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采收期甜玉米品质性状的变化,以7个国内生产主推甜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授粉后15、18、21、24、27、30天共计6个采收期,动态监测甜玉米籽粒含水率、果皮厚度和糖组分等指标。结果表明:(1)参试甜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在授粉后15~30天呈下降趋势,其籽粒含水率变幅为80.09%~68.76%。不同甜玉米品种间籽粒含水率的平均下降速率各异。‘京科甜608’、‘京科甜533’和‘中农大甜413’籽粒含水率下降速率相对缓慢。(2)参试甜玉米品种果皮厚度随授粉后天数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1天左右。不同品种间籽粒平均果皮厚度以‘京科甜608’和‘米哥’最低,为78.40 μm;‘中农大甜413’最高,为91.63 μm。(3)参试甜玉米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5~30天呈降低趋势,‘京科甜533’、‘京科甜183’、‘京科甜608’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5~24天相对较高。蔗糖和山梨醇含量随授粉后天数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授粉后21~30天,蔗糖含量以‘京科甜158’和‘米哥’含量相对较高。籽粒发育初期(授粉后21天之前),籽粒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之后蔗糖逐渐增加。不同品种间,‘京科甜533’、‘京科甜183’、‘中农大甜413’和‘京科甜608’籽粒中总糖含量均高于‘米哥’,其籽粒中糖组分主要以果糖和葡萄糖等还原性糖为主,而蔗糖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新疆制种基地甜玉米种子适宜收获期,为高活力甜玉米种子生产提供依据,选用4个甜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新疆制种基地甜玉米杂交种不同成熟度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授粉后20~45 d之间的不同收获期,参试品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生长势、干物质积累、抗冷性等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京科甜179和京科甜533在授粉后35 d收获,京科甜183和京科甜158在授粉后40 d收获时,各品种种子活力指标和生长指标值均达最大,抗冷性最强,为最适收获期;品种之间,最适收获期的发芽率为京科甜183 (92.00%)>京科甜158(89.00%)>京科甜533(87.00%)>京科甜179(85.33%).在抗冷性方面,京科甜183抗冷性最强,京科甜179抗冷性最弱.  相似文献   

3.
《种子世界》2017,(9):60-61
正审定编号:国审玉2016025品种名称:京科甜533申请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育种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品种来源:T68×T520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鲜穗采摘72d,比中农大甜413早3d。幼苗叶鞘绿色,叶片浅绿色,  相似文献   

4.
京科甜系列水果型优质玉米品种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甜玉米育种起步较晚,与国外水平相比,我国甜玉米产业发展还存在品种类型单一、品质差、加工专用型品种缺乏等问题。针对甜玉米尤其是水果型甜玉米生产及市场发展中的问题,近十年通过引进200多份国外和国内优良种质资源,并进行种质创新和优化杂优模式,按照“高、大、严”选系原则,选育出20余个骨干自交系;组配选育出京科甜115、京科甜116、京科甜183、京科甜158、京科甜2000、京科甜168、京科甜189等京科甜系列水果型玉米品种,口感甜脆、商品性明显提高,同时具有杭性强、产量高的特点。京科甜系列品种已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北京设置3点重复试验,对春播10个甜玉米新品种的形态产量和品质指标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甜玉米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子粒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子粒含水量与除皮的薄厚外其他品鉴指标均呈正相关关系,可溶性糖含量与除色泽外其他品鉴指标均呈正相关关系,种皮穿刺强度与除色泽外其他品鉴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筛选品种中万甜2015、双甜316鲜穗产量较高,京双甜461、美珍208、美珍206、京科甜608、京白甜456、斯达甜221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超甜玉米新品种中农大甜413的选育及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甜玉米是指玉米乳熟期子粒总糖含量达到30%以上的特用玉米,又称蔬菜玉米或水果玉米。超甜玉米不仅甜度高,而且子粒氨基酸组成较平衡,蛋白质品质优良,富含多种维生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超甜玉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培育的超甜玉米新品种中农大甜413于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海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品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1.甜玉米保鲜的理论基础甜玉米的甜、糯、嫩、香等特点是其商品性的根本要求,但由于甜玉米果穗采后的物质代谢非常迅速,常温条件下放置2天后,可溶性糖含量降低50%以上,因此,采后甜玉米鲜果穗的保鲜就显得尤为重要。(1)不同采收期果穗品质的变化采收期是影响甜玉米风味的首要因素,若采收过早,则水分多,内容物含量少;而采收过迟,则籽粒皮厚、渣多,风味也较淡。判断采收期的品质标准虽然较多,但主要采用籽粒含水量和含糖量两个指标。一般情况下,蔗糖与总糖含量变化一致,在籽粒含水量为70%左右时,二者含量达到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宜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春植的高产优质甜玉米新品种,2022年仙居县农业(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18个春植甜玉米新品种进行试验展示,并对各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产量较高的品种依次是浙甜19、浙甜11、浙甜16,脆甜258产量较低;食味品质较好的品种依次是脆甜89、浙甜19、艾米歌甜5号,BM800得分较低。综合分析,浙甜19丰产性和食味品质都较好,且外观商品性较好,可在仙居县大面积推广种植;脆甜89品质以及艾米歌甜5号品质、产量也具有明显优势,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17,(8):59-60
正审定编号:国审玉2016015品种名称:石甜玉1号申请者: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育种者: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品种来源:TF01×TF02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6d,比中农大甜413晚1d。幼苗叶鞘绿色。株型松散,株高243.5cm,穗位高90.7cm。绿色花丝,果穗筒型,穗长20.9cm,穗粗4.8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鲜籽粒)36.7g。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甜玉米品  相似文献   

10.
