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无花果的抗旱生理生化机制,评价无花果对干旱胁迫的反应,以‘布兰瑞克’无花果为试验材料,采取保护地控水试验法,将土壤含水量设置为4个水平,分别为常规供水(CK,田间持水量的65%~75%)、轻度干旱(LD,田间持水量的50%~55%)、重度干旱(MD,田间持水量的40%~45%)、极度干旱(ED,田间持水量的30%~35%),对比不同干旱胁迫对无花果产量及叶片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花果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相对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均在ED处理下达最小值,分别较CK降低35.81%、44.40%。叶片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大明显增加,均在ED处理达到最大值,较CK分别增加260%、120%、473%;叶片游离脯氨酸(Pro)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酶的活性随胁迫程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强,均在ED处理下达到最大且分别高于CK 33%、90%、360%、6.2%;平均单果重在MD处理下出现最大值为62.11 g,较CK增加20%。ED处理下小区产量最大,达13.90 kg,较CK增加41%。综上,干旱胁迫对无花果产量及叶片生理生化指标有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胁迫程度越强,无花果产量越低;无花果自身能通过调节渗透物质和酶活性对环境条件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品质优良、适宜加工的无花果品种,以8个无花果品种为试材,对其外观品质、营养成分及加工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外观品质方面,供试品种果实为近圆球形,呈黄绿色、紫红色及黑紫色等多种颜色,波姬红和玛斯义陶芬单果质量较大,分别为62.10 g和52.67 g,紫色波尔多果孔直径最小,有利于贮藏和抵御病虫害。营养成分方面,供试品种含糖量为10.78%~14.86%,含酸量为0.06%~0.43%,其中斯特拉具有最高含糖量和最低含酸量,属于浓甜型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紫色波尔多最高,为21.43%;不同无花果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接近,为6.21~7.14 mg/kg。加工特性方面,供试无花果品种含水率为17.60%~29.30%,出汁率为28.19%~41.00%,波姬红出汁率最高、含水率最低;果胶含量为64.63~91.50 mg/kg,单宁含量为89.81~160.10 ?滋g/kg,紫色波尔多及斯特拉果胶及单宁含量较高,会加大果汁加工澄清护色处理难度;POD活性明显高于PPO活性,说明无花果中引起酶促褐变的主要因素是过氧化物酶POD;加热后颜色变化?驻E*为2.41~17.83,波姬红、芭劳内、斯特拉和玛斯义陶芬果汁色泽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3.
薛新平  薄伟  王松  康红梅  王晋 《种子》2022,(1):49-55
以8种鸢尾属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自然持续控水,设置0 d(田间持水量的80%~85%)、7 d(田间持水量的70%~75%)、14 d(田间持水量的60%~65%)、21 d(田间持水量的40%~45%)和28 d(田间持水量的20%~25%)等5个干旱处理,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值对参试鸢尾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滴灌甜菜对块根膨大期水分亏缺的补偿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阳  费聪  崔静  王开勇  马富裕  樊华 《作物学报》2016,42(11):1727-1732
为探讨滴灌甜菜块根膨大期干旱胁迫及复水的生长补偿效应,设置70%(T1)、50%(T2)和30%(T3)田间持水量,调查块根膨大期缺水对滴灌甜菜产量、农艺性状以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为30%田间持水量时,甜菜产量比70%和50%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51.7%和17.6%,产糖量分别提高48.7%和7.7%。与70%田间持水量相比,50%和3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块根膨大期甜菜电导率、脯氨酸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在复水1 d时显著增加。主成分分析表明,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农艺特性共同调控块根膨大期甜菜抵御干旱胁迫,其中块根可溶性糖含量不能作为甜菜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因此,滴灌甜菜块根膨大期,当土壤含水量下降至田间持水量的30%时及时补充灌溉,不但不影响甜菜生长,还有利于增加块根含糖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浓度硅肥对荞麦幼苗抗旱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综合指标比较各处理组的抗旱特性差异,筛选出适宜浓度的硅肥,为干旱地区合理施用硅肥提高荞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以榆荞3号种子为材料,催芽后盆栽,播种前,分别将0.05mol/L、0.10mol/L、0.15mol/L、0.2 mol/L硅酸钾( K2SiO3)溶液一次性施入轻度(田间持水量60%)、中度(田间持水量40%)和重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20%)土壤中,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当苗长到两叶一心期,测其SOD,POD活性及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加剧,荞麦幼苗SOD、POD均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加硅后的各处理组与同一胁迫程度的对照组相比,SOD、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上升,且在0.05mol/L的硅肥处理后各项生化指标均显著性地高于对照组。因此随灌水量减少,荞麦幼苗受到的干旱损伤加剧,适宜的硅肥有助于缓减荞麦幼苗的干旱损伤,提高其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6.
