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虎杖中虎杖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考察了D101、AB-8、HPD-100、HPD-500型号树脂对虎杖苷的静态及动态吸附性能,并采用HPLC定量分析虎杖苷.结果表明:HPD-500对虎杖昔的吸附分离效果最好,上样溶液经它的吸附分离后,虎杖苷的由12.3%提高到32.0%,增加了近2.6倍.HPD-500大孔极性吸附树脂对虎杖中虎杖苷的分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介质.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虎杖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肥料种类和施肥量对虎杖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在相同的土壤、大气、水分和周边小环境的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肥料类别和施肥量2个因素对虎杖质量的影响,同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得出黔江地区虎杖最佳的肥料配比方案。[结果]在虎杖生长的出芽和拔节期,虎杖的肥料以腐熟的鸡粪和油菜枯为主,适量添加复合肥。在虎杖生长的中后期,以腐熟的油菜枯和鸡粪作为主要肥料,虎杖的产量增长快,有效成分的富集增加。[结论]油菜枯+鸡粪的肥料配方可以有效地提高虎杖根茎的产量,促进有效成分虎杖苷与大黄素的富集。因此,建议在虎杖栽培中施用油菜枯和鸡粪。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虎杖栽培研究情况,查询并梳理与虎杖栽培有关的文献资料,纵向勾勒出我国虎杖栽培研究的历史演化趋势,横向展现虎杖栽培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近20年来我国学者对虎杖栽培的研究热度逐年增高,但存在研究领域过热与空白并存等问题。今后,我国相关学者对虎杖人工栽培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种质资源调查和筛选、新品种培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虎杖种子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虎杖种子的田间繁育技术,为虎杖有性繁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浸泡时间、浸泡温度、灭菌时间对恒温全光照培养下虎杖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虎杖种子发芽率及长势的影响。[结果]浸种时浸泡时间为4 h,浸泡温度为30℃,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浸泡时间为5 min时最有利于虎杖种子的萌发;虎杖田间育苗的最佳管理措施为不使用除草剂,不施用尿素,并覆盖透明塑料薄膜进行保温。[结论]适宜的水温和足够的浸泡时间有利于虎杖种子的萌发,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种子萌发;虎杖种子为需光性种子,种子萌发必须保证足够的光照。通过覆盖透明塑料地膜提高地温的方式可使田间虎杖种子快速发芽,种子萌发前及幼苗前期不宜施用尿素等速效肥料。  相似文献   

5.
酵母发酵虎杖提取白藜芦醇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酵母发酵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提取白藜芦醇的原料预处理方式、发酵工艺及提取方法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酵母固态厌氧发酵能有效地提高虎杖白藜芦醇的提取得率,适量添加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虎杖白藜芦醇得率。较佳的虎杖生物发酵提取白藜芦醇的工艺条件为:虎杖原料粉碎过10目筛,发酵体系含水的质量分数为65%,添加糖化酶Ⅱ和SADY酵母的量分别占虎杖原料质量的0.18%和0.34%,厌氧发酵5 d,发酵后采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水溶液提取。  相似文献   

