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案例1983年,某县某村村委会将村里的荒山以自留山的名义分给了村里的30户村民。1988年12月12日,县林业局与该村村委会签订了一份联营造林协议,约定:村委会将其荒山交与林业局统一规划,投资造林、抚育;林木成材后,收益按3∶7的比例分红;联营协议终止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后来,随着机构改革,县国营林场承接了联营造林协调书中载明的林业局的全部权利和义务。2006年9  相似文献   

2.
碧溪乡是泰和县的主要林区之一,共有山场面积13.57万亩,实行林业“三定”后至1994年前,除采取国群联营的方式联营山场5万亩、乡村合办林场1万亩外,剩余的7.57万亩山场为林农单家独户经营。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由于对单家独户经营的山场管理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林区秩序、资源利用、林农收入,村级经济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分析了其对林农产生的有利条件,主要是有利于提高林农造林的积极性和护林意识、有利于提高林农的收入、有利于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促进了农村村容村貌的整洁和乡村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4.
姚高鹏 《乡村科技》2023,(12):63-66
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堤防林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自营、五五分成联营造林和六四分成联营造林3种。但管理者对3种经营管理模式的看法不一致,有的认为自营效益更高,有的认为联营造林更好。针对此,采用量本利模式对比分析3种堤防林经营管理模式的林木栽植管理成本和单位效益,以了解哪种模式更适用于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堤防林管理。分析得出,结合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堤防林管理实际,让渡部分效益实行联营承包模式,可减少林业管理风险,并可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更有利于提高堤防林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5.
造林补贴是为提高全社会造林积极性,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实施的一项试点项目。为确保造林成效和农民的利益,本文简要总结介绍了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林农造林无自由,验收难度大、验收不及时,程序繁杂、资金拨付迟延,合同主伐周期长、减少了林农收益和补贴范围窄等实施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释放权利、优化验收、调整程序、更改合同和缩短年限等改进的措施和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毛虫虫害防治预测咨询平台的研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林农培育速生丰产林过程中,对病虫害发生缺乏及时、有效的专家指导的不足,采用基于J2EE体系开源框架结构,建立了基于B/S结构的咨询平台,实现了落叶松毛虫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预报专家咨询,并针对不同预测结果提供有效防治方案,最后对防治收益进行预估。为广大林农和造林企业提供有效的科学指导及技术支撑,减少虫害造成的损失,提高速生林生产收益。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影响农户造林投资行为因素,对影响农户造林投资行为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建立林农造林合作组织;(2)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对林农造林投资给予扶持;(3)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扩大林农有效融资渠道等;(4)地方林业管理部门定期对林农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对林农林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对林农造林的服务意识;(5)对于林农荒山造林及不属生态保护范围内的林地,提高采伐指标,用市场的手段来有效调节。  相似文献   

8.
通过收集尤溪县杉木生产经营相关技术经济指标,结合杉木蓄积生长预测模型,运用净现值法计算不同收益率时有无造林补助政策条件下的杉木净现值,开展了造林补助政策对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收益率时,造林补助政策较非补助政策的收益有明显的增加,且随着收益率的提高,造林补助政策将使杉木经营收益净现值得以大幅度提高,并有利于提高其经营抗风险能力,延长经营周期,促进林农对杉木人工林的营造积极性,从而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槲栎的特征习性,并总结了槲栎的育苗要点和造林抚育技术,以期为广大林农槲栎育苗造林提供指导,提高槲栎的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这既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解决重点国有林区多年来存在的林农、林牧矛盾和造林容易保护难问题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内蒙古大杨树林业局地处林农交错地区,林农、林牧争地的矛盾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彻底解决多年来存在的林农、林牧矛盾和造林容易保护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辽川 《农林科学实验》2014,(2):193-193,204
从造林地选择、整地、苗木选用、栽植、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杨树造林技术,以期为苏北地区广大林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造林地选择、整地、苗木选用、栽植、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杨树造林技术,以期为苏北地区广大林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既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不可多得的生产资料。文章以汉中市南郑区为研究背景,介绍该区“十三五”以来林业产业发展现状,通过走访调研、查阅文献报告梳理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不足,针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带动力、林区基础设施差、林业产业收益期长、林副产品销路单一、林农生产管理水平低等不足;立足乡村振兴,坚持绿色引领,基于现状提出盘活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建林区基础设施、优化林业产业模式、拓宽林副产品销售渠道、提升林农生产管理技术五项建议,以期为南郑区乡村振兴贡献林业力量。  相似文献   

