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处理对四种草坪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叶要妹  居萍 《种子》1999,(2):13-15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硝酸钾、赤霉素浸种对剪股颖、紫羊茅、黑麦草、狗牙根种子发芽的影响。主要考查了发芽势、发芽率、简化活力指数等指标。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表明:黑麦草以0.1%KNO3、紫羊茅以0.3%KNO3、狗牙根以300g/L GA3+0.1%KON3处理效果较好,剪股颖以不处理为好。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对黄瓜几种酶活性及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34  
黄瓜幼苗经水杨酸处理后,POD、PPO、PAL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对照相比POD活性在处理后24h有明显提高,以后一直呈上升趋势,至144h后较对照提高193.0%。PPO活性变化相对较小,酶活性的明显提高在处理48h以后,处理后144h时较对照提高61.7%。PAL在处理后72h时出现一个小的酶活性峰,较对照提高17.6%,而后下降,120h出现第2个活性峰,较对照提高30.8%。处理后4d接种霜霉病菌,调查结果表明:第1真叶处理较对照病情指数降低8.9%,第2真叶处理较对照降低22.1%。  相似文献   

3.
玉米氮,磷,钾吸收量与施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相同土壤条件和施肥量下,对玉米,烤烟进行盆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抽雄吐丝期地上部吸收氮,磷,钾量的顺序为N〉K〉P,玉米田间小区施肥试验表明;氮,磷,钾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为N〉K〉P,与其吸收量大小是一致的;而氮,磷,以的优化配比为中氮中磷高钾处理(N:P2O5:K2O=1.0:0.5:0.8-1.0),即施N15-16kg/667m^2,P2O57.5-8.0kg/667m^2,K2O12  相似文献   

4.
PEG渗调对苦瓜种子活力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15% ̄35%PEG能提高苦瓜种子活力,但以25%PEG渗调效果最好,经25%PEG渗调4小时,发芽率、生长势和活力指数分别由对照的62.5、3.05和1.95提高到90.6、7.88和7.15。实验表明,PEG可明显提高苦弧种子SOD和CAT的活性,并能抑制LOX的活性。经25%PEG处理后SOD和CAT的活性分别由对照的62.0、7.2提高到111.8和11.4,LOX活性由1.27降低到0.  相似文献   

5.
应用15N研究小麦各部位氮素分配利用及施肥效应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赵广才  张保明 《作物学报》1998,24(6):854-858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对盆栽小麦的不同施肥处理,研究小麦不同部位对氮素肥料的分配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主茎穗籽粒的NDFF为28.59%,分穗籽粒的NDFF为29.30%,茎秆的NDFF为26.02%,根系的NDFF为32.16%,而土壤的NDFF仅为1.88%。从氮肥的利用率分析,籽粒的氮肥利用率为19.552%。茎秆的利用率为3.490%,根系的利用率为0.674%,氮肥的回收率平均为41.  相似文献   

6.
培养基成分对红树莓不定芽分化会产生直接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A与IBA配合使用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效果优于KT与IBA的配合使用和BA与IAA和NAA的配合使用。在1/2MS大量元素+BA1.5mg/L+IBA0.1mg/L分化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率大于80%;当BA增加到2.0mg/L时,不定芽的分化率最高(95.6%);30-50g/L的蔗糖以及NH4NO3与KNO3的适当比例有助于红树莓不定芽的  相似文献   

7.
大蒜茎尖脱毒技术及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山西栽培的5个地方名蒜茎尖离体培养,获得了无病毒蒜种。结果表明,茎尖大小为0.2 ̄0.5mm,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以B5或MS4,附加1 ̄2mg/L细胞分裂素和0.01 ̄0.1mg/LNAA,效果最佳。根系诱导在原培养基中加入0.2mg/L NAA,出根率可达90%以上。成苗后于12月份移栽到节能日光温室,成活率达90%以上。经对脱毒苗形态观察和染色体检测,没有发生异常变化。植株生长健壮,遗传性稳  相似文献   

