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室条件下花鼠的耐饥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花鼠的耐饥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18只花鼠(雌性8只,雄性10只)为试验动物,研究常温不同处理(①断粮给水;②断水给粮;③断水断粮)对其耐饥性的影响。[结果]18只花鼠的平均耐饥时间为121.6h。断粮给水组花鼠的平均体重为101.5g,死亡后平均体重下降32.1%,平均耐饥时间为131.7h;断水给粮组花鼠的平均体重为110.1g,死亡后平均体重下降29.8%,平均耐饥时间为118.2h;断水断粮组花鼠的平均体重为119.9g,死亡后平均体重下降30.3%,平均耐饥时间为113.9h。雌鼠和雄鼠的平均耐饥时间分别为122.5和109.3h。[结论]常温条件下花鼠的耐饥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应激情况对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行为及记忆学习能力的影响,采用24 h监控的方式对大林姬鼠在应激情况下的行为进行观察,结果在无电击情况下大林姬鼠往返A、B两点次数及取食量基本持平;被电击后大林姬鼠产生了一定的记忆能力,出现了回避危害的行为,表明应激条件增强了其记忆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是否有显著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0只大林姬鼠和10只黑线姬鼠的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比较两组之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鼠的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为主.在属水平上,大林姬鼠的优势菌属为unidentified-Muribacul...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为试验材料,对其消化系统各段长等指标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林姬鼠的消化道总长为(458.13±24.50)mm,是体长的(4.49±0.30)倍。其中,小肠占消化管总长的62.19%±0.98%,为体长的2.77±0.20倍,大肠占消化管总长的23.45%±0.80%,为体长的1.05±0.05倍。与各段消化道相比,大林姬鼠的小肠最发达,这与其食性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大林姬鼠的消化道总长与体长不相关,与体质量相关,体质量(y)与消化道总长(x)的相关方程为y=0.06x+0.07。  相似文献   

5.
黑线姬鼠是大方县农田害鼠优势种之一.为摸清黑线姬鼠繁殖参数的年龄和季节变化情况,对贵州省大方县2008—2020年稻田、旱地鼠情调查中捕获的270只黑线姬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群性比为1.06,平均怀孕率为28.78%,平均胎仔数为5.48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9.39%,平均繁殖指数为0.81;幼年组性未成熟,不参与繁殖,亚成年组、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均可参与繁殖,不同年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均不断增加,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为主要繁殖群主体;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存在显著差异,冬季无繁殖个体,繁殖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秋季,而春季和秋季为主要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6.
对浙江省温岭市2011—2019年农田黑线姬鼠的繁殖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共捕获黑线姬鼠407只,其中,雌鼠217只,孕鼠51只,总胎仔数247只。种群总性比为1.14,不同月份性比有一定变化,其中,12月雌雄数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的性比表现为亚成年组(3.34)>幼年组(2.44)>成年Ⅰ组(0.95)>老年组(0.36)>成年Ⅱ组(0.34),雌雄性比有一个从年轻雌性占优到年老雄性占优的转移变化;平均怀孕率23.50%,总繁殖指数0.61,平均胎仔数4.84只,全年均有孕鼠,且有2个繁殖高峰,分别为4和9月,不同年龄组的怀孕率随年龄递增,幼年组无繁殖能力,老年组与成年Ⅰ组的平均胎仔数与繁殖指数较高。因此,在防治上,可将每年的4和9月定为黑线姬鼠的防治适期;在预测防控上,要重点关注成年Ⅰ组及老年组两者数量在种群中的占比,以避免黑线姬鼠种群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分析了1999-2004年贵州省余庆县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化规律。 研究期间共解剖黑线姬鼠1011只(其中,雌鼠483只,雄鼠528只)。黑线姬鼠种群性比存在显著的年龄 变化,不同年龄组之间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成年Ⅰ 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群体,平均怀孕率为45.97%,胎仔数为5.02只,睾丸下降 率为91.98%,繁殖指数为1.0618,除平均胎仔数与总平均胎仔数差异不显著外,平均怀孕率、睾丸下降 率、繁殖指数均显著高于总体平均值,分别为总体平均值的1.57倍、1.42倍、1.52倍,它们在种群中所 占比例的多少与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贵州省余庆县2004~2005年捕获的437只黑线姬鼠(其中,雌鼠200只,雄鼠237只)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线姬鼠肝脏重量变动幅度在0.41~2.87 g,平均肝脏重量为1.17±0.49 g,肝脏相对重量变动幅度在2.45~7.18 g,平均肝脏相对重量为4.33±0.97 g;雌雄鼠肝脏重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但肝脏相对重量差异极显著;不同生境肝脏重量、肝脏相对重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之间肝脏重量差异极显著,肝脏相对重量差异不显著,且随着种群内年龄的增长,肝脏重量、肝脏相对重量逐渐增加;不同月份之间肝脏重量、肝脏相对重量具有一定差异,在4~5月和8~9月出现两个高峰期,其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最高,夏季较高,秋季较低,冬季最低。肝脏重量、肝脏相对重量与种群繁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断乳幼兔日粮适宜的粗纤维水平,选择35日龄断乳的力克斯兔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等能等氮的基础上,分别饲喂粗纤维含量为7%、9%、12%和14%的日粮。研究表明:试兔日增重分别为(23.92±2.68)、925.23±2.49)(、27.74±2.90)和(25.70±3.37)g,以12%组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料肉比分别为2.95∶1、2.94∶1、2.87∶1和3.4∶1,以12%组最佳;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70.5、74.26、79.82和87.38 g,即随粗纤维含量的增加采食量递增(P<0.05);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消化率以粗纤维为12%组最高,而且14%组各养分的消化率均极显著的低于12%组(P<0.01)。但粗纤维水平由12%增加到14%,各种养分的消化率均下降,尤其是粗蛋白消化率的下降幅度达极显著水平(P<0.01)。粗纤维的消化率随着日粮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盲肠内容物各营养素的含量受日粮粗纤维水平的影响,与营养物质的消化率相吻合。本试验条件下,断乳兔日粮适宜的粗纤维水平为12%。  相似文献   

