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种秋子梨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生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白梨、南果梨、花盖梨、尖把梨、安梨5种秋子梨果实为试材,研究其在常温(20±1)℃下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生理差异,并分析了果实硬度与其他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货架期长短存在差异;在后熟过程中,五种秋子梨果实硬度和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果皮色泽由绿转黄;京白梨的呼吸强度显著高于其他4种秋子梨(P0.05)且有呼吸跃变峰;京白梨、南果梨、花盖梨及尖把梨的乙烯释放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存在乙烯释放跃变,京白梨和南果梨的乙烯释放速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秋子梨(P0.01),安梨没有乙烯跃变峰且乙烯释放速率最低。硬度与其他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果实硬度、VC含量、果皮色泽和相对电导率影响秋子梨果实后熟软化外,京白梨的可滴定酸(TA)含量,南果梨的SSC和呼吸强度,以及安梨的SSC均与果实后熟软化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以京白梨、南果梨、花盖梨、尖把梨、安梨5种秋子梨果实为试材,研究其在常温(20±1)℃下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生理差异,并分析了果实硬度与其他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货架期长短存在差异;在后熟过程中,五种秋子梨果实硬度和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果皮色泽由绿转黄;京白梨的呼吸强度显著高于其他4种秋子梨(P<0.05)且有呼吸跃变峰;京白梨、南果梨、花盖梨及尖把梨的乙烯释放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存在乙烯释放跃变,京白梨和南果梨的乙烯释放速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秋子梨(P<0.01),安梨没有乙烯跃变峰且乙烯释放速率最低。硬度与其他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果实硬度、VC含量、果皮色泽和相对电导率影响秋子梨果实后熟软化外,京白梨的可滴定酸(TA)含量,南果梨的SSC和呼吸强度,以及安梨的SSC均与果实后熟软化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
以70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检测淀粉粒结合SBE IIb的品种间差异;并对SDS-PAGE凝胶中SBE IIb进行回收、复性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淀粉粒结合蛋白(SGP)中分子量为85 kD的SGP-2是与淀粉粒结合的SBE IIb,具有淀粉分支酶活性;SBE IIb从淀粉粒释放并去除SDS后活性立即恢复,其活性高峰出现在花后21 d左右;SBE IIb在小麦籽粒发育早期开始表达,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量有差异,但其表达图谱在品种间没有差异,即编码SBE IIb的基因位点不具有品种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以70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检测淀粉粒结合SBE Ⅱb的品种间差异;并对SDS-PAGE凝胶中SBE Ⅱb进行回收、复性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淀粉粒结合蛋白(SGP)中分子量为85 kD的SGP-2是与淀粉粒结合的SBE Ⅱb,具有淀粉分支酶活性;SBE Ⅱb从淀粉粒释放并去除SDS后活性立即恢复,其活性高峰出现在花后21 d左右;SBE Ⅱb在小麦籽粒发育早期开始表达,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量有差异,但其表达图谱在品种间没有差异,即编码SBE Ⅱb的基因位点不具有品种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果实软化是甜瓜果实储藏和保鲜的瓶颈,乙烯与果实软化密切相关,而ACS基因是合成乙烯的关键限速酶。本研究在果实呼吸跃变型‘T4’和非呼吸跃变型‘T5’品种中,分析了11个甜瓜ACS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获得了果实发育不同阶段差异ACS基因,并对其进行了CRISPR/Cas9遗传转化。结果表明,甜瓜ACS基因家族成员在受试甜瓜品种中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在发育的果实中,CmACS1、CmACS2和CmACS5主要在果实成熟和软化过程中高表达;CmACS3、CmACS7、CmACS13、CmACS14和CmACS15表达量低;CmACS5在果实成熟期40 d高表达;CmACS10在两个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趋势相同;CmACS12在两个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趋势相反;CmACS2在‘T4’整个果实发育期高表达。结合软肉甜瓜‘老汉瓜’和硬肉甜瓜‘皇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定量分析表明,不同呼吸跃变类型甜瓜在果实成熟过程中ACS的作用基因和基因表达量均差异显著。此外,通过构建以CmACS1、CmACS2、CmACS5为靶标基因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采用子房注射法转化甜瓜,其中C...  相似文献   

6.
