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研究将杉木人工林分为3个地位等级,分别地位等级和年龄用IssosJ等人提出的求妥Weiball分布3参数的方法,拟合杉木人工林直径分布,同时建立林分特征因子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31块杉木人工林林分解析标准地资料,以改进的8参数Chapman-Richards函数,分别建立了以地位指数和年龄为解释变量的杉木人工林现实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株断面积生长过程的数学模型,用最优分割与模型特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26年生杉木人工林林分发育过程分为3个时期5个阶段。阐述了应采取的相应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省国营黄丰桥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以分析林木间的生长差异和模拟杉木人工林平均直径、平均树高的生长过程为基础,提出以林分平均直径和平均树高为指标。分别地位指数、林分年龄编制出国营黄丰桥林场杉木人工林的速生标准,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服务。  相似文献   

4.
杉木人工林标准蓄积量收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31块形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解析标准地资料,分析了立木株数随林分平均直径变化的规律。通过株数标准化,将各标准地林分蓄积量生长过程数据转换到标准林分(郁闭度1.0)水平,采用改进的8参数Chapman-Richards函数,用Marquardt迭代法建立了以地位指数和年龄为解释变量的杉木人工林标准蓄积量收获模型,为立地质量评价和森林资源的生长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省国营黄丰桥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 ,以分析林木间的生长差异和模拟杉木人工林平均直径、平均树高的生长过程为基础 ,提出以林分平均直径和平均树高为指标 ,分别地位指数、林分年龄编制出国营黄丰桥林场杉木人工林的速生标准 ,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服务。  相似文献   

6.
卫闽林场杉木人工林经验收获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理查德方程建立杉木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株数的生长模型,结合有关公式编制了杉木人工林经验收获表,该表经检验证明适用,可用于林分生长收获预估和小班资源数据更新。  相似文献   

7.
该文运用weibull分布、正分布、对数正态分布、t分布和β分布来拟事河北省太行山刺槐人工林的直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和β分布的拟合效果好,且前者优于后者。同时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了预测林分结构与产量的模型系统,包括单木材积方程、树高曲线方程、密度转换方程等。使用该模型系统时,只需输入林分特征因子系统,则可以预测出该林分各径株数、平均树高及林分材积等信息。误差检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8.
广南县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杉木人工林立木密度对优势木平均高、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林分平均直径等生长因子的规律,于2003~2005年在广南县14个乡镇,设置20m×30m的杉木人工林样地215块,在实测胸径和树高的基础上进行资料整理,并编制了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经检验,其等树高线精度为97.8%,等直径线精度为98.8%。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江西永新县31块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解析标准地资料.分析了立木株数随林分平均直径的变化规律。通过林数标准化,将合标准地林分蓄积量转换到标准林分(郁闭度1.0)水平,采用改进的8参数Chapman-Richards函数,用Marquardt迭代法建立了以地位指数和年龄为解释变量的杉木人工林多形标准蓄积量收获模型,为立地质量评价和森林资源的生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固定标准地调查材料,对杉木人工林胸高断面积、胞径、树高、立木材积的自然生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指数的杉木林分,上述各因子的自然生长是一组Richards函数或Richards函数的多形曲线。  相似文献   

11.
该文运用weibull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τ分布和β分布来拟合河北省太行山刺槐人工林的直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和β分布的拟合效果好,且前者优于后者。同时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了预测林分结构与产量的模型系统,包括单木材积方程、树高曲线方程、密度转换方程等。使用该模型系统时,只需输入林分特征因子系统,则可以预测出该林分各径阶株数、平均树高及林分材积等信息。误差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系统精度高。  相似文献   

12.
以落叶松人工林标地为材料求解G=aSDI ̄b(H-1.3)°为密度指数、树高与断面积数学模型;Y=aSDI ̄bX ̄c为密度指数、断面积、株数、直径数学模型。林分疏密度1.0,一定树高时,各地位指数株数、直径、断面积、蓄积一致。换句话说,密度或直径一定时,亦有一定的断面积、树高、蓄积。这是编制林分密度标准表、直径标准表的理论基础依据。编制密度、直径标准表及生长过程表,先编这些标准表(内容包括每公顷株数、直径、树高、形数、断面积、蓄积等),在标准表基础上解出各地位指数、树高之相应林龄,得林分生长过程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思茅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和林分蓄积量之间的演化规律,在云南万掌山林场8、11和15 a生思茅松人工林45块样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各林分直径、树高和蓄积量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思茅松幼、中龄林分平均直径以上的林木株数占林分株数48.5%~52.5%,平均直径以下的占47.5%~51.5%,林分直径包含的径级株数序列特征,是以林分平均直径为中心的概率对称分布,林分中各径阶立木株数的变化反映了林分直径结构状态;被压木树高、直径生长较小,占立木株数的10.4%~14.2%,蓄积量占林分蓄积的3.2%~4.8%,林分蓄积量的69.2%~72.0%产生于平均直径以上的林木中。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林分生长趋势和科学制定林分密度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利用著名的生物各动态模型-Logistic方程,建立南岭山地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对南岭山地14 ̄20指数级的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分布进行预估,合格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树高曲线是描述林分结构的一条重要曲线。江西大岗山地区是杉木分布的中心产区。研究构建该地区的树高曲线有利于提高该地区的林分蓄积量估计精度。本研究以该地区1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6个常用的树高曲线模型,分析树高与胸径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Weibull模型模拟该地区的杉木树高曲线精度最高,可为估计该地区的杉木树高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植被保留(UP)、林下套种楠木(IP)和林下植被去除(UR)等3种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林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模式下杉木人工林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总蓄积量表现为IPUPUR,平均胸径表现为UPIPUR;3种模式的林分杉木直径分布均呈明显正态分布,UP、UR、IP模式的杉木径阶分别主要分布于29~31 cm、23~27 cm、27~-33 cm范围内;UP和IP模式的直径离散度相对较小,而UR管理模式的直径离散度相对较大,且接近于1,UR管理模式的林分内杉木分化较为明显。综合3种杉木人工林培育模式来看,IP模式较适合于杉木大径材人工林培育,UP其次,UR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以杉木人工林标地为材料,求解林分自然稀疏线、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数学模型参数。据各线参数和地位指数表编制出不同初始密度的林分生长过程表;不同初始密度林分,有着不同生长进程及测树因子量变关系及规律,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规律对于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以杉木人工林标准地为材料,用多变量逐步回归方法,求解出杉木人工林各地位指数、疏密度级、密度株数级之林分平均直径。结果表明:经理论分析证明,不论林分疏密度之高低,当林分疏密度及密度株数相同时,其林分平均直径在各立地奈件下较接近或趋于一致。此规律将为森林抚育间伐,林分直径生长量预测、预报,确定林分工艺成熟以及森林调查设计等,提供理论依据及一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连城县杉木人工林的树高进行理查德曲线方程的拟合,得出其各立地质量等级的理论树高,并分析立地质量等级及经营管理水平对杉木人工林树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广南县306块标准地资料和41株解析木资料,对多个树高生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选择生长函数H=a+blnA作为该县杉木人工林优势高生长模型.分析优势高生长过程,结合杉木人工林不同年龄林分平均树高分布情况,采用树高的估计量标准误差为分配单位,调整各级指数曲线间距,编制了广南县立地指数表.分析结果表明,所编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精度较高,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