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内外引进栽培甘蔗的品种和保育自育优良甘蔗品种共267个。在大田园这程中,对其生长发育、植株性状、产量和含糖量进行了观察鉴定,筛选出一批可供直接利用的丰产优质品种和具特殊优异状供作创新利用研究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对从古巴共和国引进的62个甘蔗品种进行试验研究,从中了解各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及血缘关系,并初步评选出一批高产高糖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和高生物产量的品种供进一步作品种生产试验,以及利用特殊优异性状的品种材料供亲本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包括早熟、中迟熟种在内的10个甘蔗品种春植、秋植和宿根栽培的农艺性状、生物化学和质量性状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甘蔗苗数、有效茎数、蔗芽大小、茎粗、甘蔗产量、正常蔗茎的含酚量具有中等至高度的遗传变异系数、表型变异系数、遗传率和遗传进展。因此,在选育不同环境条件优质高产甘蔗品种时,这些特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春植、秋植甘蔗抗赤腐病的病害评分和病原体线性传播能够被直接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基因工程在甘蔗品种改良上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广西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因此,甘蔗的栽培、生理、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但由于甘蔗无性繁殖、高度多倍体、遗传背景复杂以及高度杂合遗传状态的特性,使得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进行甘蔗的遗传改良的预测性有较大的难度。即使是克服优良品种单一的不良性状也得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5.
陈欢星  韦宗林 《广西蔗糖》2004,(2):17-18,24
从广西甘蔗研究所引进几个甘蔗新品种在宜州试种观察,其中新台糖25号、新台糖26号、桂糖94/119三个品种,与当家品种新台糖16号比较,综合性状优良,表现高产高糖,推广前景好,桂引5号综合性状一般,表现高产低糖,不适宜在宜州蔗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广西蔗糖》1999,(3):F003-F003
一般甘蔗品种优良工艺性状认定为田间生长甘蔗高纯度、高糖分的品种,而忽视了与糖厂产糖率密切相关的性状即甘蔗品种砍收后蔗糖分转化程度;目前国内糖厂绝大部分原料蔗由千家万户生产供应,从砍运甘蔗到原料蔗入榨一般3~4天时间,不同品种蔗糖分转化明显不同,糖分转化快的品种砍收后3~4天蔗汁纯度、蔗糖分明显变低,还原糖含量明显变高。建议选育种工作重工艺性状测定时增加蔗转化率这一项,并作为选育种筛选性状之一。糖厂对这种植的品种进行蔗糖转化率测定,蔗糖转化率大于10%的品种应坚决淘汰。甘蔗品种砍收后蔗糖分转化及蔗…  相似文献   

7.
2006年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品种比较试验是甘蔗选育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检验甘蔗不同品系的丰产性表现,为进一步区域化试验提供科学依据。2006年我们对10个甘蔗优良品系进行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工艺性状、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种的品系,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于1999年在北海和广西大学农学院设点对新引入和广西自育共8个甘蔗品比试验,对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糖分、生理指标、品种的抗逆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这8个品种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甘蔗品种Co1148是从Co系中选育出来的,由沙贾汉普尔甘蔗研究所从哥印拜陀甘蔗育种研究所引进,1962年在印度北方邦推广栽培。这一出色品种作为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和北方邦西北部等亚热带地区的常规品种为各邦的糖业发展服务了大约30年。Co1148除了持续提高蔗、糖产量外,在杂交育种选育优良品种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在甘蔗杂交方案中利用Co1148作为亲本已经为各邦的甘蔗栽培推广了31个优秀的甘蔗品种,即COS730,758,797,7918,8315,8407,8408,8422,8432,8436,8009,85223,CoLK8001,CoS8439,87220,88216,88230,90265,90269,87231,87222,91230.91248,CoSe91423,CoS87216,CoSe93232,94423,91232,93234,CoSe95427和Co Pant84212,其中CoS758,7918,8407,8432,8436,88230,88216和90269已经为糖业服务了10年以上。此外,在品种选育的各个时期中也还有一些含有Co1148血缘的优秀选系。本文讨论了C01148在沙贾汉普尔甘蔗研究所及其所处的北方邦作为栽培品种和在育种中作为亲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甘蔗杂交育种中,自交和串粉是难以避免的,使部分品种的系谱不能正确反映品种本身的血缘关系,并造成遗传参数估算偏差。由于甘蔗不论双亲杂交、回交或自交的后代都是强分离的群体,且部分亲本材料花粉发育不良、杂交亲和力低,甘蔗的数量遗传研究要比许多作物更复杂,也更困难。在甘蔗选、育种过程中,如何正确解释和应用目标性状的遗传规律对提高育种效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云南甘蔗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五”以来,云南组织了大规模的甘蔗高产高糖新良种推广,2001—2004年,已累计推广51.2万hm^2,其中2004年推广种植面积已达20.2万hm^2,使全省良种覆盖率由2000年的19.02%提高到85.1%,基本实现了品种的更新换代,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地提升了云南蔗糖产业的竞争力。从国内外引进甘蔗品种材料126个,初步制定了规范的甘蔗病害检测方法、标准,以及规范的甘蔗进出口检疫和疫情检测程序;通过试验示范筛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材料23个,为甘蔗新品种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丰富的种源材料。  相似文献   

