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休眠茄子种子发芽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娟  宋代朝 《种子科技》2002,20(5):285-286
以济南市种子公司当年刚收获的鲁茄3号休眠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发芽温度、发芽床、发芽床用水三因素对休眠茄子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茄子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条件是发芽温度25℃,发芽床砂中,发芽床用水为0.3%的KNO3水溶液。  相似文献   

2.
据菜农反映,新采收的茄子种子马上用于育苗时,出苗缓慢、幼苗参差不齐、出苗率低,即存在一定的休眠现象.生产上常常造成种子的大量浪费,或延误农时,给菜农造成巨大损失.由此引起的菜农和种子经销商之间的纠纷也屡见不鲜.为此,笔者选用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几个茄子品种,进行破除茄子种子休眠技术的研究,为休眠茄子种子检验和育苗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种子发芽力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种子销售定价的重要根据之一,但刚收获的茄子种存在着一定时间的休眠,如果按GB/354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的标准发芽条件做发芽试验,它们的发芽力都不高,不能真实的反映种子的实际发芽力,这给种子检验、经营工作者带来很大的不便,成为当前休眠茄子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试验从种子发芽温度、发芽床、发芽床用水三方面人手,以探求休眠茄子种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为种子检验、经营工作者提供可靠适用的休眠茄种发芽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4.
刘红娟  宋代朝 《种子》2002,(5):90-90,92
本试验以我公司当年刚收获的休眠茄子种“鲁茄三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发芽温度,发芽床,发芽床用水三因素对休眠茄子种发芽势及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茄子种最适宜的发芽条件是:发芽温度;25℃,发芽床,砂中,发芽床用水,0.3%的KNO3溶液。  相似文献   

5.
观赏植物种子的休眠因素和破眠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种观赏植物的种子都具有休眠特性,表现为新收获的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发芽速度慢,发芽不整齐,发芽率低,甚至不能发芽。这种特性是观赏植物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利于其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但在应用时,却给种子发芽试验和播种育苗带来很大的困难,有时会造成种子的大量浪费。分析观赏植物种子的休眠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打破休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观赏植物种子的休眠因素1.1胚休眠主要是胚发育不完全或生理休眠造成的。胚发育不完全有些观赏植物种子虽外观形态已成熟,但种胚并未发育完全,不具备发芽能力。如兰…  相似文献   

6.
不同处理方法对水稻恢复系休眠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处理方法对水稻恢复系休眠特性的影响四川省营山县种子质检站(638150)王方明张继春何素华目前,用于“三系”杂交稻制种的多数雄性不育恢复系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种子收获后,一般品种的休眠期为2~3个月,例如明恢63、川恢802等;个别品种的休眠期长达...  相似文献   

7.
荚蒾属(Viburnum)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荚蒾属植物的种子具有普遍的休眠特性。其休眠类型主要有:上胚轴休眠的深度简单生理形态休眠和浅度生理形态休眠;种子不经过任何处理就可以萌发的形态休眠;种皮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机械休眠以及果肉高渗透压造成的物理休眠。从植物分类学角度上归纳了目前研究的多个荚蒾属植物种子的特性,并介绍了研究荚蒾种子萌发特性的方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属种子萌发特性提供参考。总结了荚蒾属植物种子萌发物候学特性和打破荚其休眠的一些方法,为荚蒾属植物的采种和播种提供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紫椴种子休眠原因并找到休眠解除方法,以紫椴种子为材料,对其透性、萌发特性及休眠解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种子透性试验结果表明,紫椴种子经浓硫酸处理后透性增加,吸水率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特性试验显示,紫椴完整种子萌发率为0,去掉种皮后,保留完整胚乳的种子萌发率为4.0%,切除部分胚乳(根尖未露出)的种子萌发率为23.3%,剥除胚乳帽露出根尖的种子萌发率为84.7%,离体胚萌发率为100%,此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存在休眠,但其种胚并不存在休眠,其休眠是由胚外因素导致,胚乳(尤其是胚乳帽)是造成紫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解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浓H2SO4处理15 min+500 mg/L GA3溶液浸泡12 h+低温层积30天,可使紫椴种子发芽率达92.0%,可作为快速解除紫椴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综上,紫椴种子的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性障碍,但胚乳帽是造成其休眠的主要原因,使用浓H2SO4处理+GA3浸泡+低温层积的综合处理方法可在30天内解除紫椴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9.
李玉环 《种子》2017,(5):101-104
以破除休眠的狗尾草种子为材料,研究7个老化时间、相对湿度(20%、30%、50%、60%、80%)人工胁迫处理对种子萌发及幼苗胚芽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湿度条件,胁迫7、9、11、13d的种子萌发率逐渐降至0,表明增加胁迫时间抑制种子萌发.在80%湿度下胁迫4种时间的狗尾草种子萌发率变异系数、死亡率和休眠逐渐增高,胚根和胚芽鞘的长度均低于对照,表明种子出苗整齐程度和诱导进入次生休眠受高湿条件的影响,80%湿度为种子萌发力衰退的临界湿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魏种子休眠特性及发芽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TTC染色法及白菜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新疆阿魏种子的休眠特性及温度和GA3对其休眠的破除。结果表明,新疆阿魏种子具有较高活力(80.8%),但种子中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成分;低温和GA3均可一定程度地解除新疆阿魏种子的休眠,但二者协同作用效果明显,其中以4℃和500 mg/L GA3的处理组合为最佳,处理50天后发芽率达到了60.0%。  相似文献   

