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园林树种的光合固碳能够维持城市空气中CO2和O2的平衡。以苏州地区32个园林树种为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了其光合日变化,并利用测定结果计算其日净固碳能力,再以聚类分析法对其日净固碳量进行分类。结果如下:第1类[日净固碳量极高,17.55~18.76 g/(m2·d)]有紫荆、枫杨、垂柳,第2类[日净固碳量高,12.25~16.02 g/(m2·d)]有大叶女贞、乌桕、榉树、枫香树、垂丝海棠、樱花、夹竹桃,第3类[日净固碳量中等,8.57~11.97 g/(m2·d)]有银杏、红花檵木、朴树、乐昌含笑、红叶李、杜英、海桐、金边黄杨、杜鹃、重阳木、樟树、金丝桃、红叶石楠,第4类[日净固碳量低,3.81~7.64 g/(m2·d)]有红枫、洒金东瀛珊瑚、金叶女贞、八角金盘、五角枫、鹅掌楸、紫薇、木芙蓉、桂花。上述分析结果可对苏州的园林规划及树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于2012年7—9月,采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杭州西湖公园绿地中最常见的6种木兰科植物光合特性及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对其净同化量、固碳量、释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种木兰科植物,7月的净光合速率均大于9月;7月的固碳释氧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广玉兰>二乔玉兰>白玉兰>乐昌含笑>马褂木>含笑;9月的固碳释氧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广玉兰>乐昌含笑>马褂木>含笑>二乔玉兰>白玉兰;常绿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固碳释氧能力、单株固碳释氧量均大于落叶植物。  相似文献   

3.
《福建林业科技》2015,(4):37-41
在对漳州市绿化树种调查的基础上,选择13种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利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植物光合及蒸腾等生态指标进行测定及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3种植物的瞬时光合速率曲线多为单峰曲线,峰值多出现在10∶00—12∶00之间;而供试植物日间的瞬时蒸腾速率多呈现单峰曲线,峰值多出现在14∶00左右。金心榕、垂榕、樱花、红花檵木、三角梅、黄蝉、海桐的日间固碳释氧及蒸腾吸热能力较强,而杨桃、红背桂的日间固碳释氧及蒸腾吸热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4.
12种观赏竹的固碳释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园林中常见的12种观赏竹种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竹种在不同月份的净光合速率、固碳释氧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各竹种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不同,月变化趋势为7月 > 8月 > 6月 > 5月 > 4月;净光合速率值最大的是阔叶箬竹,最小的是唐竹。同一竹种不同月份的固碳释氧量存在显著差异,12种观赏竹不同月份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释氧的变化趋势均为7月 > 8月 > 6月 > 5月 > 4月;同一月份不同观赏竹的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释氧效应均差异显著,阔叶箬竹的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量最高,唐竹最低;青丝黄竹的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释氧量最高,黄槽竹最低。