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案说法     
一句谎话 赔偿一万 2006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武夷山市吴屯乡农民吴某的3间房屋失火,村民闻讯都赶来救火,但因风大火急,灭火效果不佳.这时有人喊了一声:"打119报警吧!"恰好被刚刚赶到现场救火的高某听到,高某便对吴某和救火村民说:"我刚才已经打了119!"闻听此话,人们放心了许多,一边继续救火,一边等待119消防车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正>着火了!随着人们惊恐的叫喊声,浓浓的烟雾滚滚冒出。时值5月,正是天气干热的季节,火势如猛兽一般,使得人们的心纠得越来越紧,盼望着救火119能从天而降。然而我们现在的119消防车还存在许多缺陷,比如,速度慢,灭火器具比较单一,灭火时间长等。因此,我想以飞船为原形,设计制造一种新型119救火飞船。在未来的新型119救火飞船上设计许多新型设备——类似寒冰的化学  相似文献   

3.
正来到昌宁县耈街乡水炉村水炉村民小组,别具特色的房屋与生机盎然的核桃林交织,形成了一幅美丽画卷。41岁的村民于海贵告诉记者:"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让水泥路已经硬化到各家各户,寨子干净整洁,产业一年比一年好,我们的日子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10年前,水炉村是有名的贫困村,交通不便、生产落后。多年来,县乡一边鼓励村民发展烤烟、核桃产业,一边谋划着村子的长远发展。2010年,该村  相似文献   

4.
"种两亩百合就相当在外打1年工"。今年6月1日,湖南隆回县北山镇观音塘村百合基地里,专业种植户李拥平一边劳作一边谈自己的"致富经"。38岁的李拥平前些年在外地打工,2010年听说镇里成立了百合种植协会,不少村民种植百合已发家致富,他也和妻子回乡加入协会,种植1.33公顷龙牙百合。每年纯收入达30万元。龙牙百合被誉为南方人参、食中  相似文献   

5.
开会     
李桂芳 《百姓》2005,(11):61
"刁民"刘三被通知参加村民代表大会了,他便忍不住眉飞色舞起来.老婆看他那兴高采烈的样儿,便一边替他扯衣服,一边严肃地嘱咐说:"你去开会要郑重些,别再吊儿郎当的样子,当代表就要好好地行使当代表的权力,别让人笑话咱."  相似文献   

6.
正打沟、运苗、栽种、浇水……日前,记者在迁安市闫家店乡隔滦河村南看到,旷野上一派忙碌,30余名村民正在栽植他们从前从未见过的新果品——红树莓。"霜降前后是栽植红树莓的黄金时节,经过一冬的休眠期,成活率在90%以上。"土地的主人周小猛一边帮着从车上卸树莓苗,一边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闲聊中得知,今年35岁的周小猛是地道的迁安本地农民,高中毕业后开始闯荡市场,经销过建材,  相似文献   

7.
正秋收时节,德惠市达家沟镇五家子村村民彭军家的稻田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分界线:一边的水稻茎秆高,株距均匀,稻穗金黄,籽粒饱满低垂;而另一边的水稻颜色稍暗,植株矮,籽粒饱满度也差一些。"这片籽粒饱满的水稻运用了新技术。开春时  相似文献   

8.
<正>去年11月5日,在白彦镇小北径村冬桃收购现场笔者看到,15吨冬桃正在过秤包装,种植大户张庆义一边忙一边说:"今年我的冬桃已经卖了8万多元了,比以前种地、打工挣的多多了。"据了解,该村260多户村民家家种有冬桃,畅销全国各地,8万多棵冬桃给这个村子带来了每年近百万元的收益。这个如今种满冬桃的村子曾经也是一波三折。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村民张凡俊从外地带来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笔者来到河南省叶县仙台镇崔王村,见到村党支部书记张松国,他正和群众一起在村民家帮忙改农厕。"张书记不怕脏不怕累,还亲自来帮忙,真是一位为村民办实事的好书记!"村民张国语一边干活儿一边说。2010年,张松国和几个朋友在崔王村成立了好运来农机合作社,经过4年努力,从一个村级农机合作社发展为国家级农机合作社,社员达126人,每年经营收入都在500万元以上。同时,他还在叶县县城开了一家汽车销售店,生意越做越大,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信息》2017,29(17):73
<正>近日,重庆市大足区智凤街道八里村村民李光技一边打理小龙虾养殖塘,一边感慨道,"新建的几口虾塘已经陆续投放虾苗了,这还要感谢乡亲们和村里的干部们。"李光技养殖小龙虾有些年头了,但规模一直不大。2017年,在当地政府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的背景下,李光技才扩大了养殖规模。  相似文献   

