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有效延长杏果实贮藏期,解决杏果实季节性采收和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以"串枝红杏"为原材料,研究了传统热风干燥(AD)、低温真空干燥(VD)、渗透脱水(OD)和冷冻干燥(FD)4种预处理方式对杏果实冻藏融化后的贮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脱水冻藏方式均能够缓解杏果实冻融后的质地瘫软及褐变现象,有效提升外观品质.但其中FD、OD和VD三种脱水冻藏方式对冻融后果实褐变的抑制更明显,比直接冻藏处理组有效抑制总色差(△E)达60%以上;脱水冻藏融化后杏果实汁液流失率较直接冻藏处理组下降65.48%以上.VD脱水冻藏后杏果实糖酸比、总酚含量、抗坏血酸含量都是4种方式中最高的组别,且在冻融加工成杏干后VD表现出更好的色泽和质地品质.因此,低温真空干燥是一种适宜杏果实冻藏后食用及加工的脱水方式.  相似文献   

2.
孙戈  衣颖 《种子科技》2022,(6):1-3,7
以"泰山1号"猕猴桃为试验材料,探究留果数、氯吡脲喷施浓度、授粉方式3个因素对果实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疏果时每处叶柄保留1~2个果,氯吡脲喷施浓度为5 mg/L或15 mg/L,采用人工授粉与自然授粉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将会进一步提升猕猴桃果实产量,并且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疏花留果方式对红色梨32号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主要研究红梨32号果实生产过程中的最佳疏花留果的方法。以红梨32号为试材,采用不同果实序位的留果方式以及不同疏花疏果的方法,在红梨32号的开花期、结果期以及果实成熟期,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结果枝上,1-6号果位上每个果位留果一个以及每个果位上不进行疏花蔬果,平均单果重、平均果实纵径以及果面果锈面积差异性显著,2、3、4号果位的果型端正,无生理落果现象;同时,一结果枝上同时保留2、3和4号果位的花朵,每朵花序留2个果,平均单果重最重,达284.45g,较其他留果方式差异性明显,果形指数为0.878,此处理方法有明显的果实增重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梨树合理的果位留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大接杏为试验材料,研究渗透脱水作为预处理方式与直接冻藏、烫漂预处理、亚硫酸钠预处理相比,对冷冻融化后杏果实的色泽、褐变、硬度、汁液流失、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渗透脱水预处理的杏果实硬度最高,为11.3 N;与直接冻藏相比,渗透脱水预处理的果实汁液流失率减少了6.53个百分点,抗坏血酸含量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烫漂、亚硫酸钠预处理;虽然烫漂、亚硫酸钠预处理比渗透脱水预处理能更有效地抑制果实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但渗透脱水预处理由于减少了果实汁液流失,保护了细胞完整性,减少多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的接触,能够最有效地抑制酶促褐变的发生,最佳地保持了冻融杏果实的色泽。因此,渗透脱水是一种适宜于杏果实冷冻贮藏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不同处理方式对黄花梨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低温下(0℃)不同的保鲜方式,不同成熟度的黄花梨果实,不同的采收方式等因素对黄花梨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0℃下,黄花梨果实的呼吸高峰推迟,果实硬度维持时间较长,腐烂率明显下降,有效地延长了黄花梨果实的贮藏时间。而且,黄花梨果实在八成熟时选择阴天采摘,在0℃下可以贮藏85天以上,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大久保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急速与缓慢两种不同降温方式下,钙处理对桃果实品质及采后生理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钙处理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桃果实的呼吸强度,减缓乙烯释放速率,较好地保持桃果实硬度,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从而延缓了桃果实品质的下降,而以急速降温的处理方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猪粪发酵沼液对无土栽培番茄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猪粪发酵沼液在保护地无土栽培番茄上施用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种不同稀释倍数(清沼比为1︰1、2︰1、3︰1)的沼液以混灌方式施用以及以沼液和清水轮流灌溉等4种处理,通过采集番茄果实,测试包括Vc、还原糖、粗蛋白、可溶性固形物、铜、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多项品质指标,研究沼液灌溉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可提高番茄果实Vc含量,但不能提高还原糖的含量,轮灌方式施用沼液可提高番茄果实的粗蛋白和可溶性固体含量,并且铜、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的含量均未增高,以轮灌方式施用沼液可在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番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避雨和露地栽培蓝莓采后贮藏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蓝莓果实贮藏品质差异,采用避雨和露地两种栽培方式种植‘蓝丰’、‘北陆’蓝莓,采后用PET盒分装后放入聚乙烯(PE)袋中,0℃下预冷24 h后扎口冷藏,对比分析冷藏期间两种栽培方式蓝莓果实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避雨栽培蓝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可滴定酸含量、果实含水量和花色苷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在采后0℃贮藏期间,避雨栽培果实相较露地栽培更能有效地抑制好果率的下降和果实质量损失率的升高,延缓果实水分含量、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总黄酮含量的下降,使可溶性糖含量维持在更高水平。