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FOXL2和FIGLA基因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二者在多羔小尾寒羊和单羔小尾寒羊8个重要繁殖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FOXL2和FIGLA基因均在卵巢组织中高表达,其次在下丘脑、垂体、输卵管、子宫体以及子宫角中呈中等丰度表达,在大脑和小脑组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其中,FOXL2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小脑和子宫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羔组(P0.05),但在多羔小尾寒羊垂体和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单羔组(P0.05),在多羔小尾寒羊下丘脑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单羔组(P0.01);FIGLA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大脑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羔组(P0.05),在其它各组织间表达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初步表明,FOXL2基因表达可能对绵羊产羔数有一定影响,FIGLA基因表达对绵羊产羔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探究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g.125587728C>T、g.125589714C>T、g.125589006G>A四个位点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到与绵羊高繁殖力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誖SNP技术对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草原型藏羊)DUSP6基因上述4个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绵羊g.125589716G>A位点在多羔绵羊品种中存在AA、GA、GG三种基因型,在单羔绵羊品种中存在GA、GG两种基因型;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中均存在CC、CT、TT三种基因型;g.125589006G>A位点在单、多羔绵羊群体中均只存在GA、GG两种基因型。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位点基因型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g.125589006G>A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关联分析表明,DUSP6基因各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不同胎次产羔数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综上说明,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以及g.125589006G>A等4个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次产羔数之间均无显著关联(P>0.05),不适用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选育。  相似文献   

3.
基于前期本实验室建立的绵羊多羔性状主效基因FecB高通量检测技术(TaqMan探针法),对10个绵羊群体的16 460只绵羊进行了多羔性状主效基因FecB的检测,结果发现小尾寒羊、湖羊以及滩羊的B等位基因频率与前人实验结果一致,有些群体经过长期选择已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本课题组与多个企业经过长期努力已建立了多个肉用多羔绵羊核心群,通过比较发现BB型绵羊产羔数极显著高于B+型,B+型极显著高于++型,且高繁殖力核心群3种FecB基因型小尾寒羊产羔数高于普通小尾寒羊群体。绵羊多羔性状主效基因FecB的检测和肉用多羔绵羊核心群的建立为绵羊群体改良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索PTGS2基因g.65835868AG和g.65834692AG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绵羊多羔分子育种提供新的标记。利用Sequenom MassARRAY誖SNP技术对PTGS2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在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和草地型藏羊)中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关联分析。分型结果表明,g.65835868AG和g.65834692AG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g.65835868AG位点在滩羊、小尾寒羊和草地型藏羊3个群体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在其余4个群体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g.65834692AG位点在选择的7个群体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g.65835868AG位点在小尾寒羊、苏尼特羊、湖羊、策勒黑羊、滩羊和草地型藏羊6个群体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65834692AG位点在选择的7个群体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g.65835868AG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不同胎次产羔数之间并无显著相关(P0.05),g.65834692AG位点小尾寒羊第2胎GG型产羔数显著高于AA型(P0.05)。综上,PTGS2基因与绵羊的繁殖性能有一定相关,且g.65834692AG位点对绵羊产羔性状有调控作用,可作为多羔绵羊选育的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5.
小尾寒羊     
该羊目前被定名为"鲁西高腿多羔小尾寒羊",我场经多年饲养,观察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多胎高产小尾寒羊一年四季均可发情,所以可一年产两胎或两年产三胎,小尾寒羊一胎至少产两羔,最多可达七羔.其它绵羊品种集中在秋季发情,所以一年只产一胎,且一胎产一羔.  相似文献   

6.
小尾寒羊     
该羊目前被定名为"鲁西高腿多羔小尾寒羊",我场经多年饲养,观察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多胎高产小尾寒羊一年四季均可发情,所以可一年产两胎或两年产三胎,小尾寒羊一胎至少产两羔,最多可达七羔.其它绵羊品种集中在秋季发情,所以一年只产一胎,且一胎产一羔.  相似文献   

