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葫芦科(Cucurbitaceae)作物是全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各地区广泛种植,而病毒病尤其是种传病毒病是造成葫芦科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就常见的葫芦科病毒病、主要种传病毒病及其种传率、种传机制、带毒种子处理方法等进行综述,为葫芦科种传病毒防治提供相关基础知识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于17世纪引入欧洲以来,逐渐认识到叶片皱缩和卷曲能使马铃薯减产,至20世纪,人们才认识到病毒是引起马铃薯退化减产的主要因素.随着对病毒研究的深入,目前已发现在马铃薯上有25种以上病毒或病毒病,但不是所有病毒都能严重危害马铃薯,主要的马铃薯病毒,以及其它作物病毒引起马铃薯的病毒病列于表1.  相似文献   

3.
<正>葫芦科作物种类范围广泛,常见的有西葫芦、黄瓜、南瓜、葫芦、丝瓜等。起源于热带地区,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其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成熟,作物营养价值高。许多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蔬菜水果,部分葫芦科作物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但在葫芦科作物种植过程中,病毒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葫芦科作物的生产情况,因此需要通过检疫的方法来对存在于种植过程之中的病毒问题进行解决,在葫芦科作物的常见的病毒之中,种传病毒具有的风  相似文献   

4.
番木瓜环斑病毒及其抗病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引起番木瓜病毒病的最主要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es)的成员之一。其为单分体正链RNA病毒,由多种蚜虫以非持久方式传播;属PRSV株系,寄主范围可划分为P型和W型两种。其中P型株系(PRSV-P)是制约生产的重要病原,除了给番木瓜生产带来严重危害,也会危害葫芦科作物。W型株系(PRSV-W,即西瓜花叶病毒一号)是危害葫芦科作物的主要病原,虽然和PRSV-P型株系血清学反应密切相关,但不侵染番木瓜。  相似文献   

5.
冯东昕 《世界农业》1994,(10):34-36
主要葫芦科作物对常见病毒病的抗性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冯东昕到目前为止,在黄瓜、甜瓜、西葫芦和西瓜上已发现了27种病毒,其中,黄瓜花叶病毒(CMV)、番木瓜环斑病毒W(PRSV一W)、西瓜花叶病毒(WMV)、矮生南瓜黄化花叶病毒(ZYMV)和南瓜花...  相似文献   

6.
侵染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的病毒种类、分布与发生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2013—2017年,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的普查,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蔬菜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 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共采集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41 653份,共检出病毒63种,其中茄科蔬菜检出病毒达40种,葫芦科蔬菜检出病毒26种,豆科蔬菜检出病毒19种,十字花科蔬菜检出病毒14种。茄科的辣椒检出病毒33种,番茄检出病毒25种;葫芦科的南瓜检出病毒22种,黄瓜检出病毒19种;豆科的豇豆检出病毒14种,菜豆检出病毒12种;十字花科的萝卜检出12种病毒,大白菜检出7种病毒。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已发现2—6种病毒复合侵染,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类型居多,其中辣椒、番茄和茄子上存在6种病毒复合侵染。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发现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辣椒隐潜病毒1号(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和辣椒隐潜病毒2号(Pepper cryptic virus 2,PCV-2)的侵染;首次发现ToMMV、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对辣椒的侵染,首次发现ZTMV对黄瓜、烟草轻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对南瓜的侵染,首次发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可以侵染芹菜、曼陀罗、豇豆、豌豆、党参、大丽花、旱金莲、刺天茄等,首次发现红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可以侵染红茄,另外还首次发现辣椒和番茄为烟草丛顶病毒(Tobacco bushy top virus,TBTV)的新自然寄主。【结论】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和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为当前危害我国蔬菜作物的优势病毒,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发生严重,特别是CMV发生最为普遍,在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且均为这些地区的优势病毒。茄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TMV,葫芦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CMV、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和TMV,豆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BBWV2,十字花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TuMV、CMV和TMV。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TSWV、CGMMV和ToMMV等病毒在部分省区发生严重,扩展蔓延速度极快,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哈密瓜及葫芦科作物的病毒病,据多种专业技术资料介绍,均是由种子带菌引发或蚜虫传播引起的。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采取不同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来看,该病的发生除种子带菌外,与缺素症和气候有明显的关系。任何作物连年重茬或连续秋茬种植,加之施肥单一都会造  相似文献   

8.
哈密瓜及葫芦科作物的病毒病,据多种专业技术资料介绍,均是由种子带菌引发或蚜虫传播引起的。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采取不同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来看,该病的发生除种子带菌外,与缺素症和气候有明显的关系。任何作物连年重茬或连续秋茬种植,加之施肥单一都会造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在洛阳地区主要蔬菜作物上的发生情况及其亚组类型,为该地区蔬菜作物上CMV的田间诊断和预防监测,防止CMV在该地区的大规模暴发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对采自洛阳地区的茄科、葫芦科和豆科等疑似病毒病蔬菜作物进行CMV的RT-PCR检测鉴定,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获得的CMV C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86份疑似病毒病蔬菜样品中共检出CMV样品13份,检出率为15.12%,在番茄、辣椒、菜豆和花生上均有发生,该4个CMV C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0.8%~98.8%,与已报道的CMV亚组Ⅰ和亚组Ⅱ分离物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该4种作物上的CMV分离物均为亚组Ⅰ病毒。【结论】CMV在洛阳地区茄科和豆科蔬菜作物上均有发生,且CMV Ⅱ可能为侵染的优势种病毒,应提前在作物种植早期做好蚜虫防控工作,并应在相关作物上积极开展CMV Ⅰ的抗病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葫芦科作物在江苏省蔬菜作物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明确江苏省葫芦科作物上主要病毒的种类和分布,本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11月在江苏省内7个地区的7种葫芦科作物上共采集了693份样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样品进行了检测鉴定.结果共检出9种病毒,以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最为常见,其中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在各...  相似文献   

