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以烤烟品种南江3号为材料,探讨在土壤镉胁迫(0、1、5 mg/kg)下不同施硅量(0、1、2、4 g/kg)对烤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硅缓解烤烟镉毒害的机制,为镉污染烟区烤烟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施硅处理中,随着土壤镉含量的增加,烟株的株高、茎围生长及光合色素生成受到抑制,叶片数与最大叶面积逐渐减小,叶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提高,烟株各部位镉含量也逐渐增加。在同一土壤镉含量处理下,与不施硅处理相比,施硅量为4 g/kg时会抑制烟株的生长;在无镉胁迫下,与不施硅处理相比,施用外源硅会降低烟株各部位镉含量,总体以施硅量为1 g/kg时效果最明显;在1 mg/kg镉胁迫下,与不施硅处理相比,施用外源硅会降低烟株MDA含量、SOD活性及各部位镉含量,总体以施硅量为2 g/kg时效果最明显;在5 mg/kg镉条件下,与不施硅处理相比,施用外源硅会促进烟株发育,降低MDA含量及各部位镉含量,总体以施硅量为1 g/kg时效果最明显。综上,无镉、低镉、高镉胁迫下,在土壤中分别施入1、2、1 g/kg硅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镉对烤烟的毒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稻田铜污染会抑制水稻幼苗光合作用、膜损伤、引起脂质过氧化等,导致水稻幼苗代谢紊乱,影响其正常生长,为减轻和控制铜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危害展开研究.[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3种硫(S)施用量(0,0.013,0.026 g/kg土)和3种硅(Si)施用量(0,0.05,0.1 g/kg土)配施对铜污染下水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0.026 g/kg硫(S)与0.1 g/kg硅(Si)配施,对400 mg/kg铜胁迫下水稻幼苗的苗高、茎基宽及根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0.013 g/kg硫(S)与0.1 g/kg硅(Si)配施,则能最大效率地增长幼苗出叶速率、绿叶数及根冠比;(2)0.026 g/kg硫(S)与0.1 g/kg硅(Si)配施,水稻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减幅最高26.12%,抗氧化酶类(SOD、CAT、POD等)活性下降幅度最高分别为28.28%、45.35%和27.56%;(3)铜胁迫下,施用硫、硅肥对水稻幼苗叶片中非蛋白质态巯基总量(NPT)无明显影响,一定范围内,硫硅肥配施会降低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与此同时,0.013 g/kg硫(S)与硅(Si)的不同施用量配施,植物螯合肽(PCs)及金属硫蛋白(MT)含量增加的效果最为显著;(4)不同用量的硫硅肥配施也能显著降低茎叶和根部的铜含量,降幅最高分别为64.77%和47.11%.[结论]不同浓度硫肥与较高浓度硅肥配施可提高铜胁迫下水稻幼苗素质,减轻铜对水稻细胞膜的损伤和膜脂质过氧化程度,降低水稻根茎叶中铜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取食外源施硅的玉米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究施硅玉米被草地贪夜蛾取食后其防御酶活性的变化,为外源施硅提高作物抗虫能力提供实践范本和理论参考。【方法】以采集自福建省漳州市的草地贪夜蛾为研究材料,对玉米施以不同浓度[(1)对照(CK)(0 g Si/kg土),(2)5倍施硅处理(3.85 g Si/kg土),(3)10倍施硅处理(7.70 g Si/kg土)]的硅肥,观察施硅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将初孵草地贪夜蛾幼虫分别接在不同施硅处理的玉米植株上,至3龄后以7 d为一个周期调查记录草地贪夜蛾体重、体长、发育历期、化蛹率、蛹重和羽化率;利用试剂盒测定被草地贪夜蛾取食前后的玉米植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结果】增施硅肥短期内(21 d)有助于玉米株高和茎粗的生长,其中对玉米茎粗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下同)。取食外源施硅玉米影响了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在处理第21 d时取食10倍硅浓度处理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重最轻,只有0.2023 g,显著低于CK,且较CK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26.02%,羽化率显著下降27.78%。玉米经不同硅浓度处理后,未被取食的玉米植株体内SOD、CAT和PPO活性均以10倍施硅处理最高,其中SOD和PPO活性均显著高于CK和5倍施硅处理,CAT活性在3种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被草地贪夜蛾取食后24 h时,3个硅浓度处理间玉米植株体内的SOD活性无显著差异,而CAT和PPO活性均以10倍施硅处理玉米最高,且均显著高于CK和5倍施硅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叶片的防御酶(SOD、CAT和PPO)活性与草地贪夜蛾体重呈负相关关系,即防御酶活越高,草地贪夜蛾体重越轻。【结论】外源施硅可通过提高玉米植株体内SOD、CAT和PPO等防御酶的活性以参与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防御响应。  相似文献   

4.
