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培育试验,研究在7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紫云英翻压量总体提高了土壤酶活性。紫云英低翻压量(47g/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强,而磷酸酶、转化酶最高值均出现在中翻压量(94g/盆)土壤中,高翻压量(141g/盆)土壤脲酶活性最强。翻压紫云英总体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量,且均在腐解20d达到峰值,但增加翻压量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不显著,紫云英高翻压量有助于前期土壤微生物量氮提高,低翻压量则对后期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效果更好。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量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葡萄园施肥,明确常用绿肥紫云英的最佳翻压量,试验在施用等量氮、磷、钾条件下,研究比较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葡萄园土壤养分以及葡萄果实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鲜草紫云英翻压量达15 t/hm~2以上时有效提高土壤养分,且促进葡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鲜草紫云英翻压量为22.5 t/hm~2时,最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葡萄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但翻压量超过22.5 t/hm~2时,对土壤养分和葡萄产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绿肥翻压还土后植烟土壤主要养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绿肥翻压还土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光叶紫花苕、箭舌豌豆、紫云英、普通黑麦草、冬牧70、满园花等6种绿肥翻压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绿肥翻压还土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64%~13.33%、19.25%~40.99%、2.32%~18.75%、47.94%~76.50%;(2)不同绿肥品种以普通黑麦草提高土壤有机质幅度最大,以箭舌豌豆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幅度最大,以紫云英提高土壤速效钾幅度最大;(3)不同绿肥种类以禾本科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效果较好,以豆科绿肥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紫云英种植利用后减施化肥对早稻品质、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相互影响,为红壤稻田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壤稻田为研究对象,2015年开始在江西高安大田定位研究种植利用紫云英对早稻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设置6个试验处理:1)不施肥对照处理(CK);2)绿肥处理(G),即紫云英量22 500 kg/hm2;3)100%化肥处理(N100);4)紫云英翻压22 500 kg/hm2+100%化肥处理(GN100);5)紫云英翻压22 500 kg/hm2+80%化肥处理(GN80);6)紫云英翻压22 500 kg/hm2+60%化肥处理(GN60)。【结果】紫云英配施全量及减施适量(20%)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保障水稻N、P营养,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紫云英配施化肥能提高早稻整精米率、垩白与胶稠度但降低蛋白质含量。早稻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蛋白质与籽粒含N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籽粒含Si量呈显著负相关;籽粒含Mg量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籽粒P、Ca、Mg吸收量对碾米品质、蛋白质含量和垩白粒率是正效应,对胶稠度是负效应。土壤碱解氮对籽粒含N量是间接正效应,对籽粒含Si量是间接负效应;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对籽粒N、P、K吸收量是间接正效应;pH对籽粒Ca、P含量以及交换性Ca、Mg对籽粒P含量均为间接负效应。【结论】紫云英22 500 kg/hm2还田并减施20%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提升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5.
利用尼龙网袋法,盆栽模拟淹水土壤环境,研究南方常见绿肥紫云英、油菜和肥田萝卜的氮磷释放规律及其对淹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绿肥翻压鲜重量为1.14 kg/m~2。在97 d的试验周期内,绿肥腐解率表现为:肥田萝卜紫云英油菜。3种绿肥向土壤环境中释放氮速率由高到低为:肥田萝卜油菜紫云英,并促进了总氮由土壤→溶液的释放,且土壤溶液97 d氮的平均增加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磷的释放为:肥田萝卜紫云英油菜,其97 d土壤磷的平均增加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绿肥翻压显著影响了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转化酶活性(p0.05)。同一种土壤酶在不同处理之间及同一处理条件下的不同酶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即土壤酶在促进物质转化中不仅显示其专性催化特性,同时也体现了共性关系。