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湖北农机化》2011,(1):63-63
该机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生物质能技术研究中心借鉴吸收国外相关先进技术,面向我国生物质能行业快速发展对棉秆原料规模化工业利用市场需求,首次自主集成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专门用于棉秆收集的系列高效设备。  相似文献   

2.
《农机具之友》2009,(2):19-19
中农机4MG-275型自走式棉秆联合收割机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生物质能技术研究中心(电话:010—64883431)借鉴吸收国外相关先进技术,面向我国生物质能行业快速发展对棉秆原料规模化工业利用市场需求,首次自主集成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专门用于棉秆收集的系列高效设备。  相似文献   

3.
依思 《农机具之友》2008,(12):16-16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了白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机,该机实现了棉秆直接收割、切碎、集箱、自卸等一体化作业,将棉秆的传统收获环节浓缩成整株拔取铺条、捡拾联合收获两个环节,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为棉秆资源规模化工业利用提供了原料收集技术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4.
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对总体结构、底盘配置及喂入切碎机构进行了设计和参数计算,采用纵向对称配置、简化喂入机构、交错对称布置切碎滚筒动刀等方法,实现了棉秆收割、切碎、集箱、自卸的一体化.试验结果表明作业流程安排合理,适用性较好,是棉秆资源规模化工业利用的适用设备.  相似文献   

5.
我国棉花秸秆收获装备及收储运技术路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秸秆是一种优质的生物质资源,但棉花秸秆收储运难度大、成本高,制约了棉秆规模化利用产业发展.通过分析我国棉花秸秆收获装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现存的3条棉花秸秆收储运技术路线,并对3条技术路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 为推进我国棉秆规模化工业利用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一、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机械化的作用秸秆收储运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秸秆收储运装备来满足秸秆规模化利用的需要,改善秸秆收储运经营条件,不断提高秸秆收储运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秸秆收储运机械装备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是秸秆规模化工业利用工程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秸秆农业生产和工业化利用的纽带,秸秆规模化工业利用只有依靠机械化的收储运手段来保证。秸秆收储运机械化既是一个技术发展的过程,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棉秆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收获后遗留在田间的棉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能源。棉秆收获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棉秆收获技术与装备的滞后,制约了棉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阐述了发展棉秆机械化收获装备的意义,对国内棉花秸秆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现状进行总结探讨,并结合项目实施经验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棉花秸秆是棉花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也是重要的农业可再生资源。棉花秸秆收获加工及循环利用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棉秆收获、粉碎、压捆贮存、压块贮存、机械化收集、无害化环保气化等技术。  相似文献   