7.
绵羊FGF 7基因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究绵羊FGF7基因组织表达水平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q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绵羊FGF7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和单羔苏尼特羊以及小尾寒羊FecB不同基因型(BB、B+、++)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380只)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杜泊羊和草原型藏羊共380只)FGF7基因g.57842893C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FGF7基因在单、多羔绵羊的心和肺中高表达,在其它各组织呈中等或低丰度表达;FGF7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绝大部分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单羔苏尼特羊,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FGF7在小尾寒羊FecB不同基因型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g.57842893CT位点共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g.57842893CT位点在苏尼特羊、萨福克羊和杜泊羊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0),在其它品种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g.57842893CT位点仅在苏尼特羊、萨福克羊以及杜泊羊3个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57842893CT位点与小尾寒羊第1、2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但CC型各胎产羔数均高于TT型。综上表明,FGF7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绵羊产羔数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虽然可能不是影响绵羊产羔数的关键基因,但g.57842893CT位点对绵羊产羔数性状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 多羔基因概念 大多数品种绵羊在自然状况产单羔,但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为定向培育下,世界各地培育了很多多羔绵羊品种(在提法上笔者认为应为"多羔绵羊",而不应再用常用的"多胎绵羊","多胎"易与胎次混淆),如Booroola、罗曼诺夫、芬兰兰德瑞斯(Finnish Landrace)、剑桥羊以及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湖羊和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LHR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中的表达规律、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深入了解其对小尾寒羊产羔性状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只小尾寒羊(FecB++型单、多羔母羊各3只)的生殖及脑组织中LHR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380只小尾寒羊和380只其他品种绵羊(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策勒黑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LHR基因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LHR基因在小尾寒羊大脑、下丘脑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高表达。LHR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卵巢、大脑和下丘脑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分型发现LHR基因中,4个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多羔和单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7个SNPs在大多数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0.05);关联分析表明,LHR基因有1个SNP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2个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发现,LHR基因的3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暗示其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调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繁殖组织中SIX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多态性与绵羊季节性繁殖和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研究SIX1基因在不同产羔数(单羔组和多羔组)小尾寒羊卵巢、子宫体、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多羔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共560只)和单羔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草地型藏羊共204只)中SIX1基因g.69738971 TG的多态性,并与其中有产羔数记录的380只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SIX1基因在小尾寒羊卵巢、子宫体、输卵管组织中均表达,且单羔组的子宫体中SIX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多羔组(P0.05);分型结果表明,SIX1基因g.69738971 TG位点共存在TT、GT和GG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即高、低繁殖性能的母羊)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该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该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第1、2及第3胎产羔数均显著相关(P0.05),即野生型(TT)各胎产羔数均显著高于突变型(GT和GG)。综上,SIX1基因表达与绵羊繁殖有关,该基因表达水平与绵羊产羔数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其g.69738971 TG位点可作为控制绵羊季节性繁殖和产羔数性状的一个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1.
《北方牧业》2007,(4):11-11
<正>农民饲养小尾寒羊比饲养其他品种绵羊经济效益要高出3 ̄4倍,因小尾寒羊一年两胎或两年三胎,每胎2 ̄3羔,其他品种绵羊一年仅生一胎,一胎一羔,双羔极少。小尾寒羊不但产羔多,而且生长发育快。  相似文献   

12.
小尾寒羊的名字不能乱改王景元王新魁(山东省菏泽地区畜牧业开发中心)最近在一本书上发现,小尾寒羊的名字被篡改了。在这本书中,作者使用了这些名字:“鲁西小尾寒羊”、“鲁西高腿多羔小尾寒羊”、“鲁西高腿多羔绵羊”、“高腿羊”、“鲁羊”、“高脚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揭示ESR1和PGR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性状中的作用,深入研究绵羊多羔性状的机理。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SR1和PGR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群体12个组织(小脑、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子宫、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ESR1和PGR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群体的12个组织中均有表达;ESR1和PGR基因分别在小尾寒羊子宫和输卵管中高表达;多羔小尾寒羊子宫、输卵管、卵巢和下丘脑组织中ESR1基因的表达量与单羔小尾寒羊无显著差异(P0.05);多羔小尾寒羊输卵管、子宫、卵巢和下丘脑组织中PGR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单羔小尾寒羊群体(P0.01)。结果提示,PGR基因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eptidase 2,MMP-2)基因g.23253382CT、g.23250947CT两个位点在多羔绵羊品种(湖羊、策勒黑羊和小尾寒羊)和单羔绵羊品种(萨福克羊、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中的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联。结果表明:MMP-2基因g.23253382CT和g.23250947CT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中均存在CC、CT、TT三种基因型,且2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g.23253382CT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g.23250947CT位点在策勒黑羊和苏尼特羊中表现为低度多态,在其余5个品种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g.23253382CT、g.23250947CT两个位点在7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MMP-2基因位点g.23253382CT、g.23250947CT的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第1、2、3胎次的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可见,MMP-2基因g.23253382CT、g.23250947CT不适于小尾寒羊产羔性状的选育。  相似文献   