3种绿肥中肥田萝卜改善土壤酶活性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大蒜—水稻轮作模式典型区,以大蒜秸秆为研究对象,研究无秸秆还田(CK)、秸秆1倍焚烧还田(A1)、秸秆2倍焚烧还田(A2)、秸秆1倍翻压还田(B1)、秸秆2倍翻压还田(B2)、秸秆3倍翻压还田(B3)对土壤培肥和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显著高于CK;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都显著高于CK;秸秆还田比CK增产,其中秸秆翻压还田各处理增产显著,秸秆3倍翻压还田(B3)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18.84%;秸秆翻压还田培肥效果较好,尤其在拔节期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导致其茎鞘物质输出率、茎鞘物质转换率较高,从而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的发挥绿肥(紫云英)对福建省尤溪县土壤肥力提升的作用,进行了连续2年种植紫云英对土壤养分的效果田间试验以及不同压青鲜草量对土壤养分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持续冬季种植紫云英可以有效地改良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状,缓解土壤酸化,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素、钾素;对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效果不明显;随着压青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寒地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善理化性质 ,是很好的有机肥源。目前开展还田非常必要 ,势在必行 ,并有成功的粉碎翻压 ,旋埋翻压 ,堆积沤制还田技术 ,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寒地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理化性质,是很好的有机肥源。目前开展还田非常必要,势在必行,并有成功的粉碎翻压,旋埋翻压,堆积沤制还田技术,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红壤稻田布置了紫云英(T1)、油菜(T2)、黑麦草(T3)绿肥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生长发育影响的长期轮作制度定位试验。2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冬闲(CK)处理相比,种植绿肥处理能促进水稻增产,增产幅度依次为T1T2T3;2)与CK相比,绿肥处理下水稻年产量与CK处理间差异随年份增加而增大;T1处理与T2、T3处理间及T2处理与T3处理间差异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试验设计3个处理,第一个处理是在芒果(Mangifera indica Lour.)行间种植热研5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5),观测芒果单作样地与芒果-柱花草间种样地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第二个处理是在芒果-柱花草间种样地,在芒果树冠滴水线内翻压热研5号柱花草,观测芒果树下翻压与未翻压柱花草土壤营养成分、芒果生长量和产量及柱花草的鲜草产量,其主要目的是探讨果园间种柱花草的技术以及对土壤肥力与果树产量的影响;第三个处理是在芒果-柱花草间种样地,在芒果树冠滴水线内翻压农家肥,观测芒果树下翻压与未翻压农家肥芒果生长量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1)芒果行间种植柱花草,间种样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增幅均高于芒果单作样地;(2)芒果树下翻压柱花草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芒果株高、冠幅、地径和产量均高于未翻压芒果株;(3)芒果树下翻压柱花草和农家肥处理的芒果株高、冠幅、地径和产量均高于未翻压芒果株;(4)试验为区域林果园间种牧草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稻田施用不同有机肥的效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余雄波 《作物研究》2006,20(2):121-123
2005年在临湘市进行了紫云英、厩肥、稻草和精制有机肥分别在早稻田、晚稻田施用的小区试验,以探索几种主要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培肥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早、晚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增加水稻单产,提高种粮效益;能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容重,对土壤有良好的培肥改良作用。早稻应以紫云英为有机肥主要肥源,晚稻田应以稻草还田为主。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秸秆还田条件下辽北地区适宜耕作方式及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田间小区试验,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不同耕作方式(旋耕、翻压和免耕)和还田周期(连年和隔年),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不还田相比,翻压还田处理显著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免耕还田处理显著增加耕层土壤含水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连年翻压还田处理玉米穗部性状最优,子粒产量最高;其次为免耕还田处理,旋耕还田处理不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在同等氮肥施用水平下,秸秆还田处理使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增加氮肥投入量并未带来显著增产效应。相同秸秆还田条件下,减施50%钾肥处理的玉米子粒产量无显著变化。在辽北地区,秸秆还田配合翻压、免耕耕作措施能够改善土壤理化形状,有利于玉米稳产高产,连年翻压还田对玉米增产效应最理想,且秸秆还田配合适宜的化肥减量措施不仅能保证作物产量,可降低养分流失污染环境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分析水稻土锌含量水平现状,综述土壤锌有效性的影响因子和水稻锌的来源,着重阐述绿肥对水稻锌的影响,旨在为以种植紫云英绿肥作为生物强化手段提高湖南省石灰性水稻土地区水稻籽粒锌含量、改善作物和居民锌营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经过试验测定,在稻田中放养或者翻压细绿萍一年,能增加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0.06%~0.26%,水稻增产2.30%~8.38%,同时放养的细绿萍还可以发展养殖业,起到以萍促稻,改土、培肥、增产、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取9个春油菜绿肥品种进行田间试验,连续翻压两年后,测定土壤和玉米子粒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研究比较不同春油菜绿肥品种翻压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玉米吸收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油肥1804翻压后土壤全量铁、锰和锌含量较春闲田CK处理分别提高了9.31%、5.71%、9.97%,土壤有效态铁、锰、锌含量较春闲田CK处理分别提高37.31%、62.35%、73.99%;中油肥1907翻压后土壤全铜含量较春闲田CK处理显著提高了84.29%;中油肥1901翻压后较春闲田CK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子粒铁、锰、锌的吸收量及玉米产量和品质。