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原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土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地势低洼,土壤接近饱和湿度,为人工湿地的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结合平原采煤塌陷土地开发复垦,对平原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进行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划建设人工湿地,改善矿区城市的生态环境,推进采煤塌陷土地的综合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率过高限制了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政府应加强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耕地保护管理,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以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沙市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率过高限制了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政府应加强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耕地保护管理,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以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耕地资源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存在与继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的耕地资源不仅其数量在不断减少,其质量也在不断下降。事实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造成耕地资源浪费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如何改善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仅仅依靠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的调节,是无法彻底解决的。我们都知道人具有主观能力性,在一定意义上,人们利用土地时所秉有的价值观念对耕地资源利用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平等的人地伦理价值观念,从根本上去改善人类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我们每个人不仅要自觉地尊重土地,更要自觉地保护土地。合乎于伦理规范的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能够有效推动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本文以土地伦理的思想为切入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现阶段的耕地资源的状况,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分析我国现阶段的耕地资源利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引入土地伦理的概念,展开相关的具体论述,第四部分,从现阶段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国实现耕地资源的伦理利用提出了一些策略化的思考。以期本文对我国耕地资源的切实保护提供一些借鉴,进而推动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耕地资源能产出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所需的基础物质,所以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的可持续性。借用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耕地资源资产、负债的方法,对河北省曲周县10个乡镇的耕地资源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研究,旨在为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经过一系列计算最终得出结果:安寨镇的相对净资产最高,为31.54%,即安寨镇的耕地资源可持续性最强;曲周镇的相对净资产最低,为-39.23%,即曲周镇的耕地资源可持续性最弱。   相似文献   

6.
土地开发和利用,能够直接影响到土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功能效果,充分有效地开展耕地资源保护方面的综合评价工作,能够有效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从土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综合性地评价耕地资源,以便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从耕地资源保护综合材料与方法入手,针对耕地资源保护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提出了一些推进耕地资源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的良好建议,为充分提升耕地资源的总体应用水平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因地制宜地进行农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布局和农用地耕作制度的改革与调整,发挥最大的土地生产潜力,对于缓解人地矛盾,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尤其是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以重庆市云阳县为研究区域,基于2008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DEM数据,利用ArcGIS9.2的空间分析功能,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标准确定的耕地定义为依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处喀斯特地区的云阳县适宜耕地的土地面积比重不大,根据这样的形势提出了充分利用三峡蓄水产生的大面积水面和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来提高全县的耕地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是指以土地整治为重要抓手,以扩大新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产能为主要目的的政策机制,为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的急剧减少,未利用地开发难度的不断加大,我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进程也受到了巨大影响。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是基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提出的一种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新途径,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整治事业发展,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战略具有显著影响。笔者对千阳县草碧镇龙槐塬村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必要建议,以期为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治项目是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为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由于未利用土地逐步开发,后备资源数量严重不足且开发难度逐年加大,对我国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带来了严峻考验。退化林地资源是一种具备可开发条件的耕地后备资源,退化林地整治是我国进入新时期后,自然资源部为缓解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提出的一项新政策,有力保障了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战略目标。同时,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土地整治事业的进程。本文通过对榆林市定边县盐场堡镇周台子村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关建议,以期为退化林地土地整治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程翔 《南方农机》2021,(8):147-148
在采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在采煤之后还会由于地面沉陷,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固体充填开采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采煤所产生的废弃物堆积、地表塌陷等问题,充分保障工作人员工作安全。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的水平,需要对其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示范方代表农业生产方向,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保证 1.示范方建设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客观选择。镇江市在耕地、人口逆向发展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同时,农村有190多万亩中低产田,大量的后备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现有的水土条件,耕种水平不适宜粮、棉、油生产稳定发展的要求,不能解决人地逆转后带来的吃饭问题。只有以现代农业的标准,有足够的投入以改善生产条件,才能实现农业的兴盛和粮食单产的高水平。这种投入应该包括资金、技术、设备、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运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监测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扰动下原有生态系统破坏及地表耕地损毁程度的方法。以高潜水位矿区开采沉陷导致地面积水所引起的农作物渍害影响为例,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在传统植被指数的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进行扩展,优选了22种植被指数,结合田间同步实测生物量数据,采用经验模型法分别构建了一元回归、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逐步回归(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ML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BPNN)的生物量反演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估测精度(EA)3个指标筛选出最佳模型。最后基于最佳模型进行研究区玉米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反演和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的植被指数均与生物量显著相关,其中,最终采用的BP模型的估算精度最高,该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3,增加了0.10~0.1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为178.72 g/m2,减少了29.65~60.23g/m~2,估测精度EA最终可达到79.4%,提高了3.3%~7.1%。说明红边波段更适于采煤沉陷区作物的生物量的估算,引入红边波段构建生物量反演模型,可以显著提高采煤沉陷影响下玉米生物量无人机遥感反演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采煤沉陷盆地内玉米生物量主要集中于592~1050g/m~2,面积占研究区的74.4%,地表生物量低于352 g/m~2的作物面积达到14.1%,玉米整体长势受采煤扰动影响较严重,玉米生物量呈现从沉陷盆地边缘往中心逐渐降低的趋势。该研究同类型其他高潜水位矿区土地损毁监测与评价、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等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寻找解决不同用途土地之间冲突的途径,是在综合评价土地利水资源、土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最佳土地利用方案。目的在于更好地适应人们的需求,同时保证资源在未来的利用,先后进行了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利以耕地保护为主的第二轮土地利用规划,为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新形式。1.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的新特点经济体制通常对土地利用规划起着基础性制约作用。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指标纵向分解,政府引导和以行政手段实…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滦南县城镇化速度的较快发展,城镇建设、道路交通、农村住宅、农田基本设施占用耕地的数量将逐年增加。据预测,到2030年,用于非农建设的耕地将达到2万hm2。滦南县人口将达到65万人,而耕地面积却将减少到6.67万hm2,人均耕地资源将降低到0.1hm2,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将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据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介绍,由于多年来我国所实行的5级政府管理土地、分级限额审批用地,严重削弱了国家管理土地的职能,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地大幅度减少,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1986年至1995年10年间,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毁耕地...  相似文献   

