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已定位的两个SSR标记phi116和umc1044对CML270×掖478的145个F2:4家系进行玉米抗纹枯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表明,单个标记和两个标记选择对抗病家系和感病家系中选率差异不大。利用phi116和umc1044分别选择与抗病亲本CML270相同带型的家系,抗病家系中选率分别为27.3%和20.0%,选择与感病亲本掖478相同带型的家系,感病家系中选率分别为95.8%和93.3%;同时使用phi116和umc1044时,抗病家系中选率为29.5%,感病家系中选率为93.8%。利用标记phi116和umc1044对玉米纹枯病抗病材料进行早代选择是有效的,可淘汰大量感病家系,大大减轻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QTL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以黄早四(抗)×掖107(感)的F2分离群体(184个单株)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具有65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 覆盖玉米基因组1333.3 cM, 标记间平均距离20.5 cM. 通过人工接种鉴定评价184个F3家系对SCMV引起的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反应. 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抗病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结果共检测到3个QTLs,  相似文献   

3.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46份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进行了两年抗甘蔗花叶病毒鉴定,筛选出高抗系8份(K22、CN962、P138、齐318、中自01、金黄96B、齐319、Pa405),抗病系7份(旱21、中自03、旱23、农大178、获白、K12、黄早四).用SSR标记研究了46份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49对引物共检测出16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10个,  相似文献   

4.
玉米SSR连锁图谱构建和抗弯孢菌叶斑病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及软件Mapmaker3.0,Mapdraw2.0和QTLMaper1.6对齐319和掖478及其F2∶3家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总长度1 638.7 cM,包含114个标记,平均两个标记间的距离为14.37 cM.在所做标记的附近得到5个QTL,分别位于第2,3,5,6,9条染色体上,能解释表型变异的36.21%,21.6%,39.41%,20.67%,30.54%,而且均检测出加性效应.另外,还发现QTLs之间表现出上位性互作.  相似文献   

5.
玉米抗纹枯病QTL定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玉米自交系R15(抗)×掖478(感)的229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46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全长1 666 cM,平均图距11.4 cM。通过麦粒嵌入法对F2:4群体进行人工接种纹枯病菌,并以相对病斑高为病级划分标准鉴定了玉米纹枯病的抗性。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抗病QTL及遗传效应,共检测到9个抗性QTL,分布于第1、2、3、4、5、6和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表型方差的3.72%~7.19%,其中有2个QTL位于染色体6.01抗病基因簇附近。  相似文献   

6.
玉米抗灰斑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灰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此病的有效途径.1年内在3个灰斑病重发区选取64份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灰斑病鉴定,分别筛选出高抗、抗病和中抗自交系2份、15份和12份.采用集团混合分组分析法,分别以10个抗病和10个感病玉米自交系基因组DNA构建抗病基因池和感病基因池.从100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54对在抗感基因池间呈多态性的引物,进一步在组建抗池和感池的20份自交系之间检测到8个多态性片段.通过片段的回收、克隆和测序,将其中的P51M38-100扩增片段转化为SCAR标记(SCAR-100).利用SCAR-100标记分析64份玉米自交系的基因型,结合田间抗病和感病表型进行相关分析,卡方测验表明SCAR-100标记与抗灰斑病显著相关.采用Mo17×黄早四群体(190个F2单株)和X178×B73群体(181个F8家系),结合已构建的SSR和AFLP标记连锁图谱,均将SCAR-100标记定位于第3染色体上,分别位于SSR标记umc1399-bnlg1754和umc1320-bnlg1754之间.开发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玉米F2群体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万雪琴  潘光堂 《作物学报》2006,32(9):1391-1396
以优良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抗感杂交组合(R15×掖478)的F2群体为材料,构建了239个分子标记(包括151个SSR标记和88个AFLP标记)的玉米分子连锁图,覆盖全基因组3 463.5 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14.5 cM。在239个标记中,16个SSR标记和9个AFLP标记表现偏分离(P<0.05)。在4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发现5个偏分离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phi116和umc1044标记选育抗纹枯病玉米品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为解决玉米纹枯病抗病育种工作中人工接种鉴定困难、选择效率低等问题,利用第7和第1染色体上与抗病QTL紧密连锁的两个标记phi116和umc1044对(CML270×478)×CML270回交后代13份BCF6:7选系进行了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发现,2份选系与478具有1条相同带型,1份与478具有2条相同的带新型;另10份选系与CML270具有相同带型。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依据标记推断为不抗病的3份材料表现为感到高感纹枯病,而其余10份表现从感到高抗,带谱与病性指数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0.6625>r0.01=0.64,从中获得高抗玉米纹枯病选系478C4-2-2、478C4-2-3、478C4-2-4。配合力分析表明,478C4-2-2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所配组合渝单24在2006年已通过重庆市审定。研究表明,标记鉴定和表型鉴定相结合,选择玉米纹枯病抗病自交系是完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SRAP标记分析甘蓝型油菜多态性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采用SRAP标记对甘蓝型油菜品种1141B、垦C1、32B和32C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3~36对比较清晰的扩增带,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419条扩增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20.95条。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多态性带116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3~10条,平均5.8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带的比例为18.75%~38.89%,平均为28.23%。用24对引物组合对组合1141B×垦C1构建的F2群体各单株多态性进行了分析,F2群体多态性标记75条,平均为3.12条。用卡平方测验检测F2群体各单株标记基因型频率是否偏离了期望比例1∶2∶1(共显性标记)和3∶1(显性标记)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仅有1个SRAP标记偏离了1∶2∶1分离规律,仅占1.33%。试验结果表明,SRAP标记适于进行油菜品种的多态性分析和图谱构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玉米抗矮花叶病QTL定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玉米自交系X178(抗)和B73(感)组配的F2群体(234个单株),构建了包含249个SSR和AFLP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全长1 659.3 cM,平均图距6.58 cM。采用人工接种法对216个F3家系在苗期、拔节期和抽雄期分别进行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抗病QTL与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在3个发育阶段检测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