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彦彬  刘佳  谢林 《河南农业》2023,(6):38-39+42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包含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数字赋能乡村生态、数字赋能乡村风气、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数字赋能乡村民生。我国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短板有:政策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缺损、专业人才匮乏、金融支持不足。要促进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策略:制定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政策、完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化人才队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此,进一步研究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阐释数字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集约化的价值意义,进而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面临内外环境条件的现实困境,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体系、资金支持、农民数字素养四个方面提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在本质上重塑了乡村治理结构。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市为例,阐述了黔西市乡村治理数字化的运行逻辑,探究了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困境,并提出了破解之策,以期为大数据时代的乡村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面向数字革命与城乡融合大局协同发力的战略性举措,对重组乡村要素资源、重塑乡村经济结构、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省域行业数据以及县域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调研数据,论证数字乡村发展与“数字龙江”建设、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数字赋能、数字赋利、数字赋智、数字赋权等维度探究黑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研究发现,黑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面临顶层规划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均衡、农业特色优势尚未发挥、示范引领与要素支撑不足等发展困境,要以“规划引领、分类推进、突出重点、试点先行、城乡兼顾”为发展思路,提出以农业数字化和黑土保护数字化为重点,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生态振兴是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相互融合的交汇点,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数字技术对乡村环境治理、乡村生态资源、乡村生态产业、乡村生态公共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赋能过程中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数字监管模式缺失、信息化数字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应通过完善农村信息基础配套设施、搭建生态管理云平台、建立乡村生态数字人才支撑、推动生态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风险治理智能化等措施,将数字技术与乡村生态振兴深度融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促进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从而协调推进数字技术与社会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6.
何义晨 《乡村科技》2023,(10):26-2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乡村治理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通过对乡村治理进行“互联化”下的结构赋能、“数据化”下的资源赋能、“全民化”下的思想赋能,助推乡村治理实现现代化发展。然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着多元协同共治效果不佳、数字治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数字化建设人才匮乏、技术支配引发数字伦理问题等现实困境。为有效摆脱这些困境,建议采取如下措施:着力提升治理主体的数字素养,完善多元协同共治格局;加强技术赋能的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数字治理制度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数字技术与乡土民情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赋能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建设现代化是防范规模性返贫风险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抓手,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环节。赋能中存在何种困境、如何实现赋能成功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研究发现,赋能过程中主要存在环境、主体、价值、动力等四大维度的现实困境。应从构建心态秩序、培育行动主体数字素养、促进现代性与乡土性承接融合、推动新内生式发展模式等思考发展进路,以实现数字技术赋能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建设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新发展阶段,乡村数字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为创新乡村治理、振兴乡村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着数字技术与薄弱的基础设施之间存在张力、大数据赋能受到“乡土性”情境间接限制、人才短缺凸显治理能力短板、数字治理政策体系尚不健全等一系列挑战。因此,须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基层治理主体的现代化治理观念,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激发数字乡村发展动力,推进数字法治建设,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同时发力,进一步弥补数字赋能乡村现代化治理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与关键,新时期的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与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结合实践与经验构建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产业的分析框架,即基础赋能、主体赋能、技术赋能与资源赋能。分析得出数字乡村建设在有力地推动了乡村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的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人才不足、技术应用不充分以及资源缺乏的困境,需从资金、政策、技术应用方向、产业发展定位等角度来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过程中,数字化技术赋能乡村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化带来的新发展模式推动了农民增收、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启城乡融合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乡村数字建设配套机制不健全、乡村数字基础建设不完善、乡村数字化应用人才短缺等问题。基于此,进一步完善乡村数字建设配套机制、健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数字化应用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给乡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风向标,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基于浙江省五四村数字乡村发展现状以及建设发展途径中出现的不足,分析五四村应用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具体实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再结合五四村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在数字乡村建设、产业经济发展和基层民生治理3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舟山市马岙街道为例,从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研究舟山马岙街道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其新发展的建议。结果表明马岙街道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并为马岙街道的数字乡村治理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和意见,需要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乡村治理方式入手,运用数字化技术与现代农村治理系统相结合,构建更加内生的“自下而上”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具有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功能。然而,目前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还存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缺乏、乡村数字化专业人才紧缺、乡村数字化政策供给不足以及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滞后等一系列现实困境。通过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与能力、促进乡村数字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数字化政策出台与配套力度、创新乡村数字化治理模式等措施,能更好地让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14.
陈卫峰 《安徽农业科学》2023,(22):246-248+275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业态,数字农业在技术层面包括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等新技术的运用。陕西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地处中国东数西算的核心区域,发展数字农业具有一定优势。陕西省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现实条件。该研究对陕西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剖析陕西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并分析数字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逻辑联系。然后建立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数字农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研发力量较为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数字化人才缺乏。最后,提出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数字农业投入力度;创建数字农业试验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多层次的数字农业人才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数字乡村是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作用于农业、农村、农民等各个层面的载体,是农村地区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甘肃抢抓“互联网+农业”重要机遇,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基础条件落后、乡村数字产业起步慢、宣传力度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困境,需要从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培育内生动力、推进成果普惠共享、壮大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等方面支持甘肃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季承润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0):2115-2119
以山东省陵城区义渡口镇省级数字化乡村镇建设试点案例为研究对象,在界定数字乡村内涵与特点、分析义渡口镇数字乡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设思路、系统架构及重点行动计划,对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与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乡村发展环境,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加速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现阶段,中国苏州的智慧农业模式以数字信息技术带动乡村多业态融合发展、杭州的电子商务引领模式以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重塑产业结构、兰考的数字金融模式以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中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急需突破科技创新持续供给乏力、乡村新型基础设施水平不高、乡村产业转型资金投入不足、乡村人力资本提质缓慢、涉农法律监管不到位等困境。美国的精准农业模式、英国的订单农业模式和德国的互联网数据共享模式,从政府顶层设计的有效落实、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信息服务技术的创新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法律保障等方面可为中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的创新路径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经济转型不仅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有力抓手,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举措。当前,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升级、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经济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相关支持性要素有待优化等多个问题,限制了乡村数字经济优势的发挥。鉴于此,为了推动我国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分析数字技术与乡村经济有效融合的逻辑背景,持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动战略规划设计、提升乡村经济活力,深入推进数字乡村战略。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是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所创造的新生产物,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源动力。在国家推进“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2年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CSSCI来源期刊有关“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研究505篇文献,根据研究热点、聚类变化和演进趋势等特征分别进行了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时间区图和时间线图等知识图谱的绘制。结合对知识图谱的分析和文献梳理,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我国乡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热点问题、演进脉络及研究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提出了三点对策建议:加快乡村信息化转型,开创城乡经济融合的新格局及孵化创新乡村产业模式,以期为乡村振兴数字经济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赋能机制成为助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也成为催生旅游新业态的内生动力。本文阐述了数字赋能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认知,分析了数字赋能在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传统产业转型困难,文旅产品同质严重,人才支撑不足等现实挑战。因此,要以政策引领,优化数字文旅发展环境,夯实基建弥合城区数字“鸿沟”,融合产业加速旅游经济数字转型,创新业态提升文旅产品质量以及驱动人才释放内生活力,进而积极发挥数字效能推进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