10.
通过无水无食、无水有食和有水无食3种处理方法,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广西南宁、广东广州、福建福州和湖北武汉等4个地区种群不同日龄成虫的耐饥渴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橘小实蝇5日龄成虫的耐饥渴能力强于1日龄和10日龄的成虫,1日龄的耐饥渴能力最低;1日龄、5日龄、10日龄成虫在无水有食条件下的平均存活时间均长于有水无食和无水无食处理下的平均存活时间;广东广州种群5日龄和10日龄成虫的耐饥渴能力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群。  相似文献   

11.
选择6只安装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肠系膜静脉慢性血管瘘的健康泌乳中期西农萨能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每组3只,试验日粮由精饲料、粗饲料组成,比例分别为4∶6(高粗料组,HF)、6∶4(高精料组,HC)。结果表明,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奶山羊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变化情况不同,其中HC组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幅度略大,采食2 h达到最低值,4~6 h达到最大值;HR组变化较平缓,一般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HC组奶山羊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均有所提高,但与HR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北京小龙门地区啮齿类群落结构及变化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扬  朱星  赵豫桥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597-1598
对小龙门地区啮齿类进行持续调查和数量统计,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群落和年变化的分析,共捕获啮齿类9种,其中大林姬鼠和社鼠是优势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间啮齿类种群密度波动明显,但无周期性;不同生境(阔叶林、针叶林和居民点群落)间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均匀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日粮中不同尿素水平对兔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 2 0只青年期 (2 5月龄、体重 1 9kg)健康新西兰兔 ,随机分成 4组。其中 ,试验组Ⅰ、Ⅱ和Ⅲ分别饲喂在低蛋白 (10 12 % )基础上添加 1%、2 %和 3%尿素的日粮 ,另以仅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试验期 30d ,兔日增重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各试验组有随日粮中尿素水平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试验组Ⅲ最大 ,为 2 6 0± 4 6g。血液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 ,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和Ⅲ平均氨氮浓度分别为 7 2 2± 0 4 3mg/L、5 6 5± 0 4 7mg/L、7 30± 0 34mg/L和 9 36± 0 39mg/L ;平均尿素氮浓度分别为 16 5 5 4± 2 4 9mg/L、2 0 3 5 4±3 0 9mg/L、189 0 4± 5 81mg/L和 2 0 7 38± 8 80mg/L ,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尿素氮水平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平均GOT活性和GPT活性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但其值都在正常范围内。表明 :低蛋白日粮添加尿素不会影响兔的生长 ,而且长时间饲喂高剂量尿素对兔生理状况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将12头黑白花奶牛分两组,交叉喂以含12%豆饼的对照日粮和用菜籽饼按等氮量取代50%豆饼的试验日粮。喂菜籽饼组与对照组相比: (1)日粮的适口性相似; (2)有机物质消化率分别为67.14±1.33和69.55±3.86,差异不显著; (3)平均每头每日产标准乳分别为23.38和23.00公斤,差异不显著,平均含脂率都为2.99%; (4)每产1公斤标准乳所耗饲料分别为454和445克,差异不显著; (5)经4个月后血清总甲状腺素含量分别为8.38±0.56和7.92±0.72,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差异不显著。 试验结果表明,菜籽饼用量是安全的,其效果与豆饼相似。  相似文献   