11.
1.目的和意义 蚜虫能为害多种蔬菜,也是传播病毒的媒介昆虫之一,能引发各种作物的病毒病。目前,对病毒病的防治还没有很好的药剂选用。要想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关键是防治好蚜虫。生产中可利用蚜虫的趋黄性来诱杀蚜虫。同时,还能诱杀粉虱、斑潜叶蝇等害虫。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6,(9):28-28
菌克毒克是高效广谱的生物农药.对多种作物的病毒病.真菌、细菌性病的害都有很好的防效.是目前防治病毒病的优秀农药之一。其主要作用机理是:(1)使用该药剂明显延长病毒潜育期,破坏病毒粒体结构.对病毒核酸合成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病毒粒体浓度;(2)促进蛋白质合成.诱导植株增强对病毒的免疫功能:(3)菌克毒克水剂中合有大量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此可以刺激植物的生长.促进植株生长健壮,从而增强对病毒的耐病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是葫芦科上的重要病毒之一,给葫芦科作物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国内学者对该病毒研究不多,但该病毒因其潜在的经济影响,在国外已受到高度重视,并且在进口的种子中已有截获,为促进对该病毒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对其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检测防治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防控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是葫芦科作物毁灭性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年来在国内显现为扩散传播态势,笔者拟以通过对该疫病发生规律、传播途径、病毒生理的初步认知,对防控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一些不完备的防控措施,诚愿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更为有效地做好该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菌克毒克     
菌克毒克是高效广谱的生物农药,对多种作物的病毒病,真菌、细菌性病的害都有很好的防效,是目前防治病毒病的优秀农药之一。其主要作用机理是:(1)使用该药剂明显延长病毒潜育期,破坏病毒粒体结构,对病毒核酸合成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病毒粒体浓度;(2)促进蛋白质合成,诱导植株增强对病毒的免疫功能;(3)茵克毒克水剂中含有大量  相似文献   

16.
江苏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是2012年江苏新发生在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病毒病害,主要发生在大棚西瓜上,病源随西瓜种子或种苗调运进入江苏,目前在苏南、苏中、苏北等地均有发现.本文叙述了CGMMV的特点、分布、传播途径和危害规律,确定绿脉、斑驳为其特征性症状的简易识别方法和5月份前在大棚西瓜发生的花叶病毒病多数为CGMMV危害的辅助识别手段,提出目前江苏该病毒防治应在加强宣传培训的基础上采用“检、消、扑、治”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潘轶民 《农技服务》2006,(10):57-58
(一)什么是草莓脱毒苗? 草莓脱毒苗就是彻底去除了草莓体内的全部有害病毒的优质种苗。众所周知。草莓和其他无性繁殖作物(马铃薯、山芋、大蒜)一样是靠营养体(子苗)来繁殖种苗的。自然界有几百种病毒对作物有害.这些病毒主要是通过被昆虫(蚜虫、红蜘蛛,椿象等)咬嚼的伤口侵入植物体内.并蔓延全株的根、茎、叶、花各种组织中。随着无性繁殖世代的延续而逐年加重。目前已发现有12种病毒对草莓生产造成影响,其中草莓斑驳病毒、草莓黄边病毒、草莓镶脉病毒和草莓皱缩病毒4种病毒危害较大。感染了病毒病的草莓果实一年比一年小,畸形,品质差,叶子皱缩,生长缓慢,并逐年加重。对病毒病目前还没有药剂可以防治。近几年各地先后从美国、日本引进大果型优良品种,在生产上种植2~3年后产量明显下降,草莓果子变小.产量越来越低,其原因就是病毒病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菌克毒克     
《农家致富》2006,(10):29-29
菌克毒克是高效广谱生物农药,对多种作物的病毒病,真菌、细菌性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效,是目前防治病毒病优秀农药之一。该药剂对病毒核酸合成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病毒粒体浓度:可以刺激植物的生长.促进植株生长健壮,从而增强对病毒的耐病能力。  相似文献   

19.
粉虱传双生病毒在云南的发生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粉虱传双生病毒 (whiteflytramsmitted ,Gemi nivirusWTG)属于双生病毒科 (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 (Begomovirus) ,是单链环状DNA病毒 ,基因组有 2个组份 ,即DNA -A和DNA - β .该属病毒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害多种作物 ,引起烟草、番茄等曲叶病 ,辣椒和甜椒曲叶皱缩病 ,葫芦科植物花叶病等。由于WTG株系变异快 ,易发生突变和重组 ,造成病毒病的突发流行 ,近年来 ,本项目对云南的WTG发生和分布开展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病害调查与样品采集根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耕作制度变化、冬季免耕面积扩大、作物类型多种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草害和病毒病为主的冬季作物病虫草害日益加重,部分地区种传病害也呈上升趋势。加上今年入秋后气温持续偏高,降雨偏少,有利于病毒病的传毒介体昆虫灰飞虱、蚜虫生长和繁殖,当前冬前基数偏高,对今年冬种作物生长和明年水稻生产十分不利。因此,抓好冬种作物化学除草、播前种子处理和病毒病预防等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对于确保冬种作物和明年水稻生长安全十分重要。为此,各地要抓住冬种作物播种和移栽前有利时机,切实加强对冬种作物病虫草防治工作指导、做好技术宣传和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现就2006年冬种作物病虫草防治工作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