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一、2014年天然橡胶生产和市场情况(一)天然橡胶生产属正常年份2014年全国植胶区气候条件基本正常,"两病"(白粉病、炭疽病)较轻,云南、海南开割时间正常,广东稍有推迟。全年雨水均匀至偏多,年中海南、广东植胶区受超级台风"威马逊"和强台风"海鸥"影响,但台风路径在主产区之外,对全国天然橡胶生产影响较小。受12月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海南省部分胶园提前5~7天停割。总体上,2014年全国天然橡胶生产属于正常年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预计到2015年需求量将达500万吨,国内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比重不断下降。与东南亚热带植胶优势区域相比,我国适宜植胶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受台风、寒害等自然因素影响的程度也较大,可以种植橡胶树的土地已经接近极限。加强对国产天然橡胶的支  相似文献   

3.
2009年天然橡胶产销情况与2010年天然橡胶市场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2009年天然橡胶产销情况(一)国外生产和出口情况回顾1、全球橡胶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天然橡胶价格下降。为了减少生产量,稳  相似文献   

4.
一、产量和消费量 1990年世界天然橡胶产量为517万吨,比1989年的511万吨增长1.2%,比增长率最高的1987年下降达6.2个百分点。 1990年天然橡胶的消费量约占当年橡胶总消费量的34%,达532万吨,比1989年增长1.8%,比1988年和增长率最高的1987年分别下降了4.5个百分点和6.9个百分点。天然橡胶的生产和消费已步入了低谷。 在天然橡胶生产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头号天然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继1988年减产14%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新冠疫情对近期国内外天然橡胶生产、贸易以及消费相关行业的影响。比较金融危机对全球天然橡胶产业链的影响,预测主要国家汽车和轮胎产销的下降幅度。同时,参照国际组织的世界经济预测和天然橡胶生产消费预测,展望后期下半年国内外天然橡胶供需形势。  相似文献   

6.
12016年天然橡胶市场回顾 2016年, 我国轮胎生产和出口没有因为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惩罚性"双反" 高额关税而下降, 也没有出现预期的轮胎厂倒闭潮, 天然橡胶消费量增加. 在我国的天然橡胶需求及其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 国内外天然橡胶价格自9月份开始明显上升. 回顾2016年天然橡胶价格变化过程, 主要划分为以下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7.
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天然橡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受到严重冲击.天然橡胶是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的核心支柱产业,国际化程度较高,新冠肺炎疫情对广东农垦橡胶产业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本文对疫情暴发以来广东农垦天然橡胶产业的生产、经营各方面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疫情防控、海外企业...  相似文献   

8.
一、2009年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即将过去的2009年,对于中国天然橡胶产业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首先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天然橡胶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从2008年上半年最高的27000元/吨快速下跌至今年初的11000元/吨.价格下降,销量也下降,给整个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其次,年中我们又遭遇了美国轮胎特保案,给刚处在恢复阶段的国内天然橡胶市场又带来了新的冲击.另外,今年天然橡胶生产还遭遇了台风、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9.
恶劣天气、单产下降、更新放缓、新种植园匮乏以及过去几年大量天然橡胶地改种油棕导致马来西亚2009年天然橡胶产量估计大幅下降,印度在2009年已取代马来西亚成为全球第3大天然橡胶生产国。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11月,由于受大雨影响,全球天然橡胶主产国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印度天然橡胶产量都受到影响。整个11月,泰国南部橡胶种植区和马来西亚北部橡胶种植区受到大雨而引起  相似文献   

11.
张雯丽 《农业展望》2013,9(9):15-18
受国内经济增速趋稳和市场调控政策影响,2012/13年度中国棉花市场整体较为平稳。全球经济形势略有好转,需求呈弱回暖趋势,国际棉花价格在持续下跌后呈恢复性上涨。国内外棉花价差总体缩小,中国棉花进口量同比减少。受比较效益低下影响,预计2012/13年度全球棉花面积、产量双下降,国内棉花种植面积下降7.84%。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棉花市场形势分析与2014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经济增速趋缓、市场政策调控、需求疲软、供给充裕等因素影响,2013年中国棉花市场整体较为平淡。棉花进口量同比减少,但仍居历史高位。国内棉价总体平稳,国际棉价先涨后跌,国内外价差依然较大。受比较效益低下影响,预计2014年全球棉花产量继续下降,国内棉花种植面积下降8.1%。  相似文献   

