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黑水虻堆肥促畜禽粪便分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粪便越来越多,传统的处理方法不能高效地处理大批量的畜禽粪便。黑水虻堆肥是一种处理畜禽粪便的新型环保方法,能快速降低粪便中的有害物质水平、气味排放水平并减少畜禽粪便的干物质。目前国内外对黑水虻堆肥处理粪便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是以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为主,以分解粪便为目的研究较少。介绍了畜禽粪便的特点以及传统畜禽粪便的方法,从控制黑水虻幼虫接种量、根据粪便类型调整粪便用量、黑水虻与细菌共转化粪便、调控粪便处理环境条件 4 个方面归纳利用黑水虻堆肥促畜禽粪便分解的方法,以期为生产实际畜禽粪便的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The black soldier fly larvae(BSFL)(Hermetia illucens) are a good candidate for poultry and livestock manure treatment. The harvested insect bodies and feces can be used as animal feed and organic fertilizer. However, heavy metal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manure by BSFL. Here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Cd, Cr and As in pig manure on the growth of BSFL, as well as the mobility and changes in speciation of the metals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weight of BSFL, but Cr and Cd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BSFL growth. The bioaccumulation factors(BAFs)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Cd(2.8–3.7)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r(0.44–0.62) and As(0.43–0.45). The heavy metals in pig manure were mainly transferred to BSFL feces, and the distribution percentages of Cd, Cr and As in the BSFL feces were 52.6–62.0%, 90.3–94.2% and 93.0–93.3%, respectively. Cd concentrations in BSFL fec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pig manure, whi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r and As between BSFL feces and pig manure(except for the treatment with the addition of 150 mg Cr kg~(–1)). The metal speciation(weak acid soluble, reducible, oxidizable and residual fractions) in BSFL feces obviously changed when compared with pig manure. In BSFL feces, the reducible proportion of Cr decreased while the oxidizable proportion increased. Cd mainly existed in the weak acid soluble and reducible states in pig manure and BSFL feces. For As, the proportions of weak acid soluble and reducible states decreased in BSFL feces. After the BSFL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e bioavailable fraction of Cr decreased by 17.3–23.1%, but those of Cd and A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except for As in the CK group. 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s of BSFL during the bio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livestock manure as well as the safe utilization of transformed products.  相似文献   

3.
正China,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agricultural countries, inevitably generates a massive amount of agricultural solid waste(ASW) every year. As it is estimated, China annually produced 3.8 billion, 900 million and 200 million tons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manure, crop straw,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waste,  相似文献   

4.
黑水虻处理有机废弃物是当前有机废弃物处理领域的热点,近几年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都得到了较大发展。本文综述了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和病死畜禽尸体等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调节有机废弃物碳氮比、细菌协同作用和有机废弃物预发酵)等,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黑水虻处理有机废弃物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比例黑水虻幼虫处理鸡粪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虫沙肥料的影响,选择150日龄新鲜蛋鸡粪(各处理均为100 g),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设置14组不同初始投放条数密度的3日龄黑水虻幼虫(0、50、100、…、1 000条,分别表示为T0、T50、T100、…、T1000),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和鸡粪营养物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50组与T100组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他幼虫处理组(P0.05),其中T50组和T100组每条幼虫鲜质量分别可达134.70 mg和98.47 mg,干物质含量分别可达37.49%和34.61%。T100~T1000组虫沙含水率显著低于新鲜鸡粪组(CK)、无虫组(T0)和T50组(P0.05);虫沙pH总体偏碱性,幼虫处理组pH均高于CK组,只有T100组pH为8.48,符合《有机肥料》(NY 525—2012);虫沙粗蛋白含量幼虫处理组显著低于CK组和T0组(P0.05),T350组虫沙粗蛋白含量最低,仅为7.32%,T50~T1000组虫沙类腐植酸含量显著低于CK组和T0组(P0.05);CK组虫沙类胡敏酸含量显著高于T50和T100组,而T50和T100组虫沙类胡敏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幼虫处理组(P0.05),并且其他幼虫处理组虫沙类胡敏酸含量接近于0;T50和T100组虫沙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有机肥料标准》。研究表明,T100组即100条黑水虻幼虫与100 g鸡粪的比例满足了幼虫和虫沙的需求,幼虫具有更高水平的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虫沙被黑水虻幼虫充分利用后仍保留较多有利于提高植物品质的类腐植酸和类胡敏酸,其中pH、有机质、总养分含量及重金属含量均满足我国《有机肥料》(NY 525-2012),对虫沙进行再加工可生产出商品有机肥料,因此T100组是黑水虻幼虫高效处理鸡粪的合理比例,有利于指导黑水虻幼虫的饲养管理,高效地针对蛋鸡粪实现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黑水虻在畜禽粪便处理后续分离环节中应用筛分机械作业难、缺乏准确离散元仿真模型等问题,以黑水虻为研究对象,基于EDEM仿真软件模拟,选取系统中"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以堆积角为评价指标,对黑水虻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进行研究.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对黑水虻...  相似文献   

7.