干旱对大豆生理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开展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将为干旱地区大豆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塑料整理箱进行了干旱胁迫对大豆光合生理、叶片抗氧化物酶和渗透调节物以及生物量、产量影响的研究,土壤水分为干旱(45%~55%的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湿润(80%~100%的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CK)2个水平,进行了2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大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明显下降,使水分利用率增加;干旱胁迫对大豆叶片过氧化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无显著影响;干旱使大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25.00%,47.09%和47.16%。干旱胁迫使大豆株高、节数、茎粗明显下降。干旱使大豆地上部分生物量明显下降,其中2013年下降39.4%,2014年下降69.6%。干旱使大豆籽粒产量明显下降,2013,2014年分别下降46.9%和81.6%。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气孔导度显著下降,使CO2供应受到严重影响,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干旱胁迫还会使大豆细胞膜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使大豆光合代谢产物下降。虽然大豆可以通过渗透调节物质来保持细胞的水分,但干旱仍然抑制了植株的正常生长,使大豆生物量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抗旱性不同的3种油菜:秦优7号、Start、7 H 321为材料,在土壤持水量分别为50%、30%、10%的处理下,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多胺(Put、Spm)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干旱处理中,多胺的含量先逐渐积累,但随着处理程度的加剧而逐渐下降.其中,抗旱性最好的秦优7号在干旱处理时多胺积累最迅速,持续时间最长;此外,叶片中MDA的含量随着干旱处理程度的加剧而积累,其中抗旱性最弱的7 H 321积累最迅速,保持时间最长,抗旱性强的品种积累得慢且少.以上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调动油菜叶片中多胺和丙二醛含量的积累.但它们的作用不同,多胺的积累有助于提高油菜的抗旱性,而MDA的积累加剧对细胞的损伤,二者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贵州辣椒光合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是贵州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和优势产业,但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土壤保水性差,极易发生干旱,探明辣椒在干旱胁迫处理后的调节机制和变化规律,对实现贵州地区辣椒优质高产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生产意义。选取贵州省辣椒主栽品种辣丰三号,研究以土壤田间持水量80%为对照组(CK),在轻度(土壤田间持水量为70%,LD)、中度(60%,MD)、重度(40%,SD)和特重(20%,TD)胁迫下,辣椒的产量、生长量、光合特性和果实生理特性的调节机制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辣椒的果长、果粗、茎粗、株高、单果重以及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且下降趋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越加明显。同一处理辣椒的净光合速率(Pn)表现出先上升后逐渐平稳的趋势,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Q)、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都显著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上升。干旱胁迫抑制了辣椒植株的生长,辣椒的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较CK处理显著下降,LD处理二氢辣椒素含量显著低于CK处理,但是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逐渐增大(除LD和TD处理外)。综上可知,在贵州喀斯特干旱地区,轻度至中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60%~  相似文献   

9.
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大豆品种生长及逆境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为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干旱对大豆品种生理的影响,选取2个不同抗旱性的大豆品种,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分别设置湿润(CK)、持续轻度干旱(T1)、持续中度干旱(T2)、鼓粒期干旱(T3)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下大豆抗逆指标及生理特征,探讨大豆响应不同发育期、不同干旱强度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2个大豆品种的叶绿素含量都有所上升,晋大早春2号在前期上升比较明显,鼓粒期晋大早春2号的上升幅度不如晋大74;晋大早春2号在轻度干旱及中度干旱处理的各个发育期MDA含量增加显著,晋大74中度干旱处理的P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增加;在分枝期时,晋大74在中度干旱时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在鼓粒期,晋大早春2号大豆叶片还原糖含量均显著增加,晋大74只有鼓粒期中度干旱处理下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但在开花期时,晋大早春2号的还原糖含量下降,晋大74的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2个大豆品种的株高、节数、茎粗在干旱胁迫下均下降,其中,晋大74的株高、茎粗下降更明显。晋大74的综合抗逆能力要高于晋大早春2号,这可能与晋大74在干旱条件下可以通过减少植株高度,从而减少水分消耗,提高其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无花果品种耐盐性与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不同无花果的耐盐特性,为后续的耐盐品种选育研究奠定基础,以‘布兰瑞克’无花果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不同程度盐胁迫对植株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影响。结果表明,0.2%盐胁迫下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0.4%盐胁迫中后期开始有一定影响,而0.6%盐胁迫初期时相关指标便有极显著差异,表明该盐环境为植株能够承受的极限。在此基础上,以宿迁地区引种的‘布兰瑞克’、‘波姬红’、‘绿抗1号’、‘金傲芬’及‘美利亚’5个无花果品种扦插苗为试材,分析0.6%盐胁迫下植株生理变化,研究不同品种的耐盐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无花果盐胁迫表现差异性较大,黄肉品种‘金傲芬’耐盐特性优于‘美利亚’;红肉品种‘布兰瑞克’耐盐性强于‘波姬红’,‘绿抗1号’高于‘布兰瑞克’;红肉品种耐盐性整体上强于黄肉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与氮肥施用对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氮肥施用对花生各器官肥料氮吸收利用以及氮肥残留和损失情况的影响。水分设置为正常供水(WW,75%~80%田间持水量)、花针期轻度干旱胁迫(FD,55%~60%田间持水量)和结荚期轻度干旱胁迫(PD,55%~60%田间持水量)3个条件,氮肥水平设置为不施氮(LN)、中氮(MN, 90 kg hm–2)、高氮(HN, 180 kg hm–2)。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条件相比,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均降低了花生产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且花针期干旱胁迫的降低幅度大于结荚期干旱胁迫。花生籽仁的氮素积累量占全株氮素积累量的68.42%~77.67%。与WWMN处理相比, FDMN处理下花生各器官氮肥吸收比例(Ndff, the percentage of N derived from 15N fertilizer)和15N积累量显著提高,且促进了氮素向籽仁的转运,PDMN处理下籽仁15  相似文献   

12.
