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专业认同感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等。提高林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对培养符合新时期林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华中农业大学林学专业24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的有关专业认同感和就业倾向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林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偏低,从事与林学专业相关工作的就业意向也较低。林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较低主要是受专业调剂、就业前景、社会舆论和风气等因素的影响。而提高林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是涉及多个层面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学生的层面,应主动培养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在教师的层面,应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影响和帮助大学生提高专业认同感;在学校的层面,应为提高林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做好宣传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随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和体制改革的深入,对林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生和就业是林学专业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宁夏大学林学专业为例,在明确林业及其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总结了宁夏大学提高实践教学、就业环节衔接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旅游行业的就业环境,全面了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情况和采取的就业措施以及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等,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专业就业对口率等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华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特色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开展了有关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问卷调查。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语言掌握情况、综合素质情况、专业相关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就业核心竞争力情况、求职劣势情况、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对口就业意愿、影响就业选择的因素、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获得就业指导情况等的了解和分析,得出以下调研结果:一是学生存在自身定位不明确、就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在就业市场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等问题;二是近年来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虽有所提高,但比例仍然较低;三是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知水平、招聘企业对高学历和名校的看法、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自我定位和求职方向等。同时,基于调研结论提出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措施,包括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大就业指导力度、丰富就业信息获取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等。  相似文献   

4.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6月,在湖南省组织的专业评估中,我院参评重点专业之一的林学专业被评为优秀专业,并推荐为示范建设专业。林学专业在50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专家对此予以很高的评价。(一)强化实践教学是林学专业学科发展和学生择业的需要林学专业是以林学学科为主要支撑的一类专业,而林学学科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类学科,林业规律的发现、生产力提高的理论建立等都必须以严密的实验和实习为基础,并受到林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以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30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开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意愿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意愿明显出现"悖农"倾向,主要表现为理想就业地区远离农村、期望就业单位远离农业、农村基层就业意愿偏低、择业过程中考虑的因素"悖农"。由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悖农"就业意愿主要受个人因素、专业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改变"悖农"就业状况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就业观;二是加强专业建设,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三是改善农村基层的就业环境,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相似文献   

6.
“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针对林学专业“林业经济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经济学、管理学基础薄弱,课程思政元素存在“头重脚轻”的现象,以及课程内容与贵州省当地林业实际有所脱节等问题,以贵州大学为例探索了“林业经济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增加课堂知识延展性;二是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三是突出贵州省生态林业特色,贴近学生未来就业需求。通过对林学专业“林业经济管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经济学认知能力有所提高,知识与修养全面发展,学生全面了解了贵州省情省貌,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林学专业改革建设30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 该文回顾了恢复高考制度30年来林学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历程,展现了专业建设的巨大成就。依据教育部在学生培养上强调基础素质、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精神,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林学专业建设的建议,即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注重专业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和创新意识,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该文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分析了该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就业现状以及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促进该专业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新途径,即构建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搭建"教学、科研、实习"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平台;加强专业教师对学生就业的全程指导;加快就业基地的建设;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反馈,建立教学工作的动态调控机制;鼓励学生依托行业就业,引导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定位,积极就业。  相似文献   

9.
摘要: 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1998~2003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从毕业生的就业地区、目标行业、薪酬水平、从业与专业相关度、就业能力的需求、影响求职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据此提出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措施,包括明确专业培养的定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薪酬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39名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开展的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林院校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及就业前景期望的导师管理模式和学生农业素养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导师管理模式的影响方面,导师与学生交流频率的加强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的可能性,但对研究生就业前景期望值有负向显著影响;导师对学生思想生活关注度的增强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的可能性,而且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生的就业前景期望值。②在学生农业素养的影响方面,农业经营悟性、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以及专业是否涉农等对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及就业前景期望有正向显著影响。③在控制变量的影响方面,性别在10%的显著水平上对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及就业前景期望有负向影响,男生相较于女生更不愿意选择在涉农领域就业且就业前景期望更低;农村生源的学生相较于其他生源地学生虽然更倾向于选择在涉农领域就业,但就业前景期望值更低;学历层次和是否曾担任学生干部均对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和就业前景期望有正向影响;期待的农村工作底薪对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和就业前景期望有负向影响。据此,为了提升农林院校研究生到涉农领域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就业前景期望值,提出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就业倾向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农林院校研究生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农业素养以及激发投身于农业发展的激情和热情、政府应该不断完善支持大学生到基层特别是到农村工作的福利待遇等相关优惠政策、学校要引导学生降低对农村工作底薪的较高要求并加强学生乐于奉献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造林难度不断加剧、林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人才强林"和"科技兴林"战略的落实等,都对我国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对高等农林院校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探讨。首先,在确定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的目标、基本思路、培养机制的框架等基础上,对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新机制的内涵以及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及其与协同培养机制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其次,提出了协同培养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建议措施,包括协同制定林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协同推进林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开展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科研协同研究,积极探索校校协同、校研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等多种形式的协同培养,打造专兼结合、能力互补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打造条件优良、资源充足、体系健全、运行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林学专业教育的国际化,等等。  相似文献   