黑水虻虫粉是水产养殖中替代鱼粉的潜在优质蛋白源,在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本实验以初始均重为16.5g的暗纹东方鲀幼鱼为实验对象,利用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0、8%、16%和24%,分别记为HM0、HM8、HM16和HM24)的鱼粉配制成四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桶,每桶30尾鱼。每天表观饱食投喂3次。实验周期为56天。实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并未对实验鱼的生长、机体粗成分、肌肉粗成分、肌肉氨基酸组成、肌肉质地和血清生化指标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16%替代组增重率提高19%,显示出黑水虻幼虫粉低比例替代鱼粉具有潜在的提高生长性能的作用。与低比例(8%)替代组相比,高比例(24%)替代组降低了饲料效率,且具有升高肝体比和脏体比的趋势。黑水虻幼虫粉中含有较高含量的C12:0和C18:2n-6,能够满足鱼类对能量供应和18碳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黑水虻幼虫粉的添加提高了鱼体C14:0和n-6脂肪酸的含量。综上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暗纹东方鲀幼鱼饲料中24%以内的鱼粉不影响鱼体的生长、体成分、肌肉质地和健康状态;低比例(8-16%)替代还具有潜在的提高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黑水虻对餐厨垃圾养分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评估黑水虻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研究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垃圾的生产性能,并分析了最佳生产性能条件下黑水虻对餐厨垃圾转化情况。结果表明:100 g 7日龄黑水虻幼虫处理3.6 kg餐厨垃圾的生产性能最佳,经8 d的转化,餐厨垃圾干物质减少率为74.0%,干物质转化率为339%。转化后黑水虻虫体内的粗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为45.1%和48.1%,是原餐厨垃圾中蛋白和脂肪总量的61.3%和64.0%。餐厨垃圾中61.3%的N、71.4%的K被转入黑水虻虫体,60.0%的P、50.4%的Na被转入虫粪中。虫粪pH、电导率、有机质含量较原餐厨垃圾分别提高了22.5%、32.4%和28.9%,N、P、Na的含量也显著提高了135%、130.0%和92.9%,K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由此可见,利用黑水虻生物转化处理餐厨垃圾是一种可行的高效率、高效益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保护黑龙江省黑土地资源,优化农畜业生产布局,实现农牧业绿色发展,本研究基于 2011—2020年统计数据及文献资料,测算了黑龙江省畜禽粪污排放情况,并据此分析黑龙江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潜力及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从时间动态来看,2011—2020 年,黑龙江省畜禽粪尿、粪尿养分、COD 排放量均有小幅下降,降幅分别为3.68%、3.24% 和 5.82%;畜禽粪污的化肥替代潜力虽整体略有下降,但 10 年来均保持在 35% 以上,2020 年化肥替代潜力已达到41.89%,具有较高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黑龙江省畜禽粪污的能源潜力略有增长,但对煤炭的替代潜力呈下降趋势且替代作用并不显著,2020年畜禽粪污的沼气潜力为46.74 亿m3,折合为标准煤仅占标准煤消费量的2.90%,能源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黑龙江省畜禽粪尿、粪尿氮、粪尿磷的耕地负荷均未超载,无养殖环境风险,畜禽养殖环境容量的空间剩余呈上升趋势,剩余约2/3,以氮为基准计算,余量为13 006.13 万头猪当量,以磷为基准计算,余量为8 463.19 万头猪当量,具有较大养殖潜力。从空间分布来看,黑龙江省各地区畜禽粪污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大庆市以及佳木斯市等畜禽养殖集聚区的畜禽粪尿资源丰富,畜禽粪污的替代化肥潜力、能源潜力及畜禽养殖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畜禽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对畜禽产品进行水足迹评价能够清楚地认识其对水资源的消耗情况。目前,人们对畜禽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水资源消耗也在持续升高,因此研究如何缓解畜禽产品生产带来的水资源压力,已成为人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评价畜禽产品的用水量和对不同生产阶段的用水分析,将有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确定用水量最大的过程,并针对性地实施提高用水效率的战略。