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阿合剂防除玉米田杂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区主要旱粮作物,播种面积已由“七五”期间的10万公顷扩大到目前的13.3万公顷,1996年夏播二米面积达到18.7万公顷。人工除草资工费时,已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为此,1996年开展厂都阿合剂防除夏1米田杂草效果的研究。一、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50%都阿合剂(汽巴一嘉基公司提供);72‘&都尔乳油(汽巴一嘉基公司提供)。(二)试验地点试验在宿州巾南二里庄两块田内进行,面积为3亩,试验田地面平整,沙壤上,个性。优势种杂草有禾本科的马唐、狗尾草、旱稗、牛筋草等,约占杂草总量的8()%~90。沁;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2.
沿江棉区麦后棉田杂草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皋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是江苏省沿江棉区之一。本区棉花生育期雨水充沛,温度适宜,有利于各类杂草滋生,对棉花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且996~1997年笔者通过普查和定点调查,基本摸清了本地区麦后棉田杂草种类、分布及消长规律,开展了农业、化学等方法防除棉田杂草,为大面积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1研究方法1.l棉田杂草种类、分布调查在杂草生长旺盛期,选择旱连作棉田、精棉水旱轮作回水二年棉田,调查杂草种类、密度。1.2棉田杂草消长规律研究选择旱连作棉田、水旱轮作棉田各3块,每块田定5点,每点lin‘,从棉花移栽之日起至7月…  相似文献   

3.
我市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草害问题也日益突出,一般造成大豆减产10%~20%,严重者形成草荒,减产达90%以上。为此笔者对全市大豆田杂草及防除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现汇报如下:一、杂草的优势种及分布概况由于受土壤理化性质、水系配套情况、种植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我市种植布局为西部稻棉轮作区、东部旱粮区,因此大豆田草相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马唐是大豆田主要恶性杂草,遍及所有田块。西部稻棉轮作区优势种除马唐外,尚有鳢肠、稗草等。东部旱粮区优势种仍主要为马唐,其他有铁苋菜等。局部地区优势种还有菟丝子、苣…  相似文献   

4.
湖州市直播稻田出草规律与杂草生育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我市直播稻田出革规律和主要杂草生育动态,科学制订直播稻田杂草防除策略,确保水稻稳产、高产,我们于1996~1997年开展了直播稻(单季)田主要杂草出草规律及生育期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l调查方法1.l出草规律调查选择同期播种的单季晚稻直播田3块,每块田留出对照区不除草,进行定田定点调查,每块田走3点,每点查O.11m‘(共计lmz),每两次调查间隔期为5~10天。每次调查后杂草连根拔除,分别记载杂草种类及数量,绘制出草曲线图。调查地点:1996年在市区环诸华丰村曹新民种粮大户,1997年在南河镇联谊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新的栽培措施的推广,移栽棉的栽培方式已趋多样化。从轮作措施上,分为水旱轮作移栽棉和旱连作移栽棉;从套作方式上,分为麦套棉(豆套棉)和麦后棉;随着双膜棉的推广,又有地膜移栽棉和露地移栽棉之分。栽培方式的差异必然引起棉田杂草发生时间、种类和数量差异。本研究通过定点调查,初步明确了不同栽培方式下,移栽棉田杂草的发生消长规律。一、研究方法选择淮北(洒阳县)旱连作麦套露地棉田,里下河(宝应县)、沿海(大丰币)、沿江(如皋市)旱连作棉田和水旱轮作棉田各3块,每块田走5个点,每点lin…  相似文献   

6.
1982~1985年调查和研究了佳木斯地区旱田杂草田间发生消长规律,掌握杂草的发生消长规律,可为杂草的综合防除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1.田间调查:选择秋翻春整地和原垄各1块,每块地定3点,每点2~4米~2,  相似文献   