12.
根据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现代林业对林学专业人才的客观需要,河南农业大学对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实践探索。第一,把握林学特色专业教育教学规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做好专业特色凝练,提出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途径。第二,拓展专业办学方向,优化林学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一是根据现代林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开设林业信息化、自然资源管理和城市林业等专业方向;二是完善"3+1"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实施《林学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林业工程师培育计划》,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三,以核心课程为抓手,完善林学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并加强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建设。第四,以能力提升为导向,通过实施"导师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组建学生创新训练兴趣小组等,逐步形成"教"与"学"循环互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重点开展林学特色专业综合实习改革、构建以核心知识为链条的林学特色专业综合实习模式、建设高标准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等,提升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六,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围绕核心课程,组建林学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3.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提高林学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研究目标,以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为研究内容,深入探讨了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特点与建设成效,提出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使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以科学性、前瞻性、层次性、整体性、有效性作为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原则;认为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突出以下特点:根据不同年级的实践教学目标安排课堂实验、实习和课外实践活动;以课堂实验为基本途径,以多门课程联合教学实习为综合实践途径;从低年级开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狠抓毕业论文实践,把好实践教学的最后环节。  相似文献   

14.
摘要: 地方林业院校林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探索,有利于使学分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以及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有利于为研究生教育提供持续不断的优质生源和促进大学生就业等。为此,提出了林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方案,包括导师的遴选办法以及导师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最后,根据实施情况总结了本科生导师制在完善学分制、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风好转和教学质量提高、增进师生友谊等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并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林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巨大,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是贵州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近年来,对林学综合实习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对教学内容及实习模式进行了革新与优化,主要措施有:整合优化实习内容,保证实习内容的完整性;增加高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实习方式更加多样化;结合贵州特色,助力贵州林业人才培养。通过对林学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GIS导论”课程是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传统林业向数字林业和智慧林业过渡的纽带,因此近些年各林业高校林学专业对其日益重视。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GIS导论”课程多年的教学和实践为基础,针对教学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验课时不足和GIS教学深度与广度有限等问题,“GIS导论”课程组进行了5项改革,具体措施如下:①调整授课内容;②开展阶段化教学;③分组实验;④成立兴趣小组;⑤鼓励学生使用开源GIS软件。“GIS导论”课程改革解决了林业GIS教学当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践问题,提高了该课程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推动了GIS技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的深入应用,为林学专业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面向国际办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美国林学教育排名第二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及其森林资源和保护系的概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林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的特色进行了总结。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林学教育对我国林业高等教育的启示在于:其教学管理职能分工清楚、人员精干;课程设置多样化,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增设了独立的有关研究的课程,重视多学科的交叉和实践教学;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实际项目的数据;鼓励学生开展常态化的科研工作;不断改善软硬件教学条件,重视提高学生的空间信息处理能力;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并根据就业方向培养学生,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积极申请与拓展新的学科专业,引领林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学生农村就业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高校和学生关注的重点.目前大学生农村就业的现状并不乐观,大学生对农村就业存在认识误区,即对自身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不恰当的专业意识、对农村的了解片面.同时,城乡差异和政策制度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农村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要解决大学生农村就业问题,首先要加强实践教育和就业指导,使大学生对农村“认得清”;其次要加大政策引导和激励的力度,使大学生“下得去”;第三要加大支持和扶植的力度,使大学生“干得好”;最后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使大学生“留得住”.  相似文献   

19.
面向国际办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美国林学教育排名第二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及其森林资源和保护系的概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林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的特色进行了总结。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林学教育对我国林业高等教育的启示在于:其教学管理职能分工清楚、人员精干;课程设置多样化,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增设了独立的有关研究的课程,重视多学科的交叉和实践教学;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实际项目的数据;鼓励学生开展常态化的科研工作;不断改善软硬件教学条件,重视提高学生的空间信息处理能力;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并根据就业方向培养学生,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积极申请与拓展新的学科专业,引领林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吴怡蓓 《绿色科技》2019,(7):283-284
指出了森林昆虫学是林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铜仁学院为例,目前的教学方式仍是基于普通教材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资源稀缺、教学过程照本宣科、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结合该校办学思想及专业定位,提出了在林学专业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改革中,以项目带动课程实践教学发展的这种新型教学途径完全契合我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达到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双赢的效果;通过校企合作增加实践机会,达到服务地方与人才培养的互惠互利;结合该校绿色发展的实际需求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达到校园绿色发展与人才培养共赢的效果。试图探索出林学专业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的新途径,以期进一步完善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使林学专业学生真正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