd、韧皮部取食波E1和E2;棉蚜无翅型和有翅型的EPG记录到9种取食波形,除上述7种外,还包括木质部主动吸食波G和口针阻碍波F。褐色橘蚜有翅型和无翅型的np波持续时间为25.73 min和8.39 min,二者间差异显著;棉蚜有翅型的np波持续时间、刺探次数、C波次数分别为27.34 min、19.16次、20.21次,显著高于无翅型,而刺探总持续时间为332.66 min,显著低于无翅型。棉蚜的C波次数及总持续时间、刺探次数、pd波次数及总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褐色橘蚜,而E2波总持续时间及平均持续时间均显著小于褐色橘蚜。表明棉蚜无翅型比有翅型在柑橘上更容易取食,影响有翅型蚜虫取食的抗性因子可能位于柑橘表面;褐色橘蚜比棉蚜对柑橘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杨桂新  冯天柱 《植物检疫》2003,17(5):283-284
20 0 2年 1 2月下旬 ,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科检疫人员从来自非洲莫桑比克的原木上同时截获白蚁工蚁、兵蚁、有翅成虫3个品级活虫。经室内鉴定为锯白蚁属的一种Microcerotermessp .。白蚁常有截获 ,但从非洲原木中截获白蚁的有翅成虫 ,并能同时截获白蚁各品级较为罕见 ,目前我国口岸未见截获报道。鉴于我国从非洲进口的木材数量不断增加 ,而且白蚁、特别是白蚁的有翅成虫传播对森林、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危害极大 ,具有较重要的检疫意义 ,在此对该白蚁属各品级特征作简单介绍 ,供同行参考。1 形态特征1 1 有翅成虫体部褐色带黑 ,后…  相似文献   

20.
王佛生 《植物保护》2013,39(6):124-129
2009年至2011年,在陇东黄土高原苜蓿田,分苜蓿返青期、第一茬苜蓿刈割后、第三茬苜蓿刈割后3个时期调查地下害虫的种类、数量及不同深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域苜蓿地下害虫主要有11种,平均密度为18.2头/m2,主要类群按其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金龟甲类、金针虫类、网目拟步甲、蝼蛄类和地老虎类,优势种类为黑绒鳃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