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山看松     
黄山的春天充满了诗情画意.黄山松是黄山春天的象征.黄山的美在春,黄山的奇在松.山愈高,峰愈险,气愈寒,黄山松的形态也愈奇特.有人称黄山有九大名松,也有说十六大名松的.其实,五百里黄山奇松无数,一棵黄山松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幅优雅的画.一棵黄山松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似文献   

2.
采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黄山松(Pinus hwangshanensis)的渐渗,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马尾松和黄山松在垂直分布重叠区内存在基因渐渗现象;在高海拔的地区渐渗群体趋向黄山松,在低海拔地区渐渗群体趋向马尾松。  相似文献   

3.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是我国特有树种,它不仅利用价值广,而且由于独特的"黄山松文化"而备受人们喜爱和关注,但涉及黄山松天然林生物量、碳汇的研究未见报道。基于此,以黄山松天然林单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模型选优得到较优的方程来描述生物量与林分调查因子的关系,利用联合估计法,建立了木材和树皮与树干、树枝和树叶与树冠的二级控制关系式,以及树干、树冠、树根三个因子与总生物量的一级控制关系式。在建模过程中,为提高研制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引入了交叉建模和检验计算思路来建立黄山松天然林单木生物量模型,编制了黄山松天然林单木碳货币收获表,弥补了黄山松天然林生物量、碳汇的空白研究,为更好地保护好黄山松天然林,实现黄山松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充分发挥黄山松天然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平均标准木法讨论了6年生黄山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以及黄山松群落生态系统的性质。6年生黄山松人工林生物量受地形、立地条件影响较大,说明在黄山松人工林造林工作中应注重适地适树。  相似文献   

5.
杉枞是当地群众因它的干形、材质与杉木相似而取名。1977年春我们将该树标本寄到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经叶培忠教授鉴定,认为是黄山松和马尾松的一个自然杂种。杉枞与亲本比较:杉枞的针叶较马尾松粗短,较黄山松细长,针叶数似马尾松,为二针和三针一束;树脂道似黄山松,为中生的(马尾松为边生)。球果着生状况均为倒悬的,黄山松和马尾松则少有这种情况(见图)。杉枞的树皮颜色也较马尾松和黄山松浅,是灰色的。杉枞的这些特征使我们很容易地把它和亲本区别开。杉枞在分布区内呈团状分布于海拔350—  相似文献   

6.
在我区九岭山脉黄山松与马尾松重叠分布的地方,生长着一种松树,它的形态与黄山松接近,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它看作黄山松同一物种,因而没有去作过细的调查研究。但是,它的许多经济性状都比马尾松、黄山松优越,为分布地区广大群众所喜爱。他们根据它的千形、材质与杉木相象的特点,形象地给它取名杉枞。  相似文献   

7.
话说黄山松     
黄山松,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刚毅的性格,傲然的姿态博得人们的赞叹,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讴歌,明代方拱乾在《扰龙松歌》中写道,“忽生一臂横十丈,不及顾根遥相望。一曲一结枝成根,垂垂恍与峰揖让”……清人黄景仁有诗云:“黝山三十有六峰,峰峰石骨峰峰松。”他着力刻画黄山松的风骨。这些诗至今读来仍是脍炙人口。黄山三十六大山峰,七十二小山峰,几乎峰峰有奇松。世称有十大名松:迎客松、蒲团松、麒麟松、凤凰松、卧龙松、探海松、连理松、龙爪松、接引松、黑虎松、这些松蓊郁苍翠、铁干虬枝,各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寿宁县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马尾松、黄山松三大树种的林分生长量,根据现行标准,区分了低效林分和正常林分,结果显示:马尾松、黄山松和杉木低效林面积占比分别为31.6%、23.4%和40.5%。以面积、平均胸径为协变量,进行了低效林产生量和林分平均生长量及正常林分生长量的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低效林产生量并无显著差异;不同树种的林分平均生长量间差异不显著,而正常生长的林分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杉木的生长量水平大于马尾松和黄山松。  相似文献   

9.
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松林和奇松,多是耐寒、耐脊薄的黄山松。在23631亩森林总面积中,黄山松达9400亩(其中天然林8600亩,人工林800亩),占森林总面积的40%。黄山松为天柱山森林公园的群峰构成了诱人的景区特色。  相似文献   