15.
神经肽Y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阐明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系,为绵羊多羔性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NPY基因全部3个外显子在小尾寒羊、湖羊、特克塞尔和多赛特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对小尾寒羊多羔性的影响.仅引物P1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在小尾寒羊中检测到5种基因型,在湖羊和多赛特羊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而在特克塞尔羊中仅枪测到1种基因型;测序分析显示,在小尾寒羊中存在CR、TR和TW3种等位基因,在湖羊和多赛特羊中存在CR和TR 2种等位基因,而在特克塞尔中仅存在CR 1种等位基因.TR与CR相比在绵羊NPY基因编码区第93 bp处发生了1个C→T的单碱基突变;TW与CR相比除发生C93T的单碱基突变外,还在130和131 bp发生了GA塞AT的双碱基突变,该突变引起绵羊NPY成熟肽第16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对于多态位点C/T,小尾寒羊3种基因型之间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于多态位点GA/AT,RW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平均比RR型的多0.56只(P<0.05).在小尾寒羊5种复合基因型中,TTRW和CTRW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TTRR、CTRR和CCRR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差异也不显著(P>0.05);TTRW和CTRW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均显著高于其余3种基因型(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NPY基因GA/AT突变位点的W等位基因是提高绵羊产羔数的1个潜在有效的DNA标记.  相似文献   

16.
科技     
正牧医所揭示绵羊多羔分子机制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采用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方法对无Fec B突变且产羔数存在显著差异的小尾寒羊子宫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并鉴定了多个与绵羊多羔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探索绵羊高产的分子机制以及培育高产绵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绵羊CD9基因g.208082881CA位点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利用Sequenom Mass ARRAYR~SNP技术对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380只)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杜泊羊和草原藏羊共380只)CD9基因g.208082881CA位点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D9基因g.208082881CA位点存在AA和CA两种基因型,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在单羔、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该位点在杜泊羊群体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而在其他绵羊品种中均为中度多态(0.25PIC0.5);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该位点仅在杜泊羊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该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不同胎次产羔数之间并无显著关联(P0.05),AA型第二、三胎产羔数高于CA型。综上可知,CD9基因g.208082881CA位点多态与小尾寒羊产羔数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绵羊GTF2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究绵羊GTF2A1基因g.89505005G>A位点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与绵羊产羔数有关的分子标记。基于前期利用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获得的候选基因GTF2A1,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多羔和单羔的绵羊群体及产羔数存在差异的小尾寒羊群体进行g.89505005G>A位点多态性检测,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TF2A1基因g.89505005G>A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AA、AG和GG,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该位点在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杜泊羊以及草原藏羊6个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关联分析表明:g.89505005G>A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第1、第2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存在显著关联,AA型各胎产羔数均高于GG型(P<0.05)。综上,A等位基因可能是提高绵羊产羔数的一个潜在有效的DNA标记。  相似文献   

19.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肉毛兼用型绵羊品种,它适应性强、耐粗饲、体形大,成年公羊150~200千克,产羔多(每胎2~4胎,高的可达7羔)、效益高.为了提高小尾寒羊的饲养效益,现介绍小尾寒羊两种高效饲养新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尾寒羊是肥羔生产的优良品种之一,具有繁殖率高、羔羊生长发育快、肥羔肉鲜美、毛皮优质等特点。 小尾寒羊是蒙古绵羊的一个变种,它除具有国内绵羊及国外忧良绵羊品种的许多特性外,其自身优良特性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长发育快。一般饲养条件下,公羔5月龄可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