聚类分析将12个竹种的固碳释氧能力分为3类,可为竹类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15种珍贵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漳州市龙海林下林场15种珍贵树种为材料,进行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蒸腾速率的测定,对其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功能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石笔木有最大的叶面积指数,竹叶楠有最大的绿量,红叶乌桕的叶面积指数和绿量均最小。香樟、红锥、石笔木、蝴蝶树和油楠的固碳释氧能力在供试的珍贵树种中是较强的,而红叶乌桕和米老排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弱。日降温增湿效果其从低到高的顺序为红色乌桕、米老排、火烧花、秋枫、檀香紫檀、降香黄檀、石笔木、油楠、竹叶楠、天竺桂、蝴蝶树、檀香、沉香、香樟和红锥。基于对供试15种珍贵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能力的分析认为,红锥、香樟和蝴蝶树可作为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杭州市主城区道路绿化树种叶表面区域的VOCs成分、研究VOCs与城市道路绿化的关系,文章对该地区道路绿化资源进行调查,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主要绿化树种叶表面区域的VOCs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杭州主城区的主要乔木为香樟、悬铃木、朴树、无患子、栾树、枫杨、雪松、玉兰、银杏,主要灌木为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红花檵木、月季、无刺枸骨、紫薇、紫叶李、桂花、金边黄杨;在这些树种叶表面区域检测到的VOCs可分为卤烃类、芳烃类、醛类、烷烃类、酮类、酯类、烯烃类和其他类;在现有的主要树种中,挥发物质相对较少的是香樟、悬铃木、朴树、金森女贞、红花檵木、无刺枸骨、桂花,挥发物质相对较多的则是雪松、枫杨、紫叶李、金边黄杨等,研究结果对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筛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供求苗木     
本苗圃现低价供应下列1~2年生小苗:香樟、大叶樟、池杉、水杉、国外松、杉苗、杜鹃、红檵木、桂花、马尾松等。长期求购胸径15~80厘米的下列绿化苗木:香樟、大叶樟、桂花、栾树、玉兰、重阳木、银杏、腊树(大叶女贞)、合欢、红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园林树种叶片滞尘能力与叶表结构及颗粒物特征的关系,为筛选优良园林绿化树种、提高植被的滞尘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杭州市富阳区5个常见园林绿化树种(红花檵木、海桐、红叶石楠、桂花和香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工业区、交通区和清洁区进行采样,采用质量差值法测定植物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留能力,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观测植物叶表面结构、颗粒物形貌特征及所含元素,分析叶片表面结构、颗粒物形态、粒径大小与植株滞尘能力的相互关系。[结果 ]在工业区中绿化树种对总颗粒物的滞留量大小为:红花檵木(7.36 g·m-2)桂花(6.53 g·m-2)海桐(6.44 g·m-2)红叶石楠(4.28 g·m-2)香樟(2.59 g·m-2),交通区和清洁区也呈现同样的规律。不同功能区绿化树种对PM10的总滞留量达11.34 g·m-2,不同树种的滞留能力依次为红花檵木、海桐、红叶石楠、桂花和香樟。不同功能区内绿化树种对颗粒物的滞留量呈现工业区交通区清洁区的趋势;植物叶片滞留的颗粒物形态可分为规则和不规则两类,常见球形、椭圆形、蓬松状聚合体、链状聚合体、不规则块状、不规则片状等。[结论 ]各功能区内,均以红花檵木的滞尘量最大,香樟的滞尘量最小;叶片滞留颗粒物中粗颗粒物占比大于细颗粒物;叶片滞留的颗粒物多为烟尘集合体和矿物颗粒。  相似文献   

