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磷素肥料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强吸收能力,提早成熟,增加产量。但土壤中的磷肥因有很多原因,使一部分磷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无效磷。磷菌肥施入土壤后,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能产生一种酸性物质,把土壤中的无效磷转化为有效磷,被作物吸收利用,促使农业产量的提高,据我县近几年的试验结果,凡使用磷菌肥的作物一般都增产20%左右,高的达30%以上。但磷菌在生命活动时间范围很小,使用时应尽量与种子或根部接触。为此现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一)烟叶:①烟苗追肥,烟苗十字叶时,每亩可施一百斤,施后喷水,可以  相似文献   

2.
<正>磷肥当季利用率在10%-25%,但后效可以长达5-10年可以逐渐被植物吸收,每年施用磷肥的迭加利用率可以达到26%-100%,因此提高当季磷肥利用率是厂商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磷肥利用原理:磷肥施入土壤中,要经历一个固定和释放过程。水溶性磷与土壤中的阳离子  相似文献   

3.
一、早施农作物的苗期吸收磷最快,在苗期缺磷会影响作物的后期生长。二、集中施磷肥全层施入作物不能全部吸收而造成浪费。因为磷肥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固定,因难以移动  相似文献   

4.
一、铁肥不宜施入土壤中铁肥极易被土壤固定而转化成难溶性化合物,失去肥效.应采用叶面喷施,如用硫酸亚铁以0.2%-0.5%的浓度.对果树缺铁症进行喷雾等. 二、磷肥不宜分散施用磷容易被土壤吸收固定,从而失去肥效.应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面积,可采用沟施或穴施,集中施在作物根系附近.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15,(5)
<正>1.磷肥的特点与当前施肥问题磷是作物营养三要素之一,我国大部分土地磷元素缺乏,土壤中的磷一般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通过施磷肥来补充。磷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小,肥效转化慢,作物难以及时吸收利用,磷肥的当季利用率在10%~25%之间。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和作物吸收的难易,通常将磷肥划分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肥料利用率是指施入土壤中的某种肥料主要养分,作物当季吸收利用的百分数。施到土壤中的肥料,并不能全部为作物吸收利用,其利用率的大小,与肥料种类、施肥万法、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等有密切关系。一般肥料利用率越高,肥料的增产效益越大。肥料中有效成分的损失也越小。据测定一般氮肥的利用率为30%-50名,磷肥为20名~25%,钾肥为50名~60名。  相似文献   

7.
土壤磷活化剂,是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最新研制的液体型复合菌剂,是采用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经多级液态深层发酵而成.该制剂施入土壤后,既能将土壤中固定态的磷分解转化成速效磷,又能将无效钾分解转化为速效钾,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和利用,增补作物磷、钾营养的不足,促进作物平衡吸收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8.
钾细菌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一、钾细菌概述土壤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磷、钾矿物,但它们主要呈稳定的铝矽酸和磷灰石状态存在,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施用磷肥虽然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但是施入的磷肥常因与土壤中的Ca~(2+)(石灰性土壤)、Fe~(3+)和Al~(3+)(红壤、砖红壤)相结合而丧失其有效性,从而使得磷肥的利用率很低。所以,研究如何从土壤矿物中分解出可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磷肥的利用日趋广泛。但一般作物的当季磷肥利用率仅有10—25%。而内蒙古自治区磷肥利用率只10%左右。显然,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以充分发挥其效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影响磷肥利用率的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但不外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所谓生理方面的原因。即施入土壤有效磷量不一定少,但作物本身因受一些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充分吸收。比如水分供应不足、养分供应不平衡,氮、钾或其他营养成为限制因子时;植株呼吸、光合作用受到温度、光照、通气、反应等条件影响而受到抑制时,等等。二是所谓土壤对磷肥的固定作用,使有效磷变为无效态,作物欲吸而不能。三是施磷的数  相似文献   

10.
<正>农田施用肥料中,以磷肥的有效利用率最低,主要原因是磷肥的有效成分(即水溶性磷肥)在土壤中极易转化成难溶状态而被固定,其固定的速度和形态,与土壤酸碱度(即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大小等有关。不过,磷在土壤中被固定而形成难溶性状态后,在适宜条件下(如微生物等作用下),又可以转化成速效磷,表现了磷肥供磷的长效性。如何利用磷肥的这些特点,来提高磷肥利用率,通常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以基施为主,避免低温施磷磷肥(尤其是钙镁磷肥)施入土壤后,在较长时间内(半年以上),其有效性呈上升趋势。因此,磷肥一般宜用作基肥,尽量避免作追肥施用。另外,磷  相似文献   

