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云龙  陈文 《中国麻业》2004,26(6):284-285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涪陵区紧紧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涪陵金帝集团,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优化良种,规模发展”的原则。从零开始,先后从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大面积引种推广湘苎二号(圆叶青),大力发展苎麻产业,目前已成功营建良种苎麻生产基地2000hm^2,小面积单产突破4500kg/hm^2,单纤维支数达1800Nm,最高达2300Nm以上。  相似文献   

2.
徐勋元 《江西棉花》2007,29(1):36-37
瑞昌市苎麻生产的发展面积由1991年的470hm2至现在2200hm2,累计新增苎麻面积1730hm2.苎麻是多年生的宿根作物,栽下去在麻园里一"住"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原来栽苎麻,一般要头年栽麻二年受益.现在瑞昌发展的新麻园当年就有好收成.2006年瑞昌市1600hm2新麻园,当年平均收麻600kg/hm2以上,最高的达879kg/hm2.现将新麻园当年受益的经验和主要技术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湘苎二号"苎麻良种在我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性状表现,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多年跟踪观测试验.试验表明该品种随海拔升高,头季麻出苗期推迟,末季麻生长终止期提早,季生育期延长,年生育期缩短,收麻次数减少.海拔 300米区域可收四季麻,其年生育期平均达 252天;海拔 600- 800米区域只能收三季麻,其年生育期平均为 225和 207天;作为丘陵山区高产苎麻产量均比一般投产麻大为提高,提高的幅度以头麻小,二、三麻大,而季产量则以头麻 >二麻 >三麻.并以黑杆 1/2- 2/3收获,其产量质量均达最佳指标.试验观测还表明,该品种在我区表现出适生性强,产量高(低海拔区平均达 256.3kg/667m2,高海拔区平均达 191.0kg/667m2,),品质优(平均纤维细度达 1970Nm,最高达 2304Nm)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重庆市涪陵地区引种苎麻良种"湘苎二号",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般当年纤维产量可达1000kg/hm2左右,第三年可达3000kg/hm2以上;产值可达2万元/hm2以上.其主要高产栽培措施是精细整地、合理密植(移栽10.5万-12万株/hm2);适时移栽、加强培管;重施基肥(配合冬培施土杂肥75-15t/hm2,配施磷钾化肥各225kg/hm2)、适时追肥、巧施叶面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湘苎二号”苎麻良种在我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性状表现,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多年跟踪观测试验。试验表明:该品种随海拔升高,头季麻出苗期推迟,末季麻生长终止期提早,季生育期延长,年生育期缩短,收麻次数减少。海拔300米区域可收四季麻,其年生育期平均达252天;海拔600-800米区域只能收三季麻,其年生育期平均为225和207天;作为丘陵山区高产苎麻产量均比一般投产麻大为提高,提高的幅度以头麻小,二、三麻大,而季产量则以头麻〉二麻〉三麻。并以黑杆1/2-2/3收获,其产量质量均达最佳指标。试验观测还表明,该品种在我区表现出适生性强,产量高(低海拔区平均达256.3kg/667m^2,高海拔区平均达191.0kg/667m^2,),品质优(平均纤维细度达1970Nm,最高达2304Nm)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冬季苎麻行间种榨菜,既有利于苎麻生长,而且又增收一季榨菜.试验表明高海拔区域每公顷收获鲜榨菜头19125kg,第二年产原麻 3259.5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8.7%,其中头麻增产11.6%.低海拔区域收获鲜榨菜头23250kg/hm2,第二年产原麻3982.5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0.8%,其中头麻增产14.4%."麻菜"收入可达到 30000-37500元 /hm2以上.  相似文献   

7.
"川苎11"(原代号川杂9832)是我所用自育的优良雄不育系"C9451"和优良恢复系"R79-20"配制而成的两系杂交苎麻品种.在2002-2004年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323.5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5.8%,平均单纤维细度1934m/g.在组合比较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000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41.03%,平均单纤维细度1979.1m/g.生产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629.95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4.3%.经四川省纤维检验检测局测定,川杂9832平均单纤维细度2174 m/g,纤维强力40.89cN.该品种采用种子繁殖,植株整齐、均匀、高大、粗状、经济性状优良,蔸型、株型理想,高抗苎麻花叶病毒病和苎麻炭疽病,抗旱、抗风力强.  相似文献   

8.
(续上期)从1987年起,由于苎麻原麻供过于求,导致卖麻难,种植面积下降较快,1988年下降到78000hm2,1989年下降到42387hm2,1991年下降到11153hm2,1992年开始回升,面积为12953hm2,1997年恢复到21000hm2,1998年23307hm2.从1999年起,由于苎麻国际市场看好,湖南省苎麻种植面积稳步回升,当年达到29267hm2,此时湖南省苎麻栽培品种开始大面积更新,产量上升较快,产量达到6.00万t.调查表明,至2002年底,湖南省的苎麻种植面积已恢复到66060hm2,总产14.63万吨,且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趋于稳定,最近5年来没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表8).  相似文献   

9.
宁都县两系杂交稻秋制大面积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宁都县1996-2007年12 a间秋制两系杂交稻早、中、迟熟组合18个共2 015.9 hm2,平均单产达3.065 t/hm2,种子99%以上达1级良种标准.介绍了该县两系杂交稻优质高产、低成本秋季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李仁军 《中国麻业》2002,24(6):43-44
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及农业结构的调整给大竹县苎麻生产、加工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苎麻是大竹县的一大传统优势作物,但如何加快苎麻产业发展,迎接市场挑战,已成为当前苎麻生产、加工中的一大课题。为此,找准苎麻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升原麻及其制品档次,满足市场需求显得十分迫切。1苎麻生产、加工现状苎麻是大竹县的传统优势作物,其面积、产量、品质、加工能力、技术等在国内名列前茅。到2001年,全县苎麻面积1.2万hm2,其中优质麻0.90万hm2,良种母本园33.3hm2;原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