不同春油菜绿肥品种翻压后土壤有效态铜含量、玉米子粒铜及锰含量与春闲田CK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与春油菜中微量元素和土壤全量微量元素含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微量元素与玉米叶片叶绿素、含氮量、产量、可溶性糖、蛋白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华北地区种植并翻压中油肥1804、中油肥1901、中油肥1907能较好地提高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生物有效性及玉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栽培技术对不同稻作区稻谷硒含量的综合影响,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定量分析了施肥、灌溉、石灰施用等栽培措施对稻谷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水稻品种间硒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磷钾肥能促进稻谷硒的积累;紫云英还田可明显增加稻谷硒含量,其增幅与紫云英的投入量显著正相关;其他有机肥对稻谷硒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存在差异。间歇灌溉和湿润灌溉等节水管理和施用石灰可有效提高稻谷硒含量。不同水稻品种积累硒的能力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不受土壤硒含量影响。选用富硒水稻品种、紫云英还田、节水灌溉和适量施用石灰等栽培措施可以实现水稻天然富硒与高产的协同。  相似文献   

18.
油菜作绿肥还田的培肥效应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明确油菜作绿肥对稻田土壤的培肥效应及其对后季水稻生长的影响,2004-2008年在浙江富阳进行空闲 单季稻(CK)、紫云英 单季稻(T1)、油菜收获后秸秆焚烧还田(T2)和油菜盛花期还田(T3)4种模式的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盛花期还田(T3)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培肥地力;增加稻田土壤的总孔隙度,减少容重,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后季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的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从而提高供试水稻品种的产量,其中杂交稻内2优6号、两优培九、秀优5号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多,常规稻秀水09的每穗粒数增加;在光合生理指标上,油菜作绿肥还田后,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剑叶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研究结果还表明,油菜作绿肥还田是一种很好的稻田生物培肥新途径,能以远低于紫云英的生产成本取得类似的水稻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绿肥品种翻压对烤烟产质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在凤凰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绿肥品种翻压还土对烤烟产质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综合生物学性状较好,对缺磷土壤有改良作用;黑麦草可改良缺磷地区土壤;箭舌豌豆翻压还土的烟叶产量、产值较高,质量较好;满园花是改良酸化土壤较好的绿肥品种,尤其在缺磷地区是较好的绿肥品种;不同绿肥品种翻压还土均能提高烟叶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冬季种养结合对双季稻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休闲稻田为研究对象,研究冬季种养制度对后季稻田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稻田生态保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紫云英养鸡(milk vetch+ chicken, MC)、黑麦草养鸡(ryegrass + chicken, RC)、单种紫云英(milk vetch, M)、单种黑麦草(ryegrass, R)及冬闲(winter fallow, WF) 5个处理。【结果】冬季种养期间,MC和RC两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MC处理增产效果最佳。MC和RC两处理能显著提高双季稻田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冬闲相比分别提高了17.36%和22.95%、73.73%和250.48%、76.36%和85.11%、67.89%和70.05%;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以M处理最高;各处理对全钾含量影响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理论产量与成熟期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全氮、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P<0.05),冬季种养主要通过提高有效穗数影响水稻产量。【结论】与冬闲和单种绿肥相比,绿肥过腹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提高;与单种绿肥相比,绿肥过腹还田更有利于水稻分蘖数、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量与稻谷产量的形成,且紫云英养鸡处理效果最显著。冬季种养结合模式下,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利于增源扩库,促进水稻增产。因此,冬闲田种养结合可满足后季水稻生长的养分需求,在稻田生态保育的基础上促进水稻增产,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