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F1F2代籽粒醇溶蛋白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表征4个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组成,并分析其F1,F2代20个醇溶蛋白组分(带)的遗传模式。结果表明,醇溶蛋白呈共显性遗传,在20个组分中,16个组分由1个显性基因支配,2个组分则受控于2个独立基因,其余2个微小组分,由于在电泳谱上难以准确辨认,其遗传模式未能确定。有5对醇溶蛋白组分是共同遗传,表明每组组分由紧密连锁基因控制。另外,7对醇溶蛋白组分或组分群分别由等位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支配。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与黑松种子醇溶蛋白鉴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和黑松部分种源的醇溶蛋白电泳和二维排序的研究,发现马尾松的5个种源可分离出14条醇溶蛋白带,其中有4条为共有带.黑松的5个种源可分离出15条醇溶蛋白带,其中有2条共有带.马尾松与黑松种间的醇溶蛋白存在较大差异,用二维排序法可将它们划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玉米贮存蛋白及高蛋氨酸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的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为8%~10%,其中,约80%为胚乳蛋白,主要由被称为醇溶蛋白(zein)的胚乳贮存蛋白所构成。玉米醇溶蛋白分为α,β,γ和δ等4种类型,其中,α类型包含19kDa和22kDaα-醇溶蛋白2个组分,β类型只有15kDaβ-醇溶蛋白1种,γ类型包含16kDa、27kDa和50kDaγ-醇溶蛋白等3个组分,而δ类型包含10kDa和18kDaδ-醇溶蛋白等2个组分。在玉米醇溶蛋白中,α类型占70%以上,但其蛋氨酸含量非常低,只有1%~2%。约占20%的β类型,其蛋氨酸含量约10%。γ类型和δ类型的醇溶蛋白在胚乳中的含量很少,但这两类醇溶蛋白的蛋氨酸含量很高,最高分别达到21%和37%。不同的醇溶蛋白由分属于不同多基因家族的基因所编码,涉及到65~100个基因,这些基因存在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其中10kDaδ-醇溶蛋白的结构基因dzs10已在高蛋氨酸转基因育种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6个小麦品种(品系)为亲本,按Grfffmg方法2组配一套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组分含量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绝对含量、醇溶蛋白和球蛋白相对含量4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的控制,子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但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2)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很大,亲本郑州831的子粒蛋白含量、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绝对含量的GCA效应较高,可作为优质亲本使用。不同组合间的SCA效应与超亲优势呈正相关关系。醇溶蛋白相对含量和球蛋白绝对含量的超亲优势为正向优势,而其它性状均表现为负向超亲优势。本文还对参试亲本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小麦胚乳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酸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A-PAGE,pH3.1)研究了4对醇溶蛋白群(Block)和19个组分在杂种后代的遗传特点。用已知醇溶蛋白Block(等位基因)组成的标准品种鉴定了2个亲本Sana和Francuska4对Block,即Alm和Alf,Ble和Bib,A2f和A21,D2m和D2g,它们分别由同源群1和6组染色体短臂上的Gli-1和Gli2位点编码。正反交F1和F2世代群体的遗传分析显示,每对醇溶蛋白Block呈共显性遗传,由一个等位位点支配,并观察到明显的基因剂量效应。19个不同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分析表明,16个组分由显性单基因控制,3个组分则受控于两对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6.
