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客观分析了当前汉麻脱胶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中国汉麻脱胶领域工作者提供情报,推进中国汉麻脱胶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世界范围内关于汉麻脱胶技术发文数量、类型、高发文国家、期刊、发文机构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麻脱胶技术的研究在21世纪以来出现逐年递...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亚麻天然水沤麻过程中的脱胶微生物数量,果胶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的活性,以及水体的pH、还原糖、含氮量、COD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探明了亚麻天然水沤麻过程中微生物类群与数量、脱胶酶活性、水体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天然水浸脱胶条件下,对影响亚麻脱胶效果的麻茎特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麻茎上带有脱胶能力较强的微生物,能加速亚麻脱胶进程;麻茎的部位、粗细、麻龄等不同,其纤维及胶质的组成和分布也有差异,对亚麻的脱胶速度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机械破损能够破坏麻茎的表皮结构,增大脱胶酶的侵袭面积,能加快亚麻的脱胶速度.  相似文献   

4.
麻类作物的微生物脱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庆祥 《中国麻作》1981,(1):38-41,26
脱胶是麻类生产中一项重要加工技术。方法有三种:微生物法、化学法和机械法。其中,微生物脱胶法应用最普遍,历史也最久。象天然浸渍法这种原始形式的微生物脱胶技术,沿用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为了缩短脱胶时间,提高纤维品质,自本世纪初开始研究脱胶微生物,并利用其纯培养进行脱胶。  相似文献   

5.
不同脱胶方法加工罗布麻精干麻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与纯化学脱胶两种脱胶方法对罗布麻进行了脱胶试验,并利用数学的方法对两种脱胶方法得到的精干麻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比,结果表明,使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得到的精干麻的综合指标为K1=0.62609,使用纯化学脱胶所得到的精干麻的综合指标为K2=0.42164,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脱胶是麻类生产中一项重要加工技术。方法有三种:微生物法、化学法和机械法。其中,微生物脱胶法应用最普遍,历史也最久。象天然浸渍法这种原始形式的微生物脱胶技术,沿用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为了缩短脱胶时间,提高纤维品质,自本世纪初开始研究脱胶微生物,并利用其纯培养进行脱胶。现在,这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苎麻生物脱胶产品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红 《中国麻业科学》2006,28(3):143-145
苎麻生物脱胶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产酶来分解苎麻胶质,生产精干麻.其工艺流程是原麻扎把→装笼→粗酶液脱胶→水洗→精炼→拷麻→漂酸洗、给油→脱油→抖麻→烘干→成品入库.精干麻的质量除原麻内在品质外,还取决于发酵的多级控制以及工艺流程的正确操作如扎把大小、松紧要适当、装笼要均匀、酶液配制、浴比要适度;此外还要控制好酶脱胶浸泡时间,搞好水洗、精炼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苎麻精干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影响果胶酶及亚麻脱胶效果的主要外界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浴比、化学助剂均对果胶酶及脱胶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以塘水为脱胶水源,最适脱胶条件为沤麻温度30~35℃、浴比120~25、pH7.0~7.5;化学助剂以2%的尿素为最佳,沤麻24h后加入,能够显著提高果胶酶的浓度,加快沤麻速度.  相似文献   

