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单37由哲盟扎旗原种场和哲盟农科所以自交系合344做母本,自交系扎461为父本育成的玉米单交种,生育期110~115d,根据品比、区试、生产试验结果,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好等特点,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哲盟、赤峰北部、兴安盟中北部及呼盟、乌盟中南部,黑龙江,河北,山东等部分地区种植.于1997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蒙单6号。  相似文献   

2.
高产广适抗病大豆新品种沧豆09Y1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沧豆09Y1是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以石豆7631为母本,以石豆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19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豆20190007)。河北省区试验平均产量3 184.5 kg·hm~(-2),蛋白质含量为40.0%,脂肪含量为20.20%,高抗SC3和SC7。生育期108.5 d,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华占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优华占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天丰A与华占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出稳产高产、生育期适中、米质较优等特点,200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国审稻2008020),适宜在广西、广东、福建中北部和江西、湖南、浙江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总结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 辽粳207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育成的水稻品种,1997年由中种集团承德长城种子有限公司引进并在隆化、丰宁等地试验示范推广种植;2000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过几年种植表现为:产量高,并且稳定,米质优良,苗期抗寒性能好;抗苗期病害(立枯病、恶苗病),抗旱性能较强;茎秆坚硬,株型紧凑,叶片上冲;耐肥,抗倒伏,抗稻瘟病,纹枯病;生育期为中早熟性,整个生育期需≥10℃有效积温2 900-3 300℃,适应性强,可在承德、张家口等中北部稻区较大范围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马成仁  林洪祥  张剑峰 《北方水稻》2021,51(4):39-40,47
鸿粳4号是沈阳市天实水稻技术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水稻新品种,202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57 d,分蘖能力好,抗病、抗倒伏,米质优,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适宜在沈阳、铁岭等辽宁中北部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邯豆10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鲁豆11为母本、自选品种邯豆三号为父本,根据性状互补的原则组配杂交组合.选育出的适合河北省种植的高产(产量超对照品种8%左右)、优质、抗病性强的大豆新品种.201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豆2011002),适宜河北省中北部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7.
孟令启  薛志忠 《北方水稻》2013,(6):63+65-63,65
金穗9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培育的优质多抗高产水稻新品种,2013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135 kg/hm2,较对照津原45增产1.3%。中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适宜在山东东营、河北东部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4,(6):11-13
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广占63S为母本,用自育优质中籼稻中间材料盐229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多年多代异地选择,2006年育成籼型光温敏不育系盐161S,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用盐161S与盐恢888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盐两优1618,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盐161S和盐两优161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盐两优1618的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蒙豆31号是适于呼伦贝尔市中北部及积温在2 000℃以上的积温区救灾的超早熟大豆新品种,2009年参加内蒙古大豆超早熟组区域试验,2011年通过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过大面积示范推广,表现出优质、高产、抗病的特性,有广阔的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10.
中禾优1号是由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利用优质长粒粳稻三系不育系嘉禾212A与广亲和籼型恢复系NP001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水稻新组合,在不同地区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2018年和2020年先后2次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年和2021年分别通过安徽省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及黄淮粳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