15.
雷山县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参数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省雷山县1985~2011年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参数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黑线姬鼠多年平均捕获率达3.15%±1.37%,全年种群数量变动曲线呈单峰型,一年内种群数量在7月出现1个数量高峰期,平均捕获率达5.34%±2.25%,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性波动,主要繁殖期在4~9月,一年中在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出现2次怀孕高峰期,多年种群总性比为0.96,平均怀孕率为38.23%,平均胎仔数为6.12只,平均繁殖指数为1.15,平均睾丸下降率为59.55%,雄鼠睾丸下降率的季节变化与雌鼠怀孕率季节变化呈同步变动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参数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森林害鼠防治及实验动物化等研究提供基础生化数据,采用PAGE对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消化系统中AMY、PRO、EST 3种主要消化酶和SOD的分布与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消化系统中AMY、PRO、EST和SOD均有表达,但在两种鼠之间及鼠的组织内和组织间酶的活性和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1986~1987年。用京白Ⅱ系和京白Ⅲ系杂种母鸡分别在生长期的0~6,7~14,15~20周龄和产蛋期的21~24,25~72周龄两期五个阶段进行鱼粉饲粮和无鱼粉饲粮对比饲养试验。鱼粉饲粮中的秘鲁鱼粉配比占1.78%~6.00%,无鱼粉饲粮在保持与鱼粉饲粮营养基本相同的前提下用大豆饼、棉仁饼按等蛋白质用量代替秘鲁鱼粉。试验结果表明,0~20周龄生长期累计增重和饲料耗用比,鱼粉饲粮和无鱼粉饲粮分别为1218.2和1160.8g;5.7和5.9。21~72周龄产蛋期产蛋量、产蛋重、产蛋率和饲料耗用比,鱼粉饲粮与无鱼粉饲粮两组母鸡分别为262.3和242.5枚/只;14.8和13.4kg/只;12.3%和66.4%;1:2.40和1:2.80。在第一个产蛋年无鱼粉饲粮比鱼粉饲粮每只鸡少产蛋1.3kg.但饲喂一只从出壳至12周龄的母鸡,使用无鱼粉饲粮比使用鱼粉饲粮节省饲料成本2.7元,平均每只鸡年可获纯收入1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安徽白山羊超数排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安徽白山羊超数排卵方法,比较不同超数排卵(简称超排)方案和促卵泡素( FSH)给药方案对安徽白山羊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8次递减法注射FSH超排安徽白山羊,在撤栓时注射PG,平均回收卵(12.36±6.67)枚/只;而在撤栓时、撤栓后12 h注射PMSG,分别平均回收卵(14.83±5.88)、(16.13±6.24)枚/只,可见撤栓后12 h注射PMSG的超排效果优于撤栓时注射PG(P<0.05);用200 IU FSH分别按8次递减注射、8次等量注射、6次递减注射法使安徽白山羊超排,平均回收卵数分别为(22.3±10.74)、(24.0±4.16)、(16.0±2.65)枚/只,且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用Day0方案、传统方案超排,平均排卵数分别为(16.50±0.96)、(13.33±3.32)枚/只,胚胎回收数分别为(13.83±2.54)、(12.00±2.89)枚/只,2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讨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动规律,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对贵州省余庆县2006~2010年捕获的701只黑线姬鼠(雌鼠327只,雄鼠374只)分析表明:黑线姬鼠种群总性比为0.87,不同年龄组种群性比存在一定差异。亚成年组、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均可参与繁殖,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睾丸下降率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的主体,平均怀孕率为43.01%,平均胎仔数为5.11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9298,平均睾丸下降率为95.44%,均显著高于总体平均值。  相似文献   

20.
黑线姬鼠是贵州省农田区优势鼠种,为了解其肥满度变化情况,给种群数量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州省播州区2016—2022年农区鼠情监测捕获的1 054只黑线姬鼠标本肥满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平均肥满度为(3.58±0.75)g/cm3;不同性别黑线姬鼠肥满度差异极显著,不同年度黑线姬鼠肥满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下黑线姬鼠肥满度差异显著,不同年龄组黑线姬鼠肥满度差异极显著;稻田区黑线姬鼠肥满度高于旱地作物区黑线姬鼠肥满度,但差异不显著。同时,通过比较我国其他地区黑线姬鼠平均肥满度和贵州省主要鼠类平均肥满度可知,不同鼠种的肥满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