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苎麻茎秆台架切割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为了给苎麻收割机的研制提供切割理论基础,该文进行了苎麻茎秆切割参数的试验研究。该文利用自行设计的试验台架进行苎麻茎秆的切割试验,研究往复式单动刀及双动刀切割器不同刀片几何参数(刀片长度、刀刃类型)、不同切割线速度和不同茎秆喂入速度对切割性能(切割功耗、切割质量和综合评分值)的影响。根据各个因素特点,论文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的方法确立两水平因素(刀刃类型、刀片长度和动刀组数)的最优水平组合,然后固定两水平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以切割线速度和茎秆喂入速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来获得因素的最佳参数。根据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采用往复式双动刀切割器,选用锯齿刃长刀片(120 mm)为最优水平组合。根据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结果,当切割线速度为0.878 9 m/s、茎秆喂入速度为0.862 4 m/s时,单位长度割幅切割功率最小,为281.408 4 W;当切割线速度为1.161 4 m/s、茎秆喂入速度为0.711 7 m/s时,单位面积切割失败株数最少,为5.691 1株;当切割线速度为1.092 0 m/s、茎秆喂入速度为0.722 9 m/s时,评分值最高,为86.7180分。综合试验结果,苎麻切割试验理论最佳水平组合为:切割线速度1.092 0 m/s、茎秆喂入速度0.722 9 m/s,采用往复式双动刀切割器,选用锯齿刃长刀片(120 mm),此时单位长度割幅切割功率为318.814 5 W,单位面积切割失败株数为6.006 4株。研究结果为后续苎麻收割机切割部件的研制以及切割行走速比的选择提供了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2.
梯度磁场对芝麻种子生物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电子顺磁共振(ESR)波谱仪对磁场处理过的芝麻种子连续14d跟踪测量,结果表明磁场可促进芝麻种子内部自由基浓度增加,且其自由基浓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14d后其自由基浓度降低30%以上。用最佳磁场强度分别对芝麻种子进行12min、24min、36min、48min和60min不同梯度处理,结果表明电流50A(磁场强度835G)的磁场处理芝麻种子36~48min生物效应最佳,能有效提高芝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促进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3.
水田泥浆对农用纸膜黏附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提高农用纸膜与水田泥浆的贴合质量的方法,试验研究了水田泥浆含水率、纸膜承载正压力和加载速度等因素对泥浆纸膜间黏附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泥浆含水率为34.5%~35.5%时,随含水率增加,泥浆黏度、黏附力急剧下降;含水率超过35.5%时,含水率变化对黏度、黏附力影响不显著;黏附力随泥浆黏度的增加呈对数增长趋势。纸膜与泥浆间的黏附力随正压力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加载速度在0.83×10-3~0.5×10-2 m/s区间,黏附力随加载速度增加而快速上升;加载速度超过0.5×10-2 m/s时,黏附力上升速度较慢;加载速度在0.67×10-2~0.83×10-2 m/s范围内时,黏附力趋于定值。因此,为了提高纸膜覆盖质量,整地、泡田过程中,应使土壤含水率最大不要超过饱和含水率的1.05倍;在满足泥浆的抗压强度的前提下应增加纸膜单位面积上的正压力;覆膜速度低于0.5×10-2 m/s时,通过加载速度的方法来提高覆膜质量。研究成果将为纸膜覆膜机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切割压力的甘蔗收割机刀盘高度自动调节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蔗收割机在丘陵山地收割过程中,切割刀盘无法随蔗垄高度变化自动调节是甘蔗宿根破损和甘蔗浪费的主要原因。针对此问题,研制了切割刀盘液压马达压力数据采集装置和刀盘切割高度随垄高变化自动调节装置。将切割液压马达压力数据采集装置安装在4GZQ-260型甘蔗收割机上,采集甘蔗机收过程中切割液压马达压力数据,测量表明,当甘蔗种植密度和物理特性、土壤物理性质、甘蔗收割机刀盘转速及前行速度一定时,收割机刀盘入土和不入土切割甘蔗液压压力有较大差异,由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切割系统液压压力的刀盘切深自动调节装置,并进行模拟试验研究了当甘蔗地垄高度变化时该系统刀盘入土切割深度的自动控制情况。试验表明,在土壤物理性质、甘蔗种植密度和物理特性相同时,当切割刀盘前进速度为0.25 m/s、转速700 r/min时,入土切割与设计深度的最大误差为0.7 cm;当切割刀盘前进速度为0.4 m/s、转速700 r/min时,入土切割与设计深度最大误差为0.8 cm。