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鲜蚕茧烘干和干茧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南  曾国新 《广西蚕业》2003,40(4):42-44
目前我区部分蚕区由于烘茧技术没掌握好,致使干茧质量较差,鲜茧的平均烘率仅为37%左右,干茧解舒率也只有60%左右,而且丝质品位低,只能缫3A以下的生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蚕茧加工业的发展和降低了我区干茧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提高蚕茧干燥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蚕茧的质量,降低烘茧成本,对我区的蚕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关键。要取得好的干茧质量,就要掌握好烘茧的技术。我公司自实行蚕业产业化经营以来,一直注重蚕茧加工这一环节,在蚕茧干燥技术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此总结一下,与同行们共同探讨。1 严格控制好烘茧时的温度,避免高温急烘…  相似文献   

2.
夏秋茧质量与蚕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波 《蚕桑通报》1991,(2):48-50,55
一、近几年夏秋茧质量状况嘉兴市是我国的重点产茧基地。近年来,由于政府的重视,茧价政策的调整,及丝绸工业的扶持,蚕茧生产扶摇直上,1990年产茧量已达4.92万t。但在蚕茧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蚕茧质量却出现了明显下降,拿1989与1986两年对比来说,全市发种量增长了34.46%,鲜茧收购量增长了30.03%,干茧进仓量增长了26.53%,但按省试样的毛折  相似文献   

3.
广西是我国桑蚕茧生产的主要省份,蚕茧生产已成为该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对广西桑蚕干茧质量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充分调研,阐述了目前广西桑蚕干茧产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影响桑蚕干茧质量的影响因素,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一定的发展建议和对策,以期提高桑蚕干茧质量,促进农户经济收入提高,保证广西桑蚕产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随机抽样法,对7个不同地方的干茧进行质量比较,结果表明:独山县干茧的粒茧量、解舒丝长、解舒率、长吐率、上车茧率、茧丝长、清洁度、洁净度等主要茧质综合指标较高。独山县干茧在同行业中有质量优势,适合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5.
朱铭 《广西蚕业》2007,44(A02):35-35
2007年蚕茧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收购价格呢?笔者认为价格应该是参照最近成交的现货和盘面干茧价格来进行定位,以广西的蚕茧为例,假设以广西盘面的干茧57000元/吨算,扣除1000元鲜茧加工费用和2000元利润,那么真正的干茧成本是54000元,以广西鲜茧2.63的烘折率计算,那么折合鲜茧的收购价格应该是20元/公斤。  相似文献   

6.
对小型空气能烘茧机的烘茧量与烘茧用时,不同季节烘茧效果,不同烘茧机烘茧质量进行比较,并测试了不同处理方式对蚕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一次烘茧量增多,烘干蚕茧所需时间增长,干茧的适干率和解舒率下降幅度增大,在不同蚕茧生产季节使用烘茧效果差异不大,三种烘茧机具所烘出来的干茧质量相差不明显,缫出的生丝等级都达到4A以上。小型空气能烘茧机烘干茧缫丝后的干蛹品质接近鲜蚕蛹的水平,完全达到食用标准。  相似文献   

7.
蚕茧的干燥处理与蚕茧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水 《蚕学通讯》2003,23(1):50-52
重庆市的蚕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蚕茧质量太差 ,其中解舒率大多不到4 5% ,有相当的庄口在 30 %左右 ,使大量的原料茧不能缫丝而只能作为绢纺原料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蚕茧质量太差 ,也造成缫丝企业产、质、耗的影响 ,吨丝成本增加 ,继而影响缫丝企业严重亏损 ,也影响整个茧丝绸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当务之急是在提高蚕茧产量的同时如何提高蚕茧的质量 ,以质量求效益 ,这是蚕业发展的关键 ,也是长期以来制约重庆市蚕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茧丝品质的优劣 ,是蚕桑生产、蚕茧收烘工作及煮茧缫丝等诸环节技术水平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 在1987年前后“蚕茧大战”期间,我县由于放松了对蚕茧收烘质量的管理,严重影响了蚕茧内在质量。其后,我们加强了蚕茧收烘管理,对保护蚕茧质量取得了一定效果。据坊前茧站1990年春期与1988年春期干茧试样成绩比较,解舒率由67.52%提高到73.66%,上车茧率由90.07%提高到96.49%,干毛茧出丝率由37.42%提高到40.25%。中秋茧的干茧试样成绩也有相同倾向。我们在几年来蚕茧收烘管理中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正确执行茧价,引导蚕农提高茧质首先摸清蚕讯,适时开秤。一般蚕上山后到开秤的时间春蚕约7天,夏秋约5天,中晚秋蚕约8天,并根据气温高低灵活掌  相似文献   

9.
黄国瑞 《蚕桑通报》1995,26(3):59-60
衡量茧质的外观标志──缩皱浙江农业大学黄国瑞茧解舒是决定茧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一般需通过缫丝试样才能正确测得解舒成绩。通常外观上都以茧色、茧形方面来鉴别茧质。干壳量检验的评茧方法也用此来决定解舒升降。近几年通过调查发现缩皱与解舒、茧丝纤度有一定关系。现...  相似文献   