因此,相对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蓝莓在采后低温贮藏期间能维持更好的果实品质和贮藏效果,果实贮藏期延长,这为采前避雨栽培措施调控蓝莓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为研究异菌脲在杨梅果实上的残留降解动态,连续2年,在杨梅幼果期通过1次喷药多次取样和不同时期喷药成熟期1次性取样2种方式,进行了杨梅果实中异菌脲残留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异菌脲在‘东魁杨梅’和‘临海早大梅’果实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半衰期分别为9.2天和13.86天;异菌脲在杨梅果实中降解速度较慢,但在幼果期按常用浓度(500g/L悬浮剂1000倍液)喷施1次,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甜宝"甜瓜为试验材料,采用急速与缓慢两种降温方式降至6℃贮藏,定期测定与甜瓜果实贮藏品质相关的指标,分析比较不同降温方式对薄皮甜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前期(0~4 d),急速降温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缓慢;在贮藏16~20 d,缓慢降温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急降果实,乙烯释放量低于急降果实。缓慢降温甜瓜果皮亮度高、色泽好,贮藏末期酯类物质含量较高;且在贮藏12~16 d保持了较高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贮藏20~28 d,急速降温果实MDA含量、腐烂率高于缓慢降温果实。因此,缓慢降温较急速降温更适于甜瓜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1.
凤县花椒生产气候条件和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对花椒生产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定量评估,从花椒生长气候影响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2个方面构建花椒生产的气候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凤县1961—2018年长序列的逐日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资料,对凤县花椒生产的气候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8年凤县所有年份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处于花椒种植的适宜范围,其中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分别有89.7%、87.9%和77.6%的年份处于最适范围。凤县花椒生长季≥0℃积温、开花至果实着色期≥0℃积温、果实膨大生长期平均气温和果实着色期气温日较差所有年份均处于适宜范围,其中开花至果实着色期≥0℃积温和果实着色期气温日较差所有年份均处于最适范围;果实着色期平均气温和开花至果实膨大生长期降水量也有75%以上的年份处于适宜范围,其中65%以上年份处于最适范围;果实膨大至着色期相对湿度条件相对较差,处于适宜和最适范围的年份分别为65.5%和24.1%。总体来说,凤县花椒生长季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花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凤县花椒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低温冷冻害和连阴雨等,但是1961—2018年,这些灾害均有减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桃果实风味物质的研究背景,以及冷敏果实冷害产生的原因,描述了果实特有的香气成分、果实的风味阈值,探讨了桃果实香气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和前体物质,提出桃果实可能的特征风味物质合成途径,以期阐明桃果实冷害及低温下特征风味物质合成机理,据此建立和完善采后低温贮藏技术,进而为桃果实在冷藏期间以及冷藏回温后风味保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制冷贮藏温度对锦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锦橙为材料,研究不同制冷温度对贮藏效果和锦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明显影响着锦橙的腐烂率和褐斑病率,温度6~8℃下贮藏150d锦橙的腐烂率和褐斑病率最低,分别为5.40%和5.41%;温度是影响失质量率的重要因素,制冷贮藏的失质量率低于通风贮藏;温度是影响锦橙果实呼吸代谢的重要因素,果实的呼吸强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降低;果实有机酸含量随温度降低而明显提高,总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有机酸基本相同;低温贮藏也可降低VC、可溶性固形物的损耗;贮藏温度过高,病菌性腐烂率高,品质下降快,而温度过低则产生冷害型腐烂,果皮不能正常转色,认为锦橙长期贮藏的适宜温度为6~8℃。  相似文献   

14.