该装置实现了刀盘入土切割深度随蔗垄高度变化自动调节,且入土切割保持在设计深度内,符合甘蔗收获机械国家标准中关于甘蔗割茬高度的相关规定,达到设计要求。该研究可为丘陵山地甘蔗收割机刀盘切割高度自动控制调节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施用生物质炭和生石灰对连作辣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生物质炭和生石灰对连作辣椒生长的影响,以辣椒为材料,采用大田方式,设置8个处理,即对照处理(不加任何生物质炭和生石灰的辣椒连作土,CK);单施生物质炭处理(1.5 kg·m-2,T2);生物质炭+生石灰处理(1.5 kg·m-2生物质炭+0.15 kg·m-2生石灰,T3;1.5 kg·m-2生物质炭+0.225 kg·m-2生石灰,T4;3.0 kg·m-2生物质炭+0.3 kg·m-2生石灰,T5);单施生石灰处理(0.15 kg·m-2生石灰,T6;0.225 kg·m-2生石灰,T7;0.3 kg·m-2生石灰,T8),研究各处理对连作辣椒生长指标、果实特征及产量疫病发病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辣椒连作土壤中添加适量的生物质炭和生石灰能够显著促进辣椒的生长发育,改善辣椒根际土壤环境。单施生石灰或生物质炭对辣椒的各项生长指标促进效果差异较大,而适量的组合施用生石灰和生物质炭处理(T4)的辣椒株高、茎粗以及壮苗指数总体上高于其他处理,对辣椒生长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单施生物质炭处理(T2)并不能显著增加辣椒植株的鲜重和干重,而单施生石灰处理后随着施用量的增加会表现出抑制作用。T4对辣椒植株鲜重和干重增加效果明显,定植90 d时,辣椒地上部干重和鲜重、辣椒根系干重和鲜重分别增加了21.34%、21.34%、14.40%、13.34%;同时,辣椒的单株产量和总产量较CK均增加了23.37%,但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施用生物质炭和生石灰能够显著降低辣椒疫病的发生率,与CK相比,T5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最低,分别为8.33%和3.47,对病害的控制作用最显著。施用生石灰和生物质炭对辣椒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各处理对土壤pH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在6.3~6.8之间。本研究结果为缓解辣椒连作障碍及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镉胁迫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镉对甜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辽甜1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的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甜高粱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随镉胁迫浓度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都在T2处理时表现为最大;镉会抑制甜高粱幼苗的根和芽生长,镉胁迫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显著增强,且对根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芽长;甜高粱种子根、芽的耐性指数均随镉胁迫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且根耐性指数均低于芽耐性指数。  相似文献   

7.
铜污染对高羊茅生长及活性氧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重金属铜对高羊茅生长及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u(<10 m g/L)对高羊茅植株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在Cu浓度低于5 m g/L时,甚至起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Cu处理组植株干重、鲜重及叶绿素含量均略微升高,而M DA水平及O2.-产生速率变化不显著,SOD、CAT和POD活性显著升高,保护酶系统仍保持平衡。但随Cu浓度(10~40 m g/L)增加则显示出一定的负效应,与对照组相比,高羊茅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根短且数目少,植株干重、鲜重和叶片色素含量均显著降低,并且随Cu浓度的增加而变化显著。同时,随Cu浓度增加,O2.-产生速率急剧增加,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电导率显著升高,M DA水平上升,且活性氧清除系统遭到破坏,保护酶系统失衡。研究同时显示,高羊茅是一种有潜力于Cu污染土壤修复的草坪草。  相似文献   

8.