6.
5味中药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联合抑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诃子、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和何首乌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超声波处理、乙醇回流、水浴加热的方法,提取诃子、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何首乌5味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各中药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中药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诃子、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何首乌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MIC、MBC值分别为15.60~62.50,15.60~125.00mg/mL(以生药计算)。虎杖、夏枯草、紫花地丁、何首乌与诃子联合用药时,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均为0.25;虎杖与紫花地丁、夏枯草,紫花地丁与夏枯草联合用药时的FICI为1.25~2;何首乌与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联合用药时的FICI均大于2。【结论】虎杖、夏枯草和诃子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抑菌活性。诃子与虎杖、紫花地丁、何首乌、夏枯草联合应用,其抑菌呈协同作用;虎杖与紫花地丁、夏枯草,紫花地丁与夏枯草联合应用,其抑菌呈无关作用;何首乌与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联合应用,其抑菌呈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虎杖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用携带有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的发根农杆菌ATCC15834侵染虎杖无菌苗获得毛状根。对影响虎杖毛状根诱导的因素如外植体种类、农杆菌活力、培养基种类、超声波辅助时间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培养条件。通过潮霉素筛选阳性毛状根并确定最佳潮霉素浓度。结果表明以叶片为外植体,1/2MS为培养基,菌液OD600=0.8,超声波辅助5s时,虎杖遗传转化毛状根效果最佳。筛选出的毛状根经GUS染色和PCR分子鉴定表明,该方法的阳性转化率为92%。该研究优化了虎杖毛状根的培养条件,为后期实验探究建立了更加高效的虎杖转基因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银花  梁利球  沈婕  艾文利  胡宗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45-7846,7879
[目的]研究溪黄草、虎杖水煎剂对家兔的利胆作用。[方法]采用十二指肠给药,观察溪黄草与虎杖水煎剂对家兔胆囊收缩频率以及对家兔胆道括约肌紧张性的影响。[结果]溪黄草水煎剂、虎杖水煎剂均显著增加胆囊收缩频率(P〈0.01),显著降低胆道括约肌紧张性(P〈0.01)。[结论]溪黄草与虎杖水煎剂对胆囊运动有加强作用,对胆道括约肌有明显舒张作用,说明溪黄草与虎杖有明显的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7,(1):33-34
目的:研究虎杖种子播种前期不同处理方式对不同生长年限虎杖的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为虎杖有性繁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纸床恒温光照培养法。结果:不同生长年限及播种前期不同处理方式对虎杖种子的发芽能力均有显著影响。结论:生长三年以上的虎杖种子更适于作为有性繁殖材料,虎杖种子在采集后应带有宿存花被进行贮存,在播种前应将宿存花被去除后再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辅助提取虎杖中的白藜芦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景亚  李朋伟  仝艳  王宪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83-13384
[目的]优选超声波辅助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对虎杖中白藜芦醇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超声波的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45 min,提取功率为200 W。在此条件下,虎杖中白藜芦醇的提取率可以达到0.940%。[结论]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虎杖中的白藜芦醇,工艺稳定性好且简便易行,为有效提取白藜芦醇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一年生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二年生苗在5 cm×5 cm种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一年生虎杖幼苗茎粗有影响,对茎分枝数无显著影响。二年生虎杖种苗在5 cm×5 cm的种植密度下根系多、主根长、地上茎高、芽头数多,且茎粗≥(0.74±0.15)mm,芽头≥2个。这可能是虎杖种子种苗在生长过程中,种植密度、年限与虎杖种苗地下根茎长度、茎粗生长呈正相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的19份虎杖资源10个主要农艺性状及2个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虎杖的大黄素含量、虎杖苷含量和分枝数的变异系数较大,株高、主茎叶数及侧根数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主成分分析表明,12个主要性状可用5个主成分来表述,其累计贡献率达88.724%,分别归纳为株型产量因子、根型因子、分枝因子、虎杖苷-茎粗因子和优质低产因子。材料19的综合得分最高,为高产优质型材料;材料7的综合得分最低,为矮秆低产型材料。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样品分为3类。通过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对虎杖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可靠;虎杖野生资源丰富,可从中选择优质资源,为虎杖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虎杖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用携带有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的发根农杆菌ATCC15834侵染虎杖无菌苗获得毛状根。对影响虎杖毛状根诱导的因素(如外植体种类、农杆菌活力、培养基种类、超声波辅助时间)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培养条件;通过潮霉素筛选阳性毛状根,以确定最佳潮霉素浓度。结果表明:以叶片为外植体、1/2MS为培养基、菌液OD_(600)=0.8、超声波辅助5 s时,虎杖遗传转化毛状根效果最佳;筛选出的毛状根经GUS染色和PCR分子鉴定,该方法的阳性转化率为92%。该研究优化了虎杖毛状根的培养条件,为后期试验探究建立了更加高效的虎杖转基因体系。  相似文献   

