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柑桔果实色泽是重要的生化性状和经济性状.影响柑桔色泽的主要成分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花色苷等,成熟柑桔果实果皮呈色过程包括叶绿素的降解和类胡萝卜素的显现和积累,果肉的色泽主要取决于类胡萝卜素的成分和含量,而血橙的主要呈色色素是花青苷.本文对柑桔色素的成分及形成机理、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张义  刘敏 《北方园艺》2012,(10):16-19
从6~8月各品种果实着色前夕开始,每隔7d采摘红色的"大红李"、青色的"萘李"和黑色的"黑宝石"3个品种的果实,测定并比较了各品种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果皮色素变化的差异及与果肉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黑宝石"和"大红李"花青苷含量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略微下降趋势;"萘李"的花青苷含量极低,且变化不大,叶绿素含量则先升后降;3个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均缓慢上升。"萘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一直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大红李"和"黑宝石",而花青苷则极显著或显著地低于2个品种。"黑宝石"和"大红李"花青苷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而与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个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酸含量间相关性表现不一致;2个品种叶绿素含量与糖、酸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萘李"3种色素的含量与糖、酸含量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大红李"和"黑宝石"着色可能由花青苷含量决定,而青色的"萘李"则由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决定。  相似文献   

3.
以5个不同呈色时期竹节参果实为试材,采用酶标仪检测法,研究了竹节参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对果实呈色的影响,以期为揭示竹节参果实呈色生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果实、果皮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随果实转色呈逐渐降低趋势,果实绿果期含量最高1.060 mg·g-1;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与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呈相反趋势,果皮成熟期含量最高0.234 mg·g-1;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规律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相似呈逐渐上升趋势,果皮成熟期含量最高3.393 mg·g-1。而果实总酚、类黄酮含量合成变化规律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均是成熟时期果皮含量最高,总酚为2.790 mg·g-1,类黄酮为7.256 mg·g-1。因此,竹节参果实从绿果期进入转色期时,果实中的叶绿素逐渐被破坏,类胡萝卜素开始在果皮显现出来,花色苷也开始合成,总酚与类黄酮物质对竹节参果实呈色为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苹果花期和果实发育后期喷糖溶液促进果实着色红色苹果品种果实成熟时呈现红色,是果实细胞中花青苷积累的结果。而花青苷由花青素和糖在液泡内以糖苷配基形式结合生成,因此花青苷的形成要以足够的糖含量为条件。凡是能够导致细胞中糖分积累的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花青...  相似文献   

5.
彩色甜椒果实转色期色素的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个果色不同的甜椒品种其果实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花青苷等色素在转色期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果实转色期,不同果色的叶绿素含量均逐步减少,商品成熟果果色白色、绿色的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步增加,且叶绿素的减少和类胡萝卜素的增加同时发生,而商品成熟果果色淡黄色的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步减少;不同果色品种的花青苷和类黄酮的变化规律相同,在果实转色期二者均逐步增长.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烟富8号苹果带袋采收和不套袋的果实品质和货架期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烟富8号苹果带袋采收果实单果重和果形指数均高于不套袋果实,但差异均不显著;烟富8号带袋采收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果皮a*值、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花青苷含量、果皮果肉总黄酮含量等均显著低于不套袋果实;烟富8号带袋采收果实果皮L*、b*值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套袋果实;烟富8号带袋采收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不套袋果实无显著差异。在货架期,烟富8号带袋采收果实硬度和还原糖含量、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花青苷含量、果皮果肉总黄酮含量显著低于不套袋果实,烟富8号带袋采收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不套袋果实。  相似文献   