7.
水稻的直播是一项省工、省本、省力、经济效益高的栽培技术。但直播稻田的草害严重地阻碍了直播稻的发展。直播稻田因草害一般减产30%左右,严重的田块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为了解决直播稻生产中的草害问题,我们在省农科院植保所稻田草害组的主持下,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旱播水管直播稻田杂草化学防除体系的研究。现将三年中所取得的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试验方法 (一)旱播水管直播稻田杂草发生消长规律调查旱播水管直播稻田播种后定6点,每点1平方尺。在整个生育期内,每3天调查1次,  相似文献   

8.
李长存 《杂草科学》1994,(2):47-48,3
西瓜是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普遍推广地膜覆盖后,杂草出土早,密度高,且无法中耕、拔除,致使草荒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与质量。为查明草情,及时有效地指导防除,笔者于1990~1993年对覆膜西瓜田杂草的种类、分布、群落结构及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化除试验。 一、材料及方法 1.全市覆膜西瓜分平原地、丘陵地和河滩地三种类型田,分别按其种植面积的1%划地抽样,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0.11平方米,于杂草种群相对稳定后调查杂草的种类、数量,分析其种群数量特征,确定杂草优势种及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9.
硬草[SclerochloaKengiana(Ohwi)Tzvel]别名耿氏碱茅,原为麦田次要杂草,近年来在我县的部分麦田呈上升态势。1997~1998年度,笔者就其发生危害、生长习性、田间消长规律及防除药剂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发生危害调查:根据我县农业区化特点,分东荡西湖、沿运、腰部三区域调查硬草的发生及危害情况。每个区域随机选择1个乡镇,每乡镇调查10块田,采用5点取样法,每块田调查5个点,每点1尺2,记载各种杂草的密度。调查时间分别为小麦苗期(冬前)、分…  相似文献   

10.
孙国华  唐立丰 《杂草科学》1998,(2):33-34,32
大豆行距与杂草消长规律的初步研究孙国华,唐立丰,周建强(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224314))为了摸清不同行距豆田杂草的消长规律,为化学除草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对不同行距豆田的杂草消长进行了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与调查方法,大豆行距分别为15c...  相似文献   

11.
分别于2013年、2014年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七级目测法,调查了四川省德阳市烟田杂草发生的种类及危害;2014年采用田间定点调查法研究了烟田杂草的出苗特点。结果表明:德阳市烟田杂草共24科67种,优势种为光头稗[ Echinochloa colonum ( L.) Link]、马唐[ Digitaria sanguinalis ( L.) Scop.]、繁缕[ Stellaria media ( L.) Cyr.]、碎米荠( Cardamine hirsuta L.)、辣蓼( Polygonum flaccidum Meism.)。烟田杂草于2014年的出苗高峰期为烟苗移栽后20~30 d。明确了德阳市烟田杂草的种群特点和发生规律,为有针对性地提出烟田杂草防除措施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学除草剂防除烟地杂草危害,是提高烟草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据1987~1988年对凤凰县烟地杂草种类及危害调查结果表明,主要杂草有马唐、绿狗尾、旱稗、荩草、千金子、铁苋菜、鳢肠、母草、春蓼等19科36种。根据危害调查统计,2级以上危害占种植面积57.8%,损失率在6~10%。特别是老烟地杂草种类多、密度大,严重影响烟苗生长。1989年我们采用50%大惠利粉剂和72%杜尔乳剂,在烟苗移栽前土壤处理,均取得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一)杂草的消长规律在约300亩茶地范围内,分别在阴坡和阳坡地各随机选5个样点进行调查,每个样点1平方米,4~10月的每月20日调查杂草的种类、密度和鲜重。结果,查到的杂草种类有白茅、蒿枝、牛繁缕、铁线草、酢浆草、小白酒草、蕨类、苋和紫茎泽兰等,其各月杂草的发生株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夏大豆田杂草消长规律及化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阴地区夏大豆苗期正值连阴多雨,高温高湿季节,适宜杂草生长,杂草危害严重,由于连阴多雨,人工除草困难。夏大豆单、双子叶杂草混生,草相复杂,除草剂使用技术掌握不好,化除效果不佳。为此,作者于1992~1996年间对夏大豆田间杂草种类、消长规律及化除技术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夏大豆田杂草种类及发生数量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未进行过人工及化学除草的田块调查。每块田查5点,每点1m2,调查记载杂草发生种类及数量。1.2夏大豆田间杂草消长规律现测试验在淮阴市农科所进行,大豆品种为洪引1号,麦茬常规耕翻。大豆播种后,田间…  相似文献   