以京科糯2000等6个糯玉米品种和待审品种黑糯101为研究材料,设置授粉后17、20、23、26和29d 5个采收期,研究不同采收期糯玉米子粒含水量及糊化特性的变化,为糯玉米适期收获和淀粉糊化特性调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参试玉米材料子粒平均含水量在品种和采收期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京科糯2000和京科糯2000E在适采期内子粒降水速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糊化特征值在材料和采收期间存在显著差异。随采收期推迟,参试材料淀粉的峰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京科糯2000、京科糯2000E、京科糯2000K、黑糯101、渝糯7号的峰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崩解值在授粉后20d达到峰值,天紫23和先达糯001在授粉后23d达到峰值。京科糯2000K平均回复值(252)最低,黑糯101平均回复值(343)最高。以糊化特征值做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糯玉米品种分为三类,第1类京科糯2000和京科糯2000K为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高、黏度特性最好、回复值较低的品种;第2类京科糯2000E为峰值黏度和崩解值相对较高的糯玉米品种;第3类黑糯101、天紫23、先达糯001、渝糯7号为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低,黏度特性较差和回复值较高的糯玉米品种。由此可见,子粒含水量和淀粉黏度指标在参试糯玉米品种和采收期间存在显著差异。京科糯2000在5个采收期内子粒降水速率最慢且黏度特性最好,回复值较低,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1.
为鉴定筛选适宜海南地区冬季种植推广的鲜食玉米品种,促进江苏南繁育种成果就地转化,2019-2020年度对24个江苏选育的鲜食玉米品种在海南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苏玉糯606、苏科糯1602、苏科糯1505、萃甜糯608和苏玉糯1705共5个糯玉米品种生育期适中,果穗外观品质表现较好,籽粒颜色丰富,产量比对照增产13%以上,适宜作为特色糯玉米品种在海南种植;苏科甜1506、萃甜616、萃甜618、萃甜628和晶甜9号5个甜玉米品种单产超1000kg/667m2,其中萃甜616产量最高,达1143.1kg/667m2,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生育期相对糯玉米略长,可与糯玉米搭配种植,错峰上市,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高温对甜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甜玉米厦甜1号和粤甜16为材料, 人工授粉3 d后, 利用人工气候室分别进行昼间高温(HT)35℃和正常气温(CK)处理, 研究了甜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粒重、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与正常气温相比, 高温缩短甜玉米灌浆进程, 显著降低粒重、含水量, 提高皮渣率。在最佳采收期(水分含量为68%~74%)甜玉米鲜百粒重分别下降了20.8% (厦甜1号)和16.4% (粤甜16)。在甜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含量随授粉后时间先升高后降低, 高温处理不利于可溶性糖和蔗糖积累, 籽粒中糖分含量降低, 淀粉含量升高。籽粒中蔗糖的合成与分解主要由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催化, SS催化反应是可逆的。高温明显降低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 提高SS分解方向活性, 导致糖分含量降低, 品质变劣。高温缩短两品种SS(合成方向)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 而对于SPS活性峰值出现时间厦甜1号被缩短, 粤甜16 为不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甜玉米新品种的应用和推广,2011年我站受国家玉米产业与技术体系广州玉米综合试验站委托,在漳平市进行春季甜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设在漳平市良种场,海拔:160m.试验田土壤为沙质黏土,排灌方便,前作马玲薯.参试品种为粤甜16号(对照)、粤甜19号、粤甜20号、粤甜22号、粤甜23号,共5个品种.  相似文献   

14.
