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经济学相关经济增长理论,使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为长三角地区克服能源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能源对当今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成为焦点问题。根据Tapio脱钩理论对1990年至今的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进行测算,发现河南省的脱钩状态整体处在弱脱钩,但在近30年中脱钩指数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最近两年处在绝对脱钩状态且初期,要想完全实现强脱钩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对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选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因果检验后发现二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得出河南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这一结果也验证了二者处在相对脱钩这一脱钩状态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对1986—2009年间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发现在不考虑结构变化的情况下三个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与实际生产总值之间都不存在线性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存在能源消费总量与实际生产总值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将会影响经济增长,而珠三角只存在实际生产总值到能源消费总量的单向因果关系,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不会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因为各行各业的生产都需要相关能源的投入,没有能源就没有产出。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下面就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现状做了简单分析,然后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山东省1985~2013年间一次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在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发现山东省能源消费与GDP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很强。构建了广义差分回归预测模型,检验了模型精度并据此对山东省能源需求进行了预测,明确了未来面临的能源约束状况。  相似文献   

6.
邢红  赵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103-4105,4108
为了明确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1985~2010年的数据对江苏省能源消费和GDP进行了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江苏省存在着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可以通过实施节能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等来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0~2010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计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对空间区域的依赖性.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且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各省份的经济发展均为各地区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诱因之一,这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较高关联度的结论保持一致.北京、辽宁、吉林等16个省份碳排放变化与经济增长变化之间的的弹性系数为负值,而天津等其他14个省市碳排放总量还将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所以弹性系数为正值,这点隐含说明当区域经济水平较高时,该区域也将拥有更多优势条件来减低碳排放,实现碳减排最终还是需要依赖于发达的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8.
彭舜磊  李鹏  楚纯洁 《现代农业科技》2012,(24):304-305,30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面临经济增长与能源短缺的矛盾问题。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对于解决该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以1978—2010年河南省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指标数据为基础,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能源消费仍以化石能源原煤和石油为主,以原煤和石油为代表的能源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均GDP、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上。该研究可为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宁夏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  张前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3026-3027
选用宁夏1985~2005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宁夏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呈现出双向的因果关系,但不具有长期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1995~200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性检验和因果性理论,对内蒙古能源经济的协整性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因果关系,而且也预示着能源节约也将是未来内蒙古经济总量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影响河北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目标决策建立河北省水资源分析决策模型。依据河北省1991 ̄2005年的统计数据以及河北省"十一五"规划,预测2010年河北省总人口数、粮食总产量、水产品总产量、工业废水排放和国民生产总值依次为7087万人、2500万t、100万t、7.5亿t和17047亿元,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我国2010—2017年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及时序演化特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生产中的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构建了以农业用水量、能源产品使用量、排灌耗能量、能源产品生产用水量作为输入变量,以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GDP)为输出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我国有19个省份尚未达到DEA有效状态,大部分省份的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有较大上升空间。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20个)的综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宁夏、甘肃、新疆三个西北省份的纯技术效率明显落后,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双碳”背景下,控制碳排放量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精确测量经济发展中,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将灰色回归组合模型应用于碳排放量的预测,选取了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量4个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碳排放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关系,通过对2005—2021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进行建模,建立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回归预测模型,对2023—2025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实证结果表明:未来三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仍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增速在4%~10%左右,持续的高碳排放量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关联分析和预测模型结果,提出通过加快产业转型、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等方式减少碳排放量,促进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璇  宗跃光  刘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40-7542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福建省长汀县2000~2005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并尝试从资源利用效益角度分析生态足迹与GDP的关系,以此弥补仅从生态足迹大小角度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片面性。通过计算与分析,得出长汀县近年来生态赤字逐年增加。但是和其他地区相比较,虽然长汀县的生态赤字较小,但万元GDP足迹偏高,这说明资源利用效率低,单位GDP的资源消耗大,这与长汀县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选取1980~2011年的样本数据,应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对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及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分析,同时利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增量进行影响因素分解,分析人口、经济产出、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1980~2011年河北省碳排放经历了稳定增长(1980~1996年)、低速增长(1996~2000年)和快速增长(2000~2011年)3个阶段,且3个阶段的GDP增速明显大于碳排放增速,河北经济发展与能源碳排放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与实现强脱钩还有一定的差距。LMDI模型分解结果显示,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是人口、经济产出和产业结构,贡献度分别为8.92%、292.39%和14.95%;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贡献度分别为-202.94%和-14.35%。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预测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对海南省1988~2008年农业能源消耗与农业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能源消耗与农业生产总值变量序列之间存在高度线形关系,农业总产值对农业能源消耗具有明显的持续效应,但是增加能源消耗量,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不大,采取节约能源的政策并不会对海南省农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了1995-2008年的统计数据,以技术产业总产值、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等作为指标,通过实证分析找出了河北省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1997—2007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对1997—2007年河北省的生态足迹及相关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河北省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河北省的生态经济发展状况非常严峻,河北省的生态赤字很高,生态足迹多样性很低,河北省的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空间的分配很不均等,在河北省的生态足迹中,能源足迹占比很大,说明河北省产业结构属于高能源消费型。在此基础上,找出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作物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采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将河北省分成8个农业自然区进行分析,计算了春小麦、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4种主要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经过降水、自然灾害、土地质量等自然因素订正,分析了河北省作物生产潜力。通过对农田投入水平、历年来粮食作物产量分析,预测了河北省2010年和2030年粮食潜力总产,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GM(1,1)模型预测了2010年和2030年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及粮食单产发展趋势,结合宽裕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分别预测了预测期内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最后提出了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全国棉花大回升之势及当前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国际棉价已经探底,随后随步回 。2000年我国纺织品出口与内销增长,石油涨价;国内棉花供求出现缺口,棉粮实际比价骤升,棉价国内高于国外,预防2001年全国棉花大回升,总产上升30%左右,新疆棉花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建议,不失时机,将产量一举攀上升175万t同时努力提高棉花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