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影  张利  董加强  赵文廷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154-157,162
废弃矿山边坡生态修复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的生态修复方式、方法和不同植物的生物生态特性和群落演替规律,对修复目标植物群落进行合理的配置设计。在对太行山北段白云岩矿山基质、水文、气候等生态要素充分调查基础上,对矿山边坡植物群落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太行山北段白云岩矿山边坡生态退化的成因为矿山开采导致的边坡植被的消退,而目前的修复方式以草本植物修复为主。(2)在对目标植物群落类型进行归纳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修复的设计原则,即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生态系统,这样解决了植物在恢复生长时期受基质流失和水分不足的问题,生物多样性将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攀援植物在北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陡坡和垂直陡壁一直是治理的难题。我国北方地区山多,坡多,坡陡,是生态环境较难修复的原因之一。就攀援植物在坡面、垂直陡壁的绿化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筛选了5种北方常见的攀援植物,分别对其生长特性、优缺点等方面做出了评价,并根据坡面的不同特性阐述了植物配置的原则和配置的种类,提出了栽植中宜采取的一些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某在建水电站为例,通过对水电站各施工扰动区的施工特点、扰动情况及其立地条件的分析,进行扰动破坏面及其问题的归类梳理,结合项目区环境特点和国内外水电站工程施工扰动区生态修复技术,对岩质边坡、土(石)质边坡、弃土弃渣堆垫面、施工硬化地表和一般扰动面,分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和植物配置方式,并通过对项目区植被类型、物种的调查、研究,筛选出了可能适宜各施工扰动区的植物物种。最后结合项目特点探讨了高寒高海拔地区水电站施工扰动区植被生态修复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效益评价研究——以南京幕府山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南京幕府山矿山废弃地不同生态修复区调查采样与测定的基础上,建立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再逐层用TOPSIS法综合、定量评价各生态修复区的生态修复效益。结果表明:TOPSIS法可定量评价每一期生态修复区各层的生态效益,且有助于找出生态效益存在差异的原因;生态修复显著改善了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质量;10期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修复效益综合评价值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地貌、修复时间、土壤类型、植物种类与植物组合、后期对修复植被的抚育管护等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边坡生态修复施工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对规范内容不熟悉、施工经验不足以及施工技术不当等原因,造成边坡生态修复工程普遍存在较多的质量通病。为提高边坡生态修复施工质量,本文对边坡生态修复常见的坡面处理不当、植物选择不合理、坡面排水设置不完整、施工不到位等质量问题逐一分析,以期对边坡生态修复施工管理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inn.)耐干旱、耐寒冷、耐贫瘠、耐盐碱且繁殖能力强,不仅是新兴的能源性植物、药用植物,而且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在防沙治沙、盐碱地改良、矿山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查阅大量资料基础上,就菊芋在生态修复领域相关的种质资源、抗逆性、重金属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阐述,并提出以后菊芋在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趋势,为菊芋在生态修复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各种生产建设项目的弃土弃渣是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地貌单元,本文对重庆市各种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条件、修复原理和典型修复模式设计进行了研究。认为:1重庆市良好的光热和降雨条件为弃渣场生态修复提供了基本自然环境条件,较快的母岩风化速率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弃渣场生态修复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养分和种质资源。2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应坚持以近自然修复为目标,以乡土植被为主要建群物种,以渣顶和坡面为主要地貌单元,以堆放完成期为重点修复时期的基本原理。3设计了土质沟道弃渣场、石质坡面弃渣场和土石质河滩地弃渣场三种不同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可为重庆市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和部分参数。  相似文献   