7.
苹果果实发育期果皮色泽与色素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色泽野生种质"东北黄海棠Malus.prunifolia(Willd.)Borkh.""冬红果M.prunifolia(Willd.)Borkh.""早白海棠M.asiatica Nakai"果实为试材,对果实发育不同时期果皮色泽、果皮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和总酚等色素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果皮色素、色差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种质苹果发育过程中果皮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酚和类黄酮整体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在东北黄海棠近成熟期含量略有上升,总酚和类黄酮在东北黄海棠花后50d到成熟期含量逐渐上升;冬红果近成熟期果实果皮花青苷含量增加,其他2个种质花青苷含量变化呈略微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花青苷、类黄酮、总酚以及L*值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叶绿素与类黄酮、总酚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L*值与花青苷、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不同种质苹果皮色差值、各色素之间的相关性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中章姬草莓果实生长发育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果实纵、横径、含水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现持续增大的趋势,果实硬度和叶绿素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单果重、体积、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花青苷含量在幼果期缓慢增长,谢花后28~42 d快速增长,可溶性糖含量在谢花后21~42 d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谢花后35 d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石榴品种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为有效调控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榴品种‘泰山红’和‘泰山三白甜’为试材,利用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其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个品种发育期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两个品种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两个品种维生素C含量随果实发育均逐渐增加,‘泰山红’发育后期(9月15日后)维生素C含量迅速升高,高于‘泰山三白甜’,与其差异极显著(P0.01)。‘泰山红’发育期花青苷含量逐渐升高,9月5日后进入迅速增长期,一直高于‘泰山三白甜’,后者花青苷含量变化幅度较小。两个品种总黄酮含量均在幼果期(7月15日)和成熟期(10月5日)出现峰值。两个品种发育期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糖、花青苷和总黄酮含量整体上逐渐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发育后期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两个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与花青苷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与花青苷、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花青苷与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花青苷与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总黄酮含量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石榴品种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有利于果实中花青苷的合成。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叶片中花青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形成。不同石榴品种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相关程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草莓果实成熟期花青苷、酚类物质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春星和全明星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成熟度草莓果实酚类物质、类黄酮及花青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酚类物质和类黄酮在绿熟期有较高的含量,之后随着果实的成熟先下降,至紫红期又开始大量积累;花青苷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增加,紫红期达最大值;低温贮藏的草莓果实酚类物质、类黄酮含量首先下降,之后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而不断上升;花青苷含量逐渐增加,但增加的趋势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1.
1 果实着色机理 决定苹果着色状况的果皮物质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三种物质,其显示的颜色分别是绿色、黄色、红色。在成熟果实中,前两种物质的颜色(绿色、黄色)构成果面的底色,后一种物质的颜色(红色)则构成表色,它们之间因比例的不同而形成各种果面“色调”。其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能够干扰和影响果面的着色状况,花青苷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则对果实表皮形成不同的“色相”影响最大。 在果实发育的前期,果皮中形成的主要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的形成和含量的提高主要是在果实  相似文献   

12.
以蔓越橘的2个栽培种“博格曼”、“贝恩11号”的鲜果为试材,对其可溶性糖、有机酸、出汁率和可溶性蛋白等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蔓越橘2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低,且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不明显.有机酸含量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且在果实成熟期的含量也相对较高.果实的糖酸比在成熟时也未达到鲜食水平.出汁率变化不明显.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枸杞园土壤营养与果实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宁  姜红 《北方园艺》2006,(6):34-36
本试验测定四个枸杞果园0~40 cm土层的营养状况,分析了相应果园枸杞果实的主要品质,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枸杞果实的总糖、总酸含量与土壤盐分含量呈线性正相关,与速效磷呈线性负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碱解氮、速效磷均呈线性负相关;可溶性蛋白质与速效磷和pH均呈线性负相关;Vc含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线性正相关,与速效钾呈线性负相关;多糖与速效磷呈线性负相关,与盐分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宁夏枸杞新品系“宁农杞15号”干果果实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篱架树形、不同采摘期对枸杞果实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期找出最适宜“宁农杞15号”果实营养成分积累的树形。结果表明:果实中总糖、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树形、不同采摘期下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二者对含量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枸杞多糖含量仅在不同采摘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为主效应因子;甜菜碱含量仅在主干形的不同采摘期下以及6月29日的不同树形下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对含量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随着时间推移,果实中总糖含量递增、黄酮含量递减、枸杞多糖含量先减后增,甜菜碱与类胡萝卜素则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树形条件下,总糖、枸杞多糖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为主干分层形>主干形>单干双臂形,甜菜碱含量为主干形>单干双臂形>主干分层形,黄酮含量为主干形>主干分层形>单干双臂形。最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主干形(0.702)>主干分层形(0.649)>单干双臂形(-1.351),即主干形最有利于枸杞新品系“宁农杞15号”果实营养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15.
以5a生“宁杞1号”为试材,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黄酮的含量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宁夏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芦丁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黄酮及其组分芦丁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总黄酮含量在花后9d时达到最高,之后随果实的发育逐渐下降;青果期黄酮含量下降较快,至色变期下降趋势减缓,成熟期含量趋于稳定.花后9~19 d时,芦丁含量急剧下降,而花后19~37 d期间,降至最低点0.012 mg/g,其后变化不大,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大石早生、龙园秋李、黑宝石、安哥诺4个李品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酚以及类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花青苷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逐渐增加。除安哥诺的蔗糖、葡萄糖外,果皮花青苷与不同种类糖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或极显著正相关,大石早生蔗糖含量与花青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88,龙园秋李、黑宝石则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81、0.9447;黑宝石、安哥诺果糖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58、0.8925,大石早生、龙园秋李则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8、0.9763;大石早生、龙园秋李、黑宝石果皮葡萄糖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0、0.9022、0.9424。龙园秋李、黑宝石这2个品种果皮总酚含量与PPO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6、-0.9664。  相似文献   