10.
微红梢斑螟,又名松梢螟,主要危害马尾松,国外松,以及油松,黑松,黄山松,雪松等。  相似文献   

11.
湿地松、火炬松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和抚育条件下,在1~20 a内,湿地松的生长明显优于火炬松和马尾松。20~30 a内,国外松生长不如马尾松,而且对地力的适应性也不如马尾松。作为短轮伐期的速生丰产纸浆林,湿地松是适应性比较强的速生丰产的引进树种,但在立地差、集约度低或海拔高处应以本地树种马尾松为主。  相似文献   

12.
选择了高海拔和低海拔2种立地条件,研究了不同立地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湿地松胸径和树高均显著低于低海拔,高海拔地区湿地松平均胸径为7.65cm,平均树高为4.23m;低海拔湿地松平均胸径为10.69cm,平均树高为6.93cm。无论是高海拔地区还是低海拔区上,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均显著大于马尾松,高海拔地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1.33g,马尾松为0.41g,低海拔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3.96g,马尾松为2.36g;在不同海拔高度上,两树种的产脂量均为低海拔区大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3.
长沙岳麓山马尾松林的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TWINSPAN,flexible beta clustering,DCA,NMDS(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对岳麓山马尾松林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并采用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研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flexible beta clustering和NMDS相结合要优于TWINSPAN和DCA,是比较理想的群落数量分类方法;2)岳麓山马尾松分布于10种群落中,马尾松除了组成较大面积的纯林外,还与其他本土阔叶树种组成6种针阔混交林;3)马尾松纯林物种多样性低,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为最低值,尤其是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极低。相比之下,针阔混交林,尤其是马尾松+苦槠林物种多样性较高;4)样地中马尾松的重要值与乔木层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存在负相关,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与格氏栲、青栲、火力楠及杉木等树种混交试验,13年生时测定不同混交林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结构和养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大于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破坏率以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较低,而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最大,且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混交组合。格氏栲和青栲为马尾松伴生树种可以促进林分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本地区马尾松林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分化严重的现象,为提高马尾松林分的质量,开展马尾松林合理的经营密度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分其冠幅与胸径生长呈显著正相关,运用冠幅与胸径的相关规律,推算马尾松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适宜的密度指标,并以此指导适时进行抚育间伐,调整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生境条件,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育苗基质对湿地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育苗基质对湿地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质中火烧土含量和过磷酸钙含量是影响苗木生长量的主要因子,特别是火烧土,对后期苗木的生长起到关键作用。蛭石因改善了红壤的通气性,利于根系在土壤中呼吸,从而促进植株生长。从不同基质育苗结果得知,基质Ⅰ(火烧土60%、松林表土40%、过磷酸钙5%)育苗效果最为理想,平均地径、平均树高以及生长量的积累均达到最高。基质Ⅰ的平均地径和苗高分别为基质Ⅵ(深层红壤80%、松林表土20%)的1.23倍和1.36倍,是基质Ⅴ(深层红壤60%、松林表土20%、蛭石20%)的1.20倍和1.27倍。基质Ⅰ和基质Ⅱ(火烧土40%、深层红壤20%、松林表土40%)、基质Ⅴ、基质Ⅵ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实现不同树种地位指数之间的转换,建立地位指数互导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本文采用SPSS12.0对雪峰山地区324块同时具有杉木和马尾松地位指数值数据的样地进行11种方程的模拟分析,并进行误差分析,最终得出最优的杉木、马尾松地位指数互导模型。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混交林持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南方陡坡山地开展马尾松不同混交林林分类型持水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阔叶树木荷、火力楠混交,林分持水能力比马尾松与杉木混交及马尾松纯林强,针阔混交林能较大提高土壤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使土壤得到较好改良,而营造针叶林则土壤持水能力低,易发生水土流失。建议南方陡坡山地采用针阔混交造林,尽量避免针叶纯林。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形态结构特征的马尾松几何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马尾松生长发育的观测数据为依据,提出基于马尾松形态结构特征的交互式几何建模方法,模拟马尾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几何模型.试验证明:这种基于形态结构特征的几何建模技术对模拟和表现马尾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火炬松与马尾松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火炬松与马尾松混交造林成效的全面调查,分析不同坡向和坡位对火炬松与马尾松生长量的影响及其树种生长规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质量等级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坡向以半阳坡的火炬松和马尾松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达157.521 m3/hm2,阳坡次之,阴坡最小;坡位以下坡的火炬松和马尾松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达170.795 m3/hm2,中坡次之,上坡最小。火炬松的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达0.97 cm,比马尾松高出6.4%,平均树高连年生长量达0.56 m,低于马尾松10.8%,平均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达0.135 2 m3,略高于马尾松0.6%。因而,火炬松适宜当地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