以‘河套’蜜瓜果实为试材,通过内源检测和外源温育方法,研究果实发育期间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以及脱落酸对果实成熟的影响。结果显示:果实发育前期生长素和玉米素含量较高;进入缓慢生长期后赤霉素含量逐渐升高;脱落酸含量则在果实成熟期间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进一步研究脱落酸对果实成熟期间糖分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脱落酸温育处理后果实圆片蔗糖合成酶活性大幅提高,转化酶活性被显著抑制,相应地果实圆片蔗糖含量增加,葡萄糖含量下降。综合分析认为,生长素、玉米素和赤霉素与果实发育前期细胞分裂、膨大有关;脱落酸对启动果实成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节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来调节果实蔗糖积累,并促进果实向成熟品质转化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6种果袋和2种光照强度及温度的组合处理,研究果实所处微域环境及其表皮组织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黑色袋内光照条件较弱,但袋内温度最高;双层袋光照强度几乎为0,但温度维持相对稳定。而在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处理下,全日照与1/3光照相比,会诱导大量O2-产生,同时也会提高5'-核苷酸酶、SOD、POD活性,但最终维持较高MDA含量,致使细胞膜系统受到伤害,对果实表皮组织不利。结果说明,果实摘袋前后的环境变化与果实抗性相关,摘袋时间与方式对可降低摘袋后果实日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温室甜瓜果实糖酸积累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类型温室春、秋茬甜瓜栽培,基于有效积温、日温差积与甜瓜果实蔗糖、柠檬酸间关系的回归分析,建立了甜瓜果实蔗糖、柠檬酸及糖酸比及有效积温与日温差积的模拟模型.结果表明,甜瓜果实蔗糖、柠檬酸及糖酸比均随有效积温与日温差累积的增加呈logistic曲线函数变化,但不同栽培茬口函数模型的常数项有差异,它与日温差累积呈线性关系.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甜瓜果实蔗糖、柠檬酸积累过程与糖酸比变化,可精确预测甜瓜果实的成熟特性,因而在确定甜瓜优质采收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NIR) spectroscopy has been used successfully to measure soluble solids in apple fruit. However, for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the technique needs to be able to compensate for fruit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a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sample temperature affects the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um in a non-linear way.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may occur in practice because of varying weather conditions or improper conditioning of the fruit immediately after harvest. Two techniques were found well suited to control the accuracy of the calibration models for soluble solids with respect to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The first, and most practical one, consisted of developing a global robust calibration model to c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expected in the future. The second method involved the development of a range of temperature dedicated calibration models. The drawback of the latter approach is that the required data collection is very large. When no precautions are taken, the error on the soluble solids content reading may be as large as 4%brix.  相似文献   

18.
以冬枣(Ziziphus jujube M.)为试材,研究了干制加工对枣果实抗氧化功效的影响。分别对鲜枣直接烘干(包括放置12h后烘干)、沸水煮5min和10min后烘干,以及冷冻后烘干(包括解冻12h后烘干)处理后的抗氧化性能作了试验分析。煮沸后烘干处理枣果实的抗氧化能力(T-AOC,OH·,O2·-,DPPH·)高于其他处理组,其中OH·及DPPH·的清除能力超过了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贮藏温度对云南主栽蓝莓果实采后生理代谢的影响,以玉溪澄江主栽的晚熟品种“夏普蓝”为试验材料,在5℃和0℃2种温度下贮藏,以常温条件为对照,每隔2 d分别测定蓝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丙二醛、总酚、类黄酮、花青素含量、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5℃冷藏条件下的蓝莓果实硬度保持较好,TSS损耗较低,总酚的含量、类黄酮的含量及花青素的含量均比对照和0℃贮藏条件下要高,同时,5℃冷藏条件下,蓝莓果实还能保持较高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利于保持其果实品质。因此,5℃冷藏是较为适宜云南主栽蓝莓果实“夏普蓝”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大樱桃大棚小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大樱桃种植大棚内的小气候变化规律,为更好地开展大樱桃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笔者于2012—2014年在山东省临朐县开展了大樱桃大棚小气候观测试验,通过与外界气象条件对比,分析了大棚内小气候特征,并建立了大棚内小气候预报方程。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大棚内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均较棚外高;大棚内气温的最高值、相对湿度的最小值均出现在午后时段,大棚内最低气温和最大相对湿度一般都出现在早晨;晴天时,棚内气温、相对湿度的日较差最大,阴天时最小。大棚内小气候与大棚外当天及前一天的诸多气象因子相关关系显著。对大棚内小气候预报方程进行了检验,温度预报误差大部分在2℃以内,最小相对湿度预报误差大部分在10%以内,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