研究1-MCP和乙烯利处理对5种秋子梨(20±1)℃常温贮藏期间主要生理及软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1-MCP和乙烯利对秋子梨品种软化机理的调控,为控制秋子梨果实后熟软化进程提供理论依据.以南果梨、京白梨、花盖梨、尖把梨和安梨5种秋子梨为试材,分别用浓度为0.5μL/L的1-MCP密闭熏蒸24 h和1.0 g/kg的乙烯利溶液浸泡5 min,比较常温((20±1)℃)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等生理品质指标以及水溶性果胶、纤维素、淀粉含量、β-半乳糖苷酶(β-Gal)、淀粉酶(AM)、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L)等软化相关指标变化.与对照(CK)组相比,1-MCP处理可明显延缓5种秋子梨果实硬度、水溶性果胶(WSP)、纤维素、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和淀粉含量的减少,降低了PG、β-Gal、CL、AM酶活性,而乙烯利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较小.1-MCP处理可通过抑制细胞壁相关降解酶活性和减少乙烯释放量来减轻细胞壁物质的降解,从而有效延缓秋子梨果实软化进程,而乙烯利对果实贮藏过程中软化和细胞壁降解生理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金秋梨果实发育中生长速率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金秋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生长速率、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食部分和含水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果实生长速率有三个高峰:一个在花后40d,一个在花后82d,一个在花后131d;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在花后110d前基本一致,但在花后110d后恰好相反,还原糖含量下降,非还原糖含量上升;有机酸含量在花后124d前逐渐升高,花后124d以后逐渐降低;维生素C含量呈V形的变化曲线,花后96d前逐渐降低,以后逐渐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可食部分和含水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呈缓慢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金秋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生长速率、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食部分和含水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果实生长速率有三个高峰:一个在花后40d,一个在花后82d,一个在花后131d;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在花后110d前基本一致,但在花后110d后恰好相反,还原糖含量下降,非还原糖含量上升;有机酸含量在花后124d前逐渐升高,花后124d以后逐渐降低;维生素C含量呈V形的变化曲线,花后96d前逐渐降低,以后逐渐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可食部分和含水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呈缓慢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大久保、08-9-106和08-9-107为试材,分析了果实成熟后期中果皮果肉硬度变化、粘离核性状的形成以及中果皮和近核处果肉的乙烯释放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中果皮中,大久保在成熟期果肉硬度下降快,乙烯释放明显,同期PpPG、PpACS1、PpYUC11相对表达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而08-9-106果肉硬度下降较快,但没有明显的乙烯释放和乙烯合成相关基因(PpACS1和PpYUC11)的表达;08-9-107在成熟后期硬度下降不明显,没有检测到明显的乙烯释放和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近核处果肉中,大久保的果实表现为离核性状,同期检测到明显的乙烯释放和相关合成基因(主要为PpACS1)的表达;而08-9-106的果实也表现为离核,但乙烯释放和基因表达与中果皮类似,均无明显检出;08-9-107表现为粘核,虽然乙烯释放量和PpACS1表达较低,但PpACO1和PpYUC11却有一定程度的表达。综上,大久保属于响应乙烯的离核溶质类型,08-9-106属于不响应乙烯的离核溶质类型,08-9-107属于响应乙烯的粘核硬质类型。桃果肉硬度的变化及粘离核性状的形成与PpPG基因的表达相关,PpACS1而非PpACO1是3份桃种质中调控乙烯含量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0.