干旱和低温是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逆境因素。为给烟草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干旱和低温胁迫处理,以叶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为生理指标,综合比较了6个烤烟品种的抗旱性和抗寒性。研究表明,在干旱和低温胁迫下,6个烤烟品种叶片含水量显著下降,而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上升,但不同品种之间各指标变化有显著差异。通过隶属函数方法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对这6个烤烟品种的抗旱性和抗寒性强弱进行了排序。总体而言,单育2号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与抗寒性。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不同生态型大豆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生化特征和产量的影响,选用22份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用盆栽称重法与大田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花期不同生态型大豆抗旱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与大豆品种的抗旱性均呈正相关,表现为抗旱性强的品种下降幅度较小,而抗旱性弱的品种下降幅度较大;而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与抗旱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为抗旱性强的品种增加的幅度较小,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则相反;脯氨酸含量与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表现为抗旱能力强的品种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大。这一结果说明,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水分亏缺降低了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膜脂过氧化伤害加重,引起丙二醛的累积,相对电导率升高,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导致保护酶活性降低,同时水分亏缺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灌浆期下午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以强抗旱性冬小麦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偃展4110(YZ4110)为材料,采取测墒补灌的方法,设置重度干旱(W1:播前65%MFC(最大田间持水量)+拔节后45%~55%MFC)、中度干旱(W2:播前75%MFC+拔节后55%~65%MFC)、轻度干旱(W3:播前75%MFC+拔节后65%~75%MFC)、适宜供水(W4:播前75%MFC+拔节后75%~85%MFC)4个处理,测定了灌浆前期、中期和中后期14:00—16:00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成熟期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水分和品种对小麦灌浆期下午的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成熟期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从2 a均值来看,与W4相比,干旱胁迫处理(W1、W2和W3)灌浆期下午的旗叶Pn、G...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蒸腾效率对土壤水分响应的生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生态型冬小麦(石家庄8号和洛旱2号)在三种土壤水分条件下(L:田间持水量的60%~65%;M:田间持水量的70%~75%;H:田间持水量的80%~85%)蒸腾效率的变化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植株叶片水势降低,根冠比增加,两个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水分的降低,使植株生物量减少,蒸腾耗水减少,但蒸腾效率提高。L处理下石家庄8号和洛旱2号植株水平的蒸腾效率分别提高119.0%和62.2%。植株叶片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不断下降,但叶片水平的蒸腾效率提高,且与植株水平蒸腾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6)。气孔导度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降低,并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7),表明蒸腾主要受气孔因素调节;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而降低,但胞间CO2浓度升高,表明光合主要受非气孔因素调节,这种调节机制使得植株在干旱胁迫下更高效利用水分。试验结果初步揭示:光合与蒸腾调节机制的差异构成了试验品种在干旱下蒸腾效率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8):2747-2757
为鉴定高油酸花生(HOAP)品种(系)的抗旱指标,综合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旱性。在PEG处理和盆栽胁迫下对30份高油酸花生品种(系)进行抗旱性鉴定,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进行了抗性评价与鉴定。结果表明,花生抗旱性与花生萌发期相对芽长/种长(RRBS)、相对发芽势(RGE)、相对发芽指数(RGI)、相对发芽率(RG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生从苗期胁迫的全生育期相对主茎高(RLMS)、相对地上生物量鲜重(RSFW)、相对叶片鲜重(RLFW)及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5%~50%(K2/K3)的相对侧枝长(RLB)呈显著正相关。通过隶属函数法,折算各项指标的相对隶属函数值,筛选出抗旱高油酸花生品系S51和抗旱敏感高油酸花生品系L42。