8.
几种化学药剂处理对蔬菜劣变种子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GA3(赤霉素),硫脲,NKO3,H2O2不同浓度或不同时间浸泡处理菠菜、茼 、芫荽劣变种子,结果表明,GA3对3种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过高的浓度会抑制种子萌发;0.2%有硫脲对菠菜、芫荽种子萌发效果较好,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3%和30%,茼蒿以0.5%的浓度为适宜,发芽率比对照提高31%;KNO3处理3种种子均以0.2%效果最好,菠菜、茼蒿、芫荽的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4%,12%,14%;H2O2处理只对菠菜种子有效,浸泡5,10min,发芽率分别提高18%,20%。发芽势也有所提高。测定浸出液电导率、紫外吸收表明,各有效处理相对电导率及紫外吸收均比处理低,表明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均导致无机离子和核酸、蛋白质等有机和的渗出减少。说明药剂处理种子对细胞膜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防护剂安粮仙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研究证明,植物防护剂安粮仙1号对储藏小鼠,稻谷中的玉米象,谷蠹和3种扁谷盗等主要储粮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处理小麦7个月后,累计检出虫量比对照减少97.3%,防治效果高达96.9%;用安粮仙1号处理稻谷后,害虫得到有效控制的时间长灰9个月,处理10个月后的粮食虫蚀率仅为0.5%,防治效果高达96.9%。  相似文献   

10.
Ca~(2 )对低温下水稻幼苗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Ca2+的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4℃ 36h),细胞膜功能及超微结构破坏严重。在培养液中 加入适当浓度的 Ca场+(0. 5~ 1. 0 mmol/L)可降低冷胁迫下稻苗的电解质渗漏率和 MDA含量,提高 SOD、CAT、POD活性,保护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免遭破坏。CaM特异性抑制剂CPZ能部分抑制 Ca2+降低冷害稻苗的电解质渗漏率及MDA含量和提高SOD、POD活性的作用,暗示Ca2+对水稻幼苗 膜的保护作用与CaM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挂面制品的营养保健功能,研发谷物加工副产物的深加工产品,将经过超声波-酸解法改性处理后的麦麸粉添加到面粉中用于制作酸改性麦麸挂面。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确定酸改性麦麸挂面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在面粉100 g的基础上,酸改性麦麸粉添加量为6%(相当于面粉质量的百分比)、水添加量为56%、食盐添加量为3.5%、食碱添加量为0.4%、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为0.4%,此条件下制得的挂面品质良好,且外观、适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燕麦加工产品的剩余滤渣为原料,研究酶-碱结合法制备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0,α-淀粉酶添加量1.5%,溶液pH 6.5,65℃条件下酶解30 min,酶解液加3%浓度为1 mol/L的NaOH溶液,60℃条件下碱解40 min。制得的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56.43%,持水力为3.414 9 g/g,溶胀性为3.13 mL/g。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从麦麸中提取膳食纤维的工艺,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去除蛋白质,蛋白酶加入量/麦麸为0.8%,pH值为5.5,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55℃;除淀粉时,水/料为10:1,作用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60℃,加入盐酸浓度1mol/L。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组蛋白乙酰化对小麦再生的影响,以CB037、Fielder和中国春(CS)的成熟胚为外植体,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5-氮杂胞嘧啶核苷(5-azaC),分析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分化率和绿芽诱导率。结果表明,添加50 μmol/L 5-azaC,CB037绿芽诱导率为54.72%,与对照79.62%相比,下降水平达到极显著差异;添加10 μmol/L和50 μmol/L 5-azaC,Fielder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39.13%和35.71%,绿芽诱导率分别为26.09%和25.14%,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的下降;CS在50 μmol/L浓度处理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23.89%,与对照30.9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的下降。添加5-azaC降低小麦成熟胚再生频率;随着添加浓度升高,降低效果越明显。5-azaC对小麦再生频率的影响有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15.
应用ELISA法快速检测麦类、谷物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最低检出限为10μg/L,检测范围为10-1 000μg/L。用10%甲醇水溶液提取含DON的小麦及玉米样品,回收率为86~93%,变异系数为4.1%~17.4%。  相似文献   