11.
<正> 磷肥是一年四季各种作物生长需要的主要元素。土壤中的磷一般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必须通过施磷肥来补充。但磷肥易被土壤固定,因在土壤中移动性小,肥效转化慢,作物难于吸收利用。如果施用不当,利用率仅为10%~25%,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采用以下10种施用方法,可提高磷肥的使用肥效。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磷肥化学形态变化对磷肥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肥是农业三大营养肥料之一。磷肥的主要原料是磷矿石,其中的碡不易被作物吸收。经过加酸、加热等处理使磷有一定程度的转化,成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磷。我国每年磷肥生产量居世界第二,消费量居世界第一,施磷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的2/3,仅次于氮肥。但我国土壤的全磷(P2O3)含量并不高,多在0.05%-0.2%,有效礴含量就更少,仅占全磷的1%左右。施人士中的磷肥,往往得不到有效利用,这与磷肥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32P示踪技术。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和普通尿素对杂交水稻磷的吸收、残留和土壤固定磷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控释氮肥,明显地增加了杂交水稻在分蘖期、孕穗期、成熟期的吸磷总量以及肥料P和土壤P的吸收量。控释氮肥中,氮的释放速度和作物的需求基本一致。显著提高了杂交水稻对磷肥的利用率、回收率和残留在土壤中可被再利用的肥料磷,降低土壤对磷肥的固定。  相似文献   

14.
农田施用肥料中,以磷肥的有效利用率最低,主要原因是磷肥的有效成份(即水溶性磷肥)在土壤中极易转化成难溶状态而被固定,其固定的速度和形态,与土壤酸碱度(即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大小等有关。不过,磷在土壤中被固定而形成难溶性状态后,在适宜条件下(如微生物等作用下),又可以转化成速效磷,表现了磷肥供磷的长效性。如何利用磷肥的这些特点,来提高磷肥利用率,通常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聚磷酸铵是一种高浓度含氮、磷肥料。低聚合度聚磷酸铵由于水溶性好,养分易于被作物吸收利用,常制成农用固体肥料和液体肥料形式,作为高浓度肥料使用。目前,聚磷酸铵已作为一种新型肥料进入化肥领域,特别是因其溶解度大,用作配制高浓度液体复合肥料的基础磷肥。近几十年来,磷酸盐化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聚磷酸盐化学发展得更快。聚磷酸铵养分含量高,溶解性好,含聚合态磷,不易与土壤溶液中的钙、镁、铁、铝等离子反应而使磷酸根失效,从而避免磷被土壤固定,增大磷在土壤中的移动距离,  相似文献   

16.
磷素是作物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重要元素。我国北方石灰土质地区有较大面积的土壤缺磷,这种缺乏往往通过大量施用磷肥才能解决。然而这一地区土壤富含碳酸钙,PH值较高,使施入可溶性磷肥很快转化为不流性的化合物,并随时间的延长不断老化,愈来愈对植物无效。但本试区为黑土,不算缺磷区,在过去的研究中,致力于改进施磷方法,如确定合理施磷量,集中施用等。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并在小麦生产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但磷肥当年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仍然较低,近十多年来,人们开始研究不同基因型小麦磷素利用效率的差异,旨在筛选磷素吸收利用效率较高的品种即磷高效基因型品种。此项研究我国刚刚起步,因此,进行此项研究对丰富小麦磷素营养遗传理论充分利用土壤磷素养分资源,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环境污染及春小麦绿色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京石灰性潮土长期轮作的磷肥合理运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中国农业大学昌平试验站11年肥料试验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北京地区潮上在长期轮作条件下,磷肥的施用与作物产量、肥料经济效益、磷肥迭加效应、土壤速效磷变化趋势以及作物对肥料和土壤磷的吸收比例等的关系,据此并结合近期研究进展提出:在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条件下,每年施磷肥(P2O5)112.5kg·hm-2,并作为冬小麦、春玉米基肥,是一个既能获得作物持续高产和肥料高效,又能维持或不断提高土壤供磷能力的优化磷肥运筹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一、磷肥特性与土壤的关系 磷肥的肥效和经济效益与土壤性质有密切关系,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属酸性肥料,施在酸性土壤中,增强了土壤酸度,也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且在酸性土壤中,磷肥中的有效磷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沉淀,从而形成难溶性磷酸铁和磷酸铝,使肥效降低.施在石灰性或碱性土壤中,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又易被土壤中的钙、镁固定,变成难溶性磷化物,同样降低肥效.  相似文献   

19.
利用盆栽试验,在不同肥力的石灰性潮土上种植小麦,设施磷与不施磷处理,采用Olsen法测定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探讨不同处理间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磷肥不能使有效磷本来就高的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继续提高,却可以明显提高中低肥力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测定施用磷肥和不施磷肥处理小麦苗期土壤分级变化情况(蒋柏藩、顾益初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表明,在石灰性潮土上,Ca-P含量很高,Ca_2-P为小麦吸收磷素的有效来源,Ca_8-P、Fe-P、Al-P为缓效磷源,短时期内Ca_(10)-P变化不大。研究还表明,在低肥力条件下,施入磷肥可以提高小麦的鲜质量,在高肥力下,施入磷肥之后小麦鲜质量也有所提升,但是变化量不如低肥力条件下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正>手机尾号为3215的用户问:冬春季作物施肥有什么禁忌?专家解答:冬春季作物施肥有诸多禁忌:①宜施碳铵。冬春季气温低,碳铵不易挥发分解,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属于典型的"速效肥",可及时为作物提供氮素营养。②增施磷、锌肥。作物对磷和锌的吸收受温度和光照影响明显。冬春季气温低,光照不足,易诱发越冬作物缺磷、锌,应适当增施磷肥和锌肥。另外,磷能增强植株的抗寒性,增施磷肥还有利于防止作物受冻。③忌施尿素。尿素属于酰铵态氮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