本研究结果为高油酸花生抗旱新品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内蒙古地方辣椒品种间抗旱性差异并选育抗旱辣椒品种,本研究以3个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生长期采用PEG-6000水培模式模拟辣椒苗期干旱胁迫,测定干旱胁迫后辣椒苗期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长势、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渗透调节物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研究不同辣椒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结果表明,PEG-6000不同浓度干旱胁迫对不同辣椒品种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存在差异,辣椒地下部分对干旱胁迫的敏感度高于地上部分,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叶绿素相对含量与对照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则呈现上升趋势,不同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干旱胁迫加剧而逐渐上升,但是这些指标在不同辣椒品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由于通过单一指标分析抗旱性存在片面性,因此我们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分析3个辣椒品种的抗旱性,结果显示‘鹿椒十九号’抗旱性最强,其次是‘鹿椒一号’,最后是‘慧丰九号’。本研究通过干旱模拟试验筛选出‘鹿椒十九号’是抗旱性较强的辣椒品种,为后期内蒙古自治区抗旱辣椒的选育和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旗叶蜡质含量不同小麦近等基因系的抗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申浩  郭军  余晓丛  李祥  杨彦会  马晓  赵世杰  宋健民 《作物学报》2016,42(11):1700-1707
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以多蜡质和少蜡质的4个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采用田间旱棚方式控制土壤水分,研究了蜡质含量与小麦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后,多蜡质小麦品系旗叶的蜡质含量平均为15.15 mg g?1,较少蜡质小麦品系(8.43 mg g?1)高79.8%;多蜡质小麦品系旗叶的水势较高,干旱处理后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少蜡质小麦品系,水分散失率也显著低于少蜡质品系(P< 0.05);多蜡质小麦品系旗叶的光合速率平均下降7.5%,而少蜡质小麦品系下降9.8%;多蜡质小麦品系旗叶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平均下降幅度为3.4%,少蜡质小麦品系下降幅度达到5.8%;多蜡质小麦品系的籽粒产量高于少蜡质品系,平均高3.7%;多蜡质小麦品系的抗旱指数和干旱敏感指数均显著低于少蜡质小麦品系(P< 0.05)。以上结果表明,蜡质能够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旗叶蜡质含量可以作为抗旱小麦品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9.
PEG干旱胁迫对红三叶抗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快速比较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植株抗旱性,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对4个野生红三叶材料和1个红三叶品种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对各材料叶片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EG干旱胁迫处理下,巫溪红三叶叶片含水量降幅较低,20% PEG处理下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为28.49%,叶片电导率均最低,为对照的2.78倍,MDA含量增幅较小,为对照的2.84倍,叶片细胞膜系统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而红三叶06-4叶片含水量降幅最大,在强度渗透胁迫下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为35.32%,叶片电导率在20% PEG处理时为对照5.01倍,MDA含量增幅最大,为对照的4.24倍,其忍耐干旱的性能相对较弱。渗透胁迫下各品种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当PEG浓度为20%时,巫溪红三叶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为对照的30.84倍。红三叶各材料的SOD活性在轻度干旱胁迫时均提高,胁迫程度增强时SOD活性下降。PEG胁迫导致红三叶各材料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细胞膜透性增大、MDA含量上升、脯氨酸含量增加而SOD活性下降,但4个材料和1个红三叶品种对应指标的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巫溪红三叶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而‘红三叶06-4’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20.
涝渍对Bt棉棉蕾杀虫蛋白表达含量及氮代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远  李亚兵  胡大鹏  王俊  衡丽  张祥  陈源  陈德华 《作物学报》2017,43(11):1658-1666
以Bt棉常规种泗抗1号和杂交种泗抗3号为材料,于盛蕾期设计不同程度涝渍(土壤持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90%、100%,渍水2 cm)胁迫4 d以及土壤持水量为最大持水量90%逆境下持续胁迫24~120 h的试验,探讨棉蕾中Bt杀虫蛋白表达量变化及相关氮代谢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土壤不同涝渍程度影响棉蕾Bt蛋白含量。土壤持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90%、100%和渍水2 cm处理胁迫后,常规种泗抗1号棉蕾中Bt蛋白含量分别下降36.5%、42.1%和51.4%,杂交种泗抗3号分别下降19.2%、57.2%和64.5%。90%的土壤持水量持续胁迫96 h使棉蕾Bt蛋白含量开始显著下降,泗抗1号和泗抗3号分别下降20.8%和17.6%。随着胁迫时间延长下降幅度增大。不同涝渍程度或水渍持续胁迫条件下,棉蕾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下降,游离性氨基酸含量,肽酶、蛋白酶活性增加。说明涝渍逆境下,棉蕾中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分解能力增强,引起可溶性蛋白包括Bt杀虫蛋白含量下降,导致棉蕾抗虫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