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惠萍  侯剑  侯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42-12443,12445
[目的]为了加快盛湘油9号在长江中游的推广应用.[方法]重点介绍盛湘油9号在长江中游区的种植表现及主要性状特点和栽培技术.[结果]盛湘油9号在国家中游区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具有高油、丰产特点.两年区试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2 347.8和1 080.45 kg/hm^2,平均比对照(中油杂2号)分别减产0.82%和增产8.25%.两年平均含油率为46.02%、芥酸含量0.25%、硫苷含量18.45 μmol/(g·饼).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2 119.5 kg/hm2,平均比CK中油杂2号增产0.73%,于2009年1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该研究可用以指导油菜大面积生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浙江农业科学》2006,(4):481-481
油菜品种沪油杂1号(国审油21105012) 沪油杂1号是上海市农科院选育的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早熟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27dE右。株高160cm左右,幼苗半直立,叶色淡绿色,裂叶2对,有缺刻,叶缘有锯齿,有蜡粉,有刺毛。花瓣较大,呈椭圆形,花色为淡黄色,开花状态侧叠。参加2003~2004年度长江中、下游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长江中游区2.720t/hm^2,长江下游区2.745t/hm^2;2004~2005年长江下游组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皖油14增产10.5%。适宜长江中、下游区域种植。该品种抗病性突出,据2005年国家抗病鉴定结果:高抗菌核病,高抗病毒病。育苗移栽9月下旬播种,10月底移栽。  相似文献   

3.
宁杂11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抗性强、适合机械化等特点,适合长江中游的江西省及邻近地区推广应用,提出了适合长江中游的宁杂11号移栽与直播种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沣油520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沣油520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中熟偏早杂交油菜品种,由Pol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A与恢复系C3R配制而成,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515.0kg/hm^2,比对照增产6.67%。在长江中游区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31.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5.01%。芥酸含量O.15%、硫苷含量24.63μmol/g(饼),含油量41.91%。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长江中游区及邻近各省种植。  相似文献   

5.
沣油520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中熟偏早杂交油菜品种,由Pol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A与恢复系C3R配制而成,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515.0kg/hm^2,比对照增产6.67%。在长江中游区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31.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5.01%。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24.63μmol/g(饼),含油量41.91%。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长江中游区及邻近各省种植。  相似文献   

6.
浙油60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高产、双低、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28)。在长江中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油量1178.3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2.5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59.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0.27%。浙油601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23.78μmol/g,含油量44.94%,属高含油量双低品种。目前已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双低油菜新品种,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湘油11号为母本,湘油10号为父本,育成了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3号,湘油13号种子含油量达40%,芥酸1.35%,硫代葡萄糖苷26.1μmol/g,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该品种冬前长势强,生育期中熟偏早,抗性好,产量高而稳,适合湖南和江西等长江中游地区栽培,199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浙油2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聚合杂交选育的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蓝型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浙江省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545.5 kg.hm-2,比对照浙双72增产14.24%,产油量1 216.5 kg·hm-2,增产25.39%;在长江中游区试中平均产量2 407.5 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6%,产油量1 065.0 kg·hm-2,增产6.7%。浙油28在浙江省区试中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20.94μmol·g-1,含油量高达47.8%;在长江中游区试中芥酸含量0.2%,硫苷含量21.04μmol·g-1,含油量44.26%。浙油28具有品质优良、抗病、抗倒、抗裂角、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9.
<正>"三北98"是由贵州油菜研究所和陕西三北华农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高油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高油、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2008年通过国家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审定(审定号:国审油2008023)。  相似文献   

10.
国家863计划油菜项目"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要求其育成品种产量或产油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或含油量比对照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杂交油菜品种油研924在长江中游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2 695.95 kg/hm2和1 264.35 kg/hm2,比同组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产5.22%和13.4%,比对照中油杂2号分别增产10.06%和23.68%,达到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标准;两年平均含油率为46.63%,比同组所有参试品种平均含油量高3.44个百分点,比中游杂2号平均含油量高5.14个百分点,生产试验含油量达49.21%。是一个强优势高油分品种。芥酸含量0.25%,硫甙含量20.27μmol/g(饼)。国家区试汇总资料总体评价为产油量高,丰产性好,品质达双低标准,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好,熟期适中。  相似文献   

11.
沪油杂1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临保系M-6029和恢复系沪油15三系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种,芥酸含量为0.33%,硫苷含量为25.08μmol/g,含油量41.12%。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3.3 kg/hm~2,比对照汇油50和沪油15分别增产11.9%和3.8%;在国家长江中、下游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91.6 kg/hm~2,比对照中油821和皖油14分别增产15.35%和8.20%。沪油杂1号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  相似文献   

