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丽敏 《中国稻米》2008,14(1):50-51
试验在本田相同插植密度条件下,采用稻田覆盖地膜、湿润灌溉栽培方式,旨在研究寒地水稻覆膜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分蘖动态、产量构成因子等方面的变化,形成一项行之有效、作用明显、易于农民掌握操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寒地水稻超早育苗钵育壮秧是提高寒地水稻秧苗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因地制宜,适时摆插,合理密植与加强综合配套管理措施是寒地水稻高产栽培的有效途径。寒地水稻超早育苗钵育壮秧摆插,与常规盘育中苗机插相比可提高产量50%左右,对提高寒地水稻单位面积产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空育131、龙粳26为试验材料,在尿素用量为300 kg/hm^2、NPK比为1∶0.5∶0.5的施肥水平下,研究了4个插植密度对水稻叶片生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力强的穗数型品种空育131的适宜插植密度为1.11-1.35万丛/667 m^2,分蘖力中等的穗重型品种龙粳26的适宜插植密度为1.65-2.22万丛/667 m^2。  相似文献   

4.
针对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及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不高、总产量不稳的现状,在约0.67万hm2水稻种植上,通过3 a潜心研究,克服了水稻育苗技术粗放、插秧期拖后等不利因素,总结出选用适宜高产品种、培肥秧田、合理插植育壮秧、科学施肥、合理灌水等一套适合寒地水稻种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灌溉方式对比试验,研究寒地水稻群体素质变化。结果表明,采用间歇灌溉方式,水稻根系发育良好,可促进水稻分蘖及各生育期的叶片干重、地上部干重、千粒重等指标均在增长,提高稻谷产量6.4%。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灌溉方式对比试验,研究寒地水稻群体素质变化。结果表明,采用间歇灌溉方式,水稻根系发育良好,可促进水稻分蘖及各生育期的叶片干重、地上部干重、千粒重等指标均在增长,提高稻谷产量6.4%。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对水稻产量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秧苗使用多效唑后可使秧苗矮壮,分蘖增加,叶片挺直,根系粗短发达,从而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苗抗植伤能力,提高产量。机械插秧的秧苗,一般播种密度较大,机插时的植伤也大大高于手插,因而探索使用多效唑及不同剂量对秧苗素质与产量的调节效应,为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8.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ystem of RiceIntensification,简称SRI)是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方法。关键技术有:采用小苗、本田单本稀植,施有机肥,中耕除草,节水灌溉,间歇性地晒田、露田。寒地水稻单本植栽培法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主持的适合当地生产的研究课题,关键技术有:选用适宜品种,使用“最少基本苗”形成的水稻多蘖苗,本田单本稀植,肥水管理以促为主。通过对SRI及寒地水稻单本植栽培法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水稻高产栽培的新途径,为进一步提高寒地水稻单位产量提供科学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寒地水稻空育131为代表,研究应用叶片荧光传感器Dualex 4估测水稻叶片叶绿素浓度的效果以及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及叶片不同部位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ualex 4估测叶绿素值与水稻叶片叶绿素浓度极显著线性相关(p0.001)。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厚度的差异影响仪器的读数。在相同叶片叶绿素浓度条件下,生育后期Dualex 4估测叶绿素值比生育前期估测值大。另外,叶片下部因中脉的影响致使估测误差偏大,因此应选取水稻叶片中上部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0.
赵黎明  孙伟  崔鹤 《北方水稻》2010,40(3):23-2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为探索和了解寒地水稻不同角度倒伏的变化特征,以寒地水稻垦稻12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角度倒伏的寒地水稻植株干物质和形态变化规律,探索了不同倒伏角度水稻的空间部位分布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倒伏前期水稻茎鞘干重表现为0°>45°>90°,节间重与节间长度的比值表现为0°<45°<90°。在倒伏前、后两个时期,水稻倒1、2叶片长度以及重量均以0°倒伏的作用强度最明显;而在株高和重心高度上均表现为0°>45°>90°,而在穗长与株高比值上的变化则正好与其相反。综合分析表明,0°倒伏水稻上部空间承受的压力要明显高于其它倒伏角度的水稻。  相似文献   

11.
大豆经磁化处理后,可使大豆出苗势增强,出苗期提前,降低株高,早熟1-2d。还有提高结荚率、提高产量的效果。其中磁化时间20min,增产可达15.2%。  相似文献   

12.
孟英 《北方水稻》2004,(2):16-18
在30℃、20℃、15℃条件下,进行穞生稻、上育427、松97-98、牡丹江19、东农416的发芽试验,结果在15℃穞生稻的芽率仍高达91%,表现出很强的发芽能力;另外模仿秋翻整地,将穞生稻、上育427和松97-98分别放入地下10、20、30cm越冬,第二年春季正常播种、插秧,结果安全越冬后的穞生稻芽率和长势明显好于上育427和松97-98,两个试验均证明穞生稻具有较强的耐寒性,为黑龙江省培育高抗寒品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碧护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在福建省漳州市香蕉主栽品种天宝高蕉的喷施试验,表明“碧护”能显著提高香蕉的抗叶斑病力和抗寒力,消除或减轻田间肥害或药害,促进香蕉平衡生长发育,还可明显提高香蕉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商品性能,而对蕉株及其生长发育均无任何不良影响。“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使用是安全的,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新宝佳高科技有机液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强水稻的光合效率,抑制病虫害,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千粒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张玉军 《北方水稻》2010,40(4):44-46
通过几年来生产实践,阐述建三江分局水稻旱育秧田的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规范化建设、智能化监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模式化栽培体系,总结和探索黑龙江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生产的成功经验,以便在寒地水稻育秧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WU Xue-ting(School of Aircraft Engineering,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00)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戊唑醇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戊唑醇的室内毒力、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菌丝干重、菌丝蛋白质含量、菌核萌发、菌核致病力和菌丝体细胞膜电导率。结果表明:戊唑醇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极强的抑菌作用,EC50和EC90值分别为1.3μg/mL和11.2μg/mL;用戊唑醇处理后,菌丝体干重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菌核萌发率和致病力均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戊唑醇对菌丝体电导率无影响,但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戊唑醇通过抑制菌丝干重、菌核萌发率、蛋白质含量和致病力而控制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阿里亚娜、阿高斯、汉姆斯、范妮4个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高产稳产性试验,选出阿里亚娜为大面积推广品种,阿高斯为搭配品种,汉姆斯和范妮为继续试验品种。  相似文献   

19.
EGCG是茶叶中主要的儿茶素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EGCG促氧化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细胞实验中EGCG的促氧化作用进行综述。EGCG在细胞培养基中发生自动氧化可以形成细胞外氧化应激环境,这种自动氧化受到培养基种类、EGCG浓度与处理时间、血清含量及p H值等因素影响。在细胞内,EGCG直接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ROS)和线粒体ROS,或者通过Fenton反应间接产生OH-。EGCG可以影响细胞内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与表面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传递,从而影响细胞的一系列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20.
嗪草酮及其混剂对马铃薯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嗪草酮(metribuzine)是近年来开发的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它能有效的防除大豆田及马铃薯田的一年生杂草和种子繁殖的多年生阔叶杂草[1]。嗪草酮的用量和土壤条件决定其除草效果,同时影响它对作物安全性。嗪草酮对大豆个别品种敏感,而且往往在低洼地多雨潮湿条件药害加重[2,3]。在我省低温、冷凉条件下,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