10.
姜堰市到茧站出售的方格蔟茧2005年全市平均上车茧率仅为85.3%.调查发现,方格蔟的使用技术不当是影响蚕茧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樊民军  郑琳 《蚕学通讯》2003,23(2):35-39
蚕茧质量问题不仅是近年来重庆茧丝绸行业同仁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更是困扰和制约重庆茧丝绸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加入WTO后 ,既给茧丝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使茧丝绸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重庆茧丝绸业能否在国内、国际丝绸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其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是制胜的关键。为此 ,笔者想通过对重庆蚕茧质量的粗略分析 ,谈谈提高重庆蚕茧质量的主要对策。表 1 重庆市 1992年各地区桑蚕干茧试缫质量情况地 区 上车率(% )上茧率(% )适干率(% )茧层率(% )茧丝长(m)解舒率(% )光 折(kg) 备 注涪 陵 85 .84 8.0 971…  相似文献   

12.
不同上蔟处理对茧质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茧质量直接关系丝绸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最终将影响蚕桑业的兴衰。近年来 ,秀城区的蚕茧质量呈下降趋势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由于评茧方法不科学 ,优茧得不到优价造成的 ,但也与蚕品种、养蚕技术、环境条件、上蔟处理、售茧环节及鲜(干)茧处理等有关。本文根据农村生产实际 ,于今年春蚕期 ,对不同上蔟处理对茧质影响进行试验探索 ,现总结如下 :1试验设区试验在秀城区余新镇余西村养蚕大户范洲明户进行 ,该户共养春种8张 ,品种为菁松×皓月 ,5龄期采用简易蚕台地蚕育 ,5龄饷食后一直不除沙。本试验在上蔟前一天…  相似文献   

13.
骆莲清 《广东蚕业》2006,40(4):32-34
煮茧化学助剂使用于缫丝生产中有着促进或抑制蚕茧丝胶溶解的作用,因而能提高蚕茧的解舒率、新茧有绪率和减少生丝类节。本文通过使用Na2SiO3煮茧助剂提高解舒率而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李奕华 《北方蚕业》2000,21(2):48-49
蚕茧收烘是从蚕茧生产到蚕茧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收烘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干茧质量优劣和生丝品位.因此,开展蚕茧收烘技术培训是提高茧质、丝质的一项有效措施.笔者通过近几年从事培训教学经验,结合对培训情况的了解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张志峰 《江苏蚕业》1991,(2):1-7,46
本文讨论了提高江苏省蚕茧收烘质量的途径:第一,要改变现行的一头经营、多头管理的收烘体制,实行一个头经营管理;或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茧丝一体化管理;逐步实行鲜茧“组合售茧,缫丝计价”办法。第二,逐步改良现行的收烘设备,对现行的江苏83—1型横风扇烘茧灶要规范化,逐步推行外炉式烘茧灶,研制新型的热风烘茧机。第三,改善现行的蚕茧收烘工艺,要妥善进行茧处理,鲜茧要及时进烘,妥善处理半干茧,干茧要晾透再打包;烘茧要掌握前期温度高、风速大、湿度低,后期温度低、湿度大、风速小,并试行三灶三温连续干燥法。  相似文献   

16.
孟春燕 《江苏蚕业》2000,22(2):38-39
在收烘政策的引导下,提高茧质的关键在茧站,基层茧站严格按照国家的收购政策及标准去执行,真正做到优茧优价,蚕农就会自觉地重视提高蚕茧品质。如何抓好茧站管理,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1与蚕农组成共同体稳定蚕桑生产蚕桑生产是行业的基础,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生产占70%,茧处理与烘茧占30%,所以提高蚕茧质量的第一车间在农村。为强化农民的质量意识,必须使蚕茧质量与蚕农的经济效益挂钩,较好的办法是由茧站与蚕桑重点专业村组建蚕业生产合作社,围绕“保桑园、上质量、争效益、脱困境”的指导思想,制定合作社章…  相似文献   

17.
干茧进仓验收考核是现行蚕茧收烘体制下,工商双方确定的收烘责任制.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搞好干茧进仓验收考核对指导蚕茧收烘工作,正确执行茧价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实行的《干茧进仓验收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是根据1987年前制订的《考核办法》为样本而制订的,加之1989年又值"蚕茧大战",收购难度较大,在制订《考核办法》时各项考核指标均有所放宽.随着蚕茧收烘秩序的稳定和  相似文献   

18.
方格簇是目前最为理想的上簇工具,能显提高蚕茧质量。姜堰市目前拥有方格簇160多万片,普及率稳定在90%以上,对全年蚕茧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但到茧站出售的方格簇茧2005年全市平均上车茧率仅为85.3%。调查发现,在生产实践中,方格簇的使用技术不当是影响蚕茧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 原料茧是丝绸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其质量优劣,与生丝品位等级乃至绸缎的质量都有密切的关系。而制约原料茧质量的因素则涉及到饲料、蚕品种、饲养技术、上族条件、蔟中管理以及收茧、烘茧、贮存等各个环节,过程长,部门多,环节之间又相互影响,因而相当复杂。本文立足蚕桑生产领域,对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谈一些看法。1.蚕品种是影响原料茧质量的遗传基础。建国以来,我省推广过的当家蚕品种中,解舒率以华合、东肥最高,而且解舒成绩稳定,但纤度偏粗;苏16、苏17丝质优,但丝量低,现行的当家品种苏5、苏6量高,但强力不理想。早在  相似文献   

20.
雄蚕茧丝具有缫折低、洁净好、纤度均匀等优点,所缫的高档生丝倍受用户青睐。本研究针对雄蚕茧蛹体小、茧层较厚且纤度相对较细均匀的特点,探讨了雄蚕茧的烘茧工艺。结果表明,烘茧温度、鲜茧堆放时间、铺茧量、半干茧干燥程度等与烘茧质量有一定影响,并提出了头冲烘茧温度以105℃、鲜茧堆放时间不超过12 h、鲜茧铺茧量以4.5 kg/0.76 m^2、半干成数6.5成为更适当的烘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