以早红考密斯、阿巴特和京白梨为试材,采用0.015 mm厚的PE包装袋包装,研究不同温度(20℃,26℃)及100μL·L-1浓度的乙烯熏蒸24 h(贮于20℃下)处理对果实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及后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低温可提高果实的乙烯释放量,降低呼吸强度,促进果实硬度的下降,20℃的贮藏温度条件可使该三种软肉梨果实后熟均匀一致,并保持较低的病果率和失重率。最佳食用期早红考密斯为贮藏6~8 d,阿巴特为9~12 d,京白梨为12~15 d,辅助以100μL·L-1浓度的乙烯处理可加快果实的后熟软化。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阿巴特梨后熟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阿巴特梨为试材,研究三个采收期的果实在后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各品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后熟过程中,各采期的果实均出现了明显的乙烯和呼吸高峰,其中采期Ⅱ(盛花后132 d)果实的乙烯和呼吸释放量最高。随着采期的延后,果实硬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反映果皮颜色的H°值逐渐下降,L*和a*值逐渐升高,果实相关品质指标与果皮颜色呈显著相关性。总体上看,以采期Ⅱ果实的后熟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甜查理、红颜和章姬3个品种草莓(Fragaria ananasa Duch.)为试材,研究比较了0~1℃环境下各品种草莓采后生理和果实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期间3个品种草莓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和失重率均呈上升趋势,果实硬度、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甜查理果实硬度、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和失重率均高于红颜与章姬,结合贮藏过程中好果率的变化,贮藏7 d时,甜查理好果率达97.58%,而红颜和章姬仅为62.82%和57.87%,甜查理耐贮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耐贮性的粉果番茄品种"欧盾"、"津粉207"为试材,研究在低温(10±0.2)℃贮藏期间果实硬度、乙烯释放量、细胞壁降解酶活、膜脂过氧化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耐贮性强的"欧盾"品种番茄果实硬度下降较慢,乙烯释放量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脂氧合酶(LOX)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偏低;而"津粉207"品种番茄比"欧盾"品种番茄硬度下降快,乙烯释放量和丙二醛含量高,细胞壁降解酶活性、LOX和抗氧化相关酶的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乙烯吸收剂对丰水梨果实软化和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乙烯吸收剂通过调控环境乙烯,进而抑制梨果实软化的作用,以丰水梨为研究材料,用PE18 μm保鲜袋包装,研究了乙烯吸收剂在0℃条件下,对果实冷藏期间果实硬度、乙烯释放以及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梨果实乙烯释放高峰过后,伴随着果实软化,而果实乙烯释放与袋内环境乙烯浓度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果实硬度与水溶性果胶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乙烯吸收剂通过对环境乙烯的调控作用,抑制了果实乙烯释放和PME、PG活性的升高,使果胶物质降解速度受限,从而有效保持了果实硬度,延缓了果实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ACC合酶(ACS)是高等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为明确ACS基因在甘蔗茎中的表达与乙烯释放量、蔗糖积累的关系,在克隆到甘蔗ACS基因3个成员(Sc-ACS1、Sc-ACS2和Sc-ACS3)的基础上,分别以它们作为探针,Northern杂交检验其在茎中的时空表达。结果表明,甘蔗生长后期,ACS基因3个成员在茎中不同品种和节间持续表达,Sc-ACS1和Sc-ACS2表达维持较低水平,Sc-ACS3维持较高水平。乙烯利处理明显提高3个基因在茎的未成熟和正在成熟节间的表达,且Sc-ACS1和Sc-ACS2在未成熟节间的表达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而Sc-ACS3在未成熟节间的较高水平表达可持续45d。该结果与甘蔗节间尤其是未成熟和正在成熟节间的乙烯释放量增加以及糖分积累的效应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桂糖17品种乙烯释放量与蔗糖分在处理后14d和28d分别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但巴西固氮品种B1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ACC合酶(ACS)是高等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为了弄清楚ACS基因在甘蔗茎中的表达与乙烯释放量、蔗糖积累的关系,在克隆到甘蔗ACS基因3个成员(Sc-ACS1、Sc-ACS2和Sc-ACS3)的基础上,分别以它们作为探针,Northern杂交检验他们在茎中的时空表达。结果表明,甘蔗生长后期,ACS基因三个成员在茎中不同品种和节间持续表达,Sc-ACS1和Sc-ACS2表达维持较低水平,Sc-ACS3维持较高水平。乙烯利处理明显提高3个基因在茎的未成熟和正在成熟节间的表达,且Sc-ACS1和Sc-ACS2在未成熟节间的表达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而Sc-ACS3在未成熟节间的较高水平表达可持续45 d。该结果与甘蔗节间尤其是未成熟和正在成熟节间的乙烯释放量增加以及糖分积累的效应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GT17品种乙烯释放量与蔗糖分在处理后14 d和28 d分别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但B1品种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嫁接对薄皮甜瓜果实成熟期及其相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美人”薄皮甜瓜为试材,研究了嫁接对薄皮甜瓜成熟期和成熟过程中果实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极显著地提高了甜瓜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分别在花后35d和37d达到高峰,均比自根果实延后2d。嫁接提高了脂氧合酶活性,其活性变化与果实乙烯释放同步。对开花后相同天数果实,嫁接提高了果实硬度和含水量,降低了干物质积累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有机酸含量,嫁接比自根果实延后2d成熟。比较两者均达到成熟的果实,果实的硬度、含水量和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嫁接只是影响了成熟果实的糖酸含量。  相似文献   

18.