“大粒硅”肥对水稻的抗倒与增产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施用"大粒硅"肥对水稻的抗倒与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大粒硅"肥90 kg·hm-2产量最高,但与施"大粒硅"肥60 kg·hm-2和120 kg·hm-2处理的产量比较差异不明显,说明水稻硅肥用量60-90 kg·hm-2比较适合;同时施用硅肥能使主茎地上部第一、二节间的长度明显缩短,茎粗增加,茎秆坚硬.抗倒伏能力增强,形成高产株型,提高光合效率和水稻产量的各项构成因子,增穗、增粒、增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硅是水稻生命活动中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形成有很大影响。据报道,现在硅肥已成为日本、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水稻生产中的大宗肥料之一。我国对硅肥的研究与应用也正在引起重视。近几年,湖北省钟祥市很多农户也反映水稻施硅后抗倒伏、抗病虫,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应用面积逐年扩大。本试验旨在进一步探讨施硅肥对钟祥市水稻生长发育、抗性、产量的影响,检验本地主推硅肥品种的效果.确定合理的施用方法与施肥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硅肥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与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洋梓镇洋梓村。供试土壤为丘陵黏性水稻土,田块平整,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为小麦,平均单产380kg/亩。试验地上年土壤养分测试值为有机质28g/kg,碱解氮122mg/kg,有效磷13.9mg/kg,速效钾126mg/kg,有效硅213mg/kg,pH6.4。  相似文献   

6.
不同硅肥用量对双季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在氮磷钾养分施用量相同的水平下,研究了不同硅肥用量对双季早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硅量(SiO2)为0~0.8 g/kg土范围内,随硅肥用量的增加,早、晚稻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施硅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早稻为0.931 2,晚稻为0.973 3;施用硅肥能促进早稻各器官对氮素的吸收,提高双季早、晚稻群体氮素积累量和晚稻氮素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0.136%赤·吲乙·芸薹(碧护)在苹果上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以红富士苹果为研究材料,进行了0.136%赤·吲乙·芸薹(碧护)应用试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0.136%赤·吲乙·芸薹(碧护)应用于苹果生产,具有抗逆抗病、抗冻、提质增产、减少农药使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硅肥添加对磷肥利用率的提高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分别设立硅肥和磷肥3个不同水平[二氧化硅施用量分别为0(低),0.25(中),0.50(高)g·kg-1,五氧化二磷施用量分别为0(低),0.2(中),0.4(高)g·kg-1],共9个处理,研究不同硅磷配施比例对水稻Oryza sativa土中速效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磷配施提高了土壤p H值、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在低磷和中磷条件下,有效硅质量分数随着硅磷配施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高磷条件下,趋势不明显。硅磷配施也提高了水稻收获期的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和糙米产量。在低硅和中硅(或低磷和中磷)水平下,随着磷肥(或硅肥)的施用,干物质质量随之增加,但在高硅(或高磷)水平下有减少趋势。在低硅和中硅水平下,水稻产量随着磷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中硅高磷配施处理下达到最高。因此,本试验土壤有效磷为37 mg·kg-1,有效硅为157 mg·kg-1条件下,硅磷配施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土中有效磷及其他有效养分的质量分数、水稻干物质总质量和糙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在温室大棚秋季番茄白粉虱发生较重情况下,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赤·吲乙·芸薹(碧护)和苦参碱+碧护与生化复配制剂甲维盐+碧护开展了防治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hm2用1.8%阿维菌素EC 375g+碧护600g、1.5%苦参碱SL 4 500m L+碧护600g和生化复配制剂5.7%甲维盐SG 450g+碧护600g,7d施药1次,连续施用4次,药后10、17、26、35d,防治效果在81%、83%、85%和81%以上,且药后10d和17d甲维盐+碧护与阿维菌素+碧护、阿维菌素+碧护与苦参碱+碧护差异不显著,甲维盐+碧护显著高于苦参碱+碧护。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硅肥水平对小麦生产的效应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肥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良好的作用,特别对禾本科等喜硅作物作用更为显著。近几年我国在水稻上已开始注重硅素养分的应用,但是与水稻同属禾本科的小麦施硅肥后效果如何报道尚少。为此,我们在小麦上进行了硅肥不同时期施用试验,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江苏省阜宁县陈良镇成滨村一农户田,农田土壤含有机质17.8 g/kg、全氮1.13 g/kg、碱解氮76.77 mg/kg、速效磷15.94 mg/kg、速效钾98.70 mg/kg。供试硅肥为南通市希望复合肥料厂生产的多效硅肥,有效硅含量≥200 g/kg。小麦品种为陕229。试验设6个…  相似文献   

11.