16.
富川是少数民族自治县, 同时又是边远山区贫困县。 但土地资源丰富, 农机装备和农机化水平有一定基础。只要充分抓住西部大开发这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进一步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因地制宜, 选好项目, 重点突破, 有所作为, 就一定能够促进富川农机事业的稳步发展。1 西部大开发为农机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1.1 土地资源丰富, 为农机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全县有耕地1.73万hm2, 另有尚未利用宜垦耕地1.67 万hm2、 草地、 坡地1万hm2, 且地势较平坦, 土地资源潜力很大, 为农机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效率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文章以贵州省习水县为例,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应用习水县耕地地力评价数据库成果,采用特尔非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分析。针对不同等级耕地提出对应的利用与保护对策建议,以期为合理施肥、加强耕地地力建设及保护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因无法应用大型耕地设备、零散耕地的土地利用率低下、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小型智能播种机.该播种机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由电源模块和驱动模块等构成移动主体,采用显示模块和远控模块进行控制,通过声音模块、避障模块、播种模块和传感器进行整体调节和系统工作,最...  相似文献   

19.
基于空间聚类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科学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区,以西藏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针对西藏特殊环境,提出基于自然和社会适宜性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乡镇为聚类单元,以各乡镇耕地后备资源综合适宜性指数、集中连片指数以及增产潜力指数为变量,考虑空间近邻关系,采用基于图论的SKATER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结果显示:依据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西藏自治区耕地后备资源最适宜、中等适宜和勉强适宜的地块分别占全区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98%、49.09%、22.93%;根据开发组合模型,将具有耕地后备资源的乡镇分为3个组合,分别为近期重点开发、中期适度开发及后期开发区域。此分区结果保持了区块间的近邻关系及行政区界的完整性,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划提供借鉴,同时为发挥农业规模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部署在第2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相关省份将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本次调查评价主要任务是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以二次调查和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