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鳡、翘嘴红鲌、蒙古红鲌、鳜、鲇和黄颡鱼是丹江口水库中群体数量较大的凶猛鱼,而且也是库中重要的经济鱼类。研究了这六种凶猛鱼的摄食种类、食物组成的变化、摄食频度和食物组成的一致性程度。  相似文献   

2.
提高网栏养鱼库湾鱼产量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其中歼捕库湾中的凶猛鱼(如鲌类),提高放养鱼类的成活率,是关键措施之一。蒙古红鲌、翘嘴红鲌是网栏养鱼库湾中主要的凶猛鱼类之一。对养殖鱼类及自然增殖的经济鱼类的幼鱼危害严重。对这两种凶猛鱼类,用刺网捕捞有一定  相似文献   

3.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地方名翘嘴巴、白条、鲌鱼、大白鱼等,属鲤形目、鲤科(Cyptinidae)、鳊鱼亚科(Culterinae)红鲌属(Erythroculter),广泛分布于我国诸多水系,黑龙江、黄河、长江等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都产此鱼。其食性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在自然水域中,主要捕食中上层小型鱼类,其肉质洁白、细嫩、鲜美。个体大、生长快,最大个体可长至10 kg以上,为我  相似文献   

4.
红鲌属鱼类是水库中常见的中上层敌害鱼类,对于刚投库的鱼种具有极大的危害。目前,清除红鲌属鱼类的方法除采用跳网捕捞及在产卵场用药物毒杀其鱼卵外,其它有效的方法还不多见。湖北省京山县惠亭水库渔场根据蒙古红鲌易进张网和翘嘴红鲌喜欢跳跃的不同行为生态,近几年来结合成鱼捕捞生产使用密眼张网和跳网大规模歼捕红鲌属鱼类(主要是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  相似文献   

5.
太湖鲌鱼数量变化规律及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2003~2005年的食性分析和渔获物组成调查,研究了太湖翘嘴红鲌、蒙古红鲌数量变化的规律及在鱼类群落演替过程的作用。食性分析表明:太湖翘嘴红鲌、蒙古红鲌主要摄食鲚鱼,其次是小型鱼类和虾。其中鲚鱼在翘嘴红鲌、蒙古红鲌消化道的出现率分别为95.24%、59.26%;在翘嘴红鲌食物中的重量组成比例为59.2%±11.4%。渔获量统计表明:1952~1958年鲌鱼平均年产量为406.4±102.5 t、占渔获总量的6.28%±0.85%;1987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1 090.8 t、占渔获总量7.65%;1993年后鲌鱼资源在快速减少,由1993年的922.3 t、占6.55%下降到近年的100~160 t、仅占渔获总量的0.4%~0.8%。2004年调查表明,在74 667kg渔获物中,翘嘴红鲌、蒙古红鲌仅占0.0038%。分析历年渔获量变化趋势发现,随着鲌鱼数量的不断减少,鲚鱼和小型其它鱼类均呈相反的快速增加趋势,而银鱼则有大体一致的持续下降趋势。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发现,鲌鱼-鲚鱼、鲌鱼-小型鱼类渔获量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鲌鱼-银鱼渔获量的正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认为:太湖翘嘴红鲌、蒙古红鲌对鲚鱼和小型鱼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银鱼可能有间接促进作用;人为过度捕捞使翘嘴红鲌、蒙古红鲌数量不断减少,从而导致鱼类群落向鲚鱼为绝对优势种、小型鱼类不断增加的方向变化。鲚鱼和小型鱼类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其快速增加抑制了浮游动物、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这是太湖蓝藻频繁暴发的生物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丹江口水库三种表层型凶猛鱼的体型系数进行了测定,得到了下列结果:鳃,K_1=0.100,k_2=4.70;蒙古红鲌,k_1=0.129,k_2=5.58;翘嘴红鲌,k_1=0.117,k_2=5.37。文章讨论了体型系数在控制利用凶猛鱼中的具体应用,并建议适当提高捕捞规格。  相似文献   

7.
<正>红尾鱼,学名蒙古红鲌,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鱼类。常见淡水水域有蒙古红鲌、翘嘴红鲌、青梢红鲌。蒙古红鲌:口端位,下颌比上颌略长,口裂稍斜,鱼体呈浅棕色,各鳍淡黄色,尾鳍下叶为鲜红色,俗称红尾鱼、红梢。常见个体为50~150克/尾,最大个体可达2.5~3千克,分布在大湖、大库中。  相似文献   

8.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地方名翘嘴巴、白条、鲌鱼、大白鱼等,属鲤形目、鲤科(Cyptinidae)、鳊鱼亚科(Culterinae)、红鲌属(Erythroculter),广泛分布于我国诸多水系,黑龙江、黄河、长江等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都有出产。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在自然水域中,主要捕食中上层小型鱼类。肉质洁白、细嫩、鲜美。个体大、生长快,最大个体可长至10kg以上。  相似文献   