华山新麦草α-醇溶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克隆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α-醇溶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法从华山新麦草基因组DNA中分离克隆出α-醇溶蛋白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克隆的华山新麦草α-醇溶蛋白基因Gli-Ns-5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 (+)上,获得重组质粒pET28a-Gli-Ns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并诱导表达。【结果】从华山新麦草基因组DNA中克隆了4个α-醇溶蛋白基因:Gli-Ns-2 (FJ713595)、Gli-Ns-3 (GQ139525)、Gli-Ns-4 (GQ139526)和Gli-Ns-5 (GQ139527)。序列分析表明,4条序列具有α-醇溶蛋白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含有8个或9个半胱氨酸残基,序列FJ713595为假基因。利用所构建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华山新麦草α-醇溶蛋白基因Gli-Ns-5(GQ139527)可在原核系统中特异性表达。Western-blot证实融合蛋白可成功表达。【结论】克隆了4个华山新麦草的α-醇溶蛋白基因序列,基因Gli-Ns-5(GQ139527)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醇溶蛋白是玉米主要的储存蛋白,其中α-醇溶蛋白含量最为丰富,对玉米籽粒品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数据鉴定α-醇溶蛋白基因家族,并从基因保守motif、玉米籽粒不同发育时期基因的表达谱以及转录因子Opaque2对该家族成员表达的影响3个方面分析玉米α-醇溶蛋白基因家族。结果显示,玉米参考基因组中存在39个α-醇溶蛋白基因,其中z1A、z1B、z1C和z1D 4个亚族成员分别为12个、8个、14个和5个。基因保守motif分析发现该家族基因序列高度保守。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该家族表达模式差异较大,其中z1A亚族在籽粒发育时期表达量最高。利用RNA-seq数据剖析在种子发育阶段Opaque 2(O2)野生型和突变体编码该家族成员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O2突变体中z1C亚族成员表达显著下调,z1A亚族表达略有下调,z1B和z1D亚族成员表达量没有显著的变化。本研究在重新注释α-醇溶蛋白家族成员信息的基础上,对该家族的表达谱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玉米籽粒品质育种提供了必要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8.
以6个小麦亲本及其双列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子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了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子粒蛋白质含量、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绝对含量、醇溶蛋白和球蛋白相对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清蛋白相对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模型;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绝对含量、球蛋白相对含量为部分显性到完全显性。子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部分显性,醇溶蛋白相对含量表现为完全显性到超显性;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绝对含量、球蛋白相对含量的遗传表现出高值为隐性、低值为显性的趋势。子粒蛋白质含量、醇溶蛋白相对含量表现出高值为显性,低值为隐性的趋势;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蛋白质组分间(清蛋白、球蛋白归为一组;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归为另一组)存在着相互拮抗作用,而各组内的两性状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此外,本文还对各亲本中控制各性状遗传的显隐性基因的比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川麦42蛋白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川麦42的谷蛋白、酵溶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等3个生化性状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2与对照品种川麦107、川育12在蛋白质水平上存在遗传多样性。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为1,6 8和2 12,品质评分为7分;醇溶蛋白等位基因变异类型为Gli-Ala、Gli-Alf、Gli-Dlk、Gli-A2a和Gli-D2r。川麦42与川育12和川麦107分别存在53.6%和50%的醇溶蛋白多态性带纹,而酯酶同工酶能检测到差异。6 8亚基的出现和醇溶蛋白带型均表明了人工合成种Syn—CD768(Altar84/Aegilops tauschii 188)对川麦42的影响。川麦42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特征图谱,可用于品种认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知的普通小麦α-醇溶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克隆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从柱穗山羊草Y127中克隆得到1个α-醇溶蛋白基因序列Gli2-Z-2,它具有α-醇溶蛋白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编码区全长939 bp,编码31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较显示,Gli2-Z-2在多聚谷氨酰胺区比已报道的α-醇溶蛋白序列有较多的谷氨酰胺残基。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不同群体生化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罗氏沼虾浙江养殖群体和缅甸新引进的野生群体的11种同工酶进行生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1种同工酶由25个基因位点所编码。