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国内主要的奶制品企业如伊利、蒙牛近日表示看好2009年的全国乳品市场,同时将要加强奶站托管,控制奶源和收购,重点确保奶源安全。四川本土的新希望乳业和菊乐乳业也表示,2009年将是乳品企业大休整阶段,企业也将有一系列动作。  相似文献   

2.
黄强 《中国乳业》2013,(11):60-61
最近原料奶供应的短缺和对新西兰奶粉进口的禁令导致国内乳品企业成本大幅上涨,国家工信部编制的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重组方案,目标是5年后,将国内奶粉加工企业整合为50家左右,这无疑在乳业市场扔下一枚重磅炸弹。大部分中小型乳品企业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倍感经营的危机和压力。如何在本次奶源危机中逆势发展,困扰着这些乳品企业。  相似文献   

3.
乳业当自省     
当前全国乳业的“烧、杀、抢”现象,真是发人深思. “烧”--导致乳品企业乃至整个乳业行业的经济效益大滑坡; “杀”--导致部分地区、部分农户忍痛“杀牛”或者卖牛;“抢”--导致原奶价格攀升,中小乳品企业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4.
“占山为王”似乎是对许多区域性企业经营目标的概括性说法,但是,一谈到乳品领域的区域性中小企业,似乎与国内大牌乳品企业的明显区别就是他的核心产品业务主要是以巴氏奶为主,大家都习惯性把他们区别为“城市型乳业”和“资源型乳业”,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当前地方性品牌企业与全国性品牌企业的市场行销状况和资源供应链和管理等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2008年企业的销售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二线乳品企业,相信很多企业高管都会说保平争利,先活下来。毋庸置疑,2008年是乳品行业发展比较困难的一年,更是除去蒙牛、伊利、三鹿、光明等乳业巨头之外的众多二线乳品企业发展的冰川期,在奶源压力未曾缓解的情况下,国家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又发布了价格干预办法,如此一来,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中国乳企不堪重负的成本压力、媒体无情的揭示、政府强力监管、外资入侵搅局、乳业价格厮杀、行业微弱的呼声,莽撞的少年何时才能变得更理性起来?目前,我国近1600家的乳品加工企业,30%左右的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点.另有30%的企业出现亏损。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690个,其中日处理鲜奶能力在300吨以上的企业有58个.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78个。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2005年为21.7公斤,世界人均年消费乳制品200公斤。然而正因“国人平均太少,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前些年,一再鼓吹乳业是“朝阳产业”、“黄金产业”的报道在2006年的腥风血雨中销声匿迹了。日落西山的乳业利润,让欲想进入乳业的国内资本都望而却步;早年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下已涉入乳业的财团,现在却成了烫手的山芋:土生土长的乳业不是面临十面埋伏,就是已遍体鳞伤。对于伊利、蒙牛、光明这些志在天下而且也有底气“高筑墙广积粮”的乳业巨头来说,投资于原奶基地、牧场园区这样的基础项目虽然不可能立竿见影,却可以凭借股市的资本决战奶源价格.最先是OEM合作地产扩展到全国生产正式布子,这已不是一件难事;地方品牌企业从盲目扩张转而进入保卫家园、“老实”经营自己发家时的一亩二分田.但新的一轮围城之战已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乳业经历了2008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冲击,2009年乳品行业的"冬眠期",2010年和2011年行业重新洗牌、乳品市场净化,2012年全国型乳品企业向高端产品的进一步跨跃和区域型乳品企业的低温转型,2013年原奶价格飙升、乳品企业向用奶量较低的乳饮料转型,2014年婴儿奶粉行业重新洗牌和液态奶的价格大战,2015年,中国乳业将何去何从?根据国内乳业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十大发展趋势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俞燕  王兆锋 《中国畜牧杂志》2007,43(10):15-17,21
随着行业洗牌过程展开,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我国乳品行业的竞争将体现为行业龙头之争,中小乳品企业日渐成为乳业市场的弱势群体,企业发展面临生死考验。中小乳品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调整企业竞争战略,研究竞争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乳业近些年的迅猛发展.各乳制品厂家的竞争也愈演愈烈,这也随之带动了与其相关的加工及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的国内乳业竞争的焦点都集中在奶源争夺、市场抢占和技术升级几个方面,除少数几家乳业巨头外.大多数乳企都在寻找着将自身有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寻找生存和发展空间。由于资金的有限.他们要想改变现在“技术条件有限”的乳制品发展的“瓶颈”.就需要选择性价比优良、运营成本合理的乳品加工包装机械,由于国外产品价格昂贵,他们就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价格相对便宜的国产乳品加工包装机械上。  相似文献   

10.
景娥 《中国奶牛》2010,(4):7-10
宁夏乳品企业依托地区奶源优势,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但在进一步扩大市场边界的过程中竞争优势却不明显,企业缺乏品牌竞争力是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品牌竞争力相关理论,对宁夏乳业品牌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宁夏乳品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策略,以期对引导宁夏乳业市场健康理性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液态奶高歌猛进,一批乳品企业在急速放量的市场空间中,获得了高速的成长.有关专家分析后认为,2004年乳业将从急速放量中开始转入盘整,行业将呈现九大走势:走势一:乳品价格波动幅度不大今年,乳品的价格虽有起伏,但波动幅度不会太大。中国乳业的价格战对奶业发展绝对没有好处,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而中国乳业将在两年之内重新洗牌,任何企业都会稳走稳打,走好这一年极为关键。走势二:终端投入加大,广告投入慎重2004年,乳品企业在奶源建设及对消费者终端服务上的投入力度将加大。乳业对媒体的广告投入不会过大,虽然乳品行业出了标王,但大…  相似文献   