14.
虎杖生物学特性及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虎杖 (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或者亚灌木植物 ,又叫斑根、斑杖、紫金龙。常生长在海拔 2 5 0 0 m以下的山沟、溪边、河边、山坡、林下阴湿处 ,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和陕西、湖北、四川等省。虎杖根茎富含如虎杖甙、白藜芦醇、大黄素、大黄  相似文献   

15.
采用SDS法和CTAB法提取虎杖的DNA,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通过单因子试验优化影响虎杖ISSR-PCR的主要参数.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的虎杖总DNA质量优于SDS法.虎杖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 μL,1×PCR reaction buffer[10 mmol Tris-HCl(pH8.3),50 mmol KCl],40 ng模板DNA,0.25 mmol·L-1 dNTPs,2U Taq DNA聚合酶,2.0 mmol·L-1 MgCl2,1.0 μmol·L-1引物.该反应体系适用于应用ISSR标记开展虎杖DNA指纹、遗传多样性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N-acetyl-5-methoxytryptamine,即melatonin(MEL)]对离体培养虎杖茎生长、根分化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3、6、12、24μmol/L MEL,观察其对扦插的虎杖外植体生长的影响,并用相应浓度的IAA(indole-3-acetic acid)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种浓度的MEL对虎杖的生长都产生明显影响,低浓度的MEL(3、6μmol/L)有助于茎、根的生长,其中在6μmol/L MEL作用下根长、根数、茎高、叶面积、生根率均达到最大或较大值;高浓度MEL(24μmol/L)对虎杖生长有抑制作用。由结果可以看出,MEL可以调节离体培养虎杖的生长,其对虎杖生长的促进作用与IAA类似。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专一性底物法,以虎杖水提液为初始培养基,经过初筛复筛获得转化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对转化菌产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得到1株特异性转化虎杖苷为白藜芦醇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为青霉菌。该菌产的酶最适p H值为5. 0,最适温度为60℃; Fe2+、Na+和Ca2+对酶活力有激活作用;虎杖苷是该酶理想的水解作用底物。利用该菌产的酶液转化虎杖原料,虎杖苷的转化率最高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药理功效。其中的大黄素具有抗菌、止咳、抗肿瘤、降压等作用,且含量较高,故常利用虎杖根提取大黄素。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虎杖大黄素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为80%(乙醇+丙酮)、1∶20(g∶m L)料液比、超声提取30 min、提取温度为70℃,测定虎杖药材中大黄素的得率为1.40%。  相似文献   

19.
峨眉山虎杖中大黄素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米洁  张兴国  程方叙  刘万仓  匙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10-15611
[目的]研究峨眉山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d.et Zucc.)中大黄素提取物收率及含量。[方法]以大黄素含量和纯度为考察指标,用95%乙醇-含水氯仿回流法提取,pH值梯度碱液萃取分离,HPLC检测含量。[结果]大黄素粗品中大黄素含量为94.90%,虎杖中大黄素收率为0.62%。[结论]95%乙醇-含水氯仿从虎杖中提取大黄素,其工艺稳定,大黄素纯度高,可作为以虎杖为原料制备大黄素的工艺。这可为峨眉山虎杖资源开发利用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红曲霉作为发酵菌种,中药虎杖作为发酵基质进行了双向发酵试验。结果表明,虎杖对于红曲霉的生长和次级代谢产物Monacolin K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发酵后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结合大黄素含量降低,而白藜芦醇、大黄素含量升高;经过发酵条件的优化,双向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虎杖用量4%,发酵温度28℃,接种量9%,发酵6 d,发酵后虎杖中白藜芦醇含量达1.29%,大黄素含量0.67%,Monacolin K含量0.48 mg/L,综合得分为0.775。与未发酵组相比,白藜芦醇含量提高了3~4倍,大黄素含量提高了约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