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化林的基本内涵是森林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出现逆向改变。国内外研究表明,过度采伐和外来树种干扰是引发森林退化的重要人为因素之一,而干旱是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退化林修复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修复方式选择、乡土树种选育和土壤微生物利用等方面。自然恢复过程高度可变,人工辅助成本较高且效果良莠不齐,在景观水平上可将2种策略互补使用,以提高修复效果,降低实施成本;乡土树种比外来树种有更好的立地适应性且生态风险较小,在大多数情况下应采取自然修复和以乡土树种为主的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综合修复措施;土壤微生物在增强土壤养分循环和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固氮微生物是最主要的成员,土壤真菌能够辅助细菌更好地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土壤微生物可以有效促进退化林分的恢复。我国森林退化现状与世界各地森林退化情况基本一致,但退化林的成因有其特殊的历史性。在退化林修复工作中应因地制宜制定修复策略,及时调整抚育间伐措施和财政补贴政策,将森林经营系统化,确保退化林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已有相关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归纳,总结了森林资源的退化成因,并介绍了森林生态自然修复技术、人工修复技术与森林土壤修复技术,以期为森林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退化林是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出现林木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现象,稳定性降低,生态功能退化甚至丧失,难以通过自然能力更新恢复的森林.近些年来,东京城国有林区因自然现象、林木生理现象和人为干扰引起林分退化,通过分析东京城森林的退化现状与特点,提出了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4.
泾川县实施三北退化林分修复以来,坚持退化林分修复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创建森林小镇相结合,尊重自然、科学修复,探索创新出多种修复模式。通过对泾川县退化林分修复模式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常见的10种模式及主要修复技术,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退化林分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详尽介绍了岫岩地区的自然概况及林业资源现状,阐述了岫岩地区退化林分现状,具体分析了蚕场退化林分、人工林退化林分及天然林退化林分的成因,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补植补造这一修复措施。提出:加强退化林分改造与修复,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是岫岩地区林业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郑璐 《森林防火》2023,(3):117-119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也成为研究热点。为改善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受损湿地,以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为例,通过解决湿地生境受损、森林和湿地植被退化等问题,旨在为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修复、生境恢复重建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掌握商洛市退化林情况,精准提升全市森林质量,持续维护好秦岭生态系统安全稳定,2022年,商洛市组织开展了全市退化林摸底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21年底,商洛市退化乔木林面积226 719.47 hm2。其中退化中龄林面积最大,占比79.15%;因生理、立地、灾害等自然因素导致的退化面积占比99.93%,远远大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退化;中度退化面积最多,轻度次之,重度最少,占比分别为38.15%、33.06%、28.79%,占比差异不大。基于此次调查结果和商洛实际,提出了更替修复、择伐补植修复、抚育修复和综合修复4种修复措施,并就修复面积、主要措施和适用对象给出了建议意见,以期为商洛市开展退化乔木林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恢复生态学及其在林区矿山植被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林区矿山开采地形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土地退化等的研究与分析,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林区矿山退化植被的修复途径.  相似文献   

9.
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盛钟 《防护林科技》2010,(1):51-53,66
通过对汀江流域上游森林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建立了森林生态环境退化区域的森林生态修复模式,以期达到恢复和改善汀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目的,并为汀江下游的森林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中针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主要目标和指标,探讨未来保护和修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开展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段遍红 《绿色科技》2021,(7):124-125,130
指出了林木退化是森林生长衰竭的自然现象,引起林木退化的原因很多,如病虫害侵蚀、自然衰亡、人为破坏等。修复是重现退化林生机的有效方法,只有及时做好补植补造工作,才能阻止林场林木退化。概述了甘州区九龙江林场现况,分析了林场退化林的形成原因,并针对林场退化提出了乔木、灌木、沙漠草搭配逐级恢复的相应修复对策,以期促进甘州区九龙江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辽河平原区的防护林担负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水源涵养等关键作用,但因干旱、严寒、农业生产干扰和森林病虫害等原因发生了大面积、不同程度的林分密度减小、长势衰弱、防护功能下降等退化现象,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预防和修复退化防护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退化森林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会给自然生态系统绿化修复带来很多困难。研究了如何使用自然恢复与人工重建技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绿化,通过分析目前常见的自然恢复与人工重建技术,分析如何将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绿化修复结合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绿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林业人的不断努力,我国林业发展形势喜人,森林面积显著增加。可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营造的三北防护林,正陆续进入成熟期或过熟期,老化、退化不可避免,生态防护效益有所下降甚至丧失,因此,退化林修复改造必须提上日程。文章就退化成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退化林修复改造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草地植被退化以及治理修复技术,该文对草地退化和治理相关文章进行整理与归纳,总结了近年来退化草地植被修复的案例,对如何应对退化草地展开了对策讨论,为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引起草地植被的退化,超载过牧是草地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围栏封育、补播、施肥、灌溉以及鼠害防治等是主要常见的草地...  相似文献   

16.
泥炭地是重要的自然湿地类型,具有固碳、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侵蚀、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排水疏干、过度放牧和基础建设等强烈的人为干扰,全球泥炭地面积不断缩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碳源。文中从水文修复、植被修复和生态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综述了欧洲和北美国家退化泥炭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结合若尔盖湿地修复技术现状进行了研究展望,旨在为我国高原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连转红 《绿色科技》2020,(3):157-158
指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过采用退耕还林方式,构建了一套系统、完善的防护林体系,并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45.33%,但是,由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仍然有比较严重的防护林退化现象,因此,为了充分的利用防护林生态的优势和价值,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护林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退化防护林改善项目的必要性,其次,从水资源短缺;土壤质量差;林分生理过熟;栽培管理不当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防护林退化原因,从抚育改造;择伐改造;更替改造等方面提出了防护林退化的修复策略,希望为防护林的修复改造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敖汉旗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全旗总土地面积124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601万亩,森林覆盖率44.07%。由于近年来连续极端气候条件影响,导致全旗出现大面积的退化林分,据调查现有退化林分202.1万亩,占林分总面积的38.69%。根据这一现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划分林分退化等级,因地制宜,确定修复类型,提出了适宜该地区的退化林分改造技术措施,然后按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分区域、分类型安排年度改造计划。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形成原因,研究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退化林分现状、修复改造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总结了山西省在“三北”防护林工程退化林分修复改造中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邓军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4):207-212
昭通市草地以山地草甸为主,草地生态系统脆弱,管理水平和建设能力不高,退化草地修复难度大。昭通市现有草地面积116 079.33 hm2,其中退化草地面积6 992.10 hm2,占全市草地总面积的6.02%。退化草地主要以轻度退化为主,面积4 221.00 hm2。草地退化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有害生物侵入、生态环境脆弱和气候因素。文章给出近自然修复、人工促进修复、人工草地建植和综合修复等退化草地修复措施,并提出加快草种基地建设、规范草地管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等草地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