9.
在天然水浸脱胶条件下,对影响亚麻脱胶效果的麻茎特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麻茎上带有脱胶能力较强的微生物,能加速亚麻脱胶进程;麻茎的部位、粗细、麻龄等不同,其纤维及胶质的组成和分布也有差异,对亚麻的脱胶速度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机械破损能够破坏麻茎的表皮结构,增大脱胶酶的侵袭面积,能加快亚麻的脱胶速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苎麻生物酶脱胶的工艺路线和技术特点,通过对比酶脱胶与常规化学脱胶的产品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指出酶脱胶生产的精干麻质量好,可纺性能优良,制成率高,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同时还提出了加强生物酶脱胶工艺质量稳定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脱胶是麻类加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工序,脱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就红麻的微生物脱胶方法、脱胶机理和影响脱胶的因素进行概述,并针对现行红麻脱胶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混种脱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柳红 《中国麻业》2006,28(3):143-145,150
苎麻生物脱胶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产酶来分解苎麻胶质,生产精干麻。其工艺流程是:原麻扎把→装笼→粗酶液脱胶→水洗→精炼→拷麻→漂酸洗、给油→脱油→抖麻→烘干→成品入库。精干麻的质量除原麻内在品质外,还取决于发酵的多级控制以及工艺流程的正确操作:如扎把大小、松紧要适当、装笼要均匀、酶液配制、浴比要适度;此外还要控制好酶脱胶浸泡时间,搞好水洗、精炼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苎麻精干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高品质苎麻为原料,采用高效生物酶制剂进行苎麻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技术研究,仅通过一次煮炼就能达到传统化学脱胶二次煮炼的效果.该技术可提高精干麻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改善精干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为了解决雨露沤制过程中因温度和湿度的不足造成沤制不成功这一问题,采用生物快速脱胶,提高脱胶速度.本实验采用不同地区的12个样品,分离脱胶菌142株,其中以沤麻时间在15d左右的为多,获得率居首位(45.8%).在脱胶终点的判定上首次采用蜗旋混合震荡仪法,在酶活力的测定上采用DNS法,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得到亚麻脱胶程度在4级的有3株,占所分离脱胶菌的10%;YL79和YL113两株脱胶菌尤为突出,亚麻脱胶程度均在4级;果胶酶活性均在800个单位以上;故均为微生物脱胶的优选菌株,为雨露沤麻生物制剂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红麻天然水浸脱胶过程中微生物群体,COD和PH值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红麻天然水浸 过程中微生物群体、COD和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细菌数量在沤麻第一天的内迅速增加,随后增加速度减缓;红麻天然水浸脱胶过程中起主要脱胶作用的是厌氧菌;(COD在脱胶前期迅速增加,后期下降;PH值的变化呈“U”形,发酵液中COD增中和PH值下降可能是沤麻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与纯化学脱胶两种脱胶方法对罗布麻进行了脱胶试验,并利用数学的方法对两种脱胶方法得到的精干麻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比,结果表明,使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得到的精干麻的综合指标为K1=0.62609,使用纯化学脱胶所得到的精干麻的综合指标为K2=0.42164,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大麻生物脱胶有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麻业》2003,25(2):98-98
由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山东大学和泰安大麻纺织科研所共同承担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大麻脱胶工业用制剂》现已先后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组织的鉴定、验收。麻类韧皮纤维纺纱的成败首先取决于脱胶效果。长期以来,原麻脱胶一直沿用自然发酵法和化学法生产。化学法越来越受制于环境保护,传统的生物脱胶方法又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采用高新生产技术--酶制剂对韧皮纤维进行脱胶,是大势所趋。但韧皮纤维酶法脱胶是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但要有脱胶所需的各种酶菌,还要有适当的脱胶方法,前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脱胶是麻类加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工序 ,脱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就红麻的微生物脱胶方法、脱胶机理和影响脱胶的因素进行概述 ,并针对现行红麻脱胶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混种脱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天然水体条件下,对亚麻不同株龄、粗细、部位、含水量及霉变程度的麻茎进行了脱胶试验,结果表明:麻茎越老熟、越粗者,脱胶越难,反之,脱胶速度越快;鲜茎经刹青处理后,脱胶速度较快,其完成脱胶的时间分别较鲜茎、干茎缩短6h和12h;麻茎发生霉变后,脱胶速度明显变慢,整株霉变的脱胶时间长达82h,较未霉变的延长28h,且纤维质量变劣.  相似文献   

20.
本项目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W201在亚麻沤麻过程中应用的基础条件与效果.结果表明,沤麻液中需要补充适量尿素以促进枯草芽孢杆菌HW201的生长和繁殖;纯HW201菌能够在沤麻过程中起到脱胶作用;在试验的沤麻条件中,固液比对沤麻有比较大的影响,降低固液比后沤麻液中的微生物生长更加旺盛;多聚磷酸钠和HW201联合使用,明显缩短了沤麻周期,处理后的麻纤维在化学成分上与传统生产工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