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熟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中、晚不同熟期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各品种干物质的积累均按logistic曲线变化,呈现出"慢—快—慢"的增长规律,但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熟性小麦品种各器官的分配量及分配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早熟品种K35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积累速率比较低,达到最大积累速度的时间较晚,在灌浆期有显著的生育优势。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最大积累速率均较高,具有较强的生产潜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明确土壤水分对芥蓝生长及其同化物植株中积累和分配影响,[方法]研究相同灌溉频率下不同灌溉上限对芥蓝植株生长速率、净同化速率及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的变化规律。[结果]调节土壤水分能够极显著影响芥蓝同化物积累过程;土壤水分亏缺使苗期至商品成熟的生长期大幅延长,生长速率极显著下降,生长期与生长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同时使叶片净同化速率极显著下降。土壤含水量65%时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较合理,基叶和基茎的物质较充分撤离,菜薹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提高。[结论]用控制灌溉上限进行调亏灌溉能极显著降低芥蓝株植生长速率,改善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经济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杂交棉生长的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为杂交棉高产创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播期试验,研究杂交棉在南疆生态区条件下的生长规律、物质分配和产量形成特征.[结果]各处理杂交棉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均符合“S”曲线变化,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在出苗后95~110 d,各器官干重占全株干重比例,苗期以叶最高,开花期以茎最大,生殖器官自开花后持续上升直至收获,其中从初铃期开始蕾铃生长占优势,为生长中心.随播期推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生殖器官干重比例呈下降趋势,NAR高峰期推后,且后期下降过快,造成产量下降.[结论]播期对杂交棉产量物质的形成有明显影响,生产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尽量早播.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品种棉花干物质积累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法]选用当地主栽棉花品种标杂A1和新陆早33号,设置不同灌水量和氮肥用量.[目的]积累变化及品种间差异.分析膜下滴灌棉花干物质.[结果]两棉花品种在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总量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趋势,随着灌水量和氮肥用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总量在增加,最大增长速率增大,快速增长期推后,但过量的灌溉会使干物质积累总量有所减少.[结论]标杂A1在各处理中干物质积累均大于新陆早33号,在低水处理中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中高水处理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密度对张杂谷5号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4个密度水平(75 000、150 000、225 000、300 000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张杂谷5号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在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呈慢—快—慢型,150 000株/hm~2密度下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为100.82 g/株,穗部干物质质量为79.94 g/株,叶、茎运转率为24.73%、26.82%,叶、茎对籽粒的贡献率为8.55%、14.87%,产量为7 477.37 kg/hm~2,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3个种植密度,150 000株/hm~2为张杂谷5号的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6.
巨菌草在淮河源地区地上部分营养物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巨菌草(Pennisetum sp.)在淮河源地区不同生长阶段,地上部分茎与叶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规律,以实现巨菌草加工利用最大效益。[方法]通过巨菌草的田间试验,研究苗期、生长初期、生长加速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茎与叶部位以及全株干物质、粗蛋白含量(CP)、有机碳(C)和总氮(N)含量变化的差异,根据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巨菌草饲用、菌用性能分析。[结果]巨菌草在淮河源的干物质积累先慢后快,植株粗蛋白、总氮含量初期较高,生长末期最低,有机碳含量相对稳定,叶部干物质量占全株比例苗期最高,整个生长期逐步降低,植株粗蛋白主要在叶部,茎部叶部粗蛋白和总氮含量随生长期均逐步降低。[结论]作为动物饲草在淮河源地区适合每个生长季收割2次,分别在栽植后20周和生长季末期。作为食用菌培养基适合每个生长季收割1次,在生长季末期,但植株碳氮比较高,在培养基加工过程中需要补充含氮肥料。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量对免耕移栽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免耕移栽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影响。