9.
4MG-275型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机切碎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当前棉秆分散、收储季节性强的特点,现有小型棉秆收集设备已满足不了棉秆工业化利用的要求,因而研究开发了适应我国棉秆收集现状的棉秆联合收获机。其中,切碎装置为整机的关键部件。对棉秆联合收获机切碎装置的类型和结构进行研究,设计了适合棉秆切碎的平板滚筒式切碎器,并对切碎装置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确定其理论切碎长度为27mm,切碎滚筒直径为600mm,滚筒长度为720mm,转速为1 165r/min。试验结果表明:该切碎装置具有切碎性能好、切碎质量高以及工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是良好的可再生能源,为有效地解决农作物收获后秸秆的收集处理问题,实现秸秆规模化工业利用,设计了一种侧牵引秸秆捡拾小方捆打捆机。介绍了设备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系统阐述,确定了主要设计参数和一些部件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收获期的棉秆根部直径和土壤硬度对棉秆拉拔阻力的影响,为棉秆拔秆收获机械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在山东省无棣县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进行了棉秆拔秆试验,采集了棉秆拉拔阻力、根部直径和土壤硬度的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长时间跨度里,棉秆的拉拔阻力变化很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已采集的6批次数据中,第2批次(2014.12.26)棉秆拉拔阻力最大,单株棉秆最大拉拔阻力为1031.6N,平均拉拔阻力为679.0N;第6批次(2015.03.21)棉秆拉拔阻力最小,单株棉秆最大拉拔阻力达到471.1N,平均拉拔阻力为340.76N。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表明:同批次的棉秆拉拔阻力与棉秆根部直径成正相关关系,直线回归关系不显著;同批次的棉秆拉拔阻力土壤硬度成正相关关系,直线回归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棉秆起拔机拔断率高、起拔后铺放散乱的问题,基于带夹原理设计了一种前置式皮带夹持输送棉秆起拔机。该机关键部件为起拔输送机构,作业时通过皮带将棉秆夹持拔出,随后将其输送至机具一侧,有序铺放到地面上。首先分析棉秆起拔过程中产生漏拔及拔断的原因,其次进行拔秆机理理论分析,确定影响拔秆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取值范围。在棉花高度为750mm、根部直径为10mm、棉秆含水率为25%~35%的试验地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棉秆起拔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参数组合为机具前进速度2.27km/h、张紧量71.26mm、主动轮转速244.98r/min,此时棉秆拔断率为3.53%,棉秆漏拔率为5.09%。验证试验表明,在参数组合为机具前进速度2km/h、张紧量70mm、主动轮转速250r/min条件下,棉秆拔断率为3.67%,棉秆漏拔率为5.32%,与优化值相对误差均小于5%,证明样机设计合理,满足棉秆整株起拔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视景仿真的联合收获机虚拟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轮式联合收获机作业过程中所受驱动力、行驶阻力以及作业阻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轮胎模型、路面模型以及作业过程受力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获得整机运动姿态曲线。基于视景仿真驱动平台,建立包括农田、道路、树木、草地等地表环境的逼真虚拟场景,并导入合理简化后的联合收获机整机视景仿真模型,利用Vega API编程接口实现整机在虚拟场景中的运动姿态交互控制,使视景仿真结果更符合实际,为研究联合收获机交互式集成虚拟试验平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胡亚娟 《农机化研究》2019,(10):111-115
以液压式联合收割机电气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联合收割机工作原理,设计了液压式联合收割机液压系统及其电气系统的整体结构,实现了电气控制系统的PLC设计。收割试验结果表明:在联合收割机作业过程中,切秆刀具、一级二级喂入的转速比较平稳,切秆刀具转速在730r/min上下,未出现异常情况;系统有效降低了小麦漏割和漏粮现象,损失率在3%以下,验证了液压式联合收割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具有越障性好,对松软、潮湿土壤作业适应性强,侧向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而传动系的设计在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产品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基于知识工程技术,提出了适用于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传动系设计的知识获取与分类方法,将传动系设计知识分为公式类、参数类、选型类、表格类和图形类。根据传动系设计知识具有因果关系明确、结构鲜明等特点,采用产生式和框架式知识表示方法分别对设计知识进行了表示。依据知识的分类,提出了设计知识的存储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传动系设计知识库,并基于Visual Studio 2008平台开发了知识库管理系统。应用所开发的知识库,设计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地设计出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新产品的原型,缩短设计周期,节约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丘陵山区稻油联合收获机的发展是实现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作物的农艺性状与物料特性是机器结构与参数的设计基础,也是影响联合收获机脱粒和清选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此,对丘陵山区早稻品种和平原地区迟熟中粳稻品种的水稻特性进行了试验和对比分析,并对丘陵山区油菜农艺性状和物料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农艺角度为丘陵山区的稻油...  相似文献   

17.
联合收获机导航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联合收获机导航数据的多样性,设计了一种双串口结合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网络,采用多线程编程技术解决实时性和多任务的处理要求,设计了软件平台工作流程,制定了有效可靠的CAN总线通信协议。系统主要采集车辆的GPS定位信息、车辆姿态信息、车辆行驶速度以及前轮的转角。试验表明,系统工作正常,通信可靠,能够实现导航数据的实时采集。  相似文献   

18.
针对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收获方式不适用于牧草种子的收获,同时由于豆科牧草种子和禾本科牧草种子的物理特性不同,我国现有的自走式牧草种子专用收获装备主要适用于收获豆科牧草种子,对于禾本科牧草种子收获质量较差、损失率较高等问题,在9ZZ-2.4型自走式牧草种子收获机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可与豆科采集台互换的禾本科牧草种子采集装置,结构简单、操控方便,各项技术参数与原有收获机匹配良好,具有广泛转化和示范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