小麦AGPase胞质型大亚基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粒型小麦品种豫教2号中克隆出调控小麦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胞质型大亚基基因(LSU I)cDNA全长。在花后15 d的小麦植株中, 通过半定量PCR法, 发现LSU I基因在叶、籽粒、叶鞘和颖壳中表达量较高, 但在根和茎中表达量较低, 表明在绿色光合功能器官和淀粉合成器官中, LSU I基因量表达较高。比较了LSU I基因在千粒重不同的豫教2号和兰考矮早八两小麦品种籽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后, 发现在籽粒形成期, LSU I基因在两品种籽粒内表达相似, 但在籽粒灌浆期和成熟期间, LSU I基因在千粒重较高的豫教2号内表达量明显高于千粒重较低的兰考矮早八, 这个表达差异与两品种间淀粉积累差异趋势相似, 表明LSU I基因的表达量可能与淀粉的积累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5994-6002
PrupeSEP1在调节桃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PrupeSEP1酵母双杂筛库鉴定得到的互作蛋白PrupeAKR2。为了探究PrupeAKR2在桃果实成熟软化中的作用,本研究将PrupeAKR2在‘中桃5号’果实中瞬时过表达,研究其对果实贮藏期间质地指标,成熟软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的影响,同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验证PrupeAKR2和PrupeSEP1是否存在互作。结果表明,瞬时过表达PrupeAKR2后,与对照(PC2300空载体)相比,果实加快软化。在采后贮藏的前2 d,OE-PrupeAKR2果实中成熟软化相关的PrupeACS1、PrupeACO1、PrupePME、PrupePG21、PrupePG22的表达均被抑制;而OE-PrupeAKR2果实在贮藏的4~10 d PrupeACO1和PrupePME的表达量、在贮藏的8~10 d PrupeACS1和PrupePG21的表达量、以及在贮藏的4~8 d PrupePG22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果实。酵母双杂交验证表明PrupeAKR2与PrupeSEP1存在互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桃PrupeAKR2和PrupeSEP1蛋白发生互作,且正向调控果实成熟软化。本研究可为PrupeAKR2调控果实成熟软化提供理论依据,对开展PrupeAKR2功能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乙烯信号受体在文心兰切花衰老中的作用,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文心兰乙烯受体基因OnERS1(Gen Bank登录号为KP41072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nERS1基因编码63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0 773.7,等电点为6.82,是跨膜蛋白,与其它植物的ETR乙烯受体蛋白的相似性在74%~99%之间,属ETR1类乙烯受体。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OnERS1基因在根和蕊柱中表达量最高,在叶片、侧瓣和花萼中次之,在茎和唇瓣中表达量最低;文心兰切花衰老期间OnERS1基因的表达量在第0~6 d持续增加,第6 d后突然下降,第8 d后下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与此同时,花器官中的乙烯释放从第8 d之前缓慢上升,第8~10 d急剧升高。OnERS1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异性表达说明它可能与花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