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畜禽产品水足迹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不同畜禽产品水足迹评价方法,展望了畜禽产品水足迹的发展,最终提出以下降低畜禽产品水足迹的主要措施:1)减少饲料生产的水足迹;2)提高饲料转化率;3)水资源管理和提高畜禽动物生产性能;4)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小型生猪场的快速发展,猪场废弃物产生量激增。猪场废弃物的环保有效处理是保持猪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黑水虻可以快速彻底将畜禽的粪便转化为优质蛋白饲料,即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不但能有效解决猪场废弃物堆积问题,且能变废为宝。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黑水虻处理生猪粪污的工艺流程、质量要求和注意事项,同时分析了黑水虻处理粪便工艺的用价值和优势,为猪场粪便的处理提供参考依据,以达到猪场废弃物环保高效循环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畜禽禁养区政策对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的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分析了禁养区政策实施对畜禽养殖数量、品种结构、规模结构及空间布局的影响,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了畜禽粪便和氮磷污染产生量及其耕地负荷情况,采用等标污染负荷评价方法评估畜禽养殖水污染情况。结果表明:1)政策实施使畜禽养殖总量迅速下降,散户逐渐退出,行业产能向大户集中,猪和牛的养殖受到政策冲击较大,畜禽养殖有向部分地区转移的趋势;2)政策实施带来的养殖量的直接减少有助于缓解畜禽养殖带来的耕地污染及水污染压力,但仍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与污染转移风险。中国大部分地区畜禽粪便负荷量超出当地耕地承载能力,粪便总量较大的地区呈现连片聚集态势,部分地区氮、磷污染仍超标,少数地区水污染风险仍较大。因此,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整体与局部养殖区域的规划布局,提高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能力,积极推广种养一体化农业生产模式,促进畜禽粪污有机肥转化,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猪粪中铜的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和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畜禽粪便中Cu的含量,增加了农田施用畜禽粪便的环境风险。为降低畜禽粪便中Cu的溶解性,分别选用蒙脱石、粉煤灰、明矾、沸石、硅藻土和磷灰石等6种常见矿物对猪粪进行预处理,采用重金属连续分级方法和淋洗方法,鉴定了猪粪中各形态Cu的变化,考察各稳定剂对猪粪中Cu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添未加稳定剂的情况下,猪粪中Cu主要为有机质结合态和残余态,同时也有较高比例的交换态;蒙脱石、粉煤灰、明矾、沸石、硅藻土和磷灰石对猪粪中Cu均有一定的钝化作用,比对照处理的猪粪中交换态Cu分别降低了45.1%、73.1%、64.6%、38.3%、22.7%和68.3%;同时,添加矿物质明显降低了猪粪中Cu的可淋失性;降低机理是主要是发生了交换态Cu向有机质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和残余态Cu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的变动特征及未来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宁  马骥 《农业展望》2014,(1):46-48,74
随着中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的产生量也在迅速增加,畜禽粪便处理已经严重影响畜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分析畜禽粪便产生量变动规律和未来发展.成为实现畜禽养殖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础性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1980年超过了14亿t,2011年达21.21亿t,并将随着畜禽养殖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到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28.75亿t和37.43亿t,且肉牛等畜禽品种的养殖量将会逐步超过役用及其他畜禽,并成为畜禽粪便最主要的来源。此外,地区间畜禽粪便产生量差异较大,而且畜禽粪便产生量居前5位的地区都已超过畜禽粪便单位面积最佳负荷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狐貉粪对黑水虻幼虫生长、预蛹及蛹的发育、成虫历期、饲料系数的影响,在温度20~25℃、湿度70%~80%的环境下,以狐貉粪为主料,添加不同比例的基础料(麦麸、豆粕与玉米面)进行饲喂。