12.
新疆乳品业拥有优越的资源,却始终处于我国乳品业竞争的劣势地位,根本原因在于新疆乳品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为了提升新疆乳业品牌竞争力现状,本文以R乳业公司为例,从品牌定位、品牌产品结构、品牌营销策略、品牌运营能力、品牌盈利能力、品牌技术状况等方面分析了R乳业公司品牌竞争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市场规模,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产品渗透率;建立产品的科学促销模式;抓好优质、安全的奶源基地建设;抓住向西出口的契机,开拓国际市场等建议,以期对R乳业今后健康理性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河北畜牧兽医》2005,21(9):6-7
乳业在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后,现在却问题频现。继光明之后,三鹿也发生早产奶事件。尽管有关企业声明标注日期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但是所依据的规定是否合理,却引起广泛争议。乳业的行业规则存在漏洞,而两个行业协会直接的矛盾以及背后的利益冲突也隐约可见。兴业证券研发报告认为,乳业的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大潮退去之后,业内企业应将注意力从规模扩张转向内部整合,提高自身效益,由于乳业缺乏有统治力的品牌,产品之间缺乏差异化竞争。行业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而奶源质量安全成为乳品质量安全链的第一环节,未来更应受到业内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成本高涨将是今年困扰乳业发展的难题。日前,人大-利乐奶业研究中心在“2008中国奶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一份乳品行业报告,指出连续近十年高速增长的乳业已进入调整期,成本高涨、奶源紧缺等成为了困扰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何芳 《中国乳业》2007,(10):18-20
随着中国乳业的发展与成熟,我国乳业的竞争正逐渐从终端竞争转向全方位的竞争,包括品牌、新产品创新、奶源、渠道、生产及配送能力等综合实力的较量。市场上乳制品价格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各种促销活动接连不断,而乳  相似文献   

16.
《北方牧业》2006,(23):28-28,27
<正>奶源基地是乳品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记者了解到,现在一些乳制品企业只注重上加工项目、注重奶制品市场开拓,却不注重奶源基地建设,鲜奶不够时就跑到其他乳业巨头辛辛苦苦多年培育的奶源基地去高价“抢奶”。据了解“抢奶者”每斤鲜奶的收购价比三鹿多几分钱,和奶农也没有稳定的购销合同,更别说向奶农提供奶牛饲养、疫病防治各种服务了,加工厂要奶时就高价抢,不要时就没了影,“抢奶”搅乱了鲜奶市场,奶农是比较现实的,哪家价格高,就邀到哪家,“抢奶”误导奶农追逐眼前利益,放弃增加技术含量、提高奶牛单产“质量效益”之路,更为严重的是,到了收奶旺季,有些乳品企业自动降低了收奶的质量标准。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认为,这种“游击队”式的抢奶活动,损害奶源基地的良性  相似文献   

17.
胡朝阳 《中国乳业》2007,(1):55-55,57
中国乳业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各大乳品企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奶源稀缺问题纷纷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得奶源者得市场”成为乳品企业的一句至理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乳品加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奶源,而优质奶源离不开奶源基地,奶源基地为  相似文献   

18.
乳业是是以种植业为前提、奶牛养殖业为基础、乳制品加工业为龙头的长链条产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乳业发展,把乳业作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产业,我国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乳业发展。在达州市乳业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2007年底存栏奶牛8715头,奶产量10158t,城镇人均奶占有量6.6kg。但在这一模式下,奶源基地与乳品加工企业缺乏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宏观调控乏力,没有建立强有力的协调平衡机构,任由市场配制资源,致使乳品加工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奶源基地处于弱势地位,奶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奶源基地难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牧业资讯坊》2005,(10):1-2
前些年,我国乳业市场可谓是热闹非凡,先是“奶牛价格大战”,随后是“奶源大战”,继而又是“广告大战”、“无抗奶之战”,“保鲜奶与还原奶之战”,各种“战役”打得人们眼花缭乱。而作为竞争“主角”的各大乳品企业,纷纷动用资本利器,采取“跑马圈地”、“有奖促销”等战略,扩张奶源基地,抢占消费市场。中国乳业如何发展,决非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它一面涉及到消费者的健康,一面关乎着奶农的根本利益。但是,近一个时期,一些企业使用复原乳生产加工液态奶,在产品标识上误导消费,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农牧民的合法权益,影响了我国奶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的颁布结束了液态奶生产经营市场的混乱,使中国奶业的发展再次步入良性正常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1乳业移动营销的可行性 通常,我们认为,产品研发、渠道撑控、品牌传播、奶源保证是保障乳品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处于有利位置的必要因素。在整个产业链中,企业最终的目的是将产品投放到市场,通过各种营销手段,让消费者购买,将产品变成现金,并使企业获利。因此,在所有的因素中,营销管理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