14.
泡桐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实际生产经验,从良种选择、培育壮苗、造林地选择、整地挖穴、适时造林、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泡桐的育种造林技术,以期为林农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借鉴和发展Hartman木材与生态舒适性产出评价模型,研究将农业生产经营收益纳入森林经营收益核算体系中进而建立林农复合经营综合收益的预测和评价模型,选择了华北平原常用的林—粮间作的复合经营模式进行综合收益预测与分析,演示建立的综合收益预测模型的工作原理,为林农复合经营实践提供经营收益的预测结果,辅助经营决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农复合模式对造林1年后毛白杨幼林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林农复合经营是解决林农争地的有效途径,本文为探究新品种毛白杨幼林根系在造林1年后不同林农复合模式下的分布情况,研究了毛白杨幼林间作条件下细根根长密度(FRLD)和细根根质量密度(FRBD)在不同造林密度和间作模式下的空间分布,旨在筛选较佳的林农复合模式,为毛白杨幼林林下物种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1年生‘北林雄株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2个毛白杨常见造林密度:2 m×3 m和3 m×4 m,副区设置2个当地常见的林下间作模式:毛白杨+花生+菠菜(花生、菠菜轮作)、毛白杨+花生,以幼林常规抚育模式作为对照,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造林1年后,每个处理及对照组选取3株标准木,沿树体行间水平方向每隔30 cm取根样,取到150 cm处;垂直方向从地表向下每20 cm取根样,取到80 cm处,共取根样1 080个。通过对毛白杨FRLD和FRBD的分析,研究不同林农复合模式对2年生毛白杨幼林根系的影响。结果造林1年后,不同造林密度对2年生毛白杨单株的FRLD和FRBD未表现出显著影响(P>0.05),后期还需继续观测;造林1年后的不同间作模式对2年生毛白杨FRLD和FRBD均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毛白杨的FRLD和FRBD无显著影响。不同林农复合模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细根集中分布区相同。水平方向上,毛白杨+花生+菠菜、毛白杨+花生、常规抚育3种不同模式下有超过56.36%的FRLD和FRBD分布于0~30 cm土层范围内;垂直方向上,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范围内FRLD和FRBD约占测量总体的78.95%以上。对3种模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FRLD和FRBD进行多重比较,发现毛白杨+花生+菠菜和毛白杨+花生2种模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FRLD和FRBD均高于毛白杨幼林常规抚育模式。结论不同林农复合模式下,2年生毛白杨幼林根系水平方向主要分布于0~30 cm,垂直方向主要分布于0~20 cm和20~40 cm,毛白杨幼林间作农作物在造林1年后可以促进林木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史宝禄 《吉林农业》2011,(5):258-258
实行林农间作可有效地缓解林场的资金短缺状况。基于此,文中对实行林农间作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林农间作能更好地培育森林后备资源,控制木材采伐量,安置林场部分剩余劳动力。因此,通过造林未成林地进行林农间作,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造林作业设计是从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扦插、直播)到幼林抚育的全过程。如何搞好造林作业设计,是否从科学的角度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提高林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将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和林业生产的秩序以及其综合效益的发挥和调动林农植树造林和林木抚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杉木在我国南方有着较大的种植面积,其良种的选育工作也是开展相对较早的。杉木良种选育和推广对杉木产业化发展影响深远,直接关系到林农的经济收入。本文针对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所产生的增产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为我国的杉木造林技术和提高林农经济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设计问卷的形式对项目区农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林农对碳汇林的了解和碳汇林被利用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形式,从项目区抽取有代表性的150位林农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因素阻碍了广东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展。自然因素主要有台风、暴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林农参与意愿不强、林农对森林碳汇认识度低、造林资金来源单一且不足、造林模式单一等。为了更好地开展森林碳汇项目,广东可以采用加强对森林碳汇的宣传、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举办森林碳汇培训班、造林模式多样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