施肥和外源砷对小白菜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肥料与氮、 磷、 钾肥以及不同浓度砷对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株高、 根长、 单株鲜重、 砷含量以及小白菜植株脯氨酸(Pro)、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肥条件下外源砷10 mg/kg促进小白菜生长,鲜重最高,株高、 根长增加,外源砷继续提高则抑制小白菜生长; 小白菜砷含量随外源砷提高而增加,施肥则促进砷吸收; 小白菜Pro和MDA含量随外源砷提高而增加,施肥则有助于降低Pro和MDA含量; 小白菜POD活性在不施肥处理下随砷浓度的提高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以砷 50 mg/kg时最高; 在施肥条件下随砷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小白菜SOD活性在有机肥处理下随砷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不施肥、 施氮磷钾肥以及氮磷钾肥和有机肥混施处理下随砷浓度的升高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均以砷 50 mg/kg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营养液浓度为主区,喷雾频率为副区,马铃薯块茎形成前后为前期、后期,研究雾培条件下不同生育期不同营养液浓度与喷雾频率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实践提供参考。营养液浓度梯度分别设为0.6 A∶0.8 A(前期∶后期)、0.8 A∶A、A∶1.2 A,用C0.6∶0.8、C0.8∶1、C1∶1.2表示,喷雾频率为40s/10 min∶40 s/20 min(喷雾/间隔,前期∶后期)、40 s/15 min∶40 s/25 min、40 s/20 min、40 s/30 min,用T10∶20、T15∶25、T20∶30表示,并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对各处理进行综合排序与评价。结果表明:定植30 d,营养液浓度、喷雾频率及二者交互均可极显著增加马铃薯各部位干重且均为处理C0.8∶1T20∶30最大;定植60 d,各处理间生物量差异显著性较大且处理C1∶1.2T20∶30全株干重最大。各处理G≤3 g小薯在薯类分级中所占比例均最大,处理间3gG≤5 g小薯差异不大,但其他等级小薯差异较大,处理C1∶1.2T15∶25在单株薯数、单株薯重和折合产量上均最大。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处理C1∶1.2T15∶25得分最高,且各处理对雾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可聚为五类,处理C0.8∶1T20∶30与C1∶1.2T15∶25聚为一类,综合评价为一等;处理C0.6∶0.8T10∶20、C1∶1.2T20∶30和C0.6∶0.8T15∶25聚为一类,综合评价为二等;处理C0.8∶1T15∶25单独聚为一类,综合评价为三等;处理C0.6∶0.8T20∶30和C0.8∶1T10∶20聚为一类,综合评价为四等;处理C1∶1.2T10∶20单独聚为一类,综合评价为五等。因此,适当加大营养液浓度,延长喷雾间隔时间有利于雾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电磁场对换热表面析晶污垢的抑垢情况,该研究以电磁水处理动态试验台为依托通过一系列变工况的试验,获取了不同磁场强度、流速和入口温度下碳酸钙污垢热阻热阻曲线,又通过电磁场、流场及温度场之间的正交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对析晶污垢生长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磁感应强度范围内污垢热阻随磁感应强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不加磁场湍流状态下,流速越大污垢热阻越小;磁场与流速共同作用可以强化阻垢效果。随着入口温度的增加,热阻渐近值先增大后减小,在入口温度为30℃时出现极大值;电磁场处理产生的热阻减小的效果要大于入口温度增加引起的热阻增加的效果。通过正交分析,得出了影响污垢生长的主次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磁感应强度、流速、入口温度。同时计算出了该试验台在试验工况下的最优运行工况,在入口温度30℃,流速0.4m/s,磁感应强度20 mT情况下抑垢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工业循环水除垢抑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绿豆干法脱皮设备脱皮合格率低、出米率低,关键参数研究缺乏的现状已成为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些问题,该文结合绿豆物理特性研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及响应曲面分析方法,开展绿豆干法脱皮设备关键参数中脱皮滚筒转速、砂辊转速、脱皮时间优化与试验,利用Design-Expert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各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脱皮合格率、整米率的影响,并利用该软件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脱皮合格率的因素依次为:脱皮滚筒转速作业时间砂辊转速;影响出米率的因素依次为:作业时间脱皮滚筒转速砂辊转速;脱皮滚筒转速与作业时间交互作用对脱皮合格率影响极显著(P0.01),其余参数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脱皮滚筒转速与作业时间交互作用对出米率影响极显著(P0.01),脱皮滚筒转速与砂辊转速交互作用对出米率影响不显著。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绿豆干法脱皮设备作业关键参数的最优参数组合为脱皮滚筒转速25.20r/min、砂辊转速1 642.61 r/min、脱皮时间108.8 min。此时,脱皮合格率、出米率均达最大值,分别为99.72%、86.57%。将最优组合参数应用在设备上并开展累计20批次绿豆脱皮加工作业,得到脱皮合格率、出米率的均值分别为99.32%、85.63%,脱皮质量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脱皮损失。该研究可为绿豆脱皮机作业质量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极低频脉冲电场与高压静电场对作物种子萌发影响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明确基于极低频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的种子处理技术与基于高压静电场(high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HVEF)的种子处理技术的有效性及其差异,研究了极低频PEF和HVEF对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极低频PEF处理对绿豆幼苗的质量、芽长和根长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同强度的HVEF处理对绿豆幼苗的根长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对芽长的影响不显著。机理研究显示,极低频PEF和HVEF处理均对萌发绿豆的氧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有一定影响,在种子萌发初期,极低频PEF处理促进了种子储藏蛋白的分解,在后期促进了新蛋白的合成,HVEF处理则对萌发后期的蛋白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极低频PEF和HVEF均可通过诱发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激活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促进过氧化物酶(POD)的合成,但是,极低频PEF对SOD和POD的影响大于HVEF。讨论了极低频PEF和HVEF对绿豆萌发影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Aroma extracts from fresh soybeans, mung beans, kidney beans, and azuki beans were prepared using simultaneous steam distillation and solvent extraction (SDE) under mild conditions (55 degrees C and 95 mmHg). Extracts were examined for antioxidative activities in two different assays. The aroma extracts isolated from all beans inhibited the oxidation of hexanal for nearly one month at a level of 250 microL/mL. Mung bean and soybean extracts inhibited malonaldehyde (MA) formation from cod-liver oil by 86% and 88%, respectively, at the 250 microL/mL level. Azuki and kidney bean extracts inhibited MA formation from cod-liver oil by 76% and 53%, respectively, at the 250 microL/mL level. The antioxidative activities of mung bean and soybean extracts were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the natural antioxidant, alpha-tocopherol (vitamin E).  相似文献   

15.