11.
科技生活     
·猜谜语·1.值钱不值钱,全在这两点(打一字)2.真心相伴(打一字)3.岳父大人(打一字)4.一家十一口(打一字)5.说他忘,他没忘,心眼长在一边上(打一字)6.生根不落地,有叶不开花,市场有的卖,园里不种他(打一蔬菜)  相似文献   

12.
<正>"现在党的政策好,让德昂族群众生产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对脱贫致富都很有信心。"在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卢姐萨村民小组,小组长李腊所一边干着农活一边与记者聊着这两年的变化。"以前的卢姐萨村不只是生活条件艰苦,连出行都是一个难题,村民们都是守着天过日子。"李腊所回忆道,自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政府和三峡集团帮扶下,村民们不仅住上新房、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找到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前,安化县羊角塘镇板溪村还是一片荒山野岭,村民守着大山却没有经济效益;5年后,荒山上种满了油茶树, 533公顷油茶挂满了"金果果",村民一边收着林地租金,一边从事油茶产业相关工作。板溪村历史上一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差、产业基础弱、贫困程度深。  相似文献   

14.
正"开园啰!"2018年4月19日上午9时,随着方园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德永一声开园的吆喝声,地处大山深处的靖州县大堡子镇岩寨村果桑园里顿时热闹起来。100多名吃货蜂拥进桑葚园细品美味的桑葚。"每人交入园费30元,可带一盒出园。每件桑葚售价80元……"正在园门口的村民刘汉军一边清点入园人数,一边向游客介绍采摘  相似文献   

15.
<正>20余年来,他几乎每天在"拔"废品:收购、分类、清理、打包、装车……,从过去推着自地车沿街串巷收废品到投资200多万元建成新型能源公司,他就是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政协委员、熊咀村村民蔡佑民。1989年,蔡佑民一边耕种家里的责任田,一边推着买来的一辆旧自行车,走街串巷,走村串户回收废品。一次,他来到包王村收废品,村民们见他乐于助人,主动同他建立废品回收关系,包王村成了他的第一个废品回收点,紧接着,他  相似文献   

16.
阿成  茼子  于小尘 《百姓》2002,(10):22-24
一句咒语"骂死"小女孩 坐落在广西临桂县五通镇的周村,是一个依山傍水、景色袭人的小村庄.村里有个叫李禾妹的42岁的中年妇女,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刀子嘴".她说起话来像机关枪,骂起人来不打"草稿",被村民们封为"快嘴李禾妹".  相似文献   

17.
208年10月16日,华容县梅田湖镇友谊村9组村民肖著忠从广州打工返乡探望亲属.第2天,他便收到了村干部主动上门送来的2800元土地出让金,老肖一边乐呵呵地数着崭新的钞票,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搭帮党的政策好,在外务工每月能挣到1300多元钱,回家还能领到土地出让金,咱们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啊!"像肖著忠一样,近几年来,该县共有10.2万名外出务工人员除打工、经商赚取报酬外,还能从土地承包责任田中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另外一份收入.  相似文献   

18.
<正>"多亏了科技扶贫指导员的帮助,按照他的方法养牛,第一栏牛就卖了8万元。"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母家沟村民马治学一边给肉牛添料,一边兴高采烈地说。2012年,固原农校高级讲师马养仓被派驻母家沟村担任一名科技扶贫指导员。他对该村传统的肉牛养殖方法进行革新,赢得了养  相似文献   

19.
“半亩温室大棚栽种香菇,一年纯收入达4万元,是种玉米收入的100多倍,”哈尔滨市卫星村民蔺克锐一边摘蘑菇一边高兴地说。现在,卫星农村已有50多户农民栽种食用菌,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沛县魏庙镇一些农民一边种田,一边开办家庭加工厂,或到私营企业打工,被称为"两栖"农民。张洼村村民张月兰和她的几个邻居每家都有0.2~0.3公顷责任田,种植小麦、水稻、香瓜或弓棚辣椒、黄瓜等,一年种两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