17.
以Irwin杧果为试材,研究外黄内黑复合纸双层果袋对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变化影响及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成熟,花青苷含量在果实发育中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套外黄内黑双层袋显著降低了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PAL活性在果实发育60d就达到最高,随后降低,完熟时降至最低;CHI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有所降低,DFR活性前期变化平缓,在完熟时升至最高;UFGT随果实发育成熟降至最低;外黄内黑复合纸袋显著抑制了PAL、CHI、DFR和UFGT活性。果皮花青苷、类黄酮与CHI呈极显著正相关,类黄酮与UFGT呈显著正相关。说明Irwin杧果皮着色可能是各种色素与CHI和UFGT等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李果实采后花色素苷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大石早生’和‘紫琥珀’两个李品种果实采后色素形成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两个李品种采后果面颜色变化与温度密切有关。果实处于0℃下, 花色素苷含量增加缓慢,20℃下增加迅速。大石早生果皮中花青苷- 3 - 葡萄糖苷含量在采后10 d中一直呈增加趋势, 花青苷- 3 -芸香糖苷含量在前6 d增加迅速, 8 d达高峰, 而后下降。紫琥珀果皮中以花青苷- 3 - 葡萄糖苷为主, 在20℃条件下4~8 d为迅速增加期, 8 d后略下降, 而花青苷- 3 - 芸香糖苷含量低且变幅小。在0℃时, 果肉中糖、酸及pH值变化不大; 而20℃下果肉中酸含量明显下降, pH值上升, 总糖含量明显下降。这些变化与花青苷合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龙  李鸿雁  杨健  王苏珂  李秀根 《果树学报》2012,(3):333-337,523
为探讨提高‘红香酥’着色的套袋技术措施,以‘红香酥’梨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花青苷含量的变化及果园温度、套袋时期对果皮花青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香酥’梨果皮花青苷合成与积累高峰出现在果实发育后期,期间含量有所下降,接近果实成熟时花青苷含量急剧增加,成熟时达到最高峰;叶绿素含量从盛花后100 d开始逐渐降低,至果实成熟时达到最低值;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盛花后90 d以后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昼夜温差不影响花青苷的积累,但较低的昼夜气温有利于花青苷的积累;花后30 d套袋,果实成熟前60 d去袋可显著提高果皮花青苷含量,但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单独利用套袋技术不能显著改善‘红香酥’梨果实着色。  相似文献   

20.
以高接的早熟、中熟、晚熟3个梨树品系为试材,研究在果实发育期间色素(叶绿素、花青苷、胡萝卜素)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色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研究套袋对果实上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随叶绿素的降解,花青苷大量合成。在研究红梨上色时发现,花青苷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是:早熟R2=0.9283,回归系数b=-2.6101;中熟R2=0.4781,回归系数b=-1.2509;晚熟R2=0.5588,回归系数b=-1.2340。②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与花青苷的基本一致,在果实花青苷大量积累的同时,胡萝卜素也大量积累。③在同时满足外观和内在品质的要求下,以采用单层白色膜袋套袋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