不同硅肥用量对双季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在氮磷钾养分施用量相同的水平下,研究了不同硅肥用量对双季早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硅量(SiO_2)为0~0.8 g/kg土范围内,随硅肥用量的增加,早、晚稻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施硅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早稻为0.931 2,晚稻为0.973 3*;施用硅肥能促进早稻各器官对氮素的吸收,提高双季早、晚稻群体氮素积累量和晚稻氮素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在氮磷钾养分施用量相同的水平下,研究了不同硅肥用量对双季早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硅量(Si O2)为0~0.8 g/kg土范围内,随硅肥用量的增加,早、晚稻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施硅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早稻为0.931 2,晚稻为0.973 3;施用硅肥能促进早稻各器官对氮素的吸收,提高双季早、晚稻群体氮素积累量和晚稻氮素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硅对抑制白菜吸收外源重金属镉的效应,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土壤施硅有利于黑叶白菜增强抗重金属镉胁迫的能力,显著地提高白菜地上部的生物量,白菜生物量随施硅水平提高而递增;显著地提高了土壤pH值和有效硅含量;显著地降低较高外源镉浓度(0.6,0.9mg/kg)处理的土壤有效镉含量;显著地减少在土壤较高外源镉浓度(0.6,0.9mg/kg)污染下的白菜地上部对镉的吸收与累积,有效地降低了白菜地上部重金属镉的浓度和吸收总量。可见,施适量的硅(1.0g/kg)可有效减轻白菜重金属镉污染毒害。  相似文献   

14.
硅、钾、镁配比施用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设计对硅钾镁三元肥料不同配比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硅、钾、镁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光合特性.(2)本试验条件下,合理配施硅、钾、镁肥最高理论产量可达17602.5 kg·hm-2,相应的SiO2、K2O、MgO的用量为11.25,82.8,29.25 kg·hm-2最佳经济效益理论产量为17592 kg·hm-2相应的SiO2、K2O、MgO施肥量为9.6,82.8,29.25 kg·hm-2.(3)三种肥料中,钾肥最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和平方米穗数,对水稻产量的贡献最大,镁肥次之,硅肥对水稻产量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15.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蔬菜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北京市大兴区设置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测土配方试验,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蔬菜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5个处理:空白(CK)、农民习惯施肥(M)、测土配方施肥(OC)、纯施有机肥(O)、纯施化肥(CF).结果:甜椒和茄子的多年平均产量和平均增产率均表现为OC处理与M处理相差不大.OC处理与M处理相比,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果略低,相差1.2g/kg,但对土壤全氮含量的提高效果略高,高出0.04g/kg.结论:农民传统的"大肥"模式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相比,对作物产量产出以及土壤各项养分并无明显的提高.因此,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降低投入成本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旱地有机培肥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试验设计, 秸秆还田量为主处理, 施有机肥量为副处理,在渭北旱塬合阳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的旱地有机培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秸秆还田量为13 500、9 000、0 kg·hm-2时,与不施肥相比,施有机肥22 500 kg·hm-2的玉米产量增加2 021~3 638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34~8.19 kg·hm-2·mm-1;秸秆不还田时,施有机肥11 250 kg·hm-2的玉米产量比不施肥增加2 838~3 402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54~6.86 kg·hm-2·mm-1;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产生的效果不显著.旱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和施有机肥处理的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全生育期耗水量间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减轻番茄病毒病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生物农药香菇多糖+赤·吲乙·芸苔(碧护)和宁南霉素+赤·吲乙·芸苔防治番茄病毒病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番茄病毒病发生较重情况下,每公顷用0.5%香菇多糖AS 3 000 ml+碧护WP 600 g、8%宁南霉素AS 900ml+碧护WP 600 g,7天施药1次,连续施用4次,药后10、17、26、35天,防治效果均在88%、87%、78%和67%以上,且两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香菇多糖+碧护极显著高于盐酸吗啉胍(对照药剂)+碧护,宁南霉索+碧护显著高于盐酸吗啉胍+碧护.香菇多糖+碧护和宁南霉素+碧护不仅可以作为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8.
通过碧护(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3个浓度在宁夏枸杞喷施试验研究表明:喷施碧护75 g/hm2对主枝粗度、新梢数、新梢长、花蕾数、叶片长及叶片厚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枸杞干果千粒重有显著的效果;喷施其他2个浓度的碧护对枸杞各项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建议在枸杞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是气候变暖的显著特征之一.为探明夜间增温下施用生物炭和硅肥对稻田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状况的影响,进行田间模拟试验.田间模拟试验于2019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供试土壤为潴育型水稻土,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5055.田间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夜间增温设3个水平(常温对照、5 mm铝箔膜覆盖、11 mm铝箔膜覆盖),生物炭设3个水平(不施加、施7.5 t/hm2、施17.5 t/hm2),硅肥设3个水平(不施加、施200 kg/hm2钢渣粉、施200 kg/hm2矿粉).结果表明,夜间增温会降低稻田土壤平均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及非根际土铵态氮含量,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施生物炭和硅肥可整体上缓解夜间增温对土壤养分含量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保持稻田土壤养分肥力和水稻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20.
赤红壤碳库管理的滴灌施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有利于赤红壤碳库管理的滴灌施氮模式。【方法】通过模拟滴灌系统的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滴灌方式和5种施氮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碳库管理指数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N0-CDI(土壤施氮量为0结合常规滴灌)相比,N2-ADI(滴灌施氮量0.18 g·kg–1结合交替滴灌)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55.2%,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111.8%,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90.5%。同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与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滴灌施氮量0.18 g·kg–1结合交替滴灌处理是赤红壤碳库管理的最优滴灌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