基于色饱和度三维几何特征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芽眼准确识别是马铃薯种薯自动切块的前提,为降低误识别率,提高芽眼识别率和可靠性,提出基于色饱和度三维几何特征的马铃薯芽眼识别方法。对S分量在三维几何空间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其纵向截面曲线及其一阶导数为基础的4个特征向量,利用四特征综合判定准则进行芽眼纵向识别,然后根据芽眼横向特点对芽眼纵向识别结果进行再次筛选,降低芽眼误识别率。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芽眼识别率达91.48%,其中,未发芽芽眼识别率92.21%,已发芽芽眼识别率89.00%,芽眼误识别率4.32%,识别单幅图像的平均耗时为2.68s。因芽眼误识别造成种薯切块无芽眼的概率小于1.01%。试验证明该方法抗干扰能力强,能有效降低误识别率,防止种薯切块无芽眼引起的缺苗现象,可为马铃薯种薯自动切块机芽眼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绿豆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绿豆影响,有助于人们了解未来气候变化后绿豆生产的变化,以提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本研究利用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系统在大田条件进行了绿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受CO2浓度升高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大气CO,浓度升高后,绿豆叶面积、株高、节数、茎粗增加;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17.
旋刀式荸荠芽根同步切除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荸荠芽和根切除工序复杂、效果差、切削力较大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旋刀式荸荠芽根同步切除装置,借助荸荠自身重力和装置结构形式进行限位,由回转刀片组同时切除芽和根。首先对荸荠运行及切削过程展开理论分析,确定关键部件结构形式与参数范围。进一步在EDEM离散元软件中以荸荠芽和根的切削力为评价指标,以锯齿旋切刀几何参数和切削速度为影响因素开展仿真优化试验,得到最佳参数组合为:锯齿底长5 mm,齿高15 mm,切削速度0.103 m/s。搭建测力平台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并与平刃旋切刀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锯齿旋切刀可减小23.29 %的切削力。基于Box-Behnken原理设计定位孔内壁优化试验,得到最佳参数条件下荸荠的斜切高度差为4.5 mm。研究结果可为荸荠芽根切除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极低频高压脉冲电场生物学效应仪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开展极低频高压脉冲电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设计了基于植物本征电位波动的极低频高压脉冲电场生物学效应仪,该系统可以产生幅值高压在6~20kV、输出频率在0.1~15Hz范围内数字式可调的极低频、宽脉宽、上升前沿陡的高压脉冲。用100kV/m、1Hz、80ms脉宽的极低频高压脉冲电场处理萌发中的绿豆和玉米种子,发现极低频高压脉冲电场对绿豆和玉米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说明基于植物电位波动的极低频高压脉冲电场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可为极低频高压脉冲电场生物学效应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植物地下芽库多样性及形成的环境机制,为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若尔盖高原湿地的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3种生境为对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等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①芽库密度表现为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生境间差异显著.沼泽以水平生长的根茎顶芽为主,沼泽化草甸和草...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提高豆种的萌芽特性、明确其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规律,并对萌芽产品进行绿色深加工以最大限度保留豆芽营养成分,该论文采用超声波处理提高豆类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筛选营养丰富的萌芽阶段开发花生-黑豆芽复合汁,并研究超高压和常规热杀菌对花生-黑豆芽复合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0 W和10 min的超声处理可显著提高黑豆和花生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0.05)。超声处理组的黑豆在第6萌芽阶段(芽长6 cm)时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最高,达175.13mg/100g,超声处理组的花生在第5萌芽阶段(芽长2cm)时白藜芦醇含量较高,为0.92 mg/g。以上述阶段原料制备富含白藜芦醇和GABA的花生-黑豆芽复合汁,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热杀菌,超高压杀菌(450MPa和15min)可显著提高花生-黑豆芽复合汁的稳定性和总酚含量(P<0.05),减少颜色劣变,贮藏过程中能更好地保持GABA和白藜芦醇。研究结果将为高品质豆芽深加工产品探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