8.
矿山生态恢复技术研究热点较多,主要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思维、修复植被与复垦土壤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矿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本土物种保持与特定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和矿山生态修复监测技术。另外,生态恢复监测指标、植被等具体要素的监测、生态恢复驱动力的监测是讨论的重点,3S技术、物联网技术、无人机技术、大数据技术、社交网络媒体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热点。根据矿山生态恢复的不同功能和特点,有7种模式,包括生态恢复模式、自然资源利用模式、旅游开发模式、土地复垦模式、造湖模式、垃圾处理模式和储存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甘肃省金川矿山废弃地修复区内主要的林分进行植物含碳率测定,估算修复区内的植被碳储量,为矿区生态修复系统纳入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干烧法对修复区主要物种进行有机含碳率测定,估算修复区内主要物种的平均含碳率、植被储碳密度和碳储量,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修复区,乔木的含碳率在0.462 9~0.403 8,灌木的含碳率范围为0.413 9~0.453 6,8种草本植物的平均含碳率为0.144 5,整体上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金川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区植被平均储碳密度为6.209 2t/hm~2,总碳储量为635.10t,在总碳储量分配中,乔木较高,占86.71%,灌木次之(占12.65%),草本植物在总碳储量中所占比例不大。[结论]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能够增加矿区植被储碳量,在纳入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上有很大的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10.
平凉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措施配置及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平凉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结果为依据,研究了平凉市不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的措施配置、投资规模、投资构成、修复因子与修复效果,对类似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华南裸露边坡修复植物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华南裸露边坡修复植物生态位进行研究,为华南地区边坡修复的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深圳市4处典型边坡修复工程的植被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值分析。[结果]华南地区边坡植物分别隶属于53个科。其中以大戟科、菊科、豆科植物居多。银合欢、山毛豆、簕仔树等植物重要值较大;乔灌层的生态位宽度值排序与重要值基本一致,银合欢、幌伞枫、山毛豆等具有较大宽度值;草本层中华南毛蕨、半边旗等蕨类宽度值较大。对生态位重叠值的分析表明,银合欢、幌伞枫和海南蒲桃间竞争激烈,山黄麻、车轮梅、鸭脚木与其他物种间竞争相对较小。在进行边坡修复时,先锋物种可选择生态位宽度大,初期长势强的阳性物种,如银合欢、马占相思,还应合理选配与建群种生态位重叠值较小的物种,如车轮梅、山黄麻和藤本等。[结论]构建稳定结构的群落不仅需要考虑到植物对于边坡立地条件的适应性,更需要考虑物种间的竞争、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综合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进行模式化设计,在该模式中,主要分为坡面、沟道、河流水源的修复工程及相关配套生态工程四部分,并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林草护坡等生物措施为主,谷坊、梯田等小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为辅分别提出了详细的配置方案,同时结合地区优势配置了四位一体的农村能源和舍饲圈养、林蛙养殖等生态工程措施。可行性分析表明,该模式以封山育林为导向,以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为主要内容,以建立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为根本的设计原则是非常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湖口县长江岸线3段山体边坡生态修复项目为例,依据前期本底资源调查,对边坡特征、受损情况,以及土壤、植被现状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分析,探讨边坡生态修复措施的选择及植物群落的构建。结果表明:在边坡生态修复设计中,可采用分级削坡、设置坡面平台,来消除坡面地质灾害隐患,稳定边坡;坡底可采用生态型绿化景观堆坡,形成缓冲区,营造自然景观;为保证植物的生长,坡面可采用挂网客土喷播+局部柔性防护网,局部凹陷缓坡区可设置鱼鳞坑等;在植物种选择上,考虑植物群落的稳定、可持续生长、结构多样性的同时,应兼顾景观需求。  相似文献   

14.
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技术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综合评价方法,为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从经济效益、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对河道基本功能的影响、污染情况、自然条件等5个方面,系统地构建了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技术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合肥市派河紫蓬镇河段4种生态修复技术综合评价值分别为:植物修复85.058,河道曝气70.255,人工湿地73.456,生态浮床68.018,表明应选择植物修复技术进行生态修复。[结论]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所建立的生态修复技术评价体系全面客观,结合所确定的选择标准可为乡村河道选择适宜的生态修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金属矿山尾矿废弃地植物修复措施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采矿活动及其废弃物的排放造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矿区植物修复法具有成本低、美化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等诸多优势,是金属矿山尾矿生态恢复的最佳途径。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我国发现的几种适宜修复污染矿山尾矿的植物种类,为今后的矿区植物修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采石场生态修复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重庆市的露天采石场被迫大量关闭。对重庆市主城九区及周边区县采石场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矿山所在地的立地条件与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一种新的矿山生态修复思路:按照离大型城镇居民点的距离远近,即10 km以内、10~20 km、20 km以外对生态修复区进行功能规划,10 km以内的区域以生态景观建设为主,10~20 km的区域以生态农业为主,20 km以外的区域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辅助为辅的方式进行生态林草涵养。  相似文献   

17.
对深圳沙井海上田园景观生态现状、土壤及水体状况进行实地调查与检测,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呈盐碱性,pH值介于8.14~9.27之间,EC介于2 939~4 189 us/cm;水质盐碱度较高,污染较为严重,水体溶解氧含量介于5.38~6.15mg/L之间,COD含量介于50.10~63.45mg/L之间;原生植被多为红树植物,且物种多样性较低,共计17科27属27种,其中乔木6种,灌木5种,草本16种。在开展滨海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规划设计时需对其水体进行原位修复、土壤进行改良,且遵循"海滩红树林带—海岸陆缘半红树林带—岸后季节性雨林带"的植物配置模式,多利用乡土耐盐碱树种,采用"乔+灌+草"的组合模式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18.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外的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以赣榆县青口河为载体,分析确定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原则,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应根据不同河段的环境要求和土壤理化性质来选定,分河段分析了每段应采取的具体修复措施,从河堤、滩面、水域,提出各段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及后续管理工作,并提出对河道生态修复后的水环境稳定性及管理技术的探讨是今后河道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厦门市废弃矿山和裸露山体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难题,以三峡大学自主开发的“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其他生态修复技术,以海沧蔡尖尾山“青山挂白”整治工程为试点进行了综合治理,修复了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自然和谐、管理粗放的景观生态。全面介绍了厦门海沧蔡尖尾山矿区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的施工技术,对废弃矿山和裸露山体的生态修复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林植物群落演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利民  邓岚 《水土保持通报》2004,24(4):38-39,50
根据调查资料,研究了东江流域上杨水土保持试验区内4种典型人工生态修复林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分布及林冠郁闭度、地表覆盖度等多项植物群落学。通过与未经生态修复的稀树草坡植物群落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林植物群落次生演替状况,并针对生态修复提出了一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