结果表明:30%发酵混合料+70%基础料处理下,老熟幼虫、预蛹、蛹的质量分别为156.0、108.8、60.2 mg,显著高于对照组,预蛹历期、蛹历期分别为7、6 d,相较于对照组显著缩短;30%发酵混合料+70%基础料的黑水虻成活率、化蛹率、羽化率都较高,分别为93%、88%、91%;50%发酵混合料+50%基础料处理组除幼虫体重显著低于30%发酵混合料+70%基础料处理组外,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30%~50%发酵混合料对黑水虻生长发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秸秆田间条带堆腐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以吉林省范家屯农业科技示范园黑土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添加不同畜禽粪便田间条带堆腐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堆腐试验,设置本地秸秆覆盖还田(即对照,CK)、秸秆条带堆腐无畜禽粪便(ST)、秸秆条带堆腐+腐熟猪粪(STP)、秸秆条带堆腐+腐熟鸡粪(STC)4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综合分析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表明:秸秆条带堆腐还田各处理土壤SOC、MBC、EOC、DOC含量均高于CK处理,其中秸秆条带还田添加畜禽粪便处理更为显著,各活性碳组分含量较CK处理呈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田间条带堆腐土壤SOC、DOC、EOC、CPMI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氧化稳定系数(Kos)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玉米秸秆条带堆腐还田有效增加土壤SOC、MBC、DOC、EOC含量,秸秆添加不同畜禽粪便处理中鸡粪更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CPMI,降低Kos,对改善黑土碳库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中国畜禽粪便管理与利用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本研究统计1980—2018年国内畜禽粪便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并分析2000—2018年中央政府部门发布的关于畜禽粪便管理政策、规划及标准文件27份,以及各省市区政府发布的相关管理法规和标准78份。研究表明,1980—1997年中国(不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关于畜禽粪便研究论文数量呈缓慢上升趋势,为1~23篇/年;但是,1998—2017年发表数量从28篇/年上升至688篇/年,说明畜禽粪便资源、利用和污染等受关注程度骤然提升。政策分析表明,目前在畜禽粪便政策管理中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缺乏有效奖励机制、区域规划不合理、利用途径少成本高和畜禽粪便处理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根据目前畜禽粪便生产与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构建市场交易机制及加强技术产业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土壤中的抗生素残留对农业生产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抗生素的来源之一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畜禽粪便,这些抗生素残留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危害。针对目前状况,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畜禽粪便中的抗生素来源;畜禽粪便中残留的抗生素对土壤及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畜禽粪便中的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黑水虻虫沙分选过程中黑水虻幼虫含杂率高、损失率高等问题,结合黑水虻虫沙的机械物理特性设计了一种黑水虻虫沙分离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两级滚筒筛、链轮、电机等组成.以滚筒转速、滚筒倾角、喂入量为试验因素,以含杂率和损失率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对含水率为30.2%的黑水虻虫沙筛分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  相似文献   

20.
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就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利用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畜禽粪便的有机肥化再利用,畜禽粪便的饲料化再利用,畜禽粪便的能源化再利用,畜禽粪便的栽培食用菌利用等。当前我国对畜禽粪便的利用主要是传统方法,新技术和新方法利用较少,应在思维和技术上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例如,利用畜禽粪便发电和栽培食用菌,热解技术利用,乙醇化利用等。同时,在利用过程中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