9.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俗称“白条鱼”、“翘嘴巴”,是闻名的“太湖三鱼”(银鱼、白虾、翘嘴红鲐)之一。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鲐亚种,红鲐类。典型的凶猛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小水系。其以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誉称鱼中上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尤其近几年需求逐渐增大,市场价格较高,人工养殖颇为盛行,使不少渔民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10.
翘嘴红鲌是以活鱼为主食的凶猛肉食性鱼类,苗期以摄食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如:梅鲚、鲻鱼等,也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同时吞食水生植物的机会也很大。人工繁殖出来  相似文献   

11.
三、纯淡水鱼类终生在淡水中生活的鱼类,长江流域约有237种,占长江鱼类总数的90%左右.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团头鲂、翘嘴红鲌、蒙古红鲌、细鳞斜颌鲴、胭脂鱼、长吻(鱼危)、园口铜鱼、黄颡鱼、鲶鱼、黄鳝、白甲、鳜、黑鱼、(鱼宗)、鳤、鳡、赤眼鳟、花(鱼骨)、短颌鲚、(鱼叚)虎鱼等40余种.在这些鱼类中,有两种生态类型:一是定居性的,在江河、湖沼、水库中均可生长和繁殖,如鲤、鲫鱼.据统计,1973~1974年鄱阳湖中鲤、鲫鱼产量占总  相似文献   

12.
翘嘴红鲌也称大白鱼,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养殖鱼类品种。网箱养殖翘嘴红鲌适合在湖泊、水库等大中水域开展,是翘嘴红鲌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通常用来养殖翘嘴红鲌成鱼。  相似文献   

13.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t ilishaeformis)分类上隶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为长江流域的优质经济鱼类之一,它与海南红鲌和蒙古红鲌同属而不同种。翘嘴红鲌,俗称白条、和顺,其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鱼中上品,鲜食或腌食都十分可口。目前在江、浙、沪市场价格比较高,将是2005年最热门的养殖品种之一。我所多年从事翘嘴红鲌的人工繁殖工作,在亲鱼的更新换代、培育;亲鱼的催产时间、方法、催产剂的使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蒙古红鲌池塘高产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或称蒙古鲌(图见彩中插2),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鲌属。俗称红珠、红梢,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和黑龙江水系,也是钱塘江流域和新安江库区的主要土著鱼类,  相似文献   

15.
蒙古红鲌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俗称红梢子、红尾巴,隶属鲤科、鳊亚科、红鲌属,是一种中型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黄河、大运河、长江等干支流及其附属的湖泊,在贵州地区分布于湄江(乌江水系)、赤水河。蒙古红鲌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易养殖,饲料来源广,养殖成本低,亦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增养殖前景,是一个优良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6.
张小立 《内陆水产》2005,30(2):17-17
蒙古鲌白俗称红梢,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一些湖泊及黑龙江流域的镜泊湖:该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性较活泼,游泳能力强,为凶猛肉食性鱼类.其肉质好、生长快,为鱼中上品,适合大湖放养增殖,是红鲌属中继翘嘴鲌后的又一名优新品种。为开发这一品种.我们于2004年在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进行了蒙古舶规模化人工繁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蒙古鲌的制种及增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鲌B.mongolicus mongolicus(Basilewsky)俗称红梢。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一些湖泊及黑龙江流域的镜泊湖。该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较活泼,游泳能力强,为凶猛肉食性鱼类,其肉质好。为鱼中上品,非常适合大湖放养增殖,是红鲌属中继翘嘴鲌后的又一名优新品种。为了调整湖泊增养殖的品种结构。开发和增加新的增、养殖对象,充分挖掘湖泊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湖南洞庭鱼类良种场进行了规模化批量生产蒙古鲌鱼苗和池塘养殖、大湖增殖技术开发、研究。本文将介绍蒙古鲌的制种及增养殖技术,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蒙古红鲴俗称红梢,属鲤科,鳊亚科,是我国江河湖泊水体中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清甜,市场上颇受青睐。然而野生资源有限,人工养殖则受苗种因素的限制尚属空白。为加速这一名优经济鱼类的人工驯化利用,本试验在已有蒙古红鲐繁殖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最佳的催产激素配伍和产卵环境条件进行了生产性对比试验,以期为蒙古红鲐人工繁殖技术提供生产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镜泊湖蒙古红鲌人工繁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红鲌作为一种名优鱼类,多年来一直成为镜泊湖水域的拳头鱼产品,在牡丹江地区市场销路比较广泛,同时深受群众欢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蒙古红鲌的需求量和捕捞量也在显著增长,鱼类个体相应越来越小,尽管省镜泊湖水产养殖场采取了一系列的增殖和补救措施,虽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和保护,但其增殖速度相对来说却是很慢(见表1)。因此,试验研究蒙古红鲌的人工繁殖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翘嘴红鲌隶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俗名翘嘴巴、大白鱼等。由于该鱼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所以曾经将该鱼作为我国渔业的危害种类。但由于翘嘴红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肉质细嫩,味美洁白,被称为鱼中上品。同时,翘嘴红鲌能将小型野杂鱼类转化为经济价值高的鱼肉蛋白,在湖泊和水库渔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好这个品种,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