[方法]以超级杂交水稻黔南优2058为试材,设5种施氮量处理进行免耕移栽的稻作试验。[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在最高分蘖期和孕穗期茎干物质减少,叶干物质逐渐增加;在齐穗期茎、叶干物质逐渐减少,穗干物质比例和穗/茎叶逐渐增加;成熟期的情况与齐穗期相反。在75~225kg/hm^2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鞘物质输出率、茎鞘物质转换率、抽穗后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和输出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逐渐下降,而有效穗数逐渐升高。[结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以抛物线形式增加,施氮量为284.0kg/hm^2,可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隆玉2号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等土壤肥力下对隆玉2号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吸收量随着生育期延长而持续增加,动态变化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干物质积累速率前期上升快,至高峰后缓慢下降;氮、钾吸收速率高,上升快,下降也快。磷吸收速率低,上升慢,下降也慢;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钾最早,氮次之,磷最晚,但均早于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抽雄吐丝后N、P2O5主要分配在籽粒中,而K2O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很少;干物质、N、P2O5、K2O的转移率分别为14.28%、40.41%、47.47%、37.04%;每100 kg籽粒吸N 1.65 kg、P2O50.56 kg、K2O 1.40 kg;较佳的施肥方法是:氮肥要多次分期施用,“适量种肥、前轻、中重、后补”;磷肥作基肥或种肥一次施用;钾肥要求“适量种肥,前轻中重”,最好在抽雄吐丝前全部施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玉米(ZeamaysL.)大豆[Glycinemax(L.)Merrill]间作种植模式下群体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效益。[方法]以郑单958和鲁黄1号为供试品种,在黄淮海平原地区研究了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大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玉米单作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间作,尤以吐丝后为甚,达到极显著水平;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开花前和开花后单作均极显著高于间作。转运量单作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间作,转运率玉米间作较单作高出0.59%,大豆间作较单作高出4.74%。对干物质积累过程用Logistic方程模拟,可知玉米单作和间作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达到显著水平,大豆单作和间作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及其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间作的土地当量比总和为1.30;从产量和产值来看,间作产量总和为10.97t/hm2,比玉米和大豆单作分别高0.64%和326.85%。间作的产值总和为25796.23元/hm2,比玉米和大豆单作分别高出12.67%和104.68%。[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攸县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关系,研究了干物质积累动态、分配规律、各生育期生长曲线特征参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随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并在始粒期(R_5)达到最大值,而干物质积累总量不断增加,干物质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在盛花期(R_2)至始粒期(R_5)期间,且干物质积累最大生长速率的出现时间(T_m)及各阶段的速率大小(V)对大豆产量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焱  毕建杰  刘建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39-7042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备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动态。[方法]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从器官水平考察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并建立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方程。[结果]在水分适宜条件下,茎秆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较小,为32%,穗部占39%;而过度灌溉和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茎秆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3%和34%,穗部所占比例较小,仅为41%和27%。[结论]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的拔节至扬花期尤为重要,生产上应特别注意加强扬花期和灌浆期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不同小麦品种播种期种植试验,研究播种期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选择里下河地区的当家品种扬麦158、苏麦6号、宁麦9号进行种植试验。[结果]冬前期干物质积累量苏麦6号和扬麦158比较接近,宁麦9号比较低;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苏麦6号、宁麦9号和扬麦158之间都比较接近;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宁麦9号>苏麦6号>扬麦158。[结论]综合考虑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与播期的关系,里下河地区小麦的最佳播期为10月25日左右。  相似文献   

13.