9.
在南宁市区选择8种使用率较高的绿化树种,利用ECA-PB0402光合测定仪测量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率,并由此计算出其净同化量、固碳量和释氧量。结果表明,8种植物中除了扁桃之外,其余7种植物被测日的光合速率在13∶00时达到峰值。被测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同化量、固碳量和释氧量成正比关系,其强弱顺序为:人面子羊蹄甲芒果榕树九里香扁桃朱槿夹竹桃。乔木固碳、释氧能力整体上强于灌木,但灌木九里香的固碳、释氧能力要强于乔木扁桃。  相似文献   

10.
《湖南林业》2011,(10):48-48
本苗圃现低价供应下列1~2年生小苗:香樟、大叶樟、池杉、水杉、国外松、杉苗、杜鹃、红檵木、桂花、马尾松等。长期求购胸径15~80厘米的下列绿化苗木:香樟、大叶樟、桂花、栾树、玉兰、重阳木、银杏、腊树(大叶女贞)、合欢、红果冬青等。能送货者优先考虑,欢迎有意愿合作者来人来电联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福建沙县引种的银杏、半枫荷、枫香、黄山栾、蓝果树、北美红枫、红叶李、无患子、海棠和碧桃等10种彩叶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1)银杏、蓝果树、红叶李和碧桃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而半枫荷、枫香、黄山栾、北美红枫、无患子和海棠则呈双峰曲线,观察到"午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无患子的用途,并分析了福建省建宁县发展无患子的优势与机遇,可为建宁县无患子的种植推广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建宁县无患子产业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宁县发展无患子规模化种植和加工符合我国能源多样化战略,是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和建宁县发展县域经济的需要。分析了建宁县发展无患子产业面临的机遇和优势,同时针对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五种植被恢复模式对邵阳县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调查和采集土壤样品,对比研究5种植被恢复模式(侧柏纯林、枫香+侧柏林、枫香纯林、湿地松+枫香林、湿地松纯林)下土壤理化性质,探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邵阳县喀斯特地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被恢复模式中侧柏纯林、枫香+侧柏混交林以及枫香纯林呈碱性,而湿地松+枫香混交林以及湿地松纯林生长速度快,7年生的湿地松平均胸径7.79 cm,平均高5.07 m,土壤呈酸性;土壤含水率较低,并相差不大,其中上坡位的枫香纯林土壤含水率最小,只有18.11%;土壤质量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侧柏纯林、枫香纯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湿地松纯林、侧柏+枫香混交林,土壤孔隙度则相反。土壤全P、全K、全Ca、全Mg、全Fe、Zn、Cd、速效N和速效K的含量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差异显著(p0.05),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Ca的含量差异最为明显;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的土壤全N、Cu、Mn、速效P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只与土壤的本底值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5个无患子果用优良单株无性系,在顺昌县营造区域试验林,通过对2年生各无性系的生长和开花结实性状调查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无患子果用优株无性系嫁接苗造林2年生植株开花株率达25.6%~34.9%,结实株率达16.6%~30.7%,平均单株产量0.26~0.54kg,最高单株产量达0.92~2.68kg;与采用一般实生苗造林7年生植株开花株率为22.7%且无结实相比,开花结实提早6年以上,具有明显的早实丰产效应;各无患子果用无性系间开花枝数、结果枝数及单株产量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无患子果用优良无性系筛选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6.
乡土树种枫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枫香是我国重要的速生、优质乡土树种和亚热带阔叶林中的优良先锋树种,目前在我国南方已广泛种植。本文主要介绍枫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包括生物学特征、多目标育种、生长规律、育苗造林技术及其在针阔混交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糠醛渣(FR)经不同强度绿液-过氧化氢预处理脱木质素后,与木薯渣(CR)混合进行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通过改变原料底物浓度、纤维素酶用量和添加无患子表面活性剂来优化混合底物同步糖化发酵条件,并分析了发酵过程中乙醇和副产物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糠醛渣预处理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5g/L、温度80℃、H_2O_2用量为0.6g/g、绿液用量为2mL/g(以糠醛渣计)预处理时间3h,在此条件下糠醛渣木质素脱除率可达56.5%。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条件为无患子皂素表面活性剂添加量0.5g/L,纤维素酶用量12FPU/g,纤维二糖酶用量15IU/g,预处理后的糠醛渣与木薯渣混合作底物(质量比为2∶1),底物质量浓度200g/L时,发酵120h最终乙醇质量浓度可达56.6g/L,乙醇得率为86.3%。同步糖化发酵过程中添加无患子皂素表面活性剂不仅降低了纤维素酶用量,还可延缓副产物乳酸的形成,减小甘油生产波动。  相似文献   

18.
木荷、枫香阔叶混交人工林生长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西南白云山林场木荷、枫香阔叶混交人工林群落设置标准样地进行生长量调查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木荷直径平均生长量在造林后前8 a内生长较快,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32 a左右,平均生长量在36 a时达到最大值。枫香在造林后12 a内生长较木荷更为迅速,但12 a后生长速度则不如木荷,其直径连年生长量出现在12 a、20 a两个时期,平均生长量在20 a左右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核桃品种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香玲、鲁光、清香、西林3号、西洛3号5个核桃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大小顺序为香玲>鲁光>清香>西林三号>西洛3号。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和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和双峰型;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香玲品种核桃苗叶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分别为58.997、1 450μmo1·m-2·s-1。  相似文献   

20.
滩地杨树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滩地杨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光合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杨树光合作用与个体年龄关系密切,2年生的高于7年生的,滩地地形(高程)对杨树光合影响很大;低凹地杨树生长势差,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大行距栽植对单位面积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有利;而宽行距窄株距对群体的光能利用率有利;叶片净光合速率直接受光量子通量密度(PAR),气温(T)、空气相对湿度(RH)等生态因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