12.
稻油轮作下不同播期庆油1号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重庆市稻油轮作的茬口对接问题,开展了庆油1号播期试验。通过与对照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比较,确定适期播种可以缩短庆油1号生育期并获得较高产量,较好解决了重庆稻油轮作模式的油菜品种选择和播期问题,为稻油轮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示范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秦优七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1999年育成的优质油菜杂交种。2001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黄淮区品种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长江下游区品种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长江中游区品种审定,同年通过四川省区域认定,2005年通过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和贵州省区域品种认定,是目前推广范围最广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一、品种特点1.高产稳产。大面积种植,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在20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可达280公斤以上。2.优质高油。含油量40.69% ̄43.22%。3.抗病抗倒。茎秆粗壮、坚韧,耐风抗倒。4.耐寒耐旱。根系发达,生长稳健,不早薹、…  相似文献   

14.
秦优9号为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陕西省、黄淮区、长江下游区和长江中游区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2242.9~3036.0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2330.4~3120.0 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5.12%~10.86%,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4.2%~7.3%,比对照中油821增产5.62%~14.4%。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32%~0.52%,硫甙含量17.42~22.24μmol/g,含油量38.8%~39.37%。2003、2004、2005年通过陕西省、黄淮区、长江中游区和长江下游区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6,(15):17-18
2016年4月在柳北区石碑坪镇石碑村对西农花3号等15个花生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花生品种中西农花3号产量最高、经济性状表现最好,粤油223、庆农油198、农夫7号结果率高、果穗大,产量次之。以上筛选的四个品种经济性状表现最好,抗逆性、抗病性等都表现稳定,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地区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为利用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优良农艺性状、配制和选育优良品种(组合),提高油菜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从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征集的213份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供试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长江上、中、下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均为单株产量,分别为18.29%、18.91%和18.47%;变异系数最小的均为株高,分别为6.24%、6.44%和5.95%.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的农艺性状除上游的区域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株高、主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上游和中游区域的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中游区域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上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中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每果粒数,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下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长度,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分分析可将上游和中游区域相关性状分为三大类,上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角果性状,贡献率分别为41.353%、15.186%和12.083%;中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和分枝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1.485%、22.004%和14.097%;下游区域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主序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2.393%、19.971%、16.035%和11.960%.[结论]在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影响长江上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主要性状是株高,中游区域主要是每果粒数,下游区域主要是主序长度.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探讨北方冬小麦在长江中游地区的生态适应性,为提高该地区冬小麦的产量开辟新的途径。结果表明,以冬小麦全生育期的日均温计算,海南移1~N,东移3~E和下降100m,日均温增加0.29℃,冬小麦生育期缩短8.8天。新冬2号和S—40在江陵生育期缩短95—97天。同地不同海拔的生态条件,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海拔升高,温度下降生育期延长;在中山条件下,新冬2号和“881”的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均提高了。长江中游地区的生态条件对冬小麦的生长和孕穗期有利,对灌浆期不利。北方冬小麦——主要是弱冬性的可以向长江中游地区引种。S—40比“881”增产。新冬2号病害严重,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高产油量优质杂交油菜中油杂8号的选育及优良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杂种优势利用来提高油菜产量的同时提高种子的含油量,从而获得油菜生产最终目标性状--产油量的总体提升是发展高效低成本油菜产业的保证。介绍了利用辐射诱变、有性杂交结合单株成对测交等方法,改良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育性、产量和含油量性状,选育高产油量杂交油菜品种中油杂8号的过程及其特性。在湖北省和中国油菜品种区试中,中油杂8号比对照中油821分别增产9.82%和10.64%,达极显著水平;含油量和产油量在湖北省区试中均居参试品种首位,分别达42.77% 和1 051.05 kg·ha-1,比对照品种分别提高3%和161.3 kg·ha-1,是目前长江中游区含油量最高的少数几个优质杂交油菜品种之一。文中还对中油杂8号的强优势基础、增产高油因素及通过大粒性状培育高产油量油菜品种的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方洪 《农村百事通》2006,(18):33-33
1.国审油菜新品种——秦优8号秦油8号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秦油8号属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种,全生育期长江下游地区234天左右,黄淮地区243天左右,长江中游地区216天左右。子叶肾脏形,苗前期生长较慢,叶深裂,叶色深绿,叶片厚,蜡粉厚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合铜仁市推广使用的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以黔花生一号为对照,2016年在碧江区、玉屏县和沿河县对花小宝1号、粤油44、花育44号和黔花生六号开展新品种引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粒花生粤油44和花育44号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合在辖区内海拔500 m区域开展示范种植,助推全市花生加工业发展;珍珠豆型花生黔花生6号产量高、经济性状优,可以在海拔500 m外其他区域继续开展试验,扩大适宜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