养殖群体中G6PDH-1,MEP-1和EST-3位点具有多态性;而缅甸新引进的野生群体中除上述3个基因座位外,还检测到GDH-1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缅甸新引进的野生群体的多态基因座位比例(16%)和群体平均杂合度(0.0501)都明显高于浙江养殖群体(12%和0.0431)。2群体的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963和0.0037。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97个不同类型代表性大豆品种和常用亲本品种为试材,估算了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总体平均值、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以及9个性状与单株粒重的遗传相关系数、相关遗传进度等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粒数、株高和有效荚数遗传力高,遗传进度大;(2)开花期、生育日数和百粒重遗传力高,遗传进度小;(3)底荚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遗传力小,遗传进度也小;(4)单株粒重遗传力最低,遗传进度也很小。在杂种早期世代选择中以第一类性状选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林木数量遗传方法特别是方差分析法对尚未结果的柚6a生苗树体、叶片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的测算,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研究中涉及的叶片形态、解剖、叶绿素含量3类12个性状的相同组合不同单株间多数性状均有显著差异存在,而组合间差异不显著;从测定的7个树体性状来看组合间差异明显;且树冠体积、树高、叶幕厚、枝条长度4个性状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均大,遗传力、遗传增益均较高;同时遗传力大小也表现叶解剖结构性状>叶绿素含量性状>叶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AFLP(Amp lified Fragm ent Length Polymorph ism)分子标记技术,即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从DNA分子水平对蒙桑(M orusm ongolica)、白桑(M orus alba)、鲁桑(M orusmulticaulis)等5个包括向海桑1号在内的桑树品种或类型进行了遗传背景分析,构建了其指纹图谱。通过分析表明,向海桑1号与参试的两个蒙桑类型以及1个白桑和鲁桑栽培品种遗传相似系数都低于0.8271,其中向海桑1号与向海桑30号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5566,遗传关系较远。本研究从基因组DNA分子水平上初步分析向海桑1号的遗传背景,为今后该品种作为育种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吉富、“埃及”、“78”、“88”及“美国”五个品系尼罗罗非鱼的生化遗传特征。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肝脏EST同工酶的表型上有明显差异。Est-2谱带为吉富和“埃及”品系所特有,可作为与其他品系尼罗罗非鱼区分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生化遗传标志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吉富、“埃及”、“78”、“88”及“美国”五个品系尼罗罗非鱼的生化遗传特征。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肝脏EST同工酶的表型上有明显差异。Est-2谱带为吉富和“埃及”品系所特有,可作为与其他品系尼罗罗非鱼区分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稻转基因育种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转基因受体亲本的选择、转基因品种必须保持受体品种的遗传组成等 ,展开了讨论 ,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魔芋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40个随机引物(10-mers)对22份魔芋资源材料的染色体组DN进行PCR扩增,有9个引物能在全部材料中扩增出84条重视性好且稳定的DNA谱带,其中77条具多态性。采用UPGA软件对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表明,风岚野魔芋(Amorphophallus spp)、兴仁黄魔芋(A.spp)及罗悃魔芋(A.spp)亲缘关系最近,花魔芋(A.Konjac K.Koch)与白魔芋(A.albus Liu et Chen)关系次之,而东京魔芋(A.tokinensis Engl et Gehm)及(A.dunnii Tutcher)与花魔芋、白魔芋关系较远。根据聚类结果可把22份魔芋材料划分为5个组,该结果为整理我国魔芋资源分类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由于育种目标涉及性状较多,不能仅仅根据单一性状来判断亲本的差异,为此遗传育种工作者希望能找到某种可靠的方法来测定亲本间综合性状差异的大小并依此将亲本聚类分组,通过一系列的杂交配合力分析,检验不同类群间或类群内品种间杂交结果,分析其杂种后代的表现及分离情况,从而能得到有关亲本选配及亲子关系方面更多的有用信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提供了这方面研究工作的有效方法。关于谷子多元分析的研究报道还不多见,本研究用多元遗传分析测定了50个谷子品种的遗传差异,进行了聚类分析,聚为13种,选出了娄选丰、长农18号等18个较好的品种,试图为谷子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草鱼和鲤RAPD引物筛选及鱼种特异性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鱼和鲤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制备RAPD-PCR模板,对3个随机引物盒共60个10-mer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共筛选出7个较理想的可用于鱼种内或鱼种间群体遗传分析的随机引物.用这7个引物所获得的草鱼和鲤的RAPD指纹图谱平均带纹总数分别为4.28±1.89和6.71±4.19,多态性带纹总数分别为1.71±1.60和5.14±4.74.RAPD指纹图谱特征反映出草鱼比鲤具有更高的遗传纯度.7个引物共扩增出草鱼特异性带纹18条,鲤特异性带纹32条.大量特异性带纹的检出表明,两个鱼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同时也为鱼种间基因转移(特别是全基因组DNA导入)提供了分子检测的候选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