蓬莱葡萄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掌握葡萄生育期蓬莱的气象条件和规律。[方法]对蓬莱葡萄全生育期的温度、降水、日照、热量等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蓬莱4月中、下旬、5月下旬和6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1.5、13.9、19.1和20.6℃,6月初到9月中旬白天大部分时间的温度在25℃以上,8月上旬至10月上旬的平均气温为17.4—25.4℃。蓬莱冬季的平均气温为-0.4℃。蓬莱的年平均降水量为618.6nm。4月中旬到10月上旬的降水量为515.4mm,占全年降水量的83.3%;4月中旬至6上旬的降水量为89.4mm,占整个葡萄生长期降水量的17.3%;6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降水量为300.9m,占整个葡萄生长期降水量的58.4%。蓬莱葡萄生长期的日照时数为1598.6h。[结论]整体上,蓬莱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秆乌哺鸡竹移植苗不同出笋期的出笋退笋规律。[方法]以黄秆乌哺鸡竹成竹为试验材料,通过追踪调查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退笋过程分析其出笋各期的出笋退笋规律。[结果]出笋时间始于5月8日,结束于6月12日,以10%的出笋率为标准,将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期划分为3个阶段。5月8~22日为出笋初期,持续时间为14 d,出笋率占14.3%;5月23日~6月3日为出笋盛期,持续时间12 d,出笋率占73.5%;从6月4~12日为出笋末期,持续时间9 d,出笋率占12.2%。出笋盛期的退笋数量最多,占退笋总数的66.93%。退笋率于6月9日达到最高值(80.0%)。黄秆乌哺鸡竹退笋高度与出笋天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黄秆乌哺鸡竹的合理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水稻生产确定适宜的节水灌水指标。[方法]通过防雨棚池栽试验,以土壤水势为灌水下限控制指标,研究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籽粒产量和结实期籽粒含水量、颖花绿叶量及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性状指标相对值变化规律。[结果]当土壤水分调控标准低于-30kPa时,在灌浆中期籽粒含水量和颖花绿叶量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SOD、CAT、POD含量相对值显著升高;在适宜土壤水分胁迫下,即土壤水势高于-30kPa,SOD、CAT、POD含量相对值有所升高。[结论]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对籽粒含水量和颖花绿叶量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不同密度下棉花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新疆棉区南疆亚区中产棉田2品种3密度下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棉花干物质积累动态可用Logistic模型描述,随密度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降低;生育期推迟,其影响加大.②根据生长速率曲线计算出了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时期.NAR在出苗后40和70d时出现高峰值,这是新疆棉区单产较高的原因之一.③2品种在中密度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并进时期较长,丰产性好的军棉1号并进生长时期>新陆中2号,它们均为中密度棉田具有较高经济产量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大豆新品种皖豆24的推广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新品种皖豆24为试验对象,将多项实用大豆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应用于皖豆24的试验示范与推广中。[结果]在2006年的生产示范试验中,怀远龙亢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904.0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6.5%,最高单产达3507.0kg/hm^2;风台东风湖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737.5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7.7%,最高单产达3699.0kg/hm^2。皖豆24的适播期为6月上中旬。苗期每公顷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90~120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300g兑水450~750k喷雾防治蚜虫。鼓粒期每公顷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600ml喷雾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结论]在安徽省皖北地区推广种植皖豆24能切实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8.
Neilson脐橙落花落果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Neilson脐橙保花保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广西桂林选择树势中庸一致的2株Neilson脐橙果树统计其落花落果、脐黄落果和裂果的数量。[结果]2008年Neilson落花从4月上旬持续到4月下旬,2次落花高峰期分别为4月7~14日和4月16日;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持续到6月下旬,落果高峰期为5月1~4日、5月9日、5月11~15日。2009年落花从3月下旬持续到4月下旬,落花高峰期为3月24~4月8日,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持续到7月中旬,落果高峰期为5月6~24日。Neilson脐橙的坐果率为0.39%~1.10%,脐黄落果率为33.6%~55.6%,裂果率为7.1%~14.5%。[结论]该研究明确了Neilson脐橙的落花落果规律。  相似文献   

19.
刘家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22-13924
[目的]研究Cd和NaCl联合胁迫下紫茉莉的生长反应及Cd积累特性。[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植物收获后,测量生物干重以及各部位Cd含量。[结果]紫茉莉对Cd和盐联合胁迫表现出了强的耐性,在适宜Cd及盐处理浓度下,投加NaCl促进了紫茉莉对Cd的积累。[结论]紫茉莉具有修复Cd和盐复合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红芪钾素吸收和分配规律及施肥效应,为红芪GAP基地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来研究不同用量坡缕石和NPK肥配比对红芪吸钾和钾素分配的影响。[结果]7月下旬到8月下旬是红芪单株地上部分钾素的快速积累期,8月下旬到9月下旬是红芪单株根钾素的快速积累期。坡缕石和氮磷钾肥配施能比氮磷钾肥单施提高红芪根的含钾量、地上部分和根的钾素积累量。坡缕石施用量跟红芪的钾肥农学效率呈极显著二项式相关,和钾肥当季利用率呈极显著直线相关。[结论]施用2 250kg/hm2用量的坡缕石能显著促进钾肥的增产效果和红芪对钾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