13.
刘锐  杜珉 《农业展望》2014,(1):13-18
2012/13年度全球棉花面积、产量均同比下降,消费缓慢回升,但仍延续供过于求的格局.库存量持续增加,库存消费比处于历史高点。受中国收储政策影响,棉花贸易量同比减少,棉花价格相对平稳。国际棉价较低对中国棉花生产、进口造成较大影响。未来国际棉花仍将呈现供过于求的格局,产量下降、消费略增、库存持续增加.国际棉价将呈弱势震荡格局。  相似文献   

14.
201213榨季国内食糖生产全部结束,全国共生产食糖1306.84万t,较上榨季增加13.47%。201213榨季,全球食糖供给继续过剩和宏观经济衰退使国际糖价跌破37.48美分kg,受累于疲软的国际糖价和国内食糖供给压力,国内糖价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为保护中国糖农和糖厂的利益,商务部201213榨季已先后3次共收储180万t国家储备糖,收储底价为6100元t,但临储政策对中国糖价的支撑作用并不显著,现货价格跌破5500元t,期货价格跌破5000元t。2010和2011年的高糖价刺激了糖料种植面积的扩大,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糖料播种面积为190.232万hm2,同比增长5.05%,201213榨季连续第2榨季增产。展望201314榨季,由于印度、泰国和俄罗斯食糖增产,预计全球食糖市场将连续第3榨季处于供给过剩状态,未来国际糖价很难出现大幅反弹;国内食糖虽然进入了增产周期使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但国内外食糖价差持续位于高位,将继续刺激国际食糖进口,预计新榨季国内食糖将继续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由于目前进口糖是中国食糖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所以201314榨季国内糖价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全球食糖的产量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未来5年中国猪肉市场形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2013年能繁母猪存栏保持高位影响,2014年上半年猪肉产量和进口量分别增3.0%和9.2%,同时消费低于预期,导致生猪和猪肉价格连续4个月下跌并创近3年来新低,未来猪价将进入新的周期。未来5年中国猪肉产量年均增速为2.1%,到2018年猪肉产量将达到6 080万t,消费量将达到6 130万t。受生产成本上涨和生产周期影响,未来2年猪肉价格将处于上涨周期。猪肉进口量将稳中有增,到2018年达到70万t左右。养殖效率、疫病、国际市场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将影响未来猪肉市场形势。  相似文献   

16.
朱增勇  张莉 《农业展望》2013,9(2):21-23
受消费不旺等因素影响,2012年中国禽肉整体价格水平低于2011年同期,呈先降后升趋势。由于肉鸡饲料、玉米以及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效益较2011年大幅下滑,同时饲料价格上涨对禽肉价格具有一定支撑作用。从国际市场看,2012年美国禽肉价格呈先降后升趋势,欧盟鸡肉价格先升后降,整体高于2011年同期。2013年全球禽肉价格预期上涨。受成本增加及消费预期增长影响,2013年中国禽肉价格预期总体将保持涨势。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国生产食糖1 283.93万t,销售食糖1 197.56万t。2013年伊始,市场普遍预期食糖增产,为稳定国内糖价,保护糖农和糖厂利益,2012/13榨季政府共收储180万t国家储备糖,收储底价为6 100元/t,但临储政策对中国糖价的支撑作用并不明显,现货和期货价格均跌破5 000元/t。随着国内原糖加工产能不断扩张,较高的国内外食糖价差刺激了食糖进口量大幅攀升,2013年国内共进口食糖454.6万t,同比增21.3%,使得国内食糖市场供给明显过剩,现货糖价跌至国内食糖生产成本以下,国内糖厂普遍亏损。展望2014年,全球食糖市场预计将连续第3年处于供给过剩状态,未来国际糖价很难出现大幅反弹;国内糖价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全球食糖产量状况,波动区间较往年应会整体下移,并面临更多压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西橡胶树是最重要的人工栽培产胶植物,天然橡胶产业是我国不可替代的民族产业。当前,我国植胶面积有限,天然橡胶的自给率严重不足,生产与消费极为不对称;劳动力成本提高伴随天然橡胶价格大幅下跌,胶工老龄化、胶工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天然橡胶产业亟需结构性改革。本文综述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概况,并对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生猪产业带来的影响,从生猪生产、猪肉消费和生猪价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疫情导致饲料及畜产品流通不畅、养殖企业经营成本上升、饲料企业和屠宰企业开工难等问题,阻碍了生猪产能恢复进程,可能影响全年生猪产能恢复目标的实现;猪肉户外消费大幅减少、消费总量降幅明显、但禽肉和禽蛋消费量的下降间接增加了猪肉消费比例;生猪价格总体上涨,区域价差有所拉大。产业发展短期内面临非洲猪瘟疫情防护形势依然严峻和产业扶持政策陷入基层落实困境等问题,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