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黑龙江省望奎县庙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庙山旅游资源归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两大类型,根据庙山旅游区的资源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将旅游区分为8个功能区,并从资源价值和开发建设条件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资源评价,旨在为旅游区今后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使规划设计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马晓路  许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64-7966
介绍了海螺沟的自然环境条件,指出受山区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其旅游资源沿垂直高度呈梯度分异的现象,针对这一梯度分异规律具体分析了文化遗迹旅游区、地热资源旅游区、森林植被旅游区、冰川资源旅游区的资源内容和特色。在分析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梯度分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海螺沟景区旅游的开发对策,强调应巩固吸引点的品牌效应、完善新开旅游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增大对灾害地貌旅游景观的开发,对研究我国西部山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异及演化机制具有实践意义,同时还可为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龙虎山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开展龙虎山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是进行龙虎山旅游风景区开发宏观决策,制定龙虎山旅游区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该采用资源价值,景点规模,旅游条件等综合指标,对龙虎山风景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赋分法对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黄金旅游带(重庆段)主要自然、人文景点(区)资源进行评价,并分析了旅游资源结构、开发价值及空间组合特点。在旅游带的旅游资源结构中,自然资源起着基础作用,人文景观为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组合上可分为都市成片旅游区和沿江点状旅游区。基于上述评价结果,文章提出关于了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东北东部的主要生态旅游区——方正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为例,根据最新国家标准,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其自然景观良好,原始性很强,适合开展生态旅游。对该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在功能分区与景区、景点规划方面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同时提出了旅游区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以保证生态旅游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以及乡村旅游资源个性特征的深度挖掘,是确保贵州乡村旅游成功开发的重要条件。该文以贵州省的典型自然乡村旅游地——十里桃花江旅游区为例,在对其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乡村旅游资源特色与特征,提出十里桃花江旅游区旅游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贵州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钟洁  范钛  马艳霞  刘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98-11802
以九甸峡旅游区为例,在科学评价其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个性特色,并提出规划开发的战略构想,以期为探讨九甸峡旅游区、甘南地区乃至甘肃省的旅游资源优化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在所进行开发的旅游区中,大多数属于旅游资源非优区,而居于旅游资源优区的只是少数。因此,对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进行研究,为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地区旅游开发旅游提供理论指导及依据是必要的,对中国早日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旅游区划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进行旅游区划时。要考虑到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措施的相时一致性等.根据旅游区划的目的和原则.依据甘肃省的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资源的优势.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主将甘肃划分为三大旅游区.以敦煌市为依托的河西走廊旅游区.以兰州市为依托的陇中甘南旅游区,以天水市为依托的陇东南旅游区,并对各分区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旅游区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慧敏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08-209,214
对1990年以来我国有关旅游区划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涉及旅游区划的概念、省域尺度旅游区划、区域尺度旅游区划、旅游区资源的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华山风景区旅游环境资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华山风景区旅游环境资源采用综合因素评分法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影响旅游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保护华山风景区旅游环境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07-19910,20049
为深入挖掘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六冲、龙潭景区的旅游资源特色,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和《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2个国家标准,通过分析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六冲、龙潭景区的旅游资源构成和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对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六冲景区的风景资源进行了定性评价、单体定量评价、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公园旅游资源丰富,有峰谷石崖景观、溪瀑景观,森林景观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生态环境优越;Ⅳ级旅游景观5个,Ⅲ级6个,Ⅱ级14个,Ⅰ级4个;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为41.3分,达Ⅰ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标准。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研单位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与旅游业交叉产业,在我国已开始蓬勃发展,发展观光农业对于加快农业成果转化、弥补科研经费不足、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满足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并根据农业科研单位的基础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设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玮  赵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21-7923
以南京市行政区域内除了主城区之外的包括栖霞区、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高淳县和溧水县的4区2县中的105处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旅游地资源属性和旅游活动类型交叉组合的复合方法将南京周边旅游地分为5种类型,并对这5种类型的105处旅游地的大量数据进行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空间分布曲线等旅游计量地理研究,最终得出南京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王立山  赵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99-500,502
通过时宿迁市地理文脉和旅游受众分析,明确了宿迁的地方优势和特色,把宿迁的旅游整体形象定位为"东部田园在宿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视角形象和行为形象设计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游客行为的角度将游客忠诚的驱动因素归纳为心理的主观需要、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附加价值,并创新性地按照忠诚对象将旅游产品忠诚、旅游企业忠诚和旅游目的地忠诚区别开来,在此基础上揭示游客情感忠诚、行为忠诚和意识忠诚对不同对象的市场意义。最后,以产品导向的视角重点探讨实践中游客行为忠诚(即游客重游率)较低的主要症结,从市场需求识别和旅游产品创新2个方面提出培育游客行为忠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旅游廊道作为一种线型空间,也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旅游吸引物,是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是国家进行旅游扶贫的重要依托,扶贫通道游域内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研究认为,应该在借鉴国内外典型旅游廊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游域内旅游资源特点,以大别山文化为魂,以生物多样性为基因,建设完善旅游廊道目的地体系;从廊道设计、产品开发、区域协作等方面,将旅游、交通、扶贫、景观、生态等多重功能聚合,形成廊道型旅游综合体。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片麻岩山区前南峪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前南峪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前南峪旅游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空气负离子含量高,交通便利特点。对抗大观瞻区、生态观光区、化山览胜区三大景区的景观价值特征、环境氛围、开发条件分析来看,各分值大小存在差异,综合分值呈现生态观光区>抗大观瞻区>化山览胜区的趋势,但从整体上三大旅游景点的综合分值都较大,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大。并根据评价结果,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对前南峪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几点建议。发展生态旅游必将推动前南峪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而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自然生态资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旅游经济高速增长与僵化陈旧体制并存,开发机制有待转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来探讨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森林旅游业的日益兴盛,使旅游人员不断增加,相关产业迅猛发展,而现阶段长白山地区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不够,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发展旅游商品应把握突出地方特色等原则,同时综合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抓住发展机遇,发挥特长,使旅游产品兼具传统特色和时代特性,围绕长白山区的资源做文章,充分发掘内在潜力,把旅游商品开发和长白山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把资源优势最大化地转变为经济优势,造福于长白山地区的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