15.
2000~2001年我们进行了油菜田杂草的田间消长规律观察及不同药剂防除油菜田杂草的田间试验,现将调查及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马唐是我县夏旱作物的主要杂草,对夏大豆危害十分严重。发生严重的地块,每平方尺可达502株,占杂草总株数的98.5%,造成减产达70%以上。一般地块每平方尺30株左右,占杂草总株数的58.6~78.7%,大豆减产10%左右。马唐生活力强,幼苗期是一生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有利于防除。一旦出现分蘖,生长势变旺,加上我县夏季多雨,雨后地湿,极有利马唐生长,往往一个降雨过程,伴随一个生长高峰,给人工防除带来了困难。因而,了解马唐的出苗规律,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防除,对控制马唐的危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苏北沿海棉田杂草分布,消长及防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滨临黄海,为海洋淤积性平原,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年降水量1068mm左右,主要土壤类型有中部沙壤上和西部粘土。棉花常年种植面积60万亩左右,均为棉麦套作。其中育苗移栽面积占99%以上,为苏北典型沿海棉区。长期以来,由于土质、水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东西部两种不同的耕作栽培方式,西部为稻麦棉水旱轮作区,东部为棉旱粮旱旱连作区。80年代初,曾对我市棉田杂草发生种类及消长规律进行过调查,近ZO年来,由于大面积应用氟乐灵和乙草胶防除杂草,耐药的阔叶杂草上升。另外,由于棉花栽培技术不断更新等,棉田杂草…  相似文献   

18.
玉米田的杂草危害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马唐、早稗、鳢肠、藜、凹头苋、空心莲子草、双穗雀稗等对玉米危害尤大。据试验,每平方米20株马唐或20株旱稗,可使青玉米产量损失分别达9.7%和15%左右。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甚为紧张,为了解决玉米田的草害,提高玉米的产量,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从1980年始,作者选用了10多种除草剂,进行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不同除草剂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鲜食玉米(尤其是糯玉米)发展十分迅速,2001年南京市已扩种到8000hm2,且种植面积相对集中。由于鲜食糯玉米春、夏、秋种植茬口复杂,连作面积大,因而杂草种类多(约有23科55种)、发生量大、危害重,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在15%左右,而且玉米品质下降。为探索该类玉米田安全有效的控草方法,笔者进行了不同酰胺类除草剂及其复配剂防除糯玉米田杂草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方法及处理试验设在江浦县桥林镇双垄村玉米种植基地,土壤肥力中等,pH7.5,前茬小麦。田间禾本科杂草以马唐为…  相似文献   

20.
抛秧稻田杂草发生与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桂庆  韩友义 《杂草科学》1997,(3):30-32,37
水稻抛秧是近年来推广的轻型栽培技术。由于抛秧时革小,生长慢,前期要求薄水层管理,这有利于杂草萌发和生长。而且抛秧苗易倒伏、根外露,施药时易造成药害。为进一步了解抛秧田杂草发生特点和筛选出适用除草剂,明确用药技术,1995~1996年在杭集等乡镇进行了试验和示范。一、材料与方法(一)田间杂草发生特,点抛秧后第3天开始,每2天(前期)或5天(中期)或10~20天(后期)调查杂草发生动态和杂草种类。(二)药剂筛选试验供试药剂有:每亩用60%丁草胺EC(昆山农药厂产)10Oml+10%苄嘧磺隆WP(常州农药厂产)30g(简称丁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