11.
芍药属植物种子双重休眠特性与破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属植物种子具有上胚轴和下胚轴双重休眠的特性,对育种工作的进行和种质资源的保护造成了较大的障碍,关于其休眠机理及破眠技术亟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归纳分析了芍药属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萌发特性,该属植物主要休眠原因包括外源因素(胚以外的组织的限制)及内源因素(胚本身的限制)两方面;常见的破眠技术有机械破皮、变温处理等物理方法以及化学试剂处理等化学方法,另外也介绍了一些综合方法,本文对提高芍药属植物播种萌发率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块茎休眠及萌发过程中几种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马铃薯脱毒试管薯为试验材料,研究块茎休眠和块茎顶芽萌发生长过程中几种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块茎贮藏过程中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消长,与块茎形态上的休眠及萌发有密切关系。处于休眠期间的块茎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很低,随着休眠的解除及顶芽萌动活性逐渐增强,当顶芽开始生长时活性再镒降低;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在块茎休眠时活性较高,顶芽萌动后活性迅速下降;不同品种间这四种酶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伏毛铁棒锤种子休眠与破除休眠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伏毛铁棒锤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利用TTC法测定伏毛铁棒锤种子活性;流水冲洗种子、不同层积方式处理、赤霉素浸种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测定伏毛铁棒锤种子提取物对白菜、伏毛铁棒锤种子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伏毛铁棒锤种子生活力可达到90%,14 h种子吸水达到饱和,种皮透水性较好,种仁粗提物浓度为0.8 g/mL时,白菜种子发芽率仅为38.3%,说明种子含有内源性抑制物质。流水冲洗种子可以部分地去除抑制物,提高萌发率;低温层积和变温层积可以有效地打破休眠,尤其低温层积,发芽率达到79.67%;200 μg/mL赤霉素处理24 h对种子萌发效果最好,发芽率高达8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形态解剖、破损种皮以及激素处理等,探讨铜钱树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铜钱树种子存在硬实现象,空瘪粒也较高。铜钱树果壳和种皮存在机械障碍,水分难以透过果壳,种皮表面存在蜡质层,对水分和空气有一定阻碍作用,未经赤霉素处理的种子较难萌发。铜钱树种子休眠主要由果壳、种皮限制以及生理休眠导致。赤霉素、过氧化氢浸泡1h和60℃热水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均可破除种子休眠,促进萌发,但以100~150mg·L^-1赤霉素浸泡24h为打破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且发芽率最高,为44.1%。  相似文献   

15.
槭树属植物种子休眠因素及打破种子休眠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槭树属植物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休眠因素总体概括为3个方面:果皮、种皮透水透气性差,存在机械障碍;果皮、种皮及胚存在萌发抑制物;胚存在生理后熟现象.解除槭树属种子休眠,提高萌发率的主要方法,包括机械和水处理、层积处理、化学物质处理、离体胚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冯国明 《种子科技》2010,28(12):44-45
在促成栽培中,由于低温和短日照,易诱导草莓植株休眠。因此,在促成栽培中,抑制其休眠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半促成栽培中,保温开始时期草莓植株正处于休眠期。因此,打破休眠是半促成栽培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种子休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而影响种子休眠的因素众多,其中ABA在种子休眠的形成和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总结分析了水稻种子休眠相关QTL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同时探讨了水稻种子休眠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以期为进一步发掘、利用控制水稻种子休眠的基因和选育抗穗发芽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桔梗种子休眠解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桔梗种子内含有活性较高的萌发抑制物质,使种子处于休眠状态,新鲜种子在适宜条件也不易萌发,常给生产和科研工作带来不便.通过研究外源物质对桔梗种子休眠的影响,以探讨种子休眠解除方法,结果表明:20-100 mg/L 6-BA浸种明显抑制种子萌发;KMnO4、H2O2和NAA浸种对种子萌发和解除休眠无显著作用;KN03和GA3浸种显著促进种子萌发,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其中以O.5%KNO3和250mg/LGA3浸种24 h效果最佳,是解除桔梗种子休眠的2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小麦胚休眠的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麦种子休眠解除的机制,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解除休眠前后的小麦胚在ABA和H2O2中的蛋白质表达情况.H2O2能打破种子休眠,而ABA则使种子保持休眠状态.比较2D图谱后,利用MALD1-TOF-MS鉴定了10个在不同处理间表达丰度差异显著的蛋白点,其中一些蛋白在已知的种子萌发中起重要作用.种子休眠的解除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涉及环境胁迫反应(胚发育后期丰度蛋白、NAD(P)H脱氢酶)、细胞循环(生长素反应蛋白)、信号转导(钙调素相关蛋白)和贮藏蛋白(2S种子清蛋白)代谢等生理活动.为研究H2O2打破小麦休眠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RAPD技术研究弱秋眠性紫花苜蓿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42个供试品种中选出生长势良好的半秋眠、不秋眠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13份,用RAPD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个随机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数目在1~14条之间。其中12条引物占所用引物的40%,在13份材料中共产生分子量不同的126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条带116条,占92.06%。说明半秋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