12.
在机械化生产模式下,研究3种追肥量处理对7个甘蔗品种的蔗茎产量及其构成性状、蔗茎伸长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蔗茎产量的构成主要取决于品种特性,7~8月份月长速和月长速差值可作为了解品种伸长生长特性和进行节本管理的有益指标,对蔗茎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两种产量类型,并讨论了不同类型品种在机械化生产模式下的栽培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3.
大豆品种主要性状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大豆对光、温、水等条件反映比较敏感,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在同一地区,主要性状表现差异很大。通过在延安地区的引种及栽培研究证明,年降雨及降雨分布对大豆的主要性状特别是有效荚数影响较大,在大豆品种引进和栽培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2005年漳州蔗区举行的国家甘蔗品种新植区域试验中,参试的14个周家甘蔗品种在农艺性状方而表现为出苗率、分蘖力一般,植株高大,中茎。对蔗茎产量和蔗糖份进行综合分析,表现最好的甘蔗品种是闽糖96—1409、闽糖93—730、MEX105,这三个品种蔗茎产量高、蔗糖分好;表现较好的品种是桂糖96—154、粤糖94—128、HoCP91—556、HoCP92-648、Q170、LCP85—384和福农98-1103,这七个品种蔗茎产量、蔗糖分、公顷含糖量都比较好;其余品种在各个方面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自然条件和同等栽培条件下研究甘蔗各品种的综合性状,通过一新一宿的观察统计,分析单产和含糖份,综合评价各品种的种性,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作为良种或预备良种。结果表明∶新台糖25 号、新台糖24号、粤糖89-113可列为华宁县甘蔗良种。  相似文献   

16.
几个甘蔗新品种(品系)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本地当家品种新台糖16号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调查发芽率、分蘖率、生长量以及蔗茎产量、甘蔗蔗糖分、纤维分、简纯度等农艺性状和工艺性状。结果表明:新台糖20号、新台糖26号、桂糖94/116、粤糖93/159等4个甘蔗品种(品系)的新植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粤糖94/128和桂引5号的工艺性状不理想,农艺性状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7.
甘蔗引进新品种种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广西甘蔗研究所对近年引进的18个甘蔗新品种进行种性试验,观测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甘蔗产质量。试验结果表明:桂引9号、桂引7号、Q170、CP7、桂引8号5个品种的甘蔗产量和含糖量及综合农艺性状均比对照ROC10和ROC16好,增产增糖量大,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桂引9号、ROC26、HOCP91-555、CP85-1308、CP8、CP7、M57-473早熟高糖且后期较长时间内仍能保持较高的蔗糖分。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在保山蔗区举行的第四轮国家甘蔗品种集成示范试验中,参试的9个品种中除福农1110外,其他参试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ROC22),以桂糖32号、柳城03-1137、云蔗99-596的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可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年云南甘蔗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应用面积的统计研究,阐述了当前云南甘蔗品种及栽培技术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云南蔗区品种的发展趋势,并针对云南蔗区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今后品种栽培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经过2012年国家甘蔗品种第3轮集成示范试验,保山点结果:参试的9个国家甘蔗品种中,粤甘26号、云蔗01-1413、桂糖29号、福农38号、柳城05-136的株高、茎径、有效茎数、蔗茎产量、蔗糖分等性状表现较好,综合性状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