16.
水葫芦渣与麦麸混合青贮的感官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将水葫芦渣资源饲料化利用,本试验将水葫芦渣与麦麸混合青贮,通过感官品质评分确定青贮的效果。试验设6个处理组:处理组1~3添加青贮发酵菌,且麦麸混合比例为0%、20%、30%;处理组4~6不使用发酵菌,麦麸混合比例0%、20%、30%。连续测定0~22天混合物料pH值,结果显示:青贮6~16天,处理组1~3物料pH值显著小于(P<0.05)处理组4~6;青贮18~22天,处理组2和3物料pH值显著小于处理组1;第18天,除处理组4外,其他处理组pH值均降至5.0以下。因此,对第18天青贮物料进行感官评分,结果显示:处理组2、3、6青贮等级为“优等”。以上结果表明:20%麦麸与水葫芦渣混合青贮18天,并添加青贮发酵菌,混合青贮物料感官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的有效性,为植保部门提供药剂选择参考依据。采用‘镇麦12’、‘镇麦9号’为试验品种,以参试杀菌剂的登记最高剂量在小麦扬花期施药2次,最后一次施药25天后调查小麦赤霉病病情及籽粒中DON毒素含量,计算各杀菌剂对赤霉病防效。结果表明,当一个区域内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频率达50%以上时,多菌灵等药剂对赤霉病防效由90%下降到低于80%;当采用含有甲氧基丙烯酸脂类的药剂75%肟菌酯.戊唑醇SC防治赤霉病时,将会刺激DON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毒素含量达到1.405 mg/L,高于对照处理0.598 mg/L。而且,通过有效性监测,初步明确了戊唑醇在本地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最低有效用量为120 g/hm2。对防治农药进行有效性监测是小麦赤霉病有效防控的重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盾壳霉固态发酵基质筛选和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索盾壳霉固体发酵的条件,提高其生防效果,比较了6种天然培养基对盾壳霉固体发酵的影响,测定了在不同发酵培养基、温度、初始湿度、接种比例条件下盾壳霉的产孢量。结果表明:盾壳霉在麦粒和谷粒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而在麸皮和棉籽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也较好,且成本低,成为后续试验的发酵材料。在含麦麸、棉籽壳及无机盐的培养料作为基质时,采用温度为20℃,发酵料初始湿度为60%,接种比例为7%,最终孢子含量可达109个/g以上。同时对发酵的条件做了进一步优化,发现麦粒与谷粒的混合比例、光照条件、甘露糖和甘氨酸含量对盾壳霉产孢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干燥条件下不同低龄期饲料对黄粉虫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低龄黄粉虫幼虫饲喂不同饲料对幼虫死亡率、体重、化蛹和发育历期的影响。在温度22~28℃、相对湿度30%~45%的条件下,34日龄前饲喂5%奶粉、10%奶粉、100%麸皮、20%玉米粉、40%玉米粉、60%面粉、100%面粉和100%玉米粉8种饲料,后改饲喂纯麸皮饲料,期间不添加其它饲料或水,分别在34日龄和161日龄调查死亡率和体重,每周检查幼虫的化蛹情况。结果表明,34日龄的幼虫体重和死亡率差异极显著,100%玉米粉死亡率(44.00%)最高、体重(0.677 mg/头)最轻,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5%奶粉死亡率(4.33%)最低、体重(1.804 mg/头)最重;各处理对161日龄幼虫的体重影响差异不显著,5%奶粉、10%奶粉和40%玉米粉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总之,低龄幼虫期饲喂高蛋白饲料可使幼虫期的死亡率下降,幼虫发育历期略有延长,化蛹时间相对较为集中,但对大龄幼虫的体重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秸秆还田后采取何种耕作方式可以显著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危害,2016-2021年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前韩村开展秸秆还田+耕作方式的定位试验,设置秸秆不还田、耕深25cm(T1),秸秆全量还田、耕深15(T2)、20(T3)、25(T4)和30cm(T5)处理,研究秸秆还田状态下微调的耕作方式对小麦赤霉病病穗率、病小穗率、病粒率、千粒重、病情指数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5处理的病穗率、病小穗率、病粒率、千粒重、病情指数和DON含量均是最优值(除T1外),各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影响从优到劣为T1>T5>T4>T3>T2,秸秆不还田T1处理表现最优,秸秆还田下T5处理表现最优,且T1和T5处理的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后T5处理的耕作方式最有利于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危害,高质量连年秸秆还田不会造成赤霉病流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穗率、病小穗率、病粒率、病情指数与DO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DO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4月份平均气温与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