鲜食甜玉米杂交种兴甜1号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用自育自交系甜1021作母本,自育自交系甜506-3作父本组配而成的黄粒甜玉米杂交种,2007年在农科所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比绿色超人增产22.6%,2008~2009年参加贵州省鲜食甜玉米区试,平均单产958.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6.1%,增产点次10个,增产点次占总试点次百分比的76.9%,感观和蒸煮品质综合评分为2008年83.7分和2009年81.9分,居9个参试组合第5位和第1位(对照为80.00分,居第7位和第5位),还原糖(干基)和非还原糖(干基)分别为:11.25%、10.39%,该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性均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品种鲜食玉米间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筛选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鲜食玉米品种,以京紫糯219等19个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为试验材料,测定参试鲜食玉米各品种的6项生理指标,即花青素含量、原花青素含量(OPC)、还原能力、类黄酮含量、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总酚含量(TP).运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参试鲜食玉米各品种抗氧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参试鲜食玉米不同品种在抗氧化各单项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各单项指标间:花青素含量以黑珍珠最高,为1809.12 mg/kg,其余品种为1482.75~12.49 mg/kg;原花青素含量以黑糯5008最高,为0.47 mg/g,其余品种为0.24~0.10 mg/g;羟自由基清除率以涿紫花青素甜玉米最高,为0.96%,其余品种为0.95% ~0.79%;类黄酮含量以京紫糯219最高,为1.28 mg/g,其余品种为1.23~0.12 mg/g;还原能力以涿紫花青素甜玉米最高,为445.87 U/g,其余品种为335.41~85.47 U/g;总酚含量以涿紫花青素甜玉米含量最高,为54.67 mg/g,其余品种为52.19~21.02 mg/g.通过对参试鲜食玉米品种6项生理指标综合评价D值的比较得知,抗氧化能力综合D值以涿紫花青素甜玉米最高,D值为0.87,其次是京紫糯219(0.67)和黑珍珠(0.66),综合评价D值均在0.60以上.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D值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参试鲜食玉米品种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涿紫花青素甜玉米、京紫糯219和黑珍珠的抗氧化能力强,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武义县特别是南部山区乡镇对种植甜玉米新品种的需求,开展了12个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植株性状、果穗性状、鲜穗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合在武义县露地种植的中晚熟品种3个,分别是浙甜288、浙泰甜928和浙甜20;适合武义县早春设施栽培的早熟优质品种2个,分别是雪甜7401和脆甜321。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1年、2002年、2004年山东省特种玉米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通过对参试糯玉米品种株型、鲜穗采收期、产量性状、商品果穗率、品质性状、抗病性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为指导山东省糯玉米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山东省糯玉米品种紧凑型株型偏少;鲜穗采收期存在较大差异;参试品种的产量和穗粒数差异显著;一些参试品种的双穗率过高,影响商品果穗率偏低;参试品种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赖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差异都很显著,风味品质分差异不明显;参试品种对茎腐病、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鲜食玉米相关标准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旨在分析我国现有的鲜食玉米相关标准《NY/T 523-2002甜玉米》和《NY/T 524-2002糯玉米》自身和产业衔接不足的问题。自身细节问题主要有:与其他专用玉米标准分散、鲜食抽样细则不明确、甜玉米定等指标模糊、可溶性糖检测方法缺失、外观评价要求简单笼统、蒸煮品质评价无具体描述;与产业衔接不足表现在:新种类甜加糯鲜食玉米空缺、甜玉米关键指标过低、感官评价缺乏时效性要求、外观品质要求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感官评价品质评分要求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产业需求,提出整合鲜食玉米,明确鲜食用途,制定有针对性的抽样规则,选择合适的检测评价方法,贴近市场优化品质评价,按需提高分级定等要求,标准中增加甜加糯类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新勤  陆强 《种子科技》2001,19(2):86-86
从 2 0 0 0年开始 ,国家组织正式的特用玉米 B(甜、糯 )组区域试验。我们在承担一年区试过程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 ,在此提出 ,共同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1 参试品种间生育期相差甚远在本试验中 ,甜玉米最早熟的品种沈甜 2号生育期是 95d,最晚熟的品种绿色超人生育期为 12 5d,两者之间相差 30 d;糯玉米中最早熟的品种垦粘 1号生育期为 98d,最晚熟的品种紫糯 3号生育期为 133d,两者间相差 35d。这些生育期长短相差悬殊的品种放在一起试验 ,失去了平等比较的条件 ,没有可比性。建议把生育期相近的品种放在一起区试 ,以利在同等条件下优选出新品…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宜磐安县推广种植的优良鲜食玉米品种,以 7 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 7 个鲜食玉米品种间性状表现差异较大,其中雪甜 7401、浙甜 20、黑甜糯 168 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符合农民对鲜食玉米新品种的需求,适宜在磐安县推广种植。珍甜